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往事悠悠】祁玉宝‖ 黄河“南干渠”

作者简介

    祁玉宝,内蒙古杭锦旗人,1954年出生,中共党员,肢体残疾人,中师学历,小学高级教师,已退休。酷爱阅读与写作。近有诗歌,散文等多篇作品在各网络平台发表。

往事悠悠

黄河“南干渠”


祁玉宝



    高举红旗向未来,

    黄河两岸歌声起。

    杭锦儿女同心协力,

    艰苦奋斗共创奇迹。

   奔赴理想我们在前沿,

    团结战斗为了明天。

    奔赴理想我们在前沿,

    团结奋斗为了明天。

    一路踏着歌声,我又到了黄河“南干渠”。波光粼粼的黄河水,两岸望不到边的麦田,风儿向我们这边吹来,绿色的波浪一排一排摇摆不定,麦苗儿青青,在阳光下妩媚弄眼,轻轻地排开风的抚摸。不远处,绿树掩映着村庄,一片片瓦蓝瓦蓝的房顶,辉映着蔚蓝的天空。整齐的村营装点着沿河的风景,一幅一幅看不够的精彩画卷,带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沿着一条条乡村公路,向四面八方延伸,今天的沿河富起来了,迈向了小康。人们怎能忘怀?黄河水香甜的乳汁,滋润着沿河百万亩良田,滋润着河里的鱼虾,滋润着鸟儿正在歌唱的喉咙。滋润着天下一切有生命的生物,激起我心头的喜悦。想起在那个不平凡的年代,杭锦旗人民创造的伟大奇迹——黄河“南干渠”,不免有一种想念。

     全国解放后,毛主席发出了“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一系列重要指示。1959年,国家治理黄河委员会决定。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在巴盟建设一条北干渠。在伊盟(现今鄂尔多斯市)建设一条南干渠的水利工程,这是一项造福黄河儿女子孙后代的伟大工程。

     黄河流经杭锦旗境内249公里长,是我国黄河流经最长的旗县。在挖“南干渠”的工程战役中,杭锦旗人民经历了从1960年到1962年国民经济的严重困难和三年自然灾害的困苦,杭锦旗人民靠每人仅有的一副肩膀,肩膀磨起厚厚的硬茧,手蜷作一副铁耙,手心也布满了老茧,硬圪崩崩地。人们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不怕脱皮掉肉,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干”字当头,挖不通“南干渠”,誓死不回头!他们硬是以持久的顽强毅力,搬走了大沙丘,啃下了旧老温召圪旦,征服了什赖柴登,攻破了杨圪旦,在达旗,准旗民工的配合下,完成了全线任务。黄河从沿河九个乡苏木流过,浇灌着黄河滩上的百万亩良田,麦苗青青快乐地长,社员心里暖洋洋。杭锦旗人民用辛勤劳动的汗水,播撒着希望,期待着丰收。

    现在距离那个时代已经过去60多年了。当年铁肩担大渠的干部和群众,已经是满头白发,满脸深刻的皱纹,驼背弓行的老寿星了。有的已经驾崩离世。他们虽然离开人世,但精神犹在海天涨。他们的音容笑貌,他们奋斗们业绩将永远载入史册,这些英雄们的足迹遍布在黄河两岸,遍布在美丽的田野。他们那一代人,不惜负出自己的一切,用自已火红的青春年华,为黄河人民的子孙开出了万代幸福泉。将无数动人的故事留给后人传扬。

       时任黄河南干渠伊盟工程总指挥部成员之一的奇治民,在南干渠的水利工程建建设中,主动带领杭锦旗委“一班人”积极发挥自已的核心领导作用。在治理黄河,引黄灌溉,保护黄河流域生态建设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奇治民,阿木尔龙贵,1927年12月29日出生,1969年元月24日去世,终年43岁。

     奇治民是我党早期参加革命活动的领导人之一。18岁的时候,他就踏上了革命的征程。1949年4月4日被城川党组织吸收为预备党员,成为一名无产阶级的先锋战士。曾任过乌审旗委宣传部长,杭锦旗副旗长,伊克昭盟农牧部副部长,杭锦旗委副书记,旗委书记等职务。

