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太极拳的用意不用力,用和不用有学问

太极拳有一句名言,叫做“用意不用力”。这句话使很多人感到迷惑不解。按一般理解,“用意”就是运用意念,“意念”也就是意识、思维、注意力,就是用大脑动脑筋。“不用力”当然就是不使劲,但也不会机械地理解为丝毫不用力。如果双腿根本不用力,那就站不住,瘫倒在地了;如果胳臂根本不用力,就抬不起来,没有拳了。这句话也不能理解为只用意,与力无关,那就只有大脑活动,也就不存在拳了。我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打太极拳重在用意,即多用大脑思维活动,同时要尽量少用力,用小力不用大力,特别是不用僵硬的拙力,也就是要放松。把这句话看做并列的两个意思,而不是完全肯定一个,否定一个。

本来人的一言一行,都是受大脑支配的,也就是说时时处处都在“用意”。所谓“下意识”或无意识的自发动作是极个别的情况,这是人的生理本能。人们举手投足都要用力,有时还要用大力,不会完全不用力,这也是人的生理本能,这些都是自然现象。那么太极拳为什么还要特意强调“用意”,还要强调“不用力”呢?这要从源头说起。

太极拳是“拳”,是武术,本质上是搏击。这是一切动作要领的总源头、总根据。要搏击就要有招法,由于招法的不同,形成了武术的各种不同的派别。太极拳作为武术的一个重要派别,有它独特的,与其他拳术截然不同的招法,那就是太极人耳熟能详的几句话:“不丢不顶,引进落空,沾黏连随,随屈就伸,借力打力,舍己从人,后发制人,四两拨千斤……”用这种招法就是一不靠力量,二不靠速度,对方打来,一不硬顶,二不逃避,而是与对方紧密地黏连在一起,不离不弃,并且紧随来力,随屈就伸,主动“请进来”,“诱敌深入”,可以说是“帮助”对方向自己进攻。这不是愚蠢的行为吗?且慢,当对方将要打到,还没有打到的一瞬间,我则用圆状的形体与旋转的动作,把打来的力量引开去,化解掉,让它改变方向,失去“作用点”,完全落空,让它就像打在一个旋转的圆球上,完全失去作用,毫无用武之地,这也就是力学上抛物线的原理。这就解决了让对方要打打不着的问题,基本上是防御。对方用很大的力却完全无用,而自己则基本上不用什么力。而如果来力又猛又快,来不及或不会控制,不能及时抽回,而是继续用力,那自己就会失去平衡,造成失重,跌出甚至跌倒。这时他的体重、力量、速度反而都成了失败的因素,力量越大,速度越快,失败地越惨。而我自己几乎丝毫没有用力,完全是用他的力量打败了他自己。或者也可以加点力,“送一程”,“帮助”他跌出,那就是“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了。这还用得着出力,甚至出大力吗?所以,太极拳的搏击术,主要制敌手段不是力,而是技巧,以破坏对方平衡为重点,主要靠对方的力量战胜对方,所以叫做“不用力”。这种不用力的圆转运动以及太极拳的其他要领都离不开意念的指挥与控制。

太极拳的“用意”更重要的体现是在对来力准确的判断上。要有效地运用上述方法,前提是对来力的大小、速度、方向以及虚实有准确无误的判断,才能采取正确的对应动作;如果判断失误,就会招致失败,这就是“知己知彼”。那么如何做出正确的判断呢?这就要凭借感觉,凭借与对方紧密接触部位,一般主要是双手敏锐的感觉,这种感觉是要非常灵敏与细微的。然后把这种感觉所获得的信息传达到大脑,经过大脑的分析判断,做出相对应的决定,再指挥肢体做出反应。这样双手就像侦察兵,双臂就像传输线,而大脑则是司令部。这种感觉与判断的正确与否,是较技成败的关键与基础。而这个过程全部是大脑神经系统的活动,也就是“用意”。大脑神经系统不仅要准确感觉、判断来力的种种信息,而且要敏锐地感知来力的变化,自己也能随之及时改变。这也就是常说的“听劲”这里的“听”不是用耳朵听,而主要是用皮肤神经的感觉,当然也包括用耳朵听,用眼睛看,这都是对“敌情”的一种侦察。总之,无论用哪种手段,都是中枢神经与大脑的作用,也就是“用意”的作用。这就是打太极拳为什么要特别强调“用意”的主要原因。

以上主要讲的是防守时的“用意”与“不用力”,但太极拳也有主动进攻与发力的时候,那就是如果对方反应快,或有思想准备,及时后退,这就给自己造成进攻的机会。这时继续黏住不放,仍然沾黏连随,同时转守为攻,让他想跑跑不了。这样双方攻守形势发生了逆转。对我方来说,一方面仍要防止落入被对方引化落空的“陷阱”,同时尽量用快速动作把对方控制住,使他来不及引化,拳术里叫“拿住”。然后用全身的“整劲”将对方“发放”出去,也就是让对方跌出,甚至凌空而去。这个完整的过程叫做“引化拿发”。这种攻守转换也是一瞬间的事。所以也有人主张“化打合一”,一面化一面打,而这一切的正确实施,仍然全凭敏锐的感觉与准确的判断,仍然是“全在用意”。

这就是我所体会的太极拳“用意不用力”这一经典用语的缘由。以上这些主要体现在推手、技击以及实战中。我们平时个人练拳打套路如何贯穿这一重要思想呢?首先是打拳时要身心尽量放松,“不用力”即不用大力、拙力,尽量用自身体重,即自然力,所用的力够支撑身体动作就行了。而且少用外力,多用刚柔相济的劲力,柔而不软、刚而不僵的“内劲”。多练缠丝劲、引化劲,少练发力。练太极拳要求处处有棚劲,时时做轻灵圆活的旋转运动,就是体现这种引化劲,要多练引化的功夫;第二,思想高度集中,处处用“意念”指挥、引导与控制每一个动作乃至细节,避免脱离意念的自动、盲动与妄动以及惯性动作,注意身体每个部位的细微变化。还要处处体现攻防观念,“无敌似有敌”,注意每个动作的劲别与力点。

个人练拳打套路,主要练“知己”的功夫,首先要能正确地指挥与控制自己,同时为“知彼”,应付对方做好准备。“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而这一切都体现在“用意不用力”,或者说“多用意,少用力”这一重要理念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练习太极拳意念的问题
太极拳推手的三大要领, 太极拳推手, 太极拳   一、善于用意,合理用力   “善于用意,合理用力”是太极拳推手以小力胜大力,以巧力胜拙力的首要前提,也是太极拳的最大特点。   人的动作是由“意”
太极拳推手的三大要领
太极拳技击功力训练的有效途径
谈太极拳的内劲
(19)太极拳高层次的修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