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屏读札记:和善寄语(20200607-20200819)

屏读札记:和善寄语

(20200607-20200819)

屏读已成为学习新常态,让我们随时随地不受地点、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能够快捷、方便地接受更多的新的知识,寻找到适合自己关注的问题与答案。我将近期围绕“修身、齐家、教子”这个主题阅读串成了如下一组读书笔记。因利用碎片化时间阅读,没有注明文章出处,仅供学习分享,感谢原创者的付出。

▲愿出征青春的少年,在岁月的磨砺中,渐渐学会转身靠近那孤独守望的背影;愿驰骋梦想的我们,在时光的缝隙里,慢慢懂得转身拉长那送春迎秋的夏冬; 愿每一盏故乡的灯,都能照亮游子归乡的路,都能温热父母思念的情。 愿我们与父母,一路目送一路分别后,终能相互靠近,因爱永生。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场挣脱逃离又慢慢回归的过程。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一场与父母和解、向父母靠近的朝圣。 每个人的辉煌,都是一场用砥砺前行回报养育之恩的致敬。 我们终将成为父母的教化和传承,父母始终都是我们的堡垒和乡愁。

这世上,唯有一种相见,不需要预约,那就是看望父母。这人间,唯有一个地方,不需要设防,那就是父母面前。

唯有父母对子女的爱,从不以占有和索取为目的,从不以放手和分离而消存,也从不以距离和岁月而浓淡。

▲放飞儿女勇敢追梦又祈祷他们安然无恙,渴望儿女远走高飞又企盼他们天天回家,是天下所有父母心中粘结的题!

规则不是约束,而是保护。给孩子建立规则,恰恰是给了孩子更高层次的自由。

教育改革,首先应当从改变家长入手,让家长们明白自己的责任,树立正确的人才观,真正懂得如何引导孩子成长成才。

▲家庭教育,不一定有“教”才有“育”,不一定父母知道才能教会儿女。父母闻道在先,可以给儿女一些指导、启发和建议,但儿女不必不如父母,父母不必贤于儿女。最大的幸福是父母与儿女一道成长中,儿女超越父母,实现更高程度的发展,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一代更比一代强。教育是点燃激励唤醒,家庭教育更是这样。作为父母,最重要的是点燃孩子心中的火把,让他懂得生活、热爱生活,他有追求...

勤俭,治家之本。 和顺,齐家之本。 谨慎,保家之本。 诗书,起家之本。 忠孝,传家之本。

应试教育的可取之处,就是要求孩子保持学习能力,这才是一个人要终身保持的素质。

▲对于普通人来说,这个时段就是小学和学前阶段。自小为孩子培养一两项可以陪伴终生的兴趣爱好,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气质。成年人,有人不开心时,只会喝闷酒、打麻将,而有人心情不好时,可以吹拉弹唱,或者去游泳,去打打球,这就是从小学了特长和不学的差别。 但到了中学,兴趣就该给学习让路。

▲有诗云:树高千尺根还在,人行多远故乡心。若有意趣真归去,深山老屋可白头。

▲真正的“铁饭碗”,应该是你的本领,你是医生,你会看病,你是厨师,你会炒菜,你是程序员,你会开发软件,你是司机,你会开车。你有自己的一技之长,并且这一技之长是可以正当的养家糊口的,这一技之长在你身上,没人拿得走,你走到哪里都有饭吃,这才叫真正的“铁饭碗”。

▲有人说:“所谓的铁饭碗,不是在一个地方吃一辈子饭,而是一辈子到哪里都有饭吃

▲可怕的从来都不是婚姻,真正可怕的是丧偶式婚姻,婚姻本来是两人一起分担生活,而丧偶式婚姻却变成了一人要付出更多来完成两个人的任务。

▲父母应该给与孩子自由,但这个自由不是无限制、无规则、无节制的,更不是纵容和无作为。

▲人生就是一路降妖除魔修成正果的过程,而父母就是孩子的活菩萨,能帮着他们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成就一番事业。

▲真正的放养教育,放的是孩子的思维,养的是孩子的习惯。

▲很是理性,每一项工作,每一天生活,如能做出应有的味道和决断,这才是最幸福的,最成功的一天!共勉!

