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江苏省妇联“三全”社区家庭教育支持行动——社会治理篇(四)

增加家庭间的互动

现在的家庭基本特征是规模趋于小型化,且与社会和社区的互动趋于封闭化,社区中家庭和家庭之间的交往正在日趋减少。

这些基本的特征就带来了当前社区中的家庭彼此了解不够,情感交流不足,彼此包容性也在下降。邻居间矛盾增加,常常是因为自己的生活受到了邻居的影响,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才会有彼此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而这样的交流,更多的带有消极的成分,不仅没能推动社区治理,还在某种程度上还增加了家庭之间的紧张度。

因此指向基层社会治理的家庭教育支持行动,要创造更多的机会,让更多的家庭有机会在社区中产生良性互动,彼此增进了解,在互动了解中放松对彼此的戒备,也同步对社区增添一份安全感。

其实,现在的很多年轻父母已经意识到孩子缺乏同伴交往的机会,他们也渴望孩子能在安全的环境中与同龄人有更多的亲密接触的机会。学校里的同伴交往更多的是基于学习任务的交往,而孩子们之间真正自由的交往能力的提升,是建立在非任务基础上的。

所以,我们的社区妇联干部可以通过各种活动,在社区里创造孩子们同伴交往和家庭交往的机会。

比方说,可以定期举办社区跳蚤市场,鼓励更多的孩子和家庭把不使用的物品拿出来进行交换,在交换的过程中,增加孩子们间的互动交往的机会,也能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信任。

还可以在举办跳蚤市场活动的基础上组织社区儿童图书漂流与家庭教育图书漂流活动。这样既降低了家庭购买图书的成本,也可以在图书漂流活动中增加读书笔记(也可采用在线的形式)漂流活动,以促进孩子间的交流以及家长育儿经验的交流。

通过这些相对好组织,大家参与时心理压力不大的活动,能够起到社区家庭间情感与信任的破冰之旅作用,为日后更多更深入的社区治理的家庭参与奠定基础。

友情提示:全屏播放页面更友好哦

尊重家长差异,

提升教育宣传效果

随着中国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人口流动的加快,农村社区的家庭人口正在缩小,结构变得单一,更多留下来的是老人、妇女和儿童,而城市社区人口的流动性加快,导致社区家庭变得日趋多元和丰富。城市社区集中着来自不同地域的人们,他们的生活习惯、育儿观念、教育方法,受教育水平以及对社区事务的参与观念等都存在差异。

在人口流动性增加的社区里,为了服务更广大的社区群众,也为了更好地促进广大群众参与到社区治理中,就需要了解他们的差异,而首要关注的差异是他们的受教育水平。因为根据科学研究发现,家长们的受教育水平能很好地预测他们教育孩子的资源差异,以及教育孩子的方式不同;同时,家长受正规教育的年限还能够帮助社区设计出更有效和多元的宣传家庭教育和社区治理的宣传品,能够引起不同家长们的注意,增进他们的理解。

目前,因为很多社区缺乏对社区家长的了解,所设计的宣传品和活动等,都带有典型的自我中心的特征,即以自己的受教育水平、社会阶层和理解能力在用词和“讲故事”。而要想让更多的家长真正关注各自的家庭教育和社区治理,就需要用他们能够听得懂的语言,能理解的故事说清楚教育的观念、知识和道理。

如南京市栖霞区燕子矶街道的化纤新村社区,是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老旧厂矿社区,聚集了一批有知识有文化的退休老工程师,他们每天都会到社区看报纸、聊天。社区妇联以社区中种植的一大片月季花为祖辈志愿服务队命名,通过“月季祖辈家长学校”用大家都能听得懂的话向社区中年轻的父母和广大老人宣传家庭教育的理念。

同样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教育知识,为了动员起不同阶层、不同受教育水平的家长们的关注,就需要采用不同的传播方式,对于有知识有文化的家长可以多用统计数据,摆事实讲道理,让他们理性地接受;对于文化程度不高的家长,可以用他们每天看得见摸得着的社会现象进行宣传,让他们有感性认识,增加理解和接受程度……

家庭教育支持行动不是要让每个家庭都变成统一的模样,而是要鼓励每位家长都能在现有的认识水平和能力范围内经营好家庭,培养好孩子。

友情提示:全屏播放页面更友好哦

乡村家庭教育振兴

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再加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乡村教育正在逐渐萧条,有条件的家庭更多选择把孩子送入城市学校就读,那些父母打工带不走,又进不了城市学校的孩子留在农村和老人在一起,成为留守儿童。
落后的乡村教育主要源于长期以来对乡村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在国家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相信会进一步推动城乡教育资源公平化供给。在学校教育资源不断优化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重视乡村家庭教育质量的提高,特别要提升乡村家庭隔代教育的水平,从家庭端助力乡村教育振兴,培养完整的人。
过去,乡村的孩子尽管在学校教育上存在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状况,但是家庭教育整体状况还是比较健康生态的,孩子们主动参与家庭生活,部分参与生产劳动,知道生活的艰辛,学习和生活呈现积极向上的面貌,体现了俗语中的“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精神。但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乡村的孩子无论家庭经济状况好与不好,大部分家长都舍不得孩子“吃苦”,他们也很少参与劳动,甚至连基本的家务劳动也很少参与。这就导致了很多孩子,既不能通过学业的成功向上流动,又不能通过脚踏实地的劳动创造幸福生活。
乡村教育振兴不仅要依靠乡村学校教育的改善,同步还需要重视乡村家庭教育的回归。在社区家庭教育支持行动中,一方面要整合更多优质教育资源向乡村投放,以弥补家庭资源的不足,提升乡村孩子的学业竞争力;另一方面,要向广大乡村家长,特别是参与隔代抚养的祖辈家长们传播科学育儿的观念,鼓励他们给孩子更多参与生活的机会,避免一片爱心的呵护阻碍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友情提示:全屏播放页面更友好哦

