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座城市的“心脏地带”,迎来新机遇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留下一个迫切又影响长远的大命题——我们的老城区,未来会怎么样?
 
近日,一部好莱坞级别的城市更新大片,首次披露了一座老城区未来五年的面貌,令人大受震撼。
 
话不多说,先上大片:

以下视频来源于
新时代新罗湖

该视频以实景拍摄和三维虚拟场景技术,呈现了罗湖未来四大片区的巨大变化。

一镜到底的长镜头,节奏紧凑,激情澎湃,长达26公里的高空飞行路径一气呵成,影片中规划建筑遵照现实建筑结构和施工方式生长,呈现物体件数多达2800余万,物体面数更是高达1亿5000余万,视频一经发布便刷屏朋友圈。
 
同时,它带给人们的思考也是深刻的:进入城市化后期,老城区如何焕发新活力。
 
01
新城市遇到“老”问题
 
老城焕新,不仅是深圳这座年轻城市遇到的新课题,也是中国600多座城市在城市开发建设中遇到一个共同命题。
 
对于罗湖来说,破题的关键远不止土地空间的供需矛盾,还有罗湖产业发展遭遇的挑战。
 
罗湖的产业结构高度服务化,第三产业占比超过 90%,远高于深圳60%和香港80%占比,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规模相对较小,经济韧性不强。同时,深圳证券交易所迁出和消费格局去中心化趋势,也对罗湖金融和商贸两大主导产业造成一定冲击。
 
经过多年探索,罗湖终于迈出了重要一步。今年4月,罗湖全面启动“一主两区三带”10大重点片区、167个重大项目建设,这些规划对于解决罗湖发展问题具有高度可行性。
 

金融业一直是罗湖动力最足,增长最快的发展引擎,罗湖区持牌金融机构超80家,金融业总资产占深圳市1/3,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市1/4。罗湖也是现代中国商贸的发源地之一, 商务服务业增加值连续9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是主要产业中增速最快的行业。
 
罗湖的城市更新选择继续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推动金融和商贸更高质量发展是明智之举,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两个片区是蔡屋围片区和东门湖贝片区。
 
蔡屋围片区:这里是曾经的深圳华尔街,老深圳人心中的城市中心,创造了数不清的财富神话。今天的老城焕新,蔡屋围仍是最主要抓手,是深南路总部经济主廊道的核心,布局发展总部经济、金融业、高端商务服务业,计划打造一批超高层建筑重塑城市门户形象,强化辐射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引领作用。
 
 
东门湖贝片区:还记得全国第一家麦当劳就开在东门步行街,当时“没来过东门,就不算来过深圳”。今天深圳要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而东门步行街也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高品位步行街试点,双重机遇之下,罗湖将东门传统街区与湖贝的新建筑融为一体,布局餐饮、购物、演艺、商务、会展、文化等现代都市产业,让高端消费资源重聚罗湖。
 
罗湖希望借助空间的二次释放来改善产业结构,增强经济韧性,因此谋划布局了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两个片区是笋岗片区和清水河片区。
 
笋岗片区:讲究因地制宜,这里是蔡屋围金融中心和红岭新兴金融产业带的第一辐射区,是金融带动新兴产业,技术赋能高端服务业的最佳试点。罗湖在这里布局了金融科技、智慧供应链、数字创意、智能终端、新能源等行业,打造为产城融合范本。
 
 
清水河片区:深圳未来最具发展潜力的枢纽级TOD之一,借力高铁、城际、轨道的布局,大力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生命健康、人工智能、新材料等行业领域,是罗湖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罗湖抓住深港融合的历史机遇,以罗湖、文锦渡和莲塘三大口岸为核心打造深港口岸经济带,并全力推动改革开放,与香港在经济、科技、社会、文化等方面全方位开展合作。
 
深港口岸经济带:三大口岸是罗湖特有的优势,也是“中国企业走出去,外资外企走进来”的窗口。根据规划,罗湖口岸片区打造国际消费枢纽、文锦渡口岸片区打造新兴产业聚集区和科技服务业合作区、莲塘口岸片区打造先进制造业协同发展区。
 
 
老城焕新,与产业同样重要的是让人民群众产生幸福感和归属感。
 
在罗湖10大重点片区规划中,每个片区在释放产业空间的同时,也新增大量教育、医疗和居住用地,极大提升城区品质。
 
从罗湖的破题角度,我们发现城市更新不是简单的“在城市上建城市”,而是需要找出自身优势,认清发展不足,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进而实现“产、城、人”的正向循环。
 
02
“心脏地带”的崛起不可逆转
 
从北京西城区到上海黄浦滨江,从米兰展览中心、苏黎世西区到伦敦金丝雀码头和波士顿南湾,世界一线城市的老城区没有一个真正老去,它们都在赋能科创、金融和文化后焕发新的活力。
 
为什么一线城市老城区都呈现不可逆转的崛起,是历史必然还是巧合?
 