▲一个家庭组合十年,爱情就老了,剩下的只是日子,日子里只是孩子,把鸡毛当令箭,不该激动的事激动,别人不夸自家夸。全不顾你的厌烦和疲劳,没句号地要说下去。

▲无论孩子长大后“生存力”有多强,如果他成为一个给家人或社会带来困扰的大人,也只能说“对这孩子的教养是失败的”。因此,不只是发展孩子的能力,教导他们承担责任,也是父母重要的工作。

▲父亲说:“孩子的教育全部交给你。”然后把责任全部丢给母亲;母亲则把责任转移给学校、补习班老师或家庭教师……,像这类不合理的情况必须立刻停止,这是第一步。

▲在现今的时代,人们必须靠自己的智慧和判断,从没有路的情况中走出一条路来,而那些受到良好“调教”,一旦没有答案和模板,便什么都无法做的人,是最不具价值的一群人,“生存力”也最低。

▲不管把他们丢到世界哪一个角落,都活得下去。就算是赤手空拳,也能靠自己挣一口饭吃——我认为培养孩子这样的“生存力”,才是教育最大的目的。

社会不断进步,新的矛盾不断涌现,这些变革与矛盾將在当下每个人身上都打下深深的烙印。如能把这些烙印看成跟上时代步伐且不断完善自己的机遇和动力,不论男女老幼,他们都是不会被社会淘汰的人。

▲抱怨是可怜的,推诿是可耻的,拖拉是可悲的。我们鄙视抱怨,却又在抱怨中逃避着责任;我们讨伐推诿,往往在推诿中极尽了威权;我们咒骂拖拉,时时在拖拉中耗费着光阴。 人,都是矛盾的个体。在处理各种矛盾的过程中,读书、行路、阅人、了悟。循环往复,无休无止。

▲家庭的教育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从孩子启蒙时期的潜移默化的影像中,如同白纸一般的稚儿在父母言行举止中被涂上色彩,逐渐完善成为一幅美好的画卷,而这张画便是孩子的一生。

▲社会对于合格父母的要求好像从未用过确切的定义,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之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父母之命大于天"这些思想在人们的思想之中根深蒂固。为人父母从不去思考我们教育孩子的方式是否正确,只是一遍遍的埋怨孩子的不争气和顽皮,成功的教育绝对不仅仅是棍棒之下的"强权",而是换位思考的"理解"

▲质疑:为什么有的人酗酒还可以活那么久? 答曰:因为少数幸存者活着,但更多的人死了,没有机会告诉你他们的后悔!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这是一句正确的废话。陪伴也要看怎么陪伴,是控制式的命令式的陪伴,还是理解式的信任式的陪伴;是用“我都是为你好”的道德绑架式的陪伴,还是平等沟通式的陪伴。

▲我们无法选择童年在哪里度过,通过高考,我们可以选择未来从哪里开启。不愿苦一阵子,就要苦一辈子。

▲欣赏三毛的一段话: “人活着还真是件美好的事,不在于风景多美多壮观,而是在于遇见了谁,被温暖了一下。然后希望有一天,自己也成为一个小太阳,去温暖别人。”

▲哲学家培根说过一句话: “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漠视者冰洁心城,四海枯竭,丛山荒芜。”

▲生产、生活、生育、保护、交流、娱乐、休闲、排解、发泄、抚育、赡养、教育......等等,这些都是家庭应该有的功能。比如吃饭、喝水、睡觉、换洗这些每天必需要做的事情。这些看似小事,但却是一个个的教育场。没有这些细小的“场”,教育很可能变成说教,情感很可能变成情绪。没有这些真实的“场”,有血有肉的人可能会变得虚无迷茫,有滋有味的生活可能变成痴心幻想。

▲你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将来,孩子才会有完整而幸福的生活。给一千个回家的理由,给一个可以回的家。

▲两个家长都有一个健康活泼但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孩子,一个家长抱怨说“怎么办啊,我们家儿子学习太差了”,另一个家长则说:“好幸运啊,我们家孩子体健活泼”。人才观不同,育儿态度不同,家庭幸福指数不同。

▲两个人面前都有半杯水,一个人抱怨说:“怎么办啊,我只有半杯水了”;而另一个人则说:“好幸福啊,我还有半杯水”。思路不同,幸福度就会不同,对人生的态度也就不同了。

▲坏情绪是会传染的,消极的人生态度也是会传染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总喜欢跟爱笑的人在一起

▲富兰克林说:“我未曾见过一个早起勤奋谨慎诚实的人抱怨命运不好。良好的品格,优良的习惯,坚强的意志,是不会被假设所谓的命运击败的。”

