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名老中医的六个有效医案

摘自《北京市老中医经验选编》的六个医案

郑某,男,39岁

失眠已久,睡眠不实,多梦纷纭,心慌,惊悸,头晕,倦怠,易汗出,体瘦,面苍,舌少苔质红,脉细弱。

辨证:心肾两虚。治法:养心气,益肾阴,交心肾。

方药:首乌藤31g,知母10g,黄柏10g,龙眼肉12g,杭芍12g,地骨皮15g,合欢皮12g,龟甲胶10g,炒枣仁15g,柏子仁15g,阿胶珠12g,山药15g,熟地12g。

因心主汗,汗为心之液,因心气不固,而易汗出,故方中用柏子仁、龙眼肉、阿胶等助心气;又因肾藏精,肾虚精少则见头晕乏力,方中用龟甲胶、熟地等滋补肾阴,加之首乌藤,炒枣仁安神,患者服药两剂后,梦已减,汗出已少,但睡眠仍易醒,且醒后难以入睡,舌略赤,脉细,再以上方加党参18g、五味子10g以助滋补之力,佐谷稻芽炒香25g、陈皮10g,芳香快脾助胃气,连服五剂自汗止,睡眠增至六七小时,梦大减,仍感气短,嘱其再服五剂,患者谓睡眠已恢复正常,无其他不适感,气血复,脉力增,临床治愈停药。

解说:

患者失眠久不愈,伴心悸、头晕,倦怠、汗出,舌赤脉细弱,刘师首辨为心肾两虚。心虚者,为心气不足,发为惊悸、汗出;肾虚者,为阴精亏乏,舌脉即是佐证。治以养心气,益肾阴,交心肾。服药二剂,梦减汗少;二诊,加入扶助脾胃之品,汗止眠安;三诊,效不更方,继服五剂而愈。

2

陈某,女,36岁

因气恼肝郁,情志不遂,症已月余,每夜只眠三四小时,且头晕烦躁,呃逆满闷,恶心,纳呆,中脘时疼,两胁发胀,诊舌苔白厚,脉关弦。

辨证:肝郁胃滞,神明被扰。治法:和中解郁,舒肝安神。

方药:焦神曲12g,焦麦芽12g,藿香12g,青皮10g,陈皮10g,广木香10g,白蔻4g,川朴6g,榔片10g,枳壳12g,苏梗10g,首乌藤31g,合欢皮12g,杭芍12g。

服药两剂后,睡眠即增至六七小时,肝郁渐平,胃滞已轻,中脘痛止,呃逆除,唯感胸脘胀闷,又服三剂,诸证均除。再加朱砂1.2g研冲连服三剂,此例治愈。

解说:

陈女,始因气恼肝郁而致眠差,《素问·病能论篇第四十六》谓“情有所倚,则卧不安”,即是此意。经月余,症见呃逆满闷、纳呆、中脘时疼,辨为肝郁胃滞。治以和中解郁、舒肝安神。此方大队辛香解郁之品,则肝郁得舒;又用榔片、焦神曲、焦麦芽以和胃滞;首乌藤、合欢皮开郁安神,二剂后眠增痛止;继服三剂,症除;再服三剂且加朱砂冲服,病愈。

3

王某,男,29岁

述曾于数年前患“肺结核”,迄今体质较差。失眠日久,虽有时可眠四小时左右,但梦寐恍惚,头晕心慌,乏力,记忆力减退,时有耳鸣,烦躁,兼有干咳,口干唇红,苔薄黄舌质赤,脉弦细数。

辨证:阴虚火旺,心肾不交。治法:滋阴清热,安神兼益肺气。

方药:知母10g,黄柏10g,生地12g,首乌藤31g,杭芍12g,合欢皮12g,珍珠母31g,天竺黄10g,柏子仁15g,广木香10g,杏仁泥10g,川贝3g,朱砂1.2g(冲服),琥珀1.2g(冲服)。

服药三剂,睡眠略增尚多梦,咳未作,头晕已轻。余症如前,诊脉略数,再以上方去杏仁、贝母加炒枣仁15g,生龙齿15g、磁石25g、生龟甲15g,益阴安神,连服五剂后,睡至七小时左右,仍有耳鸣多梦,口干舌痛,上方加元参15g、天冬12g、地骨皮12g、女贞子12g加减服药二十剂,诸症均去,睡眠安稳体力渐复,临床治愈。

解说:

此患“肺结核”病史,当为阴虚火旺体质。眠差伴头晕心慌、口干唇红舌赤皆为阴虚之象;耳鸣、烦躁、干咳,辨为火旺之证,基本病机为阴虚火旺,心肾不交。治法总以滋阴清热为主。生地、杭芍甘凉滋阴益津,知母、黄柏清润浮火;珍珠母、朱砂、琥珀、天竺黄镇惊化痰安神,首乌藤、合欢皮、柏子仁养心安神;佐以杏仁、川贝润肺化痰以止咳;全方伍以广木香,使得滋阴不滞、气机得畅,可谓妙处,值得品味。后二三诊,镇潜、育阴法叠进,寐安病瘳。

