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恨自己“坏脾气”的来访者

我的一位来访者,看起来文文静静、彬彬有礼的一个女孩,而实际上,脾气很差。

她的情况其实很典型,她是那种典型的“窝里横”的性格。对外人都很好,越是对自己熟悉的人,尤其是家人,脾气就越差。

怎么说呢?

我们来看看她的例子。

来访者Andy,她的经历,是这样的。她的妈妈,因为从小生活在重男轻女的家庭中,没有得到父母足够的爱,积累了很多匮乏的感受和淤堵的情绪。等她有了孩子之后,她不自觉就把自己心里从小以来积累而又无法排解的弱小、可怜、无助和恐惧,一并给了孩子。于是,孩子没有一点点防备,就接收到了母亲的这一切。

很多家庭,都不自觉地会带入这样的一种情况:父母把所有自己无法承担、也无力承担的东西,扔给孩子,然后,孩子就变成了一个讨厌的孩子,父母反过头来,又嫌弃孩子。

现在,当来访者长大,她非常讨厌自己的坏脾气。她在和父母沟通时,常常把对父母的很多愤怒都一再克制,一旦克制不住,发了脾气,也会非常自责。同时,她也自责自己的坏脾气伤害到了她的老公。讨厌自己的坏脾气,又似乎没有办法“改正”,苦恼不已,来到我的咨询室。

我没有教她如何克制自己的“坏脾气”。我告诉她:看看你的“坏脾气”,你讨厌它,可是,它是多么地“无辜”?你可知道,你曾经经历了什么,才“造就”了你的坏脾气?看看你的坏脾气,它到底在说什么?

一般来说,越是对亲近的人,脾气越差,那么,她对谁脾气最差?应该是自己。所以,脾气差的人,是对自己的不满。而对自己的不满的起因,是父母的内摄。所以,我的这位来访者的坏脾气,显然是在替母亲表达。然而,又被妈妈贴上了“坏脾气”的标签,甚至因此,被妈妈疏离。妈妈觉得,小时候,我倾尽所有都为了你,长大后,你怎么总是冲我发脾气?

其实,来访者妈妈嫌弃的,是自己;来访者的坏脾气,是在替妈妈表达。

这里有一个隐秘的行为:

妈妈把自己讨厌自己的那部分东西扔给孩子,又嫌弃孩子,这无异于一种抛弃。

而当来访者的妈妈做出“抛弃”这个行为后,就无异于完成了一次切割:切割掉所有自己不想要的东西。

当来访者感受到这一切的时候,她忽然放声大哭。谁的坏脾气是天生的?她对自己的坏脾气也多了一分包容。从此,她的脾气变得柔软了,和父母也变得更加容易沟通了。

到底发生了什么,起到了这样“神奇”的作用?来访者的“放声大哭”。这就是哀悼。

哀悼是一种什么样的过程呢?哀悼是让自己的情绪,从头脑、身体和感情,三个层面都得到充分的流动。

对于我的这位来访者而言,这是一个哀悼的过程。放开对自己的鞭笞和谴责,用抱持的心,看到自己曾经经历的一切,在这个过程中,让情绪充分的流动起来。似乎,当来访者对“坏脾气”多一分理解,“坏脾气”也就不再执着地缠着她了。

再比如,每到清明节,我们会缅怀先人,还会举行一些“扫墓祭祀”的仪式。其实,我们做这些,包括各种仪式感,都是在帮助我们进行宣泄和表达,让情感流动起来。

我的一位来访者找到我,因为她的孩子“非常爱哭”。这是一个男孩子,从小就爱哭,现在都上小学三年级了,还是动不动就哭。经过和母子二人分别多次的访谈后,我发现,问题不在孩子身上,而是在妈妈身上(很多儿童问题的根源,其实都在父母身上)。

原来,这位妈妈有着非常不幸的童年。在她出生不到一个月,她自己的妈妈就去世了。因为家里在农村,条件也不好,家里重男轻女倾向明显,加之自己的亲妈不在,好像家里没有人真正地疼她,可以为她做主,所以,她从小一直很受委屈,家里不让上学读书,只让在家里帮忙干活。于是,从有记忆以来,她就一直在干活,干各种活。在我们的咨询中,当我们谈到她这一切经历的时候,她显得非常理性和冷静。当我问到她,关于母亲的部分的时候,她说时过境迁,过去的事情无法改变,已经没有什么感觉了。

这是很明显的情感隔离,是防御的一种。

有的感情,因为太过于强烈,为了避免这种强烈的感觉将自己撕裂,会防御这种感觉。

然而,虽然她用尽了力气,成功防御了自己对这种感觉的感知,但是,并不代表这种感觉不存在。相反,被她防御了、不愿意去看到的情绪,仍然停留在她身上,以她不曾察觉的方式。比如,这位母亲也非常“爱哭”,心思敏感、细腻,容不得别人的指责。当别人一旦指责她,哪怕只是一些非常无足轻重的内容,她也会委屈的不行。这是因为,即便是别人轻轻的斥责,触发她的,是被努力一直压抑的、无法言说的深层次的委屈,这个委屈来自童年的悲惨经历和从小没有妈妈带来的巨大的心理缺失。

而孩子的爱哭,只不过是在替她表达从内到外笼罩在她身上深深的“委屈感”。

后来,我给她的建议,是让她在清明节的时候,去母亲的墓前好好哭一哭。其实,我的目的,就是让她去做一个从来没有完成的“哀悼”。因为,母亲的死,对于家里而言,一直是一个“禁忌”一样的存在,家里人不让谈。而她除了对母亲的缺失感到遗憾和委屈外,似乎对母亲的死,还感到自己负有一定的责任,因为,她觉得,是因为生下她,母亲才去世的。但是,所有这一切,只能被深深压抑,所有的情绪,都从来没有被好好地看到,更没有被好好的表达。她欠自己一个哀悼。


不能哀悼会导致什么问题呢?