▲教育学家简·尼尔森曾说:错误是学习的大好时机,如何对待错误比犯的错更重要。

▲李玫瑾教授曾就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有自己的一番见解:我们要学会向孩子示弱,激发他们的责任感;我们要给孩子派活,肩膀上有重量了,才会有责任。

▲当孩子犯了错误时,要让孩子自己承受行为过失或者错误带来的后果,从而去弥补错误,才能强化孩子的责任意识。

▲永远不要触碰做人的底线,如果触碰了,就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这世界本来不存在坏小孩,每个走向黑暗的灵魂,不过是一个不幸家庭里走出的可悲的牺牲品。这个世界总是大人在犯错,小孩在买单。想要解决孩子的问题,便要先解决家长的问题。

▲对孩子真正的富养,不是给最多的钱,不是给最好的食物,而是给最多的陪伴。

▲人生这场戏的最终结局,其实就是一个个选择叠加起来的总和。所以,我们要善待当下每一个选择。选择时的毫厘之差,将导致截然不同的人生发展方向。

▲千万别以为孩子什么都不懂,很多时候你认为无足轻重的一句话,就会影响他们一生。

▲家庭,有时候就是一个以爱的名义设置的牢笼,我们都喜欢以爱的名义,去剥夺孩子更多选择和选择更好的权利。

▲心理学大师海灵格说:“幸福的家庭,都有一个共同点:家里没有控制欲很强的人。真正的爱,从来不是支配和控制,而是让对方活得像自己。每个人来到这世间,不是为了按照别人的方式过一生。”

▲被强烈管控的孩子,会把情绪憋藏在心里。但情绪总是要爆发和宣泄的,不可能在肚子里凭空消失。所以,他们就像一座积聚了大量岩浆的火山,迟早会用毁灭性的力量,将身边每一寸土地都连根拔起。如何养坏一个孩子?控制他,控制他,控制他。

▲如果一个人愿意付出一切来爱你,包括他的原则、底线、人品、道德,请记住一定要远离他,哪怕他真的愿意为你做任何事。因为,当你是他追求的目标时,他可以牺牲其他所有人的利益。那么,如果未来有一天,他最重视的人不是你了,他会牺牲你的所有利益来取悦别人。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会做傻事、会做蠢事、会做违法的事,都是因为害怕失去某种东西——这是很多人的悲剧之源。

▲父母给予孩子的不是完整,而是爱。一个有爱的家庭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世界上从来没有坏孩子,的多的是缺少爱孩子。

▲父母是原稿,孩子是影印件。孩子之所以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是我们的生活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没有天生就该善良的孩子,只有没有做好表率的大人。

▲美国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说:“一个人的性格特点、人生三观、精神品格、思维方式、生活习惯,都深受其原生家庭的影响,很多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在我们成年后的种种思想和行为里,都可以照见自己和父母一样的面容。”所以萨提亚说:你就是未来孩子的原生家庭。

▲你期待小时候父母怎么爱你,你就怎么爱自己,虽然很难,但是也值得尝试。当我们不仅从物质上独立,还从精神上,与父母独立,我们才能真正从原生家庭的爱恨交织中走出来,理性地看待与父母的关系。当我们学会了独立,学会了爱自己,放下了对原生家庭的执念,那个时候,我们就会找到一些家的温情。

▲有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残酷的事实:小时候,我们的父母没有给我们安全感,价值感,我们没有无忧无虑的童年。没有别的办法,我们只能成为自己的教养者。

▲在原生家庭中孩子缺少正面的反馈,后果就会非常严重。缺乏正面反馈的孩子性格会变得比较自卑,别人稍有怠慢,就觉得是自己的错,别人稍有不满意,就会归咎于自己,不停的内疚和自责。而且这种卑微的性格一旦进入婚姻关系中,就会演化成新的灾难。一旦一方对另一方有一点好,另一方就容易感动,但是一方对另一方不好的时候,另一方就开始自我归咎。

▲价值感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我认为我有被爱的价值。这就是说,如果在生活中有人喜欢我,有人欢迎我,我是能够欣然接受的。另一部分是我的存在对于别人是有意义的,并且我能够从别人那里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我们获得价值感最重要的渠道就是小时候父母给我们的反馈,换句话说当你做了一件好事,父母就会及时表扬你,你就感受到了真正的来自他人的欣赏,这对于孩子价值感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

