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六尺巷新解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个六尺巷谦让的典故,中国人已是耳熟能详了。
但仔细思考,真相真的是这样吗?
两户人家为了一丁点围墙之地争吵不休,最后居然闹到了宰相张英的案头,最后的结尾是张英先让步,然后隔壁的邻居也让步,成就了6尺巷的名头。
在我看来,这件事的本质其实是这样的:先进行底层博弈,然后发现实力相当,各退一步,大家双赢。这件事情的本质还是实力决定结果,不是谦让决定结果。
读者可以设想一下,如果宰相张英的邻居他们家无权无势,事情可以发展到让张英出面写诗的地步吗?很可能事情还没闹起来,就被本地的官吏或者上一级的官府给镇压下去。
作为古代家族供奉出来的优秀人才,变成了宰相,天然就具有维护家族的义务,否则在古代社会都会被人瞧不起。
如果对方是个软柿子,根本不需要宰相亲口说话,一个眼神示意就可以命令下去,有的是人争先恐后的做这个白手套。
通过底层博弈就可以发现宰相张英家的邻居不是一个软柿子,肯定也是具有强大的势力,根本不惧怕宰相张英家族。
所以6尺巷这个故事,就提供了一个解决问题争端的模型:先进行底层博弈,然后上层发现各自的实力,进行退让平衡,成就美名。
用六尺巷这个模型去套我们身边的事情,就可以发现很多契合这个故事模型的现状。例如房闹,展现出了你的实力,然后房地产公司高层就会对你进行安抚。例如消费者维权也是一样,这些闹一闹的过程都是需要消耗能量的,都是有成本的,正因为有成本的投入,才会得到高层的谦让。
所以才说人活在世上就是活一个气势,必须要有追求,才会得到上层的认可。也正是因为你对人生有追求,才会得到结果的反馈。
所以这一个闹一闹有反馈的模型,是不是和因果律非常相像呢?
以上感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饶人非痴汉?痴汉不饶人
六尺巷的故事
“父子两宰相”张英张廷玉家训:终身让路,不失尺寸
方正存心,圆通处世
“六尺巷”的典故从康熙朝流传至今,成就了一位宰相,一首名诗!
六尺巷的故事 关于谦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