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巡礼之河南刘庄:培养新时代的“史来贺”

8月19日上午阳光明艳,一排排绿色着装的学员走在刘庄别墅区宽阔的道路上,两边是三层连排别墅。这是此次培训的学员在刘庄村实地参观。他们来自陕西、河南两省,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及村“两委”成员。在如今决胜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时刻,他们将参加为期七天的“乡村发展与治理”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接受知识的熏陶、观念转变后,成长为新时代的“史来贺”。

学员参观史来贺同志纪念馆

传道解惑

——转变思维,拓宽视野

“这一次学习最大的不同,就是知道国家‘三农’发展趋势,思路不会跑偏。”学员王永梅说。她在家乡做农资类生意,参加过多次农业类培训,但这种讲解国家政策的培训她还是第一次参加。此次基地培训紧紧围绕“转变思维,拓宽视野,提升能力”的教学目标进行课程安排,既有《史来贺精神的巨大影响力和辐射效应》《中央一号文件解读》《产业扶贫》等专题讲座,又有史来贺同志纪念馆、河南省辉县市小白杨农林种植专业合作社、辉县市冀屯镇党建展览馆参观等现场教学。

在这些各具特色的课程中,学员鼓足了干劲,拓宽了视野,提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王秉铜老师关于史来贺精神的讲课条理性很强,讲得很实,那一堂课给我的感觉就是想赶快回家干事情。”学员张月林被史来贺精神深深地感染。“中央一号政策解读站位很高,也很接地气,给人很大启发。”学员陈三孩说。创业讲师丁浤伟长期给培训班学员授课,主要讲授创业创新指导、产业扶贫等课程。“要先有创新的思维方式,然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丁浤伟看来,学员能够打开思路,反思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法,就是他课程的价值所在。

听了丁浤伟的讲课后,学员郭海鹏意识到了产业扶贫的重要性,“我回去以后给书记提个建议,尽量发展特色产业,想办法带动村民富起来”。他是河南省商水县巴村镇朱郭村的村干部,自己承包了100多亩地,刚开始种植中药材蒲公英。“如果效益好的话,就上个炒茶机子初步加工蒲公英,带动贫困户就业。” 他对未来充满憧憬。

学员刘耀是个大学生,之前在西安做建材生意,出于建设家乡的情怀回到老家河南省商水县张庄乡东门外村,去年当选为村长,一直想发展家乡产业但未找到合适的发展路径。现场教学小白杨农林种植专业合作社给了他启发,“小白杨农场的模式比较好,对于我们来说也比较好实现,我们村耕地、水源都没有问题,集体有100多亩地,我回去也想尝试一下。”


学员认真听“创业创新指导”专业课

打造平台
—促进沟通,资源对接

“培训班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给学员提供了一个交流沟通的平台。”作为班主任的农业农村部挂职干部刘庄村党委副书记刘旭凡深有感触地说,因为培训班,那些有着同一个乡村振兴梦想的农村带头人才得以相遇,得以拥有交流合作、资源共享的机会。学员陈三孩说:“这次培训我们河南省鲁山县来了10个人,以前其他9个人我都不认识,通过这次培训班都认识了,并且交流了各村的情况。”

培训班充分发挥平台作用,设置讨论交流环节,组织学员围绕“如何学习史来贺精神坚定带头脱贫致富的信心决心”“学习心得体会”等主题分组进行讨论。学员在组长带领下积极踊跃地发言,小组里时不时会响起热烈的掌声。课余时间,在培训基地刘庄大酒店的餐厅餐桌旁、大厅沙发旁也能看到学员聚在一起交流探讨的身影。

在结业仪式上,有5组学员签订了扶贫合作意向书,来自河南省商水县的陈庆伟和王明德就是其中一组学员。陈庆伟所在的南岭村具有土地资源优势,王明德所在的八里王村的商水县协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具有资金优势,“我们合作,进行土地流转,能够推动两个村的扶贫工作发展。”陈庆伟干劲满满。

早在2016年7月,在刘庄基地参加培训的学员赵海,是河南洛阳明拓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牵头培训班内学员的30余家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于2017年1月联合成立了“洛阳市果蔬产业发展协会”。该协会定期开展果蔬栽培技术培训、智慧农业物联网和优良果蔬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并且深入贫困县开展“科技下乡、产业扶贫”系列活动。

培训班虽然结束了,但学员之间的联系交流才刚刚开始。学员互相留下联系方式,加了微信。在微信群中,大家经常推介自己村的特色产品和资源,共谋发展致富之路。

优化提升
——不断探索,不断完善

“培训班的建设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过程。”刘庄基地负责人刘庄村党委书记刘名宣说,“目前软硬件设施比较配套,但是酒店建设时间较长。”他希望今后能够在资金等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更新酒店硬件设施,为学员提供更好的服务。“加大期数,提高基地的影响力和示范力”,这是刘名宣书记的另一个愿望。“课程设计上再多些专业课;建立师资考评机制,考评讲师教学效果;加大对授课老师的激励。”丁浤伟结合长期教授培训班的体会提出了一条条宝贵的建议。“培训时间还有些短,十天左右差不多。”学员王小强希望再多些学习时间。

负责此次基地培训的河南省农业农村厅人事处干部郝天,一直思索如何提升基地的服务能力、影响力和示范力。据他介绍,为了确保培训工作顺利开展,建立了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新乡市农业农村局、新乡县农业农村局、刘庄基地四级联动机制,同时安排主要业务处站实行轮流跟班管理制度,每期培训班由一个厅属事业单位的副处级干部在基地全程跟班。接下来将继续遴选优质课程和师资,形成一支高质量师资团队。同时,进一步探索“跳出农业思维发展农业”的授课理念,在高校、工商企业、科研单位和新型农业主体等更大范围内寻找优秀课程内容和师资,丰富现有培训师资队伍,完善培训基地微信公众平台建设。

每期的培训班受益者表面上看仅仅是100个学员,实际上是100个村的村民。作为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这些学员不仅自身在刘庄基地学习了史来贺精神,提高了自身能力,更把史来贺精神、“三农”知识带给了村民。“我觉得这一次虽然没有带回什么特产,但是能把史来贺精神带回去,就是为大家带回了最有价值的宝贝,这对我以后的工作推动很大。”学员刘耀说。

截至今年8月底,刘庄基地共承担举办55期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大学生村官示范培训班,累计培训学员5500人,今后还将培养更多的学员。这些学员作为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史来贺精神的传承者,带着新时代的担当和责任,将共同为实现乡村振兴而不懈奋斗。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2019年第18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时代楷模-史来贺
陕南科教扶贫培训基地筹建和发展规划
让农民学得会用得上能致富
从全村一起讨饭到家家户户住上四层别墅,是谁,创造出如此惊人的奇迹?
启动“智慧新农人”培育工程,助力智慧农业发展
2013年大河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培训班结班仪式讲话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