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儿的体质分析与正确用药

古语云:宁治十妇人,不治一小儿。极言小儿病不好治。其实,问题的关键是正确把握小儿的体质。

受先天和后天因素的影响,人有不同的体质。小儿亦不例外。分析小儿的体质特点,既有助于帮助小儿健康成长,亦有益于治疗小儿的各种疾病。

一、小儿稚阴稚阳

小儿的体质与成年人不同,在《内经》里已经明确指出:“婴儿者,其肉脆,血少,气弱。”这是中医对小儿体质的最早认识。

清代大医吴鞠通提出,小儿属于“稚阴稚阳”体质。有学者研究了儿童的体质,发现小儿常见的体质多为阳虚质和阴虚质,这和吴鞠通创立的“稚阴稚阳”学说是一致的。

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说:“古称小儿纯阳,此丹灶家言,谓其未曾破身耳。非盛阳之谓,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者也。”

我的理解是,小儿“稚阴稚阳”是指小儿无论在形体结构还是生理功能方面都处于相对不足的状态,都需要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生长发育,才能逐步趋向完善和成熟。显然,这与阴虚和阳虚是有关联的。

从临床来看,小儿病易寒易热,这是怎么回事呢?

宋代大医钱乙在《小儿药证直诀》中指出:“小儿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骨气未成,形声未正,悲啼喜笑,变态无常”。显然,小儿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的发育均未臻完善,其代偿储备能力不足,所以一旦发病,并不限于热病,而因为“脏腑柔弱”,多具有“易虚易实,易寒易热”的发病特点。

二、小儿阳常有余,肝常有余

我从中医理念去分析,小儿偏得木性。为什么这样说呢?一则,小儿阳气旺盛,内热重,稍吃多就容易积食化热、稍穿多就容易肺热,导致发烧或咳嗽;二则,气有余便是火,小儿肝木偏旺,容易出现肝火;三则,小儿木旺,木属肝,土属脾,木旺则横克脾土,容易出现脾虚而纳差,或面色青白无华;四则,木旺则阳气易生发而外浮,平时容易出汗,且会翻来覆去睡不踏实;五则,小儿好动,甚至会多动,源于木气化风,风气扰神而多动不安;六则,木气易升,至春末夏初时节,天地之间木火升发迅猛,会加剧小儿的内热,会出现上火、炎症、发烧等等火旺之症。

《育婴家秘》记载:“肝属木,旺于春,春得少阳之气,万物之所以发生者也,儿之初生曰芽儿者,谓如草木之芽,受气初生,其气方盛,亦少阳之气方长而未已,故曰肝常有余,有余者,乃自然有余也。”提出小儿病理特点是“阳常有余,肝常有余”。

肝属木,其性善调达而恶抑郁——这是肝的生理特点。从生活来观察,肝木要疏泄才好。若过度宠爱孩子,甚至凡事都顺从孩子的脾气,或给孩子过多的压力,甚至责骂、惩罚子,都容易导致孩子肝失疏泄,气机不畅,形成肝气郁结之证。

三、小儿纯阳之体

我国现存最早的儿科专著《颅囱经》首次提出小儿为“纯阳”之体的观点:“凡孩子三岁以下,呼为纯阳,元气未散。”

何为“纯阳”呢?可从三个方面去理解。其一,三岁以内的小儿禀受父母的元气充足而未耗散;其二,阳是生命活动的动力,纯阳是指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体质特点;其三,小儿阳气旺盛,发病后易化热化火。

那么,小儿“纯阳”,易发热病,可以用寒凉吗?钱乙认为:“小儿纯阳,无烦益火。”《圣济总录》说:“小儿体性纯阳,热气自盛,或因触犯风邪,与热气相搏,外客皮毛,内壅心肺。其状恶风壮热,胸膈烦闷,目涩多渴是也。”金代大医刘完素在《黄帝素问宣明论方》中云:“大概小儿病者,纯阳,热多冷少。”清代大医叶天士在《幼科要略》中更是强调:“襁褓小儿,体属纯阳,所患热病最多。”其治疗用药多用寒凉。

我的观点是,小儿不可妄用寒凉。因为小儿还存在着“稚阴稚阳”的体质,妄用寒凉有伤阳之弊端。

我更倾向于认为,小儿“纯阳”是指“生机蓬勃、发育迅速”,这更符合小儿的体质特点。清代陈复正在《幼幼集成》中指出:“幼科论证,悉以阳有余阴不足立论,乖误相承,流祸千古,后人误以婴儿为一团阳火,肆用寒凉,伤脾败胃。”滥用苦寒,害于中焦,酿而生湿的情况也是当今临床的一大误区,加之抗生素类药物的大量应用,使阳气不足的小儿越来越多,需要引起临床关注。