     奇冶民亲自组织部署,亲自指挥伊盟黄河南干渠当地人称“三黄河”的杭锦旗段的施工。

     奇治民高个头,宽肩膀,不胖不瘦的脸庞,两道又宽又浓的眉毛下面,一双聪明睿智的眼睛煞是有神,深藏着他的丰富的智慧和才华。他沉着镇定的言语,一字一句,铿锵有力,有理有据,他同人民群众有密切地感情联系。他工作作风踏实,生活方式简单朴素。一年中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沉在基层,他十分注重调查研究,骑着毛驴下乡,他的衣着穿戴和老百姓没有什么两样。在指挥建设南干渠的工地上,他穿着皮袄,棉裤,脚上套一双牛皮鞋。他每到一处工地,总是和民工们一起担渠挖土,一起啃玉米窝头,一起咬嚼高粱米团,一起捧着野菜汤,边吃边和大家聊天拉家常。及时了解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做到尽量及时解决。当奇治民出现在劳动工地的时候,你根本认不出哪是干部,哪是民工。说到群众观点,用奇治民的话讲,我们共产党人当官,就是为了人民,人民是水,我们是船,水能载船,也能把船打翻。

      在挖南干渠的工程战役中,奇治民有这样一句口头禅,至今仍回响在我们的耳旁“挖通南干渠,建设好黄灌区,培肥地力,兴修水利,摘掉穷帽子。让杭锦旗人民世世代代过上好日子。”这是他对党对人民做出的承诺。奇治民正是身体力行地践行着他的承诺。

       1959年,毛主席发出了“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重要指示,至今在杭锦旗沿河区一带的人们,还流传着一句顺口溜:“毛主席说了一句话,黄河筑起三道坝。”那时候,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成了百姓精神领域中的最高信仰。杭锦旗人民坚定信念,在兄弟旗县的配合下,经过10个月的艰苦奋战,基本上挖成功了上水渠段的进水工程。这时候,也就是1960年冬天,伊盟盟委根据内蒙会议精神,原则上决定黄河南干渠下马停工。其主要原因是:一是国家正处在经济困难时期,挖南干渠国家所支的粮食、资金国家难以承受;二是86公里长的新挖的上水渠段能否年内通水,可靠性不大。

       面临即将变化的情况,时任伊盟盟委黄河南干渠工程总指挥郭建勋,一连好几个晚上没睡好觉,他反复思考:如果南干渠工程下马停工,半途而废,伊盟人民特别是几万民工的艰辛劳动将付诸东流,沿河人民多年盼望的引黄灌溉即将成为泡影。他最担心的是杭锦旗旧老温召段的工程,这段土质复杂,渠深13米,困难大,民工生活艰苦。他盼望能出现什么奇迹,让黄河水倾天而起,升成云彩,小雨滴像细雨濛濛一般,浸润着百万亩河套良田。郭建勋与旗委书记奇治民取得联系,将情况说明。奇治民二话没说,答复道:“尽管杭锦旗也很困难,但建设南干渠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我们一定给予妥善解决,决不拖伊盟的后腿!”

      在及时召开的三级干部动员会上,奇治民做了非常重要的讲话:“建设南干渠是利国利民的大事,我们一定要把它办好办实。沿河地上了黄河水,黄河滩就变成了米粮仓,老百姓不愁吃,不愁穿!先富起沿河,再带动梁外,一定要把贫困的帽子扔到三黄河,让它一去不复返,让我们的人民过上好日子。”奇治民话音刚落,会场响起了一片掌声。

      会后,杭锦旗各乡苏木积极行动,筹粮筹钱出动劳力,投入建设南干渠的工程,在粮食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保证了民I工的口粮供应,也从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出发,争取到了一些必要的资金。上工担渠的民工,从年初的2400人增加到3800人。站在渠畔的土堆上居高临下,朝南干渠望去,仿佛一道凹槽,装土的站满了渠底,皮坡上满是弓腿送土的,坝顶上挤满倒土的人群。

     这一切说明,千难万难,有一股团结的力量就不难。

     民工的苦役,民I工的利益,民工的安危冷暖,时时刻刻挂在奇治民的心头。关心民工的疾苦,就是提高民工们劳动积极性的杠杆。

     提起担南干渠,我的叔父三佬那是出名的劳动模范,工友们管他叫“铁人。”他一身硬骨头,一股好缠劲,肩头挑起扁担,一天不往下放,是完成土方较多的一位。队里派人担南干渠,年年少不了他。

