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告别“葫芦娃之父”,致敬开创中国剪纸动画先河的胡进庆导演

  大家好!我是娱乐小编,下面为您带来娱乐资讯!

  北京时间2019年5月13日15时许,“葫芦娃之父”胡进庆导演于上海第六人民医院逝世,享年83岁。

  


  葫芦娃们,再也救不回他们的胡爷爷

  1.“葫芦娃之父”

  


  葫芦娃,葫芦娃,一根藤上七朵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啦啦啦……看着文字就能哼唱出的熟悉调调,是我们每个80、90后绕不开的童年回忆。

  


  7个兄弟长着相同的脸,但是当年小小的我们依然会分的清:火红色的大娃力大无穷,橘色的二娃千里顺风,黄色的三娃刀枪不入,

  


  绿色的四娃口喷烈焰,青色的五娃口若悬河,蓝色的六娃最厉害,掌握一门隐身奇术,有勇有谋,紫色的七娃不幸被收作“妖二代”,原因是他和金角大王银角大王一样有个厉害的小葫芦……

  


  


  七兄弟齐叫爷爷的场面,不知道萌化了当年多少人的少年心。不但故事精彩,连画面也非常炫酷,至今记得二娃被“迷镜宫”弄瞎双眼,这魅惑的幻影,迷离的眼神,比眼下的赛博朋克炫都酷多了!

  


  最重要的是当年的动画人,敢于向孩子呈现不那么低幼的画面和多元风格化的影像,不仅是一种勇气,也是艺术上的相信和魄力。不但相信自己的才华,也相信小观众的品鉴能力,因为他们知道动画片不该只有对孩子们的迎合和讨好。

  


  小时候不懂《葫芦兄弟》有什么不同,长大了才知原来它是剪纸动画。而中国剪纸动画的开创者之一正是其总导演——胡进庆。

  2.开创了中国剪纸动画先河

  


  胡进庆是江苏常州人,从小在青果巷里长大,1953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校动画专修科,随后进入上海电影制片厂美术片组,担任造型设计和动画设计。小时候耳熟能详的动画片《骄傲的将军》《猪八戒吃西瓜》《渔童》《金色的海螺》《人参娃娃》……都是胡进庆的作品。

  


  1958年,年轻的胡进庆与中国动画创始人万古蟾一起创作了中国第一部剪纸动画片《猪八戒吃西瓜》。

  


  ▲剪纸皮影

  剪纸是中国的国粹,而剪纸动画,则是从剪纸和皮影戏中得到的灵感,把人物场景拆分成一个个部件做成剪纸,再灵活搭配起来,各种不同的形态和动作,像皮影戏那样动起来,放在玻璃板上一步步拍,形成最终的剪纸动画。

  


  


  和我们熟悉的布偶动画《阿凡提》、黏土动画《企鹅家族》一样,剪纸动画也是定格动画的一种。为了拍好这从无到有的第一部作品,当时还成立了剪纸片试验小组,专门到民间向老艺人学习剪纸和皮影戏的技术。

  


  


  经过一年多的试验《猪八戒吃西瓜》这第一部剪纸动画才得以诞生,胡进庆则担任了全部的动作特效。首次试验成功之后他更加潜心钻研剪纸动画技术,发明了“拉毛”工艺,让剪纸片表现出了水墨动画的晕染效果,从而表现出动物的毛发“毛绒绒”。

  


  想当年,皮克斯拍摄《怪物电力公司》,就为毛发的问题动了不少脑筋,可见对于任何动画来说,要做好毛发效果都是一道难题。没想到我们的艺术家,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遇到过类似的问题,还因陋就简地用一些巧妙的方法顺利突破了难关。其中被胡进庆运用“拉毛”剪纸手法来表现的,就是著名的水墨动画片《鹬蚌相争》。

  


  


  这部动画片不仅获得了1984年度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片奖,还在国际上大放异彩,将南斯拉夫萨格勒布,第6届国际动画片电影节特别奖、加拿大多伦多国际动画片电影节特别奖、第3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短片银熊奖悉数收入囊中。比张艺谋的《红高粱》还早4年,中国动画电影人已在柏林擒熊。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工作人员在剪纸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经典之作,比如讲述了鸦片战争之后帝国主义列强占领下的中国港口,不准渔民出海打鱼而后发生的系列《渔童》。

  


  


  具有浓郁民族风的《金色的海螺》和《狐狸打猎人》。

  


  


  以及取材于民间故事,帮助受欺凌的小长工,惩罚财主胡刮皮的正义使者《人参娃娃》。

  


  


  这些都是中国最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胡进庆也是开了这条先河的第一人。

  3.陪伴了多少人的童年

  


  其实到了《葫芦兄弟》时期的创作,剪纸动画的技术已经更上了一个台阶,尽管如此,短短13集葫芦兄弟的制作时间却还是超过了2年。

  


  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定格,都需要匠心妙手一点一点做出来。作为“剪纸片”,《葫芦兄弟》的拍摄过程跟皮影戏一样,需要工作人员先把人物剪成,有活动关节的纸片。

  


  


  


  然后放在大的背景图案上,摆出不同的动作,一格一格拍下来13集的动画片,需要几千个场景。这一拍,就影响了一代人的童年。

  


  


  谁的童年没有“妖精快还我爷爷”,谁的童年没有“一根藤上七朵花”,尽管已经过去了33年,但葫芦娃仍然没有过时,还在以表情包、流行语等各种形式流传于年轻人的生活间。

  


  


  还有人说,葫芦娃们是中国动画史上,第一个组团打怪的“兄弟联盟”。

  


  自开播以来,一直在豆瓣上保持者8.9的高分。

  


  但其实“葫芦娃之父”也不止一人,胡先生生前跟导演江平聊到作品时说“小江,你要是以后写我,比如说写到《葫芦兄弟》,不能写我一个人是导演,还有其他两位同志,他们名字一定要写上,这是做人的规矩”。

  


  正是有这么多老一辈艺术家们的,良苦用心和对艺术的不懈追求,才有了经典,流传至今。

  


  只是近二十年来,我们大踏步拥抱世界的时候,放弃了自己的优势,当年有多少孩子,因为一个动画片的影响,走上了练习国画、了解皮影戏的兴趣之路,打开了书本去探寻中国传统之美去寻找古典神话的精彩之处。

  


  


  在影视动画发展上,我们并未处理好现代与传统的融合问题,今天经济发达了、技术进步了,却很少再有当年的精品了。传统应该保护着继承,不要等到老一辈的“凋零”后,我们的手艺成为了传说。

  


  感谢胡先生这一生的贡献,一路走好!

  喜欢我的内容就关注我吧~咱们天天相守,一起变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看过那么多遍葫芦娃,今天我才知道“葫芦娃之父”是他。
专文悼念葫芦娃之父:24年前我曾面对面为他画像
请告诉孩子们,这位爷爷走了……
“葫芦娃之父”走了1
他去世了,一亿人的童年也随之消失了
传统国产动画片 那些承载童年的经典记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