四、小儿“五脏有余不足”

万全认为:小儿肝常有余,心常有余,肺常不足,脾常不足,肾常不足。明确提示:所谓“有余”、“不足”者,并非经云虚实之谓,而是指小儿的“本脏之气”,即体质特点。

其一,肝旺。

《育婴家秘》认为:因为小儿“受气初生,其气方盛,亦少阳之气,方长而未已,故曰肝有余。乃阳自然有余也”。

其二,心旺。

心常有余是因“心属火,旺于夏,谓壮火之气也”。

我的体会是,五脏之中,心属火,为阳中之阳而通于夏季;肝属木,体阴而用阳。一方面,小儿脏气轻灵活泼,本脏之气显露无疑;另一方面,小儿生机旺盛,应于风木,木动则化火,故心肝二脏最容易郁热。

从临床来观察,小儿感邪后易从热化,或风火同化,或实热动风,多见壮热、神昏、惊悸、抽搐等邪气有余之证。

其三,脾弱。

“水谷未入,脾未用事,其气尚弱,故不足。不足者,乃谷气之自然不足也”,故脾常不足。

我的体会是,木旺则克土。小儿肝旺,肝常乘脾,则脾易弱。万全提出:“幼儿无知,口腹是贪,父母娇爱,纵其所欲,是以脾胃之病视大人犹多也”,“饱则伤胃,饥则伤脾,热则伤胃,寒则伤脾。”

今时临床所见,小儿多见脾胃虚弱。分析其原因,既与天生体质相关,亦与饮食不节有关。当今小儿多骄纵,膏脂厚味甜腻食物恣用不节,导致内伤脾胃、湿浊内生。

其四,肺弱。

“肺为娇脏,难调而易伤也”,所以肺常不足。

我的分析是,肺主皮毛。小儿肌肤娇嫩,藩蓠疏薄,则邪气易从肌表而入,使娇脏受伤;肺为贮痰之器,小儿脾常不足,痰湿内生亦可伤肺。所以小儿易外感六淫邪气,也多痰浊阻肺之证。再者,从外邪而论,今时环境污染以及反常天气频现,导致六淫时至;从内伤而论,小儿大多娇生惯养,体力活动不足,卫气失于充实,小儿肺气尤为不足,故多见过敏性鼻炎、哮喘等疾病。

其五,肾弱。

“肾主虚者,此父母有生之后,禀气不足之谓也”,即肾气不足。

我的分析是,小儿肾气尚未盛实,且生长发育迅速,精气相对不足,所以他脏之病稍有缠绵每可及肾,动摇先天之本,导致生长发育障碍。

另外,今时由于养殖业、种植业滥用激素,最伤小儿的肾脏,特别是对肾气相对不足的小儿,若大量摄入含激素的食品,使肾气失于封藏,导致性早熟儿童越来越多,性早熟会使青春期和生长期提前,骨骺提前闭合,影响正常的发育和健康水平,这是小儿肾常不足体质特点的新型表现形式。

五、小儿治病当如何用药?

综上所述,小儿的体质自有其特点。我的体会是,小儿用药要非常慎重。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凡是有毒的,以及性味猛烈的药味尽量不用或少用;其二,苦寒之品慎用,以免伤阳。事实上《温病条辨》谓:“苦寒为儿科之禁”;其三,宁肯用针灸,亦不用药物,尤其是少用或不用西药,毕竟其多属于化学合成药物,副作用巨大;其四,小儿用药时间要短,中病即止,千万不要过度服药。

关于小儿如何用药,明代大医万密斋专门写有一首诗:“小儿用药择其良,毒药毫厘不可尝,邪气未除其气损,可怜嫩草不耐霜。”儿科医生不妨细读细品。

不少家长爱子心切,不正确的医疗行为容易伤损孩子的健康。一方面,唯恐孩子会营养不良,于是常给孩子吃各种补品、营养品;另一方面,小儿稍有不适,即滥用各种药物,尤其是抗生素。结果是,弊大于利,造成小儿体质越来越弱,正气越来越虚,抵抗力越来越差。

有的小儿反复感冒、发烧、咳嗽,甚至稍有风吹草动,就会患上一场疾病。怎么办?我的建议是,一定要细细体会小儿的体质特点,根据体质和病情来正确用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儿童哮喘想要彻底康复?最关键的这个时期得抓住!
三分预防胜过七分治疗,摸透孩子的五种体质才能少生病
用中医的经络学医治各种疾病的方法
小儿感冒发烧、腹泻,中药穴位贴敷。
春天拥有“3倍生长力”,是黄金增高期,该给孩子拔个啦
常用中成药简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