     1961年夏秋时节,民工们倒在什赖柴登施工。那里工地积水,帐篷搭建在湿漉漉的地面上,贴着地面展开一块扇布,把干柴草摊在其上,再其上铺上羊毛擀成的毡,然后打开被褥随遇而安。潮湿阴冷,不能安稳入睡,夜间还有蚊子咬,翻身打滚睡不着。一整天担土挖渠,骨头都要累撒架了,有时又是食不果腹。塔拉沟的部分民工产生了畏难情绪,其中有两位民工在夜间开小差逃走了。工地上出现了暂时冷落局面。

     奇治民知道情况后,特意将办公地点也搬到了什赖柴登,和民工们一个样,同样住在帐篷里。奇治民就工作在那里,除工作以外,跟大伙一起担渠送土,边劳动边拉家常,务求深入地了解情况。为了安定民工的情绪,奇治民指派工团工作人员梁德荣,前往塔拉沟慰问民工家属,着力解决她们的后顾之忧,安定情绪,安慰前线民工安心务工。后方的媳妇为在一线担土的丈夫,制作干粮,缝制衣裳,还有垫肩,脚上穿的鞋袜。三佬接手了三妈捎来的红背心,白衬衫,好像暖阳的温暖增加了几倍,心里美滋滋的。他说:“世界上有许多美好的东西,都是经过劳动创造的。光说地养人,不下辛苦是不行的。”他的话说得工友们心悦诚服。

      1961年,过阴历的7月15,奇治民要求各公社慰问民工,争取到了6只活羊,奇治民书记和施I团I工作人员,与民工们欢聚一堂,别开生面地举行一场联欢活动,我三佬带着激动的心情,即兴表演了快板《黄河水浇灌出金麦穗》。党和政府的温暖,极大地调动民工的积极性。三佬的演唱,把这欢乐气氛再次推向了高潮,什赖柴登工地又沸腾起来了。

     毛主席,发号召,

 黄河的事情要办好。

     红柳箩头竹扁相,

     困难压不倒庄稼汉。

     奇书记指挥修南干,

     造福沿河米粮川。

     瘦梁外,看沿河,

     要吃白面靠黄河。

     黄河水,天上来,

     滚滚细浪随我来。

     眼望着悠悠黄河水

     浇灌出沿河金麦穗。

 浇出沿河米粮仓,

 党的恩情永不忘。

 杭锦旗各族人民,在时代的暴风骤雨中扬帆起航。像高山之巅的雪松,像生长在沙漠中的红柳,挺然屹立傲苍穹,泰山压顶不弯腰战胜了各种艰难困苦,征服了恶劣的自然环境的挑战,在建设黄河南干渠的斗争中,倔犟峥嵘,锤炼出了杭锦人的崇高品德。

      南干渠工程规模浩大。开工期正处于我国国民经济三年困难时期,国家其他项目大部分停工下马。而南干渠一直开挖未停,直至全线开通,圆满完成任务,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人间奇迹。

      在开挖朝凯沟至旧老温召那段土质复杂,凹槽13米深的工程进展中,杭锦旗所有民工在没有任何机械,两岸土堆渐行渐远的情况下,发挥了自己的创造精神,用砍伐来的粗树做柱子,拿来木板,用绳子绑成架板。在渠的斜坡上,搭起一部架板,用接力传递的方式,逐级担运,终于按时完成了任务。

      杭锦人的共产主义协作精神更是一股坚不可摧的力量。1961年秋季,为抢通最后10公里南干渠工程,奇治民请求巴拉亥乡黄乡长,增援300多人的民兵队伍,苦干三个月,终于打通了南干渠的大工程,沿河人盼望以久的黄灌区项目终于实施成功了。潺潺而来的黄河水滋润着农田,滋润着黄河儿女的心田。

    人们一遍又一遍地欢呼:感谢共产党,感谢毛主席,送来黄河幸福水!


编辑  孙传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当黄河水遇上库布其,沙漠里的“江南水乡”
治理淮河:2个月内毛主席4次批示,动员83万民工,建成亚洲第一坝
华国锋──文能治国,武能安邦(第八篇)
喜娃记忆——宋志军/总干渠(17-6-4)
开挖二黄河见闻
1960年山东新挖了一条河,叫京杭运河,而元朝的原运河却称小运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