▲人与人之间一方面需要“亲近感”,另一方面也需要“距离感”。换句话说,我们需要有一定的归属感和安全感,希望得到别人的支持和关爱,但同时也需要拥有独立自由的权力。

▲家庭是我们每个人都逃不开的话题。无论你有没有结婚并且组建自己的家庭,我们每个人都必须是从自己的原生家庭中成长起来的。这种生活经历的影响和作用,不仅仅是在我们的童年时期,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对待他人的方式,以及我们的整个世界观,都由原生家庭的环境所塑造。

▲家庭是我们每个人都逃不开的话题。无论你有没有结婚并且组建自己的家庭,我们每个人都必须是从自己的原生家庭中成长起来的。

▲原生家庭就是我们出生和成长的家庭,原生家庭的生活经历对我们的一生都有巨大的影响。

▲坏孩子不是天生的,每个坏孩子的形成,都是原生家庭影响下的人格与成人世界规则的一次碰撞。

▲在成年人眼里,小孩子永远是简单的,即便小孩会撒谎,那谎言也是能马上戳穿的。他们根本想象不到小孩子的诡计多端,哪怕他们自己也曾当过小孩。

▲有的家长经历了太多的考验和磨难,生活的压力、工作的不顺,他们把自己的失落和遗憾强加在孩子的身上,是弥补也是救赎。懂事一点的孩子,都会将这种以自我牺牲为代价的爱,转化成为压力和负担,时刻背负在自己羸弱的身躯上。

▲英国评论家戴维·弗罗斯特曾经说过,“当你只有一个孩子时,你是一个家长。当你有两个孩子,你就是一个裁判。”每个孩子都应该被关爱,每个孩子都应该得到属于自己的爱。

▲对孩子来说,比不爱更伤人的,是偏心。因为他们见过了什么是爱,才更懂得不被爱的心酸

▲母爱细腻柔软,父爱深沉坚毅。如果母亲的爱教会孩子用温柔去拥抱世界,父亲的爱则是在孩子面对这个世界棱角时最坚定的信心。

▲家庭教育中,很多妈妈照顾孩子会将关注点放在孩子生理需求和安全的需求上,也总是以女性特在有的感情细腻、做事认真仔细、性格温柔去影响孩子,而父亲则通常以一个独立、坚毅、勇于克服困难的形象存在,孩子会模仿父亲学习并潜移默化中习得这些积极的个性品质。

▲苏珊·福沃德曾说: “父母所造成的伤害效果不止是当下。它贯穿岁月,像一根针一样深扎在子女的心头。

▲跟孩子的对话如果永远仅限于,吃饭吃什么,学习学什么,考试考了多少分。从未问过一句:你最近过得开心吗?看似事无巨细的照料,其实背后却空洞、冷漠的可怕。

▲一个人人生中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只有不断超越和突破自己,才能实现自己人生最大的价值”。

▲教育孩子要教育他吃三样东西,第一吃饭,第二吃苦,第三吃亏。吃饭吃的好,可以获得身体的健康。能吃苦耐劳,尊重自然,敬畏圣人,这个心就健康。不怕吃亏,肯把好处给别人,那灵性就健康。健康,分为身体健康,心健康,灵性健康。

▲而每一本书都是一扇门,通向我们未曾涉足过的世界。多读书的人,才能拓宽视野,视界越大,人生格局也越大。 当你有足够的知识时,你的世界会瞬间变得开阔,而你人生走的每一步路,都会因此而变得繁花锦簇。

▲读书却对于很多家庭经济条件不是很优越的人来说,的确是一个捷径。当然,贫富差距从来都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因为没有足够的知识,所带来的“视界观”的差距。

▲胡适曾说:“世间最可厌恶的事莫如一张生气的脸,世间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气的脸摆给家人看,这比打骂还难受。”

▲脾气发出来是本能,压下去是本事。无论在外有多大压力,面对家人时,依然和颜悦色,是一个人难得的修养。

▲周国平说:“对亲近的人挑剔是本能,但克服本能,做到对亲近的人不挑剔是种教养,我们要警惕本能,培养教养。”

▲家人吵架不能说狠话,因相互熟悉,每一句话都可能直戳对方的要害,比外人十句话的杀伤力都强。就算日后和好了,但伤痕依旧在。

▲越是要面子、喜欢讨好外人,获得认同的人,对自己亲密的人越不好,因为能量都用到外面去了。

▲对待外人的彬彬有礼,有可能只是处世的圆滑,而将好态度留给爱的人,才是深入骨髓的教养。”

