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身边故事】闫国胜‖小时候常做的几件家务事

作者简介

   闫国胜,男,于1964年9月13日出生于临河区乌兰图克镇一农民家庭,1980年考入巴盟农机校,1983年毕业分配到临河新华镇政府工作,1988年12月调临河区委宣传部,后又先后在临河住建局、司法局工作,现供职于临河区劳动就业局,多年担任秘书、办公室主任职务,擅长新闻写作。


身边故事


小时候常做的几件家务事




闫国胜



1970年六岁的时候,自己所经历的事情就开始存入记忆了。想必大多数和自己一样出生于巴彦淖尔农村的同龄人,对小时候常做的几件家务事都还记忆犹新。

掏苦菜

掏苦菜也就是挖苦菜。这个活儿可谓历史悠久,自己从记事

起一直到现在五十多年过去了,一直没间断过掏苦菜。但小时候掏苦菜是被动的,属于家里父母分配的硬任务,非完成不可,而且掏回来的苦菜主要用作猪鸡等畜禽的饲料。从六七岁开始到1972年念小学前,从五月初苦菜长出三四个芽的时候,便开始整天掏苦菜,一直延续到八九月份的老秋天。曾经因为年幼贪玩,眼看天黑了,盛苦菜的箩筐还苫不住底,便抓紧时间掏一阵子,担心回家挨父母亲的责打,便捡几根小木棍横放在箩筐下面,将苦菜支撑起来,回家蒙混过关。等到正式进学校读书以后,掏苦菜便成了一早一晚和星期天的“业余”工作了,但那时随着年龄的增大,掏苦菜的效率和业绩却大大提高了。为了用卖猪肉的钱解决家里平时急用花销的燃眉之急,也偶尔给儿女们解解馋,每年家里饲养的两口猪,主要的饲料就是以苦菜为主。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掏苦菜逐渐变成了休闲爱好,农村不再以苦菜作为猪鸡等畜禽的饲料。而近年来,城市居民早已把掏苦菜作为一种时尚,在三五成群、结伴郊游的过程中,掏一些苦菜拿回家食用,既休闲了身心,又得到了环保的食品,可谓一举两得。

 捡柴禾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生活在农村的人们不但缺吃少穿,

就连做饭取暖用的东西也少得可怜。因此,小时候捡柴禾的经历也历历在目。在过完春节疯玩一个月后,便开始冒着春寒料峭外出捡柴禾了。只要是能点着发热的东西,都是我们捡拾的内容,树木上被大风刮下的树枝,庄稼地里秋收后留下的玉米葵花秸秆等,是我们捡拾的首选。另外,就是利用刨锄斧子等工具,到野外去捡拾干枯的  机或枯树根等。到了夏天和秋天,柴禾逐渐多了起来,我们就用镰刀去割苦豆子或其它芦草,碱草等,割下的柴禾用绳子捆好背回家晾晒。因背湿柴禾实在是太累了,一路上歇三四次才能背回家,为此,小伙伴们发明了小推车,就是把一个能旋转的带孔小铁轮用一根铁棍穿着固定在两根呈八字型的细长圆木上,在长圆木上横着钉几根木棍,这样就做成了一个简易小推车。把割下的柴禾放在小推车上推着运回家里,比背着走省劲多了。小时候这些在劳动中的发明创造,虽然技术含量低,但因为减轻了劳动强度,因此,一辈子也忘不掉。

    挑水

  挑水,乡下人习惯叫担水。这项家务活儿在记忆中印象最深。

   1980年之前的巴彦淖尔农村,不要说自来水,就是连手压的水井也没有。人畜饮水,全部从村庄外面的水井里往回担。1974年自己刚十岁的时候,就开始帮助父母亲担水了。担水既累又危险,现在回想起来也觉得胆战心惊。念小学一年级时有一篇“吃水不忘挖井人”的课文,讲得是毛主席帮助瑞金沙洲坝乡亲们挖水井的故事,从此,自己对水井有了初步认识。等上了三年级后,看到父母亲起早贪黑披星戴月地到生产队的土地里辛勤劳作回家后,既要给七个儿女做饭,又要喂猪喂羊的情形,便主动在放学后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担水就是其中一项。自己小时候所居住的村庄有三十多户人家,共用一口水井。水井3米深左右,底部用石头砌成,上部用砖块垒成圆形,井的形状为下大上小,井口部分直径大约1米。水井刚掘成时,有较安全的防护设施,井口边缘安装有木制的围栏以预防汲水时人掉到井里。同时,为了汲水方便省力,人们在井口旁边竖立一根30厘米粗3米高的木头,上面用活动支架安装一根碗口粗的横木,横木的前端用绳子拴一个水斗,水斗位置正对井口。横木的后端吊一重物,汲水时把横木前端的水斗用力拽到井底,等水斗装满水,在横木后端重物作用下,水斗会很轻松地上升至地面,担水的人们把水斗里的水倒入自己的水桶,便可担着回家。等水井用过几年后,井口上的围栏和汲水装置因年久失修或人为损坏,不能再发挥作用了。担水的人们便冒着掉在井里的危险,用扁担钩钩着水桶从井底往上提水。夏天还相对安全一些,到冬天,特别是接近年关,家里做饭洗衣裳用水量大,猪羊鸡等畜禽的饮水也需要全部在家里提供,担水就成了家家户户最愁人的家务活,而且因为冬天天寒地冻井口旁结了厚厚的一圈冰,从井里往上汲水更费劲,稍不小心,就有滑到井下的危险。常常会看到井旁围着一大群担水的人们,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这些十二三岁年龄较小的担水娃娃,就只能提前或推后,以避开担水高峰的人群。但不管多么艰难危险,每天多则十几担,少则五六担的担水任务,是必须完成的硬指标,否则,就会影响家里的正常生活,牲畜家禽也会因喝不上水而不能正常生长。直到1980年8月份,家里在院子中间打了一眼深十几米的手压式洋井,总算结束了担水的历史。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那时候的农村家庭,人口多,生活十分

困难,几乎所有家庭的小孩在十岁以后,都学会了帮父母亲干各类家务活儿。除了以上几种外,还有照看弟妹、拾粪、做饭烧水以及打扫院落卫生等,虽然苦点累点,但却从小练成了吃苦耐劳热爱生活的品质,为以后的工作生活打下了良好基础。  

作品链接

【纪实随笔】闫国胜‖怀念母亲




编辑 孙传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平台作者:刘德云【散文】帮助成长的不灭记忆
晴岚诗文:张常胜散文《担水》
家务事多
小小家务事 公媳街头闹
没有学不会的家务事
南通日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