4

何某,男,32岁

述前数日因患“病毒性感冒”致高热神昏,经治虽热退,谵语已无。但余热未清,夜寐不安,恶热烦躁,时时汗出,口渴,惊悸,诊舌苔黄燥质红,脉洪数。

辨证:高热伤阴,心火独旺,心肾不交。治法:滋肾水,抑心阳。

方药:黄连10g,黄芩10g,白芍12g,阿胶12g,鸡子黄2个(兑服),鲜石斛31g,莲子心3g,天竺黄10g,寸冬12g。

服药三剂后,身热尽退,汗出亦减,睡眠渐安,仍感头晕身倦,再于上方加生鳖甲12g、鲜生地25g连服六剂,热去神安,眠如常,临床治愈。

解说:

此患外感高热,耗损人体津液;余热未清,又增夜寐不安一症;伴有汗出、口渴、心悸等症,辨为高热伤阴,心火独旺,心肾不交。法总以滋肾水、抑心阳为主。方以黄连阿胶汤加减。黄芩、黄连苦寒清在上之余热,白芍、石斛、寸冬总以益养阴津为主,阿胶、鸡子黄血肉有情之品,直补阴血,莲子心、竺黄清心化痰安神。全方小而精当,直中病机,前后加减九剂,神安寐酣。

5

张某,女,50岁

主证:因与邻不睦,吵架郁怒,气逆上冲,胸闷太息,烦躁不安,头晕神痴,不能入睡,症已十八日,曾被某医院疑为“内耳迷路”疾患,现感头晕,耳后胀痛,常彻夜不眠,诊舌苔白厚质黯,脉弦数左关有力。

辨证:暴怒伤肝,气机不畅,上扰心神。治法:舒肝解郁,安神定志。

方药:生石决25g,杭芍12g,广木香10g,知母10g,黄柏10g,龙胆草10g,郁金12g,首乌藤31g,竹茹12g,苦丁茶15g,牛膝12g,羚羊角粉0.4g(冲服)。

服药两剂,渐能入睡,肝郁略疏,神情安定仍感头晕,耳后胀痛不尽,再以上方加夏枯草15g、生龙齿15g、黄芩12g、莲子心10g去牛膝清抑肝热,连服七剂后,诸证均消,已能安睡,照常操持家务,无任何不适感,再服五剂巩固之,临床治愈。

解说:

此患因怒气上冲致胸闷太息、头晕眠差,辨证为肝郁神扰。肝郁,气机不畅,痰浊内生,可见苔白厚,脉弦数。胆草、黄柏、竹茹、苦丁茶直清肝经痰火郁浊之气,杭芍、知母、牛膝、郁金、首乌藤清浮火、滋阴血;羚羊角粉、石决明清肝热、潜肝阳;伍以广木香辛以开气结。二剂后,肝郁略舒,耳后仍胀痛不尽,故二诊加夏枯草、生龙齿等增强潜镇肝阳之效。三诊眠安,无不适感,继服五剂以巩固之。

6

陈某,女,38岁

初因操劳过度,忧愁多虑,气血大伤,心失所养,述失眠六年不愈,曾去某院治疗未效,每夜只眠三四个小时,多梦易醒,头晕脑涨,精神恍惚,纳呆体倦,心慌气短,诊其面白,舌淡,脉细。

辨证:思虑伤脾,血不荣心。治法:补益心脾。

方药:首乌藤31g,当归12g,合欢皮12g,杭芍12g,远志10g,茯神12g,珍珠母25g,柏子仁15g,炒稻芽12g,炒谷芽12g,生山药15g。

服药三剂,病情大致如前,饮纳略增,故去杭芍而重用滋补,加何首乌25g、龙眼肉15g炒枣仁15g、北沙参31g、龟甲胶10g,服药十余剂后气血渐复,已能眠五六个小时,精力亦充,头晕大减,脉细。因虑其病程太久恐为一时奏效,嘱其连续治疗以资巩固。目前眠睡如常,已能做一般家务劳动,临床治愈。

解说:

此患因忧愁多虑而气血大伤,神失所养,失眠久不愈。辨证为思虑伤脾、血不荣心。法以补益心脾为主。补益心脾,在脏有心、脾之分,又有气、血之别,察刘师选方用药,并未大队滋补阴血,亦未大剂补气之用,其方味以甘平为主,且用炒稻芽、炒谷芽、生山药扶助脾胃之气,故三剂后,饮纳增,始重用滋补。治病有先后、标本之分,此一例治验,足资考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方药
马老师用栀子豉汤加减治疗不寐验案一则  --  马氏妇科
国医大师朱良春学术思想暨临证经验学习班
甘草学园 | 朱南孙教授膏方治疗更年期综合征
近现代名医验案类编【八】
朱南孙_怡情更年汤_治疗更年期综合征_朱晓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