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投资要中庸,进退两从容--学习巴菲特

在我没用实力改变市场之前,改变一个企业的经营之前,中庸投资是最合理和符合天人合一理念的。

所谓“中庸投资”,就是主张在狂燥、抑郁情绪交替流行,非理性、易走极端的股市里,以中庸的心态、中庸的思维、中庸的方法、中庸的境界进行投资,强调“勿以涨喜,勿以跌悲”,市场中立、动态守中(即以企业的内在价值为核心)、稳中求进、刚柔并济、长短协调、无为有为相结合,达到“庖丁解牛”的最高境界。

    具体而言,就是要在投资中力行中庸之道:稳中求进,进中有度;好的时候不要看得太好,差的时候不要看得太差,避免在过度悲观和过度乐观两个极端摇摆不定,保持客观和理性;长期而言,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价值规律”其实就是“致中”、“守中”,符合中庸之道;下跌过程中,在低估区域分批买进,在上涨过程中,在高估区域分批卖出,不要指望买到最低价,卖到最高价;资产配置中,适度分散,相对集中。值得注意的是,中庸不是折衷,不是骑墙,不是没有原则性;同时,还要注意刻意守中反而会偏离中道。

    市场先生有思想偏激、爱走极端的毛病,股市的词典里,没有“中庸”这个词。回过头来看,经历了市场的风风雨雨,阿理愈加深刻体会到在股市保持中庸的重要性。

    为什么要在投资中遵循中庸之道,坚持中庸投资?道理很简单——物极必反:事物发展到极端,必定会向相反方向转化。这是中华民族掌握的最古老的智慧之一,在《易经》和老子的《道德经》里已包含物极必反的思想。《象》曰:“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

    华人首富李嘉诚亦谈到生意经:“我一辈子牢记‘发展中不忘稳健,稳健中不忘发展’这一句话。”;好的时候不要看得太好,差的时候不要看得太差;李嘉诚至今采用保守的会计方式,非常重视集团总体的现金流向,注意各核心产业之间现金流互补,财务稳健,1956年以来,保持了几乎没有债务的“无债稳健经营”,已达半世纪之久; 99%的时间想失败,1%的时间想成功,未雨绸缪,谋定而后动。李嘉诚为人厚道可亲,处事中庸老道,故常盛而不衰,是华人中庸投资的成功典范。

    其实不止华人,连西方的格雷厄姆和巴菲特也深谙中庸之道。

    格雷厄姆在《聪明的投资者》一书中,就引用了罗马诗人奥维德(Ovid)总结太阳神阿波罗对其儿子费顿坚持驾驶太阳马车时的忠告:“白鹭用中音歌唱,走在中间最安全”,强调投资“中道最稳妥”(拉丁文Medius tutissimus ibis)

    巴菲特也曾经说过:“中庸之道是我唯一感到舒服的投资策略”。他所遵循的投资的简单原则“别人贪婪我恐惧,别人恐惧我贪婪” 正是来自格雷厄姆,它是逆向的,反极端的,所以也是中庸的。“诚”是达于中庸之途,巴菲特已经达到了庖丁解牛、游刃有余的最高境界,所谓“至诚如神”。

    美国长期跟踪伯克希尔的独立分析师霍华德说,这就是巴菲特模式,无论世道好坏都比较中庸。

    中国股市只有20年的历史,但已经经历了5次暴涨暴跌。目前中国股市正处于“新兴+转轨”的阶段,比成熟市场更爱走极端。2005-2008年三年的时间上证综指经历了6倍上涨、70%下跌的过山车走势,是市场先生走极端的典型,也是我们做投资的君子,实践中庸投资的极佳机会。

 

 

 

有人主张“投资和投机相结合”,“价值投资和波段操作相结合”,认为这是高明的创新,其实等于是你既做老板,又去打工;既用自来水,又每天去水井挑水喝;既结婚生子,又搞一夜情。总之要脚踏两条船。其结果如何,地球人都知道。

学巴菲特也是这样的,很多人巴菲特的东西还没学到家就想创新,其结果必然是不得要领。例如打太极拳,假如你连基本功都没练好,就想创新,独创一套拳法,其结果必然是贻笑大方。杨氏太极拳创始人杨六禅,就是这样,首先老老实实把陈氏太极拳学到家,然后才创造了杨氏太极拳;又如,乒乓球打法,象直拍横打的打法不是一般人能创新的,必然是老老实实学习世界一流的打法,达到很高境界后才能创造自己的独特打法。各个领域的最高境界、学习和创新都是相通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投资心经】投资策略分析是一个修身养性的过程
[投资心经]投资技巧的最高境界就是--没有技巧
投资技巧的最高境界就是...
偏激与极端
“平台突破”选股战法,一旦领悟,总能买在强势股起涨点!(附选股公式)
巴菲特“跌得越凶买得越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