不能哀悼,就会让情感固着在一个地方,固着的情感,没有被看到的情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并由此产生种种问题。

比如,我的一位因为情绪问题走入咨询室的来访者。她在大学毕业后,工作的第五年抑郁了。起因是她刚刚完成了跳槽,升职加薪本是好事,可是,刚加入新的团队的她,因为是一位“空降”的部门领导,被很多人排挤:部门员工不服气,平行的其他部门经理欺负她以及竞争这个职位没有竞争成功的老员工刁难她……在这样被人排挤中,她抑郁了。但是,沟通之后,才发现,这不是她郁闷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她曾经在小学的时候,多次被同学霸凌。是现在被排挤的经历,让她全面回想并沦陷在了当初被霸凌的感受中。而当年被霸凌的经历,已经距离现在过去将近20年了。虽然过去了20年,但是,这种经历带给人的感受是如此之深,如果没有被好好地处理:好好的看到并哀悼自己的过去,那种霸凌带给我们的种种感受,都会深刻而鲜活地活在我们身上。

再比如,我的另外一位男性来访者,在和女朋友分手之后的三个月后,忽然有一天,做了一个噩梦,然后陷入了很深的抑郁之中。

原来,他对女朋友很好,但是,俩人逐渐关系有了裂痕,并且在交往了三年后,女朋友劈腿,最后导致了分手。而他在跟我描述这个情况的时候,用的词是“和平分手”。因为,事实上,他们也并没有因此而发生过激励的争吵,确实是“和平”分手。但是,在分手后的三个月,他做了一个噩梦:梦中,他杀害了女朋友,并且将其分尸。醒来后,他惶恐不已,不能接受自己怎么能做这样的噩梦,于是,陷入抑郁。

很显然,梦中,他表现出了跟他现实情况完全不同的攻击性,现实情况确实很“和平”,自始至终,没有争执,但是,梦中,他对他的前女友有着强烈的攻击性。前女友劈腿,这对于他,是强烈的打击,但是,他却完全忽略了事实对他的伤害,他既没有正视这种伤害,也没有让受伤后的自己的情绪,有一个完整、顺畅、健康的表达,硬是表现为“没事”。终于,还是压抑不住,而他又不能接受攻击性这么强大的自己,于是,陷入了深深的自我谴责中。攻击性指向自己,导致抑郁。

不曾被哀悼的情绪,甚至变为一种执念,我们也叫情结。

这一点,在德国心理学家海灵格的家族系统排列中,经常能看到。比如,我曾经参加的一次团体中,有这样一个案例。父亲是个老好人,但是,有酗酒的问题,酗酒后回家就会打妈妈。虽然从来不打孩子,但是,孩子目睹了这一切,并且,在妈妈的不断哭诉中,孩子无意识逐渐形成了一个执念:我要替妈妈改造父亲。小时候的她,可能使不上劲,但是,等她长大后,她莫名其妙找的男朋友都是有酗酒和暴力问题的男人。这其实就是潜意识中的强迫性重复。而之所以会导致这样的重复,就是因为,曾经这一切太强烈了,并且被她压抑到了潜意识深处,没有被充分的看到,更没有充分地流动。固着在那里的情绪,就成为了一个执念:改造父亲。

是什么,让我们不能好好的进行哀悼呢?是什么影响情绪顺畅的表达呢?

实际的原因肯定很多,但是,这些原因肯定都指向一个方向:我们没有被鼓励去看到自己的情绪,没有被允许让情绪可以顺畅地表达。

比如,有的父母,面对孩子的痛哭,都会说:不许哭。这其实就是在打断孩子情绪表达的过程。孩子也许可以强忍着不哭,但是,一来二去,他就学会了压抑。如果每一次,我们都能痛快地哭,也许,这个世界就不存在问题了。

那么,如何破局呢?

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告诉自己,当发生了一件事情,或者,我们被一件事情所触动,给自己一个觉察自己情绪,并且哀悼的机会。

一段关系的结束,我们可以哀悼;小时候的自己,我们可以哀悼,亲人的离去,我们可以哀悼;无法弥补的遗憾,我们也可以哀悼。

用哀悼和告别,让情绪被看到,让情绪充分流动起来;让哀悼和告别,给过去不能改变和曾经经历的种种,画上一个句号;通过哀悼和告别,给自己一个轻装上阵,转身走向明天的机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火爆脾气的背后,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被“亏待”
发脾气
你的三分脾气,对孩子是七分的伤害!
父母发脾气是家庭教育的最大死敌
爸爸妈妈如何应对宝宝的坏脾气?
父母情绪平和对孩子有多重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