▲我一直对校长老师说,不管怎么样,孩子来到你学校的时候,就已经是一个基本成型的人,记住这一点。而且,这是他和他的父母亲共同塑造基本形成的。只有父母亲真正理解教育,和孩子一起成长,家庭参与学校教育生活,这个时候教育才更有意义。

▲教育就是一件事情:第一,给人幸福;第二,让人成为自己,成为完全的人。

▲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不同环境育人结果不同。父母要依据儿童成长规律,营造适合儿童成长的环境,以平等、温暖、上进等因素为原则,组织家庭生活,在生活中促进亲子共生共长。

▲父母的眼界和格局,决定了孩子人生的高度和深度。一个充满温馨、爱的环境,孩子内心是平静的, 一个充满吵闹、恨的环境,孩子内心是狂躁的, 积极、乐观的家庭氛围有助于孩子良好品行的发展。

▲度是一个当下流行的热词。比如,我们常说立志有高度、视野有宽度、学养有厚度,待人有温度,交往有尺度,认知有深度,涉猎有广度,创新有跨度,为人有风度,处事有力度,行动有速度,说话要适度、胸怀须大度,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堪与“**化”“**性”媲美。

▲教育不能只有理想,更重要的是实现理想的手段,体验教育虽然也没有实现理想,但效果是最好的。痛苦和失败来自于只对道理负责的迷信思维, 要想幸福和成功,努力学会只对事实负责的科学思维。

▲从前你做出的所有选择,决定了现在的人生。而你未来的人生,是由现在的选择决定的。你做出什么选择,你就走什么样的人生。你的人生,是你一切选择的总和。

▲父亲是山,要扛起家庭所有重担,以山的伟岸为孩子树起榜样。母亲是海,要容纳家庭所有忧伤,以海的胸怀教化孩子的人生。家庭只有刚柔相济,互敬互爱,才能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家访,是学校与家庭共同教育好孩子的一道不可或缺的桥梁。通过家访能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情况以及思想动态,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给予的关爱。耐心倾听家长对我们工作的反馈和建议,不仅有利于改进工作,还赢得了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理解和支持。

▲家庭教育其实就是通过油盐酱醋茶等日常生活行为影响每一位家庭成员,只有长辈进步,才能助推晚辈健康成长。如能依据家庭状况履行好每个成员职责、倾听彼此心声、关注彼此合理需求,把平淡的生活组织的有滋有味,这就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这世界本来不存在坏小孩,每个走向黑暗的灵魂,不过是一个不幸家庭里走出的可悲的牺牲品。这个世界总是大人在犯错,小孩在买单。想要解决孩子的问题,便要先解决家长的问题。——转载自“拾遗”

▲对孩子真正的富养,不是给最多的钱,不是给最好的食物,而是给最多的陪伴。——《隐秘的角落》剧情语

▲多孩家庭的纷争根源,不是兄弟姐妹的分爱,而是父母的不公正。——《隐秘的角落》剧情语

▲小孩是最能守住秘密的人。 我们一定要告诉孩子,虽然要信守诺言,但是没必要替坏人保守秘密。即使你曾发誓不告诉别人,但遇到坏人欺负一定要告诉家长,千万不要将秘密藏在心里。——《隐秘的角落》剧情语

▲私密空间是非常危险的。 我们一定要告诉孩子:私密空间是非常危险的。那就相当于原始丛林,你周围的人可以瞬间化身虎豹,如果确定自己打不过虎豹,就不要去原始丛林。——《隐秘的角落》剧情语

▲人生是选择的总和。 ——俞洪敏人生这场戏的最终结局,其实就是一个个选择叠加起来的总和。所以,我们要善待当下每一个选择。

▲分数决定不了将来,也代表不了人品,关注心灵远比关注成绩重要。——《隐秘的角落》剧情语

▲隐忍的好人不是好人,幸福的坏人不是幸福。隐忍说明在压抑,而不是发自内心;幸福的坏人,是困在自己的世界里幸福,只要走出自己的世界,他的世界就会崩塌。——《隐秘的角落》剧情语

▲幸福的家庭,都有一个共同点:家里没有控制欲很强的人。真正的爱,从来不是支配和控制,而是让对方活得像自己。每个人来到这世间,不是为了按照别人的方式过一生。——心理学大师海灵格

