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股市普遍看涨预期未必是反向指标

 在金融市场,做一个逆向投资者很有可能抄到大底或是逃过大顶。因为金融市场有太多的乌合之众,这些乌合之众基本上没有什么前瞻性,只有在极度悲观或是极度乐观的市场氛围之下进一步地悲观或是乐观。

 

这样的案例非常之多:

11996年和1997年,当时中国家电消费升级,彩色电视机成为城市居民家庭的必备耐用消费品,销量连年大幅增加。而四川长虹作为中国彩电业当时的龙头企业,由于转配股违规上市的丑闻和熊市的大环境,市盈率只有大概7倍左右。于是连续两年四川长虹成为牛市中的龙头,每年涨幅都在一倍以上,累计涨幅应该有10倍。于是在1997年末,在对来年的股市的预测中,长虹几乎一致成为预期中的大牛股。结果第二年长虹股价接近于腰斩,并走了长如日本股市一样的超级熊市。尽管中国股市在1999年和2005年又有两次牛市,但长虹最高点的股价一直没有重新涨回。

 

22005年底,尽管后来被普遍认为是牛市行情的重要原因之一的股改已经开始,人民币也开始结束与美元的固定汇率开始升值,上市公司的业绩更是从2003年就开始较明显地增长,但当年末中国的机构投资者很少看高2006年行情到1300点以上。结果2006年上证指数一举突破20012245点的历史高点,全年股指大涨100%以上。2006年大涨后,机构普遍不习惯,认为第二年中国股市要调整,结果是再涨一倍。到2007年底,机构很少有看淡第二年行情的,有的看高8000点,有的是1万点。实际情况是腰斩再腰斩。荒唐的预测还没有结束,2008年众机构普遍看淡2009年的行情,但市场再次给机构一记耳光。

 

32000年,美国吹起了新经济泡沫。其实当时的美国股市已经有200年历史,美国人对股市泡沫一向是比较谨慎的,也是有经验的。众所周知的1929年美国股市崩盘,引发了全球经济萧条。其实当时美国股指最高点时,市盈率不过28倍。但到了1998年,标普指数市盈率突破了1929年的高点,达到了40倍以上。但当时美国国债的收益率应该在5%左右,风险更大的股市市盈率是无风险美国国债市盈率的2倍。再到2000年,美国股市再一次荡漾起来。有媒体公开登出了某个散户投资网络科技股的成功经历,文章最后这个人还叫嚣让巴菲特学着点。一度俄罗斯整个国家股市的市值,只不过就是美国一家网络股的市值。当时只有麦嘉华等少数人指出一些网络股要暴跌90%

 

有时候很有经验,也根本不需要在金融市场短期内大赚一笔以显著改善自己财务状况的人,也可能成为反向指标。以巴菲特为例,2008年美国次贷问题已经暴露了,房价更在2006年就已经见顶,但这一年国际油价一路高涨到147美元一桶。在高价持续高位时,巴菲特居然也公开表示对这个油价的认可。我当时一度怀疑这是媒体对巴的话断章取义,或者根本就是虚构了他的意见。但巴菲特当年高位买了康菲石油的股票,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为什么金融市场中的乌合之众往往成为反向指标?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能说明这个问题。某美国金融大亨在1929年美国股市崩盘前去擦皮鞋,擦鞋的小孩一边擦鞋,一边兴奋地讲当时的股票市场还给眼前的顾客推荐股票。这个人回办公室就下令清仓。这个故事完全有可能是编造的,我看到的版本是这个金融大亨是肯尼迪之父,有的版本又说是巴鲁克。但这个故事背后是当美国无数这种社会底层,原本和股市距离很远的人都进了股市,那么能够吹大或是维持当时股市泡沫的资金力量已经到了极限,自然就要崩盘。以前在某金融机构工作时,有个以前在券商做客服的同事告诉我,在2007年股市顶部前后,有一些人拿着4000元开户入了股市。

 

实际上,所谓的乌合之众,从这个定义上看,就已经是一种反向指标了。美联储前主席,狡猾又缺德的格林斯潘曾说,在泡沫破灭之前,无法确定就是一个泡沫。按这种思维,人还要脑子干什么?有趣的是,这句话被很多在懒于思考的人所引用以作为自己观点的论据。不过关于股市的涨跌,将很多对股市不了解的人,或是股市中的众机构的普遍观点,一律定义为乌合之众的错误观点,则很有可能错失股市上涨行情中的后半部分,甚至在牛市刚启动时,就溜之大吉还以为高价卖股捡了大便宜。

 

股市中最靠得住的是常识,如果股市中各类参与者普遍看好行情,在不同的时期出现,也有两种完全不同的结果:

1、股市累计涨幅不大,估值较为合理时:关于这个问题的理解,我有比较清晰的记忆。2006年大概10月份,虽然当时我还是一个贫民,但已经赚得笑得合不拢嘴了,没钱的人最容易满足,亿万富翁往往很焦虑。在上证指数突破1800点之后,当时在上海看第一财经的股票类节目,其中有一个环节,就是统计看好第二天行情的券商数量占比,发现几乎每天都是八成以上的券商看涨。结果真的股市就一路上涨,先是突破了2245点的上次牛市最高点。接着刚上市的工行这样按当时市场老思维不可能大涨的股票,居然就出现了涨停。

任何一轮大牛市启动之初,都会面临前期熊市中形成的累积套牢盘解套时的抛压。而且一般股市往往是经济的先行指标,经济没有复苏或是繁荣的迹象股市就上涨令人恐惧。有时候经济还在下滑中,市场的上涨和经济基本上没有关系。以1999年为例,1998年中国提出经济增长要保八,当年其实没保住。结果1999年增速进一步下滑,但519的大涨行情出现了。1999年,上证指数大涨近60%,但当年上市公司同比净利润负增长。这种情况下,很多投资人对股市的上涨都比较矛盾,觉得不安全,不踏实。

股市中绝大多数都是跟在趋势的后面,对未来的预测就是把这个趋势向前延伸。股市上涨越多,上涨时间越长,对未来上涨的预期就会逐渐漫延。因此在股市上涨前期,当投资人对未来的上涨预期趋于一致时,实际上正式的牛市行情才要开始。2005年的998点才是牛市的开始,但15个月以后,上证指数创出牛市第一次调整后的新高时,投资人尤其是机构投资者才对股市的上涨形成了较为一致的预期,才会有更多的资金入市,未来自然有更大的涨幅。

 

2、股市累计涨幅较大,估值明显高估时:这时候乌合之众的基础就已经形成了,被普遍预期的不散的宴席其实老狐狸们已经开始离场了,很多人要失去他们认为本世纪铁定要属于他们的财富了。

 

2014年的股市涨得既意外又不意外,这轮上涨是中国经济发展成本长期拖欠中国股市的,它的来临已经被一拖再拖了,俏媳妇总是要见公婆的嘛。说意外其实是某些人的思维没有跟上形式罢了。医生如果治死了病人,恐怕除了胡万林这种根本不是医生的人,否则没有脸皮说病人没有按自己治疗的方法,或是自己参加考试时某种病的特征来生病。怎么会有投资人说不理解股市的涨跌呢?事实就是事实,不要回避它,更不应该批评这种事实。从未听说成功的股票人是一个批评家。人的智慧是有限的,股票赚钱虽然简单,但很多人学习方法不对,思路不对,所以能用有限的智慧在股市中发现有效的方法就不错了,因此股市评论家们的意见基本上不值一看。本轮行情之初,银行股只有四五倍的市盈率,股息率不少接近7%,上涨只需要一个触发点罢了。经济下滑又如何?100多万亿的货币供应量总要寻找出路吧?

 

这两天看到有人统计发现20多家券商对2015年的股市行情,只有国海证券一家不看好,其他都看好。有人担心这种预期是一种反向指标。按我以上的想法,现在累计涨幅并不大,整体估值仍然较低,所以这恰恰很可能是正是行情刚开始的标志之一。拿券商来说,不要看有些券商看对了这轮行情,但多数券商自营股票仓位都很低,根本没赚到多少钱。再看保险,股票基金等权益类的仓位全中国就是10%多一点。保监会新一期数据就是这样。那么多机构投资者踏空,那么多个人投资者踏空,赚钱效应又这么明显,成交量这么大,行情怎么可能四五个月就结束了?银行股涨了大概五成以后,也不过六七倍市盈率,这正是前期熊市很多坚定的价值投资者抄底的估值水平,价值回归之路刚开始罢了。

 

有心之人可以回顾一下,中国股市有史以来,哪次行情上涨50%以后就结束了?1999年那次和这次一样急速上涨,调整约半年后就开始第二轮行情。本次的行情也不可能以这种K线斜率上涨,调整也是必然的,但我预期未来的涨幅更大。牛市当然要涨到最初的一批长线投资者不敢相信的地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百股涨停板!本轮牛市即将出现上涨10倍的股票!
疯!昨天:又想骗我炒股!今天:别拦我发财!
下一阶段的市场主线是科创板和券商股
现在吹的不是大象,更不是牛。吹的是恐龙。杀的就是猪,而且是逮到就杀。
未来银行券商保险哪家最好
再回首-----以前牛市的思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