筑牢家庭爱的堡垒

在和不少学校教师讨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时,不少班主任反映他们所遇到的一些家长和家庭出现的问题。如有些孩子指甲不剪,头发不理,长期不洗澡,身上常有一股馊味,和家长联系才发现这些孩子生活在各种家庭矛盾的夹缝中。
有些孩子的父母离异,抚养孩子的一方觉得孩子是对方留给自己的负担,是他们继续追求幸福生活的绊脚石。于是,不是把孩子丢给老人就是对孩子成长不用心。孩子反映:“他们(父母)只顾着交朋友、玩手机、打麻将,根本不管我。”
有些多子女家庭的孩子反映,兄弟和他不一个姓,自己跟爸爸姓,由爷爷奶奶带;弟弟跟妈妈姓,由外公外婆带。抚养孩子的亲人却分别在兄弟面前说对方家族的坏话,搞得两个亲兄弟彼此竞争,相互怨恨,导致孩子也无心向学,在学校出现各种行为问题,上课破坏纪律,下课与同学发生冲突,不服从教师的教导等。
班主任老师反映,作为老师常为这些孩子感到揪心,心疼他们怎么“摊上”这样的父母和家庭。但是,作为老师除了给予这些孩子更多的教育、理解和包容,力所能及地帮助这些孩子辅导功课,而对孩子家庭的状况,感到力不从心,无能为力。希望有人能够帮助这些家长学会经营家庭关系,唤醒他们爱孩子的基本情感。
孩子不是婚姻冲突,家庭矛盾的出气筒。没有对孩子的爱就不会有理想的家庭教育,生活中缺爱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最大危机。
因此,社区家庭教育支持行动要致力于在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庭建设宣传,传播家和万事兴,家安子女更加健康的理念,从夫妻关系建设到家庭责任担当,筑牢家庭爱的堡垒,给孩子创造温馨和谐的原生家庭,从而达到支持学校教育,支持孩子成长的目的,同步通过家庭建设推动基层社会的有效治理。

友情提示:全屏播放页面更友好哦

回归家庭教育的常识

随着家庭教育观念与知识的普及,人们每天都在接受着来自各方面多种多样的家庭教育指导,这些指导对人们思考家庭教育,进一步完善家庭教育都有启发。但是在一浪高过一浪的重视家庭教育的社会浪潮中,也让很多家长感到困惑,甚至因为学习缺乏正确而科学的指导让家庭教育违背了起码的常识。这不仅没能提升家庭教育的水平,反而正在成为新的家庭成员矛盾的冲突点,制造着新的家庭危机和家庭教育危机。
如孩子的问题都是家庭教育的问题。这句话确实起到了号召更多家长关注家庭教育的目的,但是因为它的绝对性和对儿童成长问题的简单归因,让家长们的心理不堪重负,一时间家庭似乎正在成为教育问题和社会问题的“罪魁祸首”。只要儿童出现任何问题,指责家长,在家庭中找原因成为首选,甚至有时成为唯一答案。这样的判断,违背了儿童成长的基本规律。孩子来自家庭,受家庭的影响,但是这样的影响只是基础性的,他们的成长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学校和社会教育引领着家庭教育也弥补着家庭教育。且没有脱离社会的家庭,家长只是社会的代言人,他们把各种社会思潮和生活方式带入家庭,影响着孩子。因此,不能简单把孩子成长的责任都归结为家庭问题,作为社区,我们需要给予更多家庭以教育支持,让他们能够拥有更多教育资源,能够拥有更强烈的教育孩子的信心。否则,在如此非理性的归因中,不少年轻的男女不仅不愿意结婚,也不敢生孩子,生怕自己承担不起另一个生命(孩子)的成长责任,这对家庭教育是破坏,对国家的生育政策也是破坏。
还有,家人教育孩子需要达成一致。这也是听起来十分美好的教育状态,在家庭教育中,既做不到,也不需要。在讨论孩子成长问题时,我们常常陷于显而易见的分析判断,如老人带孩子、父亲很少照顾孩子、离婚率上升等现象,很容易成为公众广泛总结的家庭教育问题的发源地。这不仅缺乏科学依据,也低估了孩子的适应能力、选择能力、修复能力和成长能力。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的不是一致的环境,而是在多元的环境和教育中的自我选择与取舍。孩子不是一个静止的受教育者,不是仅被灌输某个观念的人,孩子成长在听着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家庭成员对同一件事说着各自不同观念的生态系统中。否则,如果秉持着家庭教育需要完全一致的观念,那么在教育孩子上闹出家庭矛盾将会不可避免。夫妻之间彼此指责,代际之间彼此抱怨,这不仅对教育孩子不利,对家庭和谐与社会稳定均有不利影响。
因此,我们在传播家庭教育的观念知识时要多传播科学、常识性的知识,避免执着于单一、片面和偏执的教育理念。要相信孩子的成长是个生态系统,他们具有自我组织的能力,最好的教育环境也应该是生态的,具有弹性和可以修复的,家人之间的教育差异,可以讨论交流达成一定的共识,但是不要为对方的观念和方法与你不一致而焦虑。
家庭教育的本质是生活的教育,家长好好经营生活,相信自己的教育能力,相信每个生命都有向上的力量和属于自己的精彩。

友情提示:全屏播放页面更友好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社区家庭教育工作总结 孙素艳
家庭教育指导模式
15件实事打造云龙家庭教育升级版
在鱼峰区妇联、教育局举办的《家庭教育讲座》上的讲话
智慧父母,成就孩子幸福人生--耒师附小家庭教育公益讲座活动
家庭教育服务体系建设思路(全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