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徐大椿注道德经:绝学无忧第二十

原文根据古籍整理

由子归明断句和疏义

上一章说到,以“圣智、仁义、巧利”这三者,不足以治理好天下,并提出了道家的治世方案: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本章承接上文,以第一人称的语气和视角进行详细描述,如果有一个道家圣人,行走在崇尚“圣智、仁义、巧利”的人文社会里,将会有怎样的感受和境遇。

本章以第一人称的视角,描述了得道圣人的样子,前面的古之善为士第十五,则从第三人称视角,描述了为道之人的样子。这两章的描述,都十分有画面感,可以把这两章内容结合起来,把自己代入到画面中去理解和体会。

【原文】绝学无忧第二十

绝学无忧【人之忧虑,皆从学而生,学则明乎是非善恶,而自不能已于忧矣。若一无所学,忧何自而生哉】

【白话】人们的忧虑,都是因为学习了世间的伪诈学说和行为,学习之后则自以为能明辨是非善恶,而不能保持天真之性,忧患也永不停止。如果不学习世间伪诈之术,而保持天真自然,忧虑又从何而来呢?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何若【唯与阿,不过词语顺逆之间;善与恶,不过几微异同之际。亦何必过为分别,以自扰其心乎】

【白话】唯与阿,都是人为制定的礼节,以道观之,不过是用词语气的尊卑顺逆之别;善与恶,都是人为约定的准则,以道观之,不过是在言行的细微之处有所差异。为道之人对此又何必过分区别,进而扰乱自己的心神呢?

【注释】

唯:应诺之声,指顺承。

阿:呵斥、责备之声,指忤逆。

有的版本此处为善之与恶,相去若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惟夫常人之所畏者,则必有害于身之事,则不可求异乎人而不畏。如不畏,则其心荒唐将何所止极乎】

【白话】但是常人所敬畏的某些道德规范,一定是因为不敬畏则有害于身,对于这些特定的规范,就不能为了追求异于众人而不畏惧。如果不畏惧这些道德规范,那么将会导致内心荒唐,而行事没有底线。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我独泊兮,其未兆,若婴儿之未孩【熙熙,宽易和乐也,如享太牢之丰腴,如登春台之和畅,皆言其无所畏也。泊,淡泊也。儿始生曰婴,三岁知笑曰孩,甚言知识之未萌也】

【白话】熙熙,宽易和乐的样子,就像享用“太牢”那样隆重的祭祀,又像春日登台览胜那样和畅,都是说众人无所畏惧的样子。泊,淡泊的意思。小儿刚出生时称之为“婴”,三岁会笑时称之为“孩”,这里是表明“我”没有被世间伪诈知识所启蒙的样子。

【注释】

阿:指忤逆。

太牢: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隆重的典礼,牛、羊、猪全备称之为太牢。

春台:指春日登眺览胜的地方。

③ 有的版本此处为“如春登台……如婴儿之未孩。”

乘乘兮,若无所归【乘,御也,如乘车而无所归者】

【白话】乘,驾车的意思。就像乘车在外游荡,而没有归处的样子。

【注释】有的版本此处为“儡儡兮”。

众人皆有余,我独若遗【众人皆有所余赢,我独若有所遗失】

【白话】众人都像有所余赢的样子,唯独我像有所遗失的样子。

【注释】有的版本此处为“而我独若遗”。

我愚人之心也哉【其心真若下愚之人】

【白话】我的心思就像一个卑下愚蠢的人。

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若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沌沌,浑沌不开之貌。闷闷,沉郁之貌】

【白话】沌沌,浑沌不开的样子。闷闷,沉静而郁郁寡欢的样子。

【注释】有的版本此处为“我独昏昏”。

澹兮,其若海【澹,水揺貌若海之动荡寥廓】

【白话】澹[dàn],水波摇曳,像大海那样动荡寥廓。

飂兮,似无所止【飂,高风也,如高风无止宿】

【白话】飂[liù],指疾速的高风。像疾风那样飘扬万里没有尽头。

【注释】有的版本此处为“飂兮,若无止”。

众人皆有以,我独顽且鄙【以,有所为也。我独顽愚鄙陋,无所知为】

【白话】以,有所作为的意思。唯独我看起来顽愚鄙陋,不知道该做什么的样子。

【注释】有的版本此处为“而我独顽似鄙”。

我独异于人,而贵求食于母【言我所以独异于人者,何哉?凡以求养于道,故不以外物为务也。母,即有名万物之母,所以生万物者也】

【白话】这里是说,我之所以看起来事事都与众不同,是什么原因呢?总的来说,是因为我一直从“道”中寻求滋养,所以不以追求外物为要务。母,就是指“有名万物之母”的“母”,也就是指化生万物的“道”。

【注释】有的版本此处为“而贵食母”。

【道德经原文】绝学无忧第二十

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我独泊兮,其未兆,若婴儿之未孩。乘乘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若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飂兮,似无所止。众人皆有以,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求食于母。

【白话】本章篇幅较长,将在下一章详解。



【作者简介】徐大椿(1693—1771),又名徐灵胎,晚号涸溪老人,江苏吴江人,清朝名医。他自幼熟读诸子百家,因家人多病,便博览医书,自学医术,成为一代名医。他十四岁研习《道德经》,历时二十年写成《道德经注》,而后刻印出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徐大椿注道德经:孔德之容第二十一
老子道德经 第二十章 原文、译文、注释
谈道家的处事思想(林慧敏)
老子《道德经》原文与经典释义(16~20章),建议永久收藏!
“上善若水”,《道德经》第8章原文和译文。
《道德经》讲义(第四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