▲这世上,没有底线的人最可怕。如果一个人愿意付出一切来爱你,包括他的原则、底线、人品、道德,请记住一定要远离他,哪怕他真的愿意为你做任何事。因为,当你是他追求的目标时,他可以牺牲其他所有人的利益。那么,如果未来有一天,他最重视的人不是你了,他会牺牲你的所有利益来取悦别人。——《隐秘的角落》剧情语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会做傻事、会做蠢事、会做违法的事,都是因为害怕失去某种东西——这是很多人的悲剧之源。——《隐秘的角落》主题

▲没有天生就该善良的孩子,只有没有做好表率的大人。父母是原稿,孩子是影印件。孩子之所以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是我们的生活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一个人的性格特点、人生三观、精神品格、思维方式、生活习惯,都深受其原生家庭的影响,很多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在我们成年后的种种思想和行为里,都可以照见自己和父母一样的面容。——美国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

▲当每个人都夸一个人的时候,这就叫捧杀。一个人如果表现出每件事都是完美的,那么他定有致命的缺陷,藏在隐秘的角落。——格十三

▲结婚是一场修行,修行不好就要被修理,修理不好就直接升天修仙去了。每一对能白头到老的夫妻,真的是修行到位,应感谢对方不杀之恩。——格十三

▲有时候让一个人崩溃的并不一定是多么凶恶或毒辣,只需要一份不对等,不善良,不温暖,就够招来杀身之祸了。——格十三

▲坏人的养成并非单一的原因,从小到大每一步,家庭,学校,社会,朋友,路人甲乙丙丁,蝴蝶效应,层层相叠,都会对一个人造成不可逆的影响,又岂是“家庭教育”一张牌打好就能全盘皆赢呢?——十三格

▲“三动”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刚需: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让孩子独立自信,运动锻炼是身体健康、心态阳光的基础,真实的人际互动有利于孩子更好适应人工智能时代。

▲上一百堂美学的课,不如让孩子自己在大自然里行走一天;教一百个钟点的建筑设计,不如让孩子去触摸几个古老的城市;讲一百次文学写作的技巧,不如让写作者在市场里头弄脏自己的裤脚。玩,可以说是天地之间学问的根本。

▲早餐反应家长生活态度,你今天热爱生活孩子將珍惜他未来人生。早餐呈现家长生活方式,你今天生活习惯就是孩子明天生活模样。早餐体现家长生活责任,你拳拳之心就是孩子未来博爱胸怀。做好家庭早餐,学做合格家长!

▲郑风:为开封卓雅教育集团抽象教育理念一、教育品牌 卓雅教育 二、核心理念 为天降大任者立鼎 三、校训 拔群我自卓,脱俗我自雅 四、校风 人人能飞白 五、教风 个个善归城 六、学风 生生敢立旗 七、校典故事伊君辅国 蔡邕飞白 食其说城 穆青雄文 杞柳寻根 空桑传说 八、文化大观 卓雅文化大街 齐贤文化广场 大雅小雅苑林 元圣宏志庭院 百喈创新庭院 食其智慧庭院 九、卓雅路径(略)十、卓雅文化架构体系(略)

▲社会已经历前农耕经济、农耕经济、工业文明三个阶段,即将进入信息文明阶段。所谓4.0就是信息文明阶段。目前教育没有跟上社会发展步伐,还在瓦特或蒸汽机时代,这次疫情危机将对教育的变革,早日走进4.0时代带来动力。

▲培养好习惯用加法,克服坏习惯用减法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培养好习惯用加法,克服坏习惯用减法。 好习惯是一点点培养起来的,做家长的不能企图孩子“一口吃个胖子”。利用每天进步一点点的加法原则,让孩子慢慢来。坏习惯也是一点点改正过来的,这样做不仅能保护孩子脆弱的自信心,也能让孩子在这一过程中,体会到战胜自己的成就感,从而对自己的信心也会大增。

▲水太深,风太大,没有实力少说话。世上没有遮天术,只有一物降一物。刀太钝,马太瘦,那就不要与人斗。先穿袜子后穿鞋,先当孙子后当爷。

▲饭前不训子,睡前不训妻,师徒不对坐,父子不同席,娘在不庆生,父在不留须。

摘自《随笔20200607--20200819》
摘自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隐秘的角落》看原生家庭:毁掉一个孩子,真的很简单
原生家庭,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原生家庭(1/4)
​《隐秘的角落》,一生的疗愈
没有教养的父母,养不出有教养的孩子
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凡事把孩子放“第一位”家庭,都过得很惨!
这6种原生家庭,对于孩子的伤害很大,希望你家不是其中之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