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精读徐大椿《道德经注》:道可道第一

【原文】道德经注(徐大椿  撰)


上经

道可道第一
 
道可道,非常道【常者,本然之谓。道本无名,指为道者,非道之本名。所谓“强名之曰道”,非道体常然之称也】
 
【译文】常,是“本然”的意思。“道”原本没有名称,而后被人命名为“道”,不是说“道”本来就叫“道”这个名称。老子在下文也说“强名之曰道”,可见“常道”一词的意思,是指“本然”之道,即道之本体,而不是指“常然”之道,即不是本体的固定称谓或通常称谓。
  
名可名,非常名【此指有形之物。言凡物之成形者,即有名,乃人之强加以名,非物有本然之名也。如天地日月之类,岂必一定当名为“天地日月”乎?夫有形之物,其名尚皆强加,况无形之道,而加以“道”之名,岂道之本体乎?此二句乃全经之大旨,见道之不可以言语形容,而人当以意会也】
 
【译文】这句话指有形之物,是说凡有形之物都可以命名,但不过是人为强加给它们的名称,并不是说它们本然地、必然地就叫那个名称。比如,天地日月之类的有形之物,难道就一定应该叫做“天地日月”吗?
 
这样看来,有形之物的名称尚且是人为强加的,何况是“道”这个无形之“物”呢?人们给无形之道强加了“道”这个名称,难道就足以指代“道”的本体吗?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两句话是《道德经》整本书的主旨,也是理解这本书的关键。“道”的本体是不能用言语来形容和描述的,所以人们应该用意会的方式去明道体道,而不是被书中的言语、称谓和概念所束缚。
  
【明论】《道德经》开头这两句话的含义十分玄妙,能从各种角度进行阐释。但是,徐大椿仅仅从称谓和命名的角度切入,而没有展开叙述其深刻内涵,并不是他不懂这两句话,而只是为了由浅入深地解读这本书而已。
 
徐大椿解读第一章的内容,几乎都是从称谓、命名等语言逻辑的角度去展开阐释和辨析,风格有点类似于他在《道德经注序》中的对《道德经》成书过程及内涵的解释。
 
他这样的解读,十分通俗易懂,能够让读者瞬间明白书中词句的含义,并跳出市面上很多注解者的那种神神叨叨的思维陷阱。而他对于“道”更为详细具体的描述,将会在后面的章节深入展开。
 
无名天地之始【天地未生之前,混混穆穆,无一物之可见,则无一物之可名,故为天地之始,即所以生天地之道也】
 
【译文】在天地宇宙没生成之前,混混默默,无质无象,无声无息,没有任何有形之物可见,也就没有任何一物可以命名,所以称之为天地之始,也就是指创生天地的无名之道。
 
有名万物之母【天地既分,而后名由此立,而万物遂以次而生。万物生于有名,故曰万物之母】
 
【译文】天地宇宙生成之后,有形有质,也就能对其命名了,于是从无名到有名,有质有象之气便衍生出了宇宙中的万事万物。也就是说万物生于有名,因此称之为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观,体道者观之也。无,无名之始也。妙,玄微之秘也。道未见端之时,虛空洞徹而又无所不包,观之乃见其神妙无方也】
 
【译文】观,是指体道之人合道、应物的意思。无,指无名而未始有物的那种状态。妙,指道深沉精微的神机。道还没有显露时,虚漠鸿蒙却又包容无形,人体察并契合大道,就能领会到“无”的玄妙,体验到未始有物却无边无际的那种造化之神机。
 
常有欲以观其竅【有,有名之始也。竅,发泄之处也。物始受气发动成形,而又无所不足,观之,乃见其灵机迅发也】
 
【译文】有,指有名而万物并作的那种状态。竅,指万物生发和涌出的地方。万物在气的推动下成形,且充盈于宇宙之间无处不在,人审视并应对万物,就能体会到万物并作而变化无穷的那种造化之良能。
 
【注释】
①竅[qiào],今简化字为“窍”,徐大椿这里解释为发泄之处,意思类似于《道德经》第六章中用“谷神”来比喻道生发万物,就像河流从山谷中奔涌而出。
 
《道德经》通行本中此处为“徼”[jiào],是指万物生发出来之后的边界和事理。徐大椿看到的《道德经》版本,与现在通行本在字词上有个别差异。目前《道德经》的各种版本,在章节划分和个别字词上均有差异,但是,全书整体义理上是高度一致的。因此,我们没有必要在各种版本的细节上过于纠结,而应该整体把握《道德经》全书的要义。就像一套传世衣服,我们没有必要因为一两个纽扣和折痕有差异,就忽略了整件衣服的华美。
 
