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亲子引导】孩子犯了错:拿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如何引导?

温馨提示

在看文章之前,请点开音乐,愿你的生命活成天籁!

孩子在做错事时,如果没有及时正确的引导,会形成习惯或是成为信念,犯更多、更大的错误,后面要导正的时候就需要更多的时间了。

下午接弟弟(5岁中班)放学,弟弟看到我告诉老师后开心的扑到我怀中,亲亲脸,给了弟弟一个爱的拥抱,弟弟也亲了亲我的脸,因为姐姐(6岁半大班)马上出来,为了方便姐姐看到弟弟和我,把弟弟抱了起来。弟弟开心的分享他口袋里的东西给我看,原来是一小截蓝色的粉笔,说:“这个可以写字哦。”弟弟从我怀中滑了下来,用粉笔在地上写字给我看。

问弟弟:“可以写字的蓝色粉笔哦,弟弟,这是哪里来的呢?”

弟弟回答:“我在美术教室里拿的,看见有三个粉笔,还有两个粉色的留在教室里,然后我想把这个送给姐姐。”

然后问:“你有跟老师说吗?老师知道吗?”

弟弟回答的声音小了:“老师不知道,是我自己拿的,因为我很喜欢,我想送给姐姐。

弟弟有什么好东西第1个会想到姐姐,这已经变成了习惯,所以丝毫不怀疑他所说的,从弟弟说话的声音中,感觉到他应该知道这个行为是错的。

然后开始念教他们的《弟子规》:“物虽小……”

弟弟接着说:“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继续说:“用人物,须明求。”

弟弟接着说:“倘不问,即为偷。”

然后问弟弟:“你觉得这个行为对吗?”

弟弟回答:“不对,但是我很喜欢啊。”

继续问:“你喜欢,这是谁的东西?”

弟弟回答:“是学校的东西。”

继续问:“是学校的东西,也就是说不是你的,对吗?不是你的东西,可以带走吗?”

弟弟回答:“不可以,我错了。”

继续问:“那怎么办呢?”

弟弟回答:“给老师还回去”

看到他的老师还没有离开,让弟弟自己还给老师。

弟弟说:“我害怕老师说我,我不敢。”

告诉弟弟:“知错就改,还是好孩子,自己的事情……”

弟弟回答:“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很勇敢的走向老师,把粉笔还给了老师,准备转身离开,我在旁边引导说:“你应该给老师说什么呢?”

弟弟向老师说:“老师对不起,我不该拿学校的粉笔。”

老师笑笑说:“知道了下次就不要了。”

引导:“老师说你了吗?知错就改,老师没有批评你,对吗?”

接了姐姐一起回到家,弟弟和姐姐分享他在学校发的饼干。

看到弟弟有一个认知:只要我喜欢,我就可以拿。(弟弟嘴甜、想法很多,很会表达,只要是自己喜欢的东西,他会想方法得到)再对界限这部分是很含糊的,需要引导导正。

于是问弟弟:“你想要粉笔做什么呢?”(了解想法)
弟弟:“我想送给姐姐。”

问:“你为什么想送给姐姐呢?”

弟弟:“姐姐可以写字、可以画画,姐姐画的画很漂亮。”

问:“你是想把粉笔送给姐姐画很漂亮的画,是吗?”

弟弟:“是的,因为我喜欢姐姐。”(了解了原因:平常姐姐让做什么事,不管对错,他都很听姐姐的话,会先做了再说)


给弟弟说:“粉笔是谁的?姑姑是不是给你说过:别人的东西不要拿?是姑姑没给你说明白?”
弟弟回答:“粉笔是学校的,姑姑说过不可以拿别人的东西,但是我喜欢啊。”

引导:“你喜欢的话,你可以怎么做呢?”

弟弟:“可以问老师:‘可不可以送给我’”

引导:“很好,还可以怎么做呢?”

弟弟:“还可以给姑姑或妈妈说,帮我买。”

引导:“再想想,还可以怎么做呢?”

弟弟:“我还可以让奶奶帮我买。”

引导:“很棒,动动你聪明的小脑袋,还可以怎么做呢?”
弟弟:“还可以问姐姐‘可不可以用她的钱一起去买’?”

肯定:“很好,记住了,喜欢的东西如果是别人的,知道怎么做了哈!”


