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学家长】让运动成为孩子的一种生活方式




祁永梅  老师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运动医学硕士

美国MJP青少年体能认证教练




我国“三高”以及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据中国肿瘤协会数据,我国平均每十秒就有一人被确诊为癌症,平均每三十秒就有一人被确诊为糖尿病,且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

▼ 数据来源:2018年光华博思特消费大数据中心

国家体育总局在2015年对外发布了《2014年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公报显示,我国常运动人口平均不足20%。

常运动人口:


每周至少运动3次,每次至少30分钟,运动强度中等以上。

只有身体健康,才能去完成自己的事业,才能承担起家庭责任。那么这些数据与孩子又有什么关系呢?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如果没有在儿童时期打好身体基础,待到孩子长大成人,可能就需要花成倍的力气去弥补。

儿童青少年健康现状

过去的孩子,课后总是和小伙伴在户外玩耍,被家长叫吃饭才想到要回家。如今的孩子,生活在网络时代,刷抖音、打游戏、上网课……去户外和朋友一起玩耍的时间越来越少。

据北京市卫计委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学年度北京市中小学生超重率为15.9%,肥胖率为16.9%,高于全国6.3和10.5个百分点。

现在相比从前,戴眼镜的孩子越来越多,孩子们跑的没有以前快,跳的也没有以前远。很多家长不敢奢望孩子在学校体质测试中达到优秀,只要达到良好就已经松了口气。除了身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运动能力下降还影响到孩子的精神状态。

夫完全人格,首先在体育。
——蔡元培

在人身上,唯一能持久的东西是少年时期吸收得来的。一个从小亲近体育运动的人,长大后自然会在生活中注入体育的元素;一个注重青少年体育的国家,国民身体素质自然不会落后。
——捷克教育家 夸美纽斯

体育运动要从娃娃抓起,德智体美劳要全面发展。
——邓小平


体育运动的意义

之所以要了解儿童青少年健康的现状,目的是帮助家长更清晰地认识体育运动对孩子的积极影响。

1.  运动是“疫苗”

体育活动只有规律进行并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时,才能有效提高身体素质。

经过研究,家长带着孩子参加体育活动,3个月后,孩子的身体素质可以提高7%;如果接受系统训练(每周至少3次,每次30分钟以上,达到中等强度),3个月后,运动素质提高的比例相较一般身体活动高出5倍。这意味着身体的抗病能力大幅增强,节省了打针吃药的成本,减少了走进医院的次数。

2.  运动改造大脑

运动能刺激脑干,调节脑内神经递质,稳定情绪,释放压力,提高注意力,增进学习力。

当运动达到一定强度,身体将释放大量内分泌激素,其中对情绪控制影响最大的有三种,即血清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内啡肽。血清素被誉为大脑的警察,负责维持稳定,血清素可以清除大脑里的不良情绪,遏制愤怒;去甲肾上腺素的作用是让人兴奋,产生积极的想法,引起做事的冲动;内啡肽使人在运动后获得了满足感。

通过核磁共振断层扫描发现,长时间运动的人,大脑中海马体的体积变大了。海马体的主要功能是长期记忆,海马体的改变意味着注意力更集中,这种改变也有利于孩子的学习。

3.  运动是社交

一个体育社团就是一个小社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整个团体共同为一个目标做出努力。

运动是一种社交手段,在球类等集体运动中,场上区分不同的位置,每个位置有不同的任务,这就要求团队成员形成呼应,相互配合,所以说运动也具有社交功能。


儿童青少年体育运动的原则

1.  明确目标和目的

体育运动对孩子有百益而无一害。在运动之前,家长要先明确孩子参加体育运动的目的,比如提高身体素质,改正身体姿态等。目的明确后,家长可以围绕目的制定阶段性目标,选择适合孩子的运动。建议家长教孩子玩自己小时候玩的游戏,比如丢沙包、踢毽子、跳皮筋、打球等,这些运动能够增强孩子的基础体能和关节的灵活性,能增强步伐和手脚的协调性,还能提高下肢的爆发力。这些基础训练越扎实,未来孩子在做复杂运动的时候才能更加得心应手。

2.  遵循生长发育的特点

家长要注重孩子的基础训练,训练内容应该符合孩子生长发育的特点。基础训练包括正确的跑步姿势,发力部位,动作要领,热身运动,以及运动之后的放松等。这些基础训练能保证孩子长久地运动下去。

3.  运动训练都应该是长期的、循序渐进的

运动要避免急功近利,先从简单容易的目标开始,比如跳绳就要先掌握正确的姿势,然后再计算1分钟能跳多少个。开始也许比较少,但循序渐进就会越跳越多。一些激烈的体育运动,孩子年纪小,肌肉力量不够,更需要长期坚持、循序渐进。

4.  要专注降低运动的损伤风险

家长要重视基础训练,基础打得牢有助于降低孩子的运动风险。尤其是体能训练,要注重肌肉力量训练,动作要标准,如果有专业人士指导更好。

5.  模式多样化

长期从事一项运动,容易造成肌肉力量不对称,这种现象在单侧发力的运动中尤其明显。所以家长要让孩子做一些双侧发力的运动,训练模式保持多样化。

6.  有评估手段来保证有效性

孩子运动水平的变化,有时候可能不会有明显体现,有些家长甚至看不出孩子的进步。所以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运动之后,需要有一个科学的方法对训练效果进行评估。

7.  有专业教练的指导

有些家长会把孩子带到健身房,由专业的健身教练指导孩子锻炼。健身教练的训练方式针对的是成年人,而孩子身体发育有自身的特点,所以不建议由专业健身教练对孩子进行指导。如果需要教练,还是要找专业的,了解孩子身体发育特点的教练。

特别注意:


在运动的时候,安全始终是第一位的,场地不要有尖锐的物品,以免孩子磕碰受伤。另外运动装备要齐备,准备好吸汗透气的衣服,合适的运动鞋。在孩子运动的时候,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状态。
运动要从娃娃抓起,基础越牢固越扎实,根基越深,运动效果才越好。运动更要讲科学,正确的方法不但能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还能避免受到运动伤害。让运动成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当运动成为一种习惯,这种生活方式就能在孩子心里扎根。

思考:


如何培养孩子的运动兴趣?

【转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外教练谈孩子应该练搏击的真正原因,90%的中国父母都没意识到!
孩子运动训练的最佳年龄,你错过了吗?
练体育到底能得到什么,所有家长的困惑。
家长必读:如何抓住运动的最佳年龄,培养孩子的运动习惯?
谭瑞午浅谈,乒乓球之于孩子成长的不同之处
无论想让娃学什么运动, 这项简单的训练必须得先练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