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夏季池塘水质变化和管理的特点
在说夏季池塘水质变化和管理的特点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明确养殖池塘水质管理的目的是什么:水质管理(包括调水、改底、养殖操作、养殖模式)的目的就是结合当时的气候条件、池塘条件,通过化学、物理、生物、养殖操作的手段,干扰池塘水体、底部的水代谢,降低或者调整池塘水中、底部的有机、无机物的浓度、理化指标,使池水中藻类、微生物在品种上、数量上维持在一个合适的范围,从而创造一个高溶解氧、良性氮循环、少死藻、少微生物代谢物等生物有害物高积累的底部和水体。围绕着这个目的,养殖过程中水质的维护应该克服气候、气温、高密度养殖带来影响,从根本上及时调整水中的有机、无机营养物和理化指标,从而纠正水中理化指标异常避免池塘耗氧量太大、藻等等浮游生物太多等等。尤其避免水中藻量突然集体死亡、骤然数量升高、或忽然转蓝藻等等的情况出现。

夏季的气候特点是:气温高(水温高)、日照时间长(光合作用强),阵雨多。因此就构成了夏季养殖池塘水质变化和其他季节与众不同的特点。

夏季水体的生物(虾、藻、菌等等)代谢会明显高于水温低的冬天。同时也就是说:水体的营养素消耗明显会加快,这个营养素里我们不要忽略了与水体pH密切相关的碳的消耗。

藻类生长的基础是水中游离单分子的氮、磷、碳、钾等,在有阳光、高水温的条件下,若阻断了这些营养素的供给或者水体这些营养素出现不平衡,在六个小时左右,池塘的藻类就会自然走向死亡或者出现某些藻明显占优的现象。这就是水体突然反清、忽然出现蓝藻的原因。

第一、夏季养殖池塘水容易太浓和应对

土池池塘里有一个营养贮存库,这个营养贮存库是由沉淀在池底或成胶体状的大分子有机营养物组成,这些有机物在微生物的有氧代谢帮助下,会不断分解为单分子的氮、碳、磷等营养物供应藻类生长,这就构成了池塘的生产力。在水温、溶解氧比较高的条件下,营养库释放营养素速度会提高加快,藻的生长繁殖速度也就相对应的会明显加快。如果池塘的底泥富营养化,这种条件下尽管氮、磷等等营养素能够保证供给,但是水体的生物存量是有限度的,万一藻太多了,可能会因为藻超过了生物容量(藻密度太高),也可能由于碳、pH等等限制因素,可能会出现忽然的大量死藻或者水反清(倒藻)。因此:夏季养殖池塘适当的控制底泥富营养化程度和水体的藻密度,是预防倒藻的必要手段之一。

季养殖池塘适当的控制底泥富营养化程度和水体的藻密度管理要点:降低池塘主体的富营养化程度,是池塘底部、水体营养物质保持在合适的水平。
1、在有条件的前提下,养殖中后期尽可能多换水,尽可能减少池塘水体的有机物含量。
2、在养殖管理上,当水太浓了应该控料,合理控料一可以降低饲料比二可以控制池塘过度富营养化。
3、养殖减少水体的营养物,减少藻营养素的供给。在水体透明度太低的时候全池泼洒塘生态降低水体的营养供给,减缓藻的繁殖速度。
4、土池重点是:在老养殖区域,对底泥太肥的土池应该合理改底,定期使用底康降低底泥的富营养化程度,降低不断向水体供给营养素的底泥营养库作用。
底泥怎么样才能够去富营养化?下图是通过过氧化物作为底改手段的照片:

下图是通过使用底康处理底泥富营养化的过程:


第二、夏季由于光合作用较强,容易导致水体pH、水温等理化指标异常,出现异常藻类。

夏季由于光合作用过强,容易导致水体pH、水温等理化指标异常,从而出现异常藻类占优。

一、水温高和水体生物的关系

夏季池塘可能会:水温高,在有一些养殖区域甚至水温超过36℃,高水温不仅仅影响到池塘中养殖的影响,对水体中藻等等的生物优势种类也生产了影响。池塘的水温对池塘中哪一种藻会成为优势藻产生很大的影响,在10~35℃范围内,微囊藻净光合作用放氧速率随温度升高而直线上升,最适温度高为35℃。而当温度高于30 ℃的时候,许多球藻的净光合作用放氧速率就开始迅速下降。也就是说:水温高于30℃后,许多藻的生长繁殖速度已经降低,而微囊藻却会更加疯狂生长。所有:夏季光合作用强加上pH偏高和水体富营养化,夏季必须预防蓝藻的泛滥。

二、pH高的原因和水体生物的关系

夏季光照强,水体中藻的光合作用强,二氧化碳的消耗量会比其他季节多,当水体二氧化碳消耗太多,水体pH就升高,从而引起池塘的每天pH波动幅度大和pH会偏高。见下图:

水体pH高于8.0以上就开始有利于微囊藻的生长,不过这种pH对其他球藻影响也不会太大,球藻和微囊藻可以相互竞争甚至在水体磷不是特别高的时候可以相安无事、和平共处。而水体pH高于9.0后,绿藻的摄取碳的能力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而微囊藻却活力依旧,这种条件下球藻就明显处于劣势,很容易就被微囊藻压倒性占优势了。
在夏季,日照强烈,水体光合作用强,当水体二氧化碳消耗太多,水体pH就升高,由于对碳摄取能力的异同,导致蓝藻容易以压倒性的比许多球藻更加快速的繁殖和生长。
pH这因果关系不要颠倒:是由于pH太高才导致微囊藻疯长而不是因为有微囊藻就会导致pH升高。这个是在生产过程中如何控制微囊藻的依据。这就是为什么在水浓的时候就泼洒塘生态控制一下水体的营养,不让藻任性发展就能够有一定预防蓝藻的作用的依据。
 
微囊藻光合作用具有3个特点:
1、适应温度范围宽,对高温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并且光合作用随温度的升高显著提高。
2、光饱和点低,光合作用效率高,能在弱光环境中高效地进行光合作用,并且抗强光伤害。所以有时候冬棚微囊藻也会为难我们养殖户。
3、对pH变化具有超强的适应能力,在中性和碱性环境中,都能进行活跃的光合作用。微囊藻在光能利用、温度和pH适应性方面的特点,可以使其快速生长繁殖,积累大量的生物量,在与其它藻类的竞争中占据显著的优势。
4、微囊藻有很强的趋光性,日出而浮热落而沉,占尽光合作用风头。
所以:夏季光合作用强加上pH偏高和水体富营养化,夏季必须预防蓝藻尤其是淡水老养殖区域一定要预防微囊藻的泛滥。

夏季减少水温偏高、光合作用干扰的管理要点:
1、在日照时间长、高温的养殖季节,有条件的养殖户可以为池塘拉面积为三分之一以下的遮阳网,对淡水养殖中的蓝藻防控有比较好的意义。这种拉遮阳网的措施,对池塘水温、水体的光合作用有一定的干涉作用,而且调水措施成本低、效益高。见下图:

2、在池塘水质一天早晚pH波动大于0.6以上的时候就适当控制池塘藻的数量。控制藻的数量有一些养殖户会通过消毒杀藻的方法进行,这也是有一些养殖户认为消毒药可以调水、改底的原因。但是确切一点的可以全池泼洒塘生态,通过降低水体的藻营养供给,减缓藻的繁殖速度,土池就撒一点底康或者救底先锋控制底泥的营养析出达到减少水体藻数量的目的。
3、有条件的前提下尽可能多换水,减少水体的营养物。
4、当水感到比较浓的时候,土池应该马上控料,水浓的时候不需要担心对虾没吃的。