接着说:“姑姑很爱你,但是今天你拿粉笔的这个行为,姑姑不喜欢;你很勇敢的还给老师,承认错误,知错就改,还是好孩子。同时还学会了很多种方法,下次就知道怎么做了哟。”

换位思考引导:“如果我没有针对你的同意,拿了你的东西送给别人?你开心吗?”

弟弟回答:“不开心。”

继续说:“己所不欲……”
弟弟回答: “勿施于人”

规则:“如果下次再拿学校或是别人的东西,没有得到他人的同意,姑姑就要惩罚了,知道吗?”

弟弟回答:“知道了。”
同时给姐姐说:“姐姐,你也一样的,如果下次犯同样的问题,就要惩罚,知道了吗?”
姐姐点点头说:“知道了”。

为什么会如此的在意导正孩子的认知呢?

曾经咨询过一个犯过刑事案件的个案,出狱之后过来咨询,在咨询的过程中他觉得坐牢挺冤的:我为了赚钱,用了一些手段而矣,使手段伤害了他人是很正常的事。在个案叙述过程中知道他的认知出了问题,有一个:为了赚钱,可以不则手段。这个认知如果不导正,还会继续的为了赚钱而犯事。

  于是让他重复几次他的这个认知后,问个案第一次有这个认知时是什么时候?然后回复是在5、6岁的时候,听到妈妈和爸爸吵架时的对话:“不管你用什么方法,只要你能赚到钱,你就是有本事的,我就佩服你。”这是当时妈妈生气时激爸爸的话,被当时五六岁无法分辨对与错的小朋友听到后,当成了信念:“只要可以赚到钱,就是有本事的。”因为有了这个认知,他的关注点是在:“只要,赚到钱就是有本事的”,所以对‘因赚钱而伤害到他人’这一部分完全是没有意识的,结果,因这个认知不断的犯错,为此认知,付出坐了几年牢的代价。

这个认知成为了信念却没解开,所以他还觉得坐牢很冤,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当引导用角色互换的方式看清整个事件后,个案了解到是自己的认知出了错,真正的对曾经伤害的人忏悔,表示再也不会为了赚钱而伤害他人了,说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之话。

 我在引导孩子的过程中,经常的会去了解孩子的想法是从何而来的?然后用简单的互换角色的方式,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然后告诉他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给到他人之前,问问你自己喜不喜欢,自己不喜欢的,就不要给到他人。因为所给出的是否是自己喜欢的,小朋友是很清楚的。

在给抑郁症的孩子做完咨询后陪伴的过程,在他们情绪反复时,给予引导的方向:

把每一次犯错都变成一个学习、成长的机会,而不是把每一次犯错都变成一个谴责他人或自我谴责的机会。

很多父母在孩子犯错时急于批评孩子,核心的原因是:不想跟孩子共同承担这个结果,这是在跟孩子划清界限。就是他会觉得说:“我又没做错,我跟他说过了,我都教过他了”他会不断的强调“我跟你怎么说的,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他会认为是孩子不听话,但事实上就是父母应该和孩子共同来承担这个错误的结果,因为孩子是你的孩子,孩子是你培养的,你是他的监护人。

急于划清界限是一种心理不成熟的表现,是我们怕受到惩罚。你童年的时候,你被你的父母整天的谴责\惩罚,所以当孩子做错事后,你的内心当中首先反应出来的是有人要被骂了,那么这时候应该是谁呢?最好不是我。所以你还没长大,你内心有一个做错事会害怕受到惩罚的小孩。

所以内心还有个做错事后害怕被惩罚的小孩,会把这个恐惧的心情变成愤怒,变成愤怒的好处就是:可以不用承担责任,把这个责任推卸给对方,你让孩子替你背了这个锅,然后让孩子觉得特别的负罪感,感受到痛苦。但实际上他并没有从这件事当中学会什么,她唯一学会的就是别惹我爸妈,惹了我爸妈会挨骂。除此之外他没有学会应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你也错失了一次陪伴你内在小孩长大的机会,所以要把每一次孩子犯错的过程,当作是你和孩子一个学习、成长的机会。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散文:我的大姑
2019年,河北8岁男孩被父亲关进黑屋,哭声令人心碎,真相令人泪目
那个我恨了很久的女人。
寒假日常零食相伴
【转载】清明节,我最思念的那个人......
“为什么我的人际关系不多,反而活得很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