原因在于老城区往往占据城市的“心脏地带”,是城市发展的起点和地理中心,并且承担交通枢纽的功能,一旦完成更新将全面焕新。
 
当下的深圳罗湖,与伦敦的国王十字区有诸多相似之处。
 
国王十字区位于伦敦市中心,从维多利亚时期起就是重要的交通枢纽,良好的地理位置使它从工业革命时期起便成为工业中心、货物集散转运中心和生活中心,又在二战后的英国去工业化浪潮中沦为废弃工业用地。
 
国王十字区规划
 
从2004年开始,国王十字区以升级交通枢纽为契机,通过修葺历史建筑、引入文化地标、更新居住商业环境,打造特色IP吸引无数人前来参观……2018年以来,随着谷歌、Facebook等全球技术巨头在国王十字车站附近落户,奠定了国王十字区“伦敦硅谷”的地位。
 
近几年,罗湖走上了与国王十字区相同的道路:主动升级交通枢纽,并在罗湖“十四五”规划中正式提出“湾区枢纽”的全新定位。
 
 
在区情区位方面,罗湖位于深圳市区域协调发展“东进、南联、中优”三大战略交汇处,坐拥深圳火车站和国内最大的陆路口岸群,是全市轨道线网密度第二城区,也是连接广深港、辐射大湾区的关键节点。
 
在升级枢纽方面,罗湖规划深圳站、罗湖北站双高铁枢纽,升级改造罗湖口岸片区、文锦渡口岸片区和莲塘口岸片区,研究引入香港东铁,推动深汕高铁、深汕城际、地铁14、17、25号线建设……未来罗湖将实现30分钟到城市外围组团,60分钟到大湾区城市中心的高效可达性。
 
不难发现,罗湖为解决发展中遇到的痛点和瓶颈,以交通枢纽升级为契机,启动10大城区更新项目建设,探索一条中国现代化都市解决“心脏地带”发展问题的新路子。
 
03
心脏地带的“里子”永远大于“面子”
 
罗湖的更新探路,只是升级交通枢纽、建更多高楼、改变一下城区面貌吗?
 
当然不是,城市“心脏地带”的焕新,“里子”永远大于“面子”。
 
恰如纽约老城区“硅巷”的崛起,政府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引导设施改善,注重人才引进和培养等,都对纽约老城区的焕新起到决定性作用。
 
 
不同于新区“一张白纸好作画”的开发,罗湖老城焕新会遇到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
 
面对空间瓶颈,如何推动棚改、民生和生态的治理;面对外部竞争,如何激发经济、产业的活力;作为深港融合的排头兵,如何让社会、文化和法治与香港融合……罗湖想发展就必须把“改革意识”和“攻坚克难精神”写入血脉基因。
 
  • 为了优化营商环境,罗湖去年在全市首推营商环境白皮书,出台改革任务清单37条;投入转型升级专项资金7亿元,扶持产业项目1240个;全年新增商事主体超3万家,同比增长12%;巩固提升金融业“压舱石”作用,大力发展数字金融、消费金融、跨境金融、黄金金融等业态,筹建黄金回购及流转服务平台,实现数字货币专营机构实体化运作。

 
  • 为了深化改革服务,构建罗湖深港社会融合发展区“1+1+N”规划体系,围绕港人生活、港企成长、产业融合、政务融合等领域,形成一批重大制度创新;建设营商环境先锋城区,探索大湾区免税城建设,实施“物管城市”一体化治理新模式改革。

 
  • 为了做好企业服务,罗湖去年举办12场线上线下活动辅导企业提升科创发展水平;举办11场专利扶持政策宣讲会提高企业申请专利积极性;发动500余家企业参加战新企业政策辅导活动;走访200多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协调解决企业提出的人才住房等问题。

 
  • 为了培养科技人才,罗湖引进认定109名各领域“高精尖缺”人才,新增院士(专家)工作站6家,实现全职院士零的突破;加强与香港中文大学、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等知名高校合作,推动科研成果落地转化。

 
真功夫都藏在看不见的地方,老城焕新不只是城市面貌的更新,还是政府改革意识,服务意识的更新。只有政府主动作为,为企业和人才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城市才能顺利实现产业升级。
 
04
“心脏地带”再次强劲跳动
 
40年前,罗湖的发展离不开香港的带动。40年后,罗湖作为深圳“心脏地带”的振兴,同样也离不开与香港的融合。
 
去年10月,香港《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的公布,开启一场世界级的双城融合,也让深圳沉寂已久的“心脏地带”再次强劲跳动。
 
 
深港两地的深度融合是一场优势互补香港拥有一批国际一流水平的大学和学科,在科研、吸引国际人才和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有一定的优势;而深圳则充斥着创新创业的基因,背后是东莞、中山、佛山这些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内陆14亿人口庞大市场,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商品的能力很高。
 
香港和深圳从“前店后厂”向“前研后产”的转化过程中,罗湖就是成为重要的“过渡带”,也是香港人才创新创业的主要承接地。
 
罗湖是深港陆地接壤面积最大的辖区,在香港联通深圳的七大口岸中,罗湖、文锦渡、莲塘三大口岸坐落在罗湖区。罗湖又与香港文化同源、人缘相亲、生活方式最接近,是香港同胞认同度最高的内陆城区。
 
据统计,罗湖常住香港居民约3.92万人,约占全市的21%,罗湖区港资企业在深圳最集中,数量达到6244家,占外商投资企业比重高达90% 。
 
罗湖的创业成本优势、营商环境优势、政策扶持优势,城市更新下的办公环境、人居环境和湾区枢纽等优势,将吸引越来越多香港人来到罗湖生活、工作、创业。
 
未来随着香港北部都会区“双城三圈”的构建和深港的深度融合,罗湖和香港在新经济、科创、医疗、教育等领域的合作还有更加广阔的机遇。
 
有专家们预言,未来20年香港与深圳接壤地带将产生第二个CBD和新增长极,深港应围绕该主题持续沟通协调。
 
而在笔者看来,未来20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主旋律就是“深港融城”,而深港协同发展的枢纽就在罗湖,深圳乃至湾区的发展焦点,又将重新聚集在罗湖这个“心脏地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深港融合新时代
深圳火车站片区将改造升级 打造城市新名片
深圳又多一个新口岸!告别罗湖福田排长龙,到香港只需9分钟!
智库百人会 | 张克科:构建深圳五环三支点——无缝对接香港北部都会区双城三圈
为什么一定要在深圳买房?3年后的深圳给你答案…
重磅!深圳正式公布填海计划,3年还有这些大变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