三、在水体pH升高时的应对
pH升高的时候,可以通过减少藻的数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消耗,也可以通过泼洒乳酸菌、酸奶对糖分解产生酸性物质等等手段进行控制。建议pH太高非迫不得已最好不要采取杀藻的方式方法处理。


四、在水体刚刚出现蓝藻占优时的应对
 
在养殖池塘蓝藻刚刚出现的时候,非迫不得已最好不要采取杀藻的方式方法处理,马上泼洒一次已经溶解的黑土就可以,也可以泼洒一点光合细菌和EM菌,而能够分解底泥提供藻营养的枯草芽孢杆菌就慎用了。如果想效果明显、确切的就每亩先泼洒塘生态2公斤,次日再泼洒已经溶解的黑土,效果会杠杠的,水色也会倍儿爽!
这个措施依据是:
1是染黑水体就可以减少水体的光合作用,让水体pH变化减缓。同时减少了蓝藻趋光性的牛皮劲。
2是黑土可以增加水体的碳,让绿藻也有一点营养碳摄取。
3是黑土有类植物生长激素作用,会公平的刺激各种藻生长。
4是光合细菌和EM菌可以和微囊藻抢氮、磷(这就是以菌抑藻)。而塘生态则可以不受气候、水温和水质影响,无选择的降低水体的氮、磷分子,效果更加棒棒哒!
5其他生物预防处理措施:
向池塘里投放白鲢,对虾养殖池塘套养白鲢等等滤食性的鱼,会有非常好的生物安保作用,生物安保不神秘,随手可得,就在你的身边!这里干嘛不提花鲢?花鲢太抢料不说,花鲢吃过的微囊藻拉出来有一些还不死,这一点太可恶了。

五、在水体微囊藻已经明显占优的时候

在高密度养殖的池塘(比如广东的亩产万斤的泥鳅)、老塘、老养殖区域,池塘中的氮、磷、碳是时时刻刻都在大量析出、消耗,磷丶氮可能会太多了,已经不是藻相走向的最关键限制点了,养殖池塘不像云南的滇池,不一定就是磷为限制点了,反而构成细胞壁的碳成为藻的走向的限制点。这种条件下:想以菌抑藻、想菌藻平衡就会很难做到!水体的pH、水温、碳等等反而会显得比较重要了!
 
当水体微囊藻已经明显占优了的条件下,在包括藻、浮游动物、养殖品种等等生物密度非常高的池塘里,池塘中的氮、磷、碳是时时刻刻都在大量析出、消耗,磷丶氮已经不是藻相走向的最关键限制点了,养殖池塘不像云南的滇池,不一定就是磷为限制点了,反而构成细胞壁的碳成为藻的走向的限制点。这种条件下:想以菌抑藻、想菌藻平衡就会显得萌萌哒了!

当水体微囊藻已经明显占优时处理可以:
1、每亩泼洒塘生态2公斤/亩,无选择的降低水体的氮、磷分子,让所有藻的生长基础都降低一下,让所有的藻也别太过分好吃好喝后过分繁殖了。
2、每亩泼洒蓝荧标兵500克,把水体的磷尽可能的降低。一般在3-5天内,微囊藻占优的水体就会明显改善了。为什么需要3-5天?微囊藻有磷存储器,里面的磷是无法抢夺的。(不过这个方法在浑浊池塘、底栖鱼或者投料量非常大的池塘,这个量效果少影响,在白虾塘就相对明显很多,成功几率和非常高而且安全)
3、用蓝荧标兵在阳江、江门的两个淡水土池微囊藻处理例子。
阳江例子:



江门台山的例子:



六、蓝藻对水产养殖何毒之有?
其主要的危害在环节在那里?这一点我们一定要搞清楚。搞清楚了在处理蓝藻的过程中才能够避重取轻避免大的伤害。
蓝藻的危害
1、微囊藻类的大量繁殖以及死亡后的分解会消耗大量氧气,导致水体的低溶氧。
2、通过趋光性强,抢夺碳等等间接影响整个水体。
3、在蓝藻死亡的时候,蓝藻胞体破裂将释放毒素污染水体,使水生物产生中毒现象。
从以上我们看到;蓝藻真正的最大危害是在蓝藻死亡的阶段而不是蓝藻生长过程。所以杀藻剂不一定有害,但是蓝藻一下子大量死亡才是微囊藻的最可怕之处。
 
第三、夏季养殖注意底部发热导致的水温逆差和溶解氧

一、池塘的底部为什么会发热?