气,指生发万物的造化之气,后面的章节会详细描述,这里先简单地解释一下。《道德经》第四十二章中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阴者为形,阳者为神,冲气合阴阳二气则万物生。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两,谓无与有也。异名,谓一名为无,一名为有也。同出,谓有固出于无,而无亦有所从出,盖既名曰“无”,则己可道可名,而非常道常名矣。是必又有“生无生有”而并不得以“无”名之者,乃为真道也】
 
【译文】两,是指“无”与“有”。异名,是说一个命名为“无”,一个命名为“有”。同出,是说“有”固然是生于“无”,而“无”也应该是有一个出处的。从名称上看,既然把“无”命名为“无”,就说明“无”已经是可以被描述和命名的了,也说明“无”不是指不可用言语去形容的常道与常名。那么,一定有一个既生“无”又生“有”,但又不能以“无”来命名的出处,这个“无”与“有”的共同出处,就是那个真正的“道”。
 
同谓之玄【玄,渊微难象之名,能生有生无,而难名者也】
 
【译文】玄,是深沉精微而难以用言语去形容的说法,也就是指前面所说的,生“无”生“有”而又难以形容和命名的那个“出处”,即指“道”。
 
玄之又玄【生有生无之上,更有不可思议者,并不得以“玄名之,故曰又玄】
 
【译文】生“无”生“有”而又难以描述的“道”,却依然是用“玄”这个词来描述了,在这之上,还有更不可思议的玄妙之处,且没法再以“玄”来描述和命名了,所以就只能说“玄之又玄”。
 
众妙之门【妙,兼竅而言,即有无之妙道也。门,谓有无所出入之处,不可言有,亦不可言无,此乃所谓常道,万变万化皆从此出,而无穷尽矣】
 
【译文】“”字,在这里包了前文“常有欲以观其竅”的“竅”的意思,即“有”“无”的神妙与灵机。门,是指“有”与“无”的出处,那里不可称之为“有”,也不可称之为“无”。
 
这里用“门”来比喻的,就是《道德经》中所说的“常道”,万物万变万化都从这扇造化之门中喷涌而出,无边无际,无穷无尽。
 
【明论】为什么徐大椿说,古今注解《道德经》的有数百家,而大多数都粗浅不堪且文理不通呢?因为,大多数注解者连这本书的第一章,甚至第一句话就解不通,解不对。
 
而徐大椿对于第一章的注解,仅仅从最简单易懂的语言和逻辑角度出发,就已经能推翻世面上大多数似是而非、牵强附会的解读了。徐大椿的解读风格,就类似于当年老子写《道德经》时的感觉。
 
老子身处的春秋时代,天下大乱,道裂为百,百家争鸣。众多一曲之士都宣称自己的思想主张才是“道”,才是救世良方,并为此争论不休。
 
究竟哪一个才是“道”呢?对此,老子一开口便说,道可道,非常道,我不是针对你们谁,我是说,你们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你们口口声声所说的“道”,都不是常道。
 
老子在《道德经》一书中使用“道”这个词,根据不同的语境会有不同的含义。总的来说有这么三重含义:至道、天道和人道。
 
一是至道,即常道,这个“道”,是指万物的根源,是宇宙第一因。道永恒不变,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二是天道,指天地万物被道生出来之后,它们所表现出来的自然常理,也就是很多人所理解的,所谓自然规律、宇宙法则之类的意思。三是人道,也能称之为“德道”,是指人所制定和创立的人伦社会法则。
 
我们也不用想着一下子就能理解和区分“道”的这三重含义,这里先知道有这么回事就行了。等跟着徐大椿的视角,通读完这本书,结合后面章节的具体描述,就能明白“道”的三重内涵,进而领会“道”的无穷玄妙。
 


【作者简介】徐大椿(1693—1771),又名徐灵胎,晚号涸溪老人,清朝著名医学家。他自幼习儒,十四岁开始涉及诸子百家,并对《道德经》独具慧心,遂详加注释,历时二十年写成《道德经注》。徐大椿是一个医学天才,因家人多病,而世多庸医,他便以道入医,遍览医书,自学成才,而后悬壶济世,救人无数,著作等身,终成一代名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德经》注译
《 道德经》与股市--炒股先看道德经(序)
《老子》的逻辑:名象之外,才有可能是真实
【道德经讲析】道德经第一章:众妙之门
《道德经》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