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不小心偷走的钱包


一不小心偷走的钱包

作者丨张彬

闲言碎语总是常常飘进耳里。坐下来就听到有人叹息,说辛苦赚点钱,不是交给了教育,就是交给了医院。

初听这话有点不太理解,待到往后听,细细听,才听出了点味道来。

在我们传统的意识里,对读书还是有很高的认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就概括了为什么要读书的一切理解和认知。无论何时,父母都希望子女能够读书有出头。知识改变命运,已经成了铁律。在农村,父辈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已经让他们尝尽了那份苦,谁都不愿意子辈们再像他们那样。于是,这些农民们拼尽全力让子女读书,这才是最现实的面对。

只有当子女读书出息了,才理解为是对父母最大的回报。哪些没有读到书的,就被认作把父母的血汗钱打了水漂。当然,读书没考上大学很让人伤心。把读书当作人生的唯一出路就成了很多家庭的希望,也成了很多人唯一的希望。

很少有人不想让子女读好书、读成书,认为只想长点知识于日后有用的真是少数,多数人都想子女读出点名堂来。读书改变命运,读书成就人生,这是自古至今的理念,或许从来我们祖宗就看重读书的重要,或许他们认定了读书出来肯定能做大事、成大哭,其他任何东西都无法取代读书。有了这种由来以久、根深蒂固的思想,更多的是生活的教训,社会的教益,难以言表的身份地位和那种被复杂关系困扰的迷惑,难怪他们就认准了读书的重要。

从农村到城市,没有那个父母不愿意为子女读书付出。只要有可能,宁可自己少花,掏尽家底都要让子女受教育。特别是到了新世纪,生活条件好了,经济收入高了,各类教育频繁出现,对教育的渴求就更高。

过去读不好书,农村的还能回家种田。如今,读不好书可能连田都种不上、种不好。读不好书,外出打工可能别人还不要。说句不好听的,读不好书,摆个摊子可能都难。有文化、有知识的人靠的是智慧赚钱,比卖苦力不知道要强多少倍。

基于这些,越来越多的父母更加拼命的往教育里面砸钱。农村、城里都到城里读,从小学开始不停的补课,上技能班。义务教育不花钱,但平时的补课、技能班、兴趣班花的更多。说实话,这些额外的课程也好,兴趣也罢,孩子们不见得学得了多少。问题是父母都有这个想法,都喜欢攀比,都想自己的孩子永远是最好,成为那个唯一的可能,一定不能落后别人,死劲砸钱。

义务教育结束,中考考不好,年龄相对还小。过去还可以去学点手艺,跟着大人干农活。现在除了打工就是打工,这么小年纪什么事都不懂,再加上现在的子女看得都重,怎么也舍不得这么小就扛起那么重的责任。

于是,又不得不花大价钱买个高中上。买高中上,这也是近些年来常听说的事。起初千把几百,逐步几千,到上万。去年一下达到二万五千元一人,今年涨到三万九千元一人。有钱人不在乎这几万元,再贵点也承受得起。问题是还有些收入低微的人,拿什么去担。再说,如果能懂点事的孩子还行,知道这书是花了价钱买来读的,努点力或许还能读到点书。倘若依然懵懂的孩子,照样读不到书,这个钱不但打水漂,还可能招揽一些伤心的东西来,让父母背生活的重负,还可能背精神的重负。

会读的、不会读的,这读书的投入实在是一笔不可或缺,相当大的东西。

再说说另一笔交给医院的钱吧。

过去听人说,很多生意可以有价讲,唯独到了医院是不讲价的地方。这话有道理,也有说不清的道理。遇上好点的、凭良心又有技术的医生,病看得准,还能尽可能少吃药,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检查,确实能省下不少的钱。如果遇上技术不怎么的,道德上又不完善的人,弄不成试探性治疗太多,尽量用好药、贵药,还做多次的检查。折腾好久病不见好,花销还不小。

生病的人就是个傻子,开来的药会听话的吃了,管他要不要做的手术也就听话的做了,根本弄不清的检查检了一个又一个。医生告诉你,必须这样,就不能那样。这也是事实,交给医生,不听不行,万一真往后发展,生怕危险就弄大了。赚钱不就是为了保命,留得青山在就不怕没柴烧。

平日里为了生活拼命赚钱。竞争的压力太大,不努力不行。只是在这个过程中都忽略了健康,忽略了本该好好珍惜的珍贵。这病一来,就担心着的去医院。进了医院,很少有那个医生告诉你,这病没事,或者告诉你包治好。只听说慢慢来,配合治疗,放宽心。

说实话,这一天天的烧钱般的样子,实在心疼得不行。遇上一时半会治不好的病,担心是难免的。

话说回来,交给教育的钱无论怎样,实则是合算的。只是在盲目攀比式的教育投入中,极大一部分是花得有些冤枉。除此之外,即便没有培养出一个什么生来,知识多了总会有用。

交给医院的钱,也是合算的。只是医院、医生、诊所的一些套路深,加上人的心态,有病又乱投医,烧的这些钱实在有些心痛。用命换钱,又把赚来的钱去买命,这只能说是一种不平等式的交换,确实太昂贵了些。

一不小心被偷走了钱包。有些心疼,有些伤感,有些莫名其妙。你想捂住,内心又不平衡;你想放弃,生怕错过了最好的节点。

有些该付出的就不心疼。虽然不能立刻见效,但一定不能缺少,这就是教育。而有的付出只是自身的疏忽,养成好习惯,珍惜自己,这就是健康。

“偷”走的是钱,“偷”不走的是认真的对待。

2020年8月26日

原 创 首 发

❀作者简介

★★张彬,网名,我悦我行,男,江西余干人,自由撰稿人,中国自然资源报社特约记者,发表新闻稿件百余篇,业余写作文学作品。



来源:我悦我行(微信号:zbklsh6688)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不妥,敬请告之)

本期编辑:张彬

七夕真有惜
变迁
认真的伤害
事,总要有人做
节约有益
河虾
周日趣事
秋蝉声声
满意的曲折
窗台那株茉莉花
没有谁比谁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由带母亲看病而想到
“你大哥穷,明天买礼的时候替他也买一份,别让你媳妇知道”
你怎么看“人到老年,真正凄凉的不是没有子女,而是没有钱”?
你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人老了,不懂得“拒绝”亲人的这4个要求,晚年就苦了
父母在,你会远游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