池塘底部发热是由于:底泥中微生物对有机物的好氧分解过程中会产热。在大自然里碳的循环中,碳去路中包括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和化石燃料的燃烧三种。微生物对有机物的好氧分解,和有机物的燃烧过程基本一样的,是一个产热过程,代谢最终产物也差不多!但是这两个机理是不一样的:微生物在分解大分子的物质时,是通过微生物把酶分泌到细胞外,通过酶的作用将生物大分子分解成可以吸收的小分子,再在细胞内分解。而燃烧是氧化作用完成。

夏季水温高,水体的所有生物比如细菌的活跃度会大起来。如果底部肥(也就是营养足够)的话,微生物的代谢自然会增加,所产生的热自然会增加。一旦水温比较高,水体自然散热速度慢于热积累,这种条件下底部就发热了。
从上面就可以看出:夏季底改重点在哪里?上面已经明确的指出来了!不是氧化也不是放活菌分解,夏季水温高的时候底改的重点在:降低微生物(活菌)代谢所需要的营养素(也就是肥度),从而降低活菌代谢速度,减少耗氧量和减少微生物的产热。
二 生物产热的规律
生物热产生的大小有明显的阶段性, 在孢子和生长初期, 生物热的产生是有限的。 当水温合适进入对数生长期后, 生物热就就大量产生, 成为好氧代谢过程热平衡的主要因素。所以为什么我们提醒朋友们:夏季大热天的时候:慎用枯草杆菌等等微生物(活菌),这里头除了耗氧量的问题,底部发热也是一个问题。
过了对数生长期后,生物热的产生开始减少,随着菌体的逐渐衰老, 自溶,愈趋低落。这时候也就是细菌死亡了。

三、底部发热和溶解氧消耗的关系
微生物的产热是好氧代谢的产物,所以这种底部热的池塘,一般会体现到:池塘耗氧量连续比较高,也容易出现缺氧。
四 底部发热会对水体溶解氧有什么影响?
底部发热对水体最大影响是:底部水温高于水面的水温,形成了水温逆差。出现水温逆差会怎么样?我们看看烧开水的过程就知道了。

看到这壶开水:我们就一个明白了为什么水温逆差的时候为什么会反底、为什么这时候鱼虾浮投撒增氧机也没有效果了吧?氧气会很难保存在水温相对高的底部。
一)底温高于水面温度这种情况引起的浮头应该怎么处理?
1:是大换水同时把全部增氧机打开,这时候你会感到热浪扑面。
2:有条件尽可能的大换水,是什么条件?起码外水域的水温不应该比你的池塘水还高,水质不能够太过分就是条件。
3:是实在没办法降低底部水温,迫不得已每亩撒尿素5公斤降低水温。尿素引起的水质问题在抢救工作做好了,在保证鱼虾安全了再调整。
二)怎么预防底部发热:
预防的原理就是我们上面说的:就是降低微生物(活菌)代谢所需要的营养素(也就是肥度),从而降低活菌代谢速度,减少耗氧量和减少微生物的产热。具体方法可以:
1:平时可以用一下底康、救底先锋或者其他能够降低微生物(活菌)代谢所需要的营养素(也就是肥度)的底改。
2:不要滥用活菌的底改产品,不要滥用带有聚合氯化铝等等絮凝剂的底改,以避免底部负担加重。
3:合理控料,做到水浓减料、天气不好减料、换壳期减料、用消毒药(包括杀虫剂)后减料、水质不好减料、闷热天气减料、雨中减料。怎么样减料就且行且珍惜吧!
4:在水温太高的时候,南美白对虾是在32度以上的时候,就会明显的影响到对虾的生理,吃料会减慢或者不吃料。所以:夏季养殖必须每天监测水温,根据水温的情况主动控料,不要导致浪费料的同时污染了池底和水质。
5:如果看到:水体的早上的溶解氧和傍晚的溶解氧相差太大,应该提前使用一下底康、救底先锋或者其他能够降低微生物(活菌)代谢所需要的营养素(也就是肥度)的底改。有必要的时候应该连续所以几天,直到晚上耗氧量降低为止。

