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最美家庭 | 只读过3年书的普通农民夫妇 精心培养9个子女成材

     这是一个现住在吉林省辽源市西安区仙城社区的康氏大家庭,包括27个小家,共63人。98岁的康永库老人曾是一家之长,这位只读过3年书的普通农民,注重教育,和爱人郝国秀一起,精心培养9个子女成材。

       “我的父亲生于1920年,经历过战乱动荡和生活条件极其艰苦的年代。即便是在全家人靠吃野菜充饥的时候,父亲依旧坚持让我和兄弟姐妹们上学,这在那个年代的农村地区是很少见的。”康永库老人的小儿子康秀德与女性之声记者分享了关于父母的回忆。他说,父母对教育的重视为子女树立起很好的榜样。康永库和爱人一直激励孩子们好好读书、努力成才,希望他们为国家发展和家庭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忠孝仁厚、求知励志”是康永库家庭的家训,老人坚信知识能够改变命运,在9个子女成长的关键阶段,他总能为子女把关定向、指点迷津。在康秀德的童年回忆里,父亲从不打骂体罚子女,而是注重在生活细节上教他们懂得文明礼貌。康永库经常告诫子女:“你们都要走正道,任何时候都要对党忠诚、效力国家、服务人民,做一个无愧于时代的好人。”

       2000年,在康永库和郝国秀80岁生日的时候,子女们曾用打油诗的形式记录父母亲和祖辈的生平回忆,印制了一本万字左右的家族简史小册子——《家史不忘》。康永库对这本小册子爱不释手,每天都翻看,到后来甚至可以全文背诵下来。

       2010年,为庆祝父母亲的90大寿,又恰逢他们结婚70周年,子女们希望在全家聚餐之余,可以用一种更具纪念意义的方式为二老庆祝。于是,他们将万字的《家史不忘》补充进更多的家庭故事,扩写成两卷共36万字的“家庭生活记录本”,起名《岁月悠悠》。康秀德说:“我们子女一辈理解的孝敬老人不仅指的是给父母物质上的保障,让他们衣食无忧,更指的是关爱父母的精神生活。对老人不止要孝敬,也要孝顺和‘孝志’,尽儿孙的努力去实现老人的志向。”

       《岁月悠悠》记录的大多是康家这个普通农民家庭的平凡小事,这部为两位老人“量身打造”的亲情书本,成为康永库家庭传承家训、家风、家教的最好教科书。

       康永库和郝国秀在养育子女的过程中历经艰辛、爱意融融,令子女深受感动。在回忆母亲郝国荣时,康秀德感慨地说:“母亲1939年嫁入康家,和父亲共同生活了75年。我的老母亲虽是一位目不识丁的普通农家妇女,但是在养育子女过程中,她一直全力支持父亲的想法。多年来,母亲面朝黄土背朝天、踏实务农的同时,全力照顾子女,成为父亲的贤内助。母亲吃苦耐劳的精神让我和兄弟姐妹们终生难忘。” 

       康永库和郝国荣的家庭今年获评“全国最美家庭”,对于二老的子女和后代来说,这份荣誉意义深远。“这是老父亲和老母亲留给我们后人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激励我们把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继续传承下去,把我们的好家风发扬光大。”康秀德介绍,他和兄弟姐妹们已经着手动笔撰写第三卷家庭故事,希望把近年来子女与康永库老人相处的珍贵回忆和家庭获得的荣誉故事记录下来,留给家庭的第三代、第四代和第五代后人。

       “忠孝仁厚、求知励志的家风只有短短八个字,但我们坚信,如果能用我们的一生践行好这八个字,就不会愧对我们康氏家族的优良传统。孝敬父母、奉献社会是我们从父母身上秉承的精神,也是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要做好的事。”康秀德说。


来源/全国妇联家庭与儿童工作部 全国妇联网信中心
文字/全国妇联网信中心记者 叶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康永库家庭:岁月悠悠,家史不忘
在农村,独生子女的父母和多子女父母,哪个更为养老发愁?
农村怪象:为何年仅60岁农民还在外打工,这3句话,值得反思
农村老人为何不喜欢与子女同住?
不要动辄数落老人
老人多为自己想想(幸福家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