6:其他溶解氧的养殖管理
主要注意:水体溶解氧是和水深、水温成反比的,也就是说:水温越高、水位越深,溶解氧就越低。所以在夏季高温季节,水温在照顾到水温波动不要太大的问题后适当不要太深。
第四:夏季雨后的管理
夏季的天,孩子的脸,说变就变,实在可怕。农民就是一个靠天吃饭的群体,雨水和养殖户的一年收成是密切相关。往年有暴雨今年一样,雨天也会来临的,那么雨来了怎么办?

一:暴雨怎么办?

1;太大的雨就祈祷吧,让雨下一会就赶紧停吧,再下池塘里就受不了了,只要有水不会淹没池塘,什么都好说。其他还有什么招数?有!思想有多远,招数就有多远!

上图是今年已经炎热的岭南五月了,原来做冬棚保温作用的棚还没有拆,只是开了许多起散热作用的天窗,这些挡雨棚在这两年的对虾养殖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周边已经拆棚的养殖户比较,有挡雨棚的养殖户对虾的状况明显好很多。
2;尽可能的排一下表层水,让池塘里的内环境尽可能的少受太大量雨水的影响。避免盐度、ph、水温发生太大的变化。
排表层水装置:下大雨了,就把管的接头抽了,让雨水尽可能的排了。实践证明,这个装置会明显的降低暴雨对池水的影响。


3;大雨的时候,在不缺氧的前提下,把所有的增氧机关了,尽可能的减少雨水和塘水的混合。只要能够排出大部分的雨水,老天爷爱怎么下这个雨就怎么下吧。

4;停料。

5:雨过天晴,有条件的尽快调整一下虾状况毕竟经历了大风大雨,让虾体能和体内变化不要太大(也就是平常经常说的抗应激)。可以每亩撒一包氨维营养素或者胜维211,这样子处理后对虾白身的机率也明显降低了。尤其在雨后出现大量换壳的时候,及时的撒一次氨维营养素或者胜维211将会为虾渡过难关提供非常大的帮助。

6;雨后尽快的调整水体的ph,不要随意的使用消毒药。调整池塘pH可以有熟石灰,调整pH的时候尽可能采取少量多次的方法,每一次的用量不要超过10斤/亩。

7;雨后水体有反清的现象,可以根据你池塘的实际条件使用腐植酸钠等等非氮的东西培藻。的确有必要每亩泼洒一公斤已经溶解的藻生源帮助藻迅速恢复过来,尽可能的不要反复施肥。

8;注意的是:以前是一场大雨一场水反清,现在不一样了,雨后天晴往往反而出现水浓、pH飙升、纤毛虫等等异常,一定要及时的、针对性的应对,要是你的池塘底部淤泥有黑臭现象,雨后尽快的使用一次救底先锋或者胜维底康,可以减少转晴的时候泛塘或者偷死现象。

 二;白撞雨怎么办?

所谓的白撞雨是广东方言,意思就是刚刚太阳还忒猛烈的,一下子来了一场大雨,这种白撞雨往往雨是不会太大,可是影响可不小。上层水水温一下子就降低了,一个不小心就来了底温比上层温度还高,底部的气体(包括氧气、不良气体)吱溜一下就往上冒了,搞不好翻塘等等问题就来了。所以当白撞雨来了,就把全部增氧机打开尽快的把水搅拌均匀避免水分层,雨一停,赶紧往池塘泼洒一包211,晚上巡塘注意:虾有没有惊跳?有就马上每亩撒一包降解灵,效果会杠杠的。
三  连续的不停下雨

这种连续下雨在夏季比较少见,这种气候由于氮循环没有阳光的能力,非常容易氮循环中断,出现亚硝酸盐升高。
这种雨天注意的是:
1;合理使用微生物(活菌),不要拼命的往池塘里倒菌,活菌的代谢物没有藻参加代谢,这些代谢物可能就会干扰对虾的生理,搞不好虾会红色。要是池塘的底泥比较肥,不妨撒每亩一公斤底康,减少底部的富营养化,活菌的繁殖就会明显降低,水体的耗氧量就明显降低了,平时就撒一点增氧剂作为护底手段。
2;
对水体和底部的维护重点在:一是平时直截了当的定期撒一点增氧剂,提高水体的溶解氧和底部的溶解氧。二是合理投料,不要太过分的滥投料。三是不要滥用微生物。
 

第五:底黑、臭、滑

底部发黑、臭、滑原因是底部有机营养物(粪便和残饵)已经堆积,而且这些堆积量已经超过了池塘溶解氧等等的净化极限。这种情况表明:水体、底部的厌氧代谢产物、半分解产物已经堆积。


这种池塘往往对对虾的体表也会产生影响。



底泥黑、臭、滑最有效的处理手段是及时排走池塘中底层的残饵、粪便。但这一有效的手段并非每个场都能拥有排污能力强、及时换水的条件,比如土池等等,这种情况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早晚PH波动太大、水透明度小、虾的体色黑暗、水有气味、水面有气泡、底部发臭应该马上在1-2天内控制住,不要拖。可以每亩撒底康1-1.5公斤,同时泼洒塘生态。
不过看到这些的时候虾的体色黑暗、水有气味、水面有气泡、底部发臭时,你就不叫早发现了,已经是已经出现底部恶化谁都看到了,这时才采取措施已经有点晚了,应该在有这种情况以前就及时纠正。

2:预防要点看到一下情况就马上针对性处理才叫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1)早晚PH差大于0.6加透明度小。
2)透明度小加增氧机水花带色。
3)饵台重、台底部有粘物。
  一般这时虾已减料、甚至虾鳃脏、虾身黑。这时应该泼塘生态2公斤/亩,土池可以直接撒者底康1-2公斤/亩。次日虾一般就恢复食料,此时应注意虾鳃是否黑、脏,如果有就取一包水溶性大蒜素用500毫升水溶解后/两亩全池泼。
注意点:这时候的处理必须有针对性,不能够改几次还是底黑、水粘,没有多少时间给你拖的。

第六:池塘溶解氧偏低的管理
夏季比冬季容易出现溶解氧偏低,尤其在夏季的12点后。尽管白天是阳光灿烂但是一定也要把溶解氧的监控做好,避免大损失。
从物理角度考虑,水温(水位)和水体的溶解氧饱和度是成反比的,也就是说水温(水位)越高,水体溶解氧的饱和度越低,溶解氧的储存量越低。

从生物角度考虑,一定范围内的水温和池塘中的微生物耗氧量是成正比的。也就是说:水温越高池塘耗氧量越大。下图是16年夏季的一个潮汕地区土池的例子,溶解氧在12点时候就只有0.3了。

所以:提高池塘溶解氧的措施重点在:降低池塘的耗氧量!
 
提高池塘溶解氧的管理要点:
1:土池一定要合理投料,不要看到虾吃料猛就拼命投料,在水温高于32度、透明度比较底、水浓的时候要适当减料了。
2:使用底康的频率高一点,控制底部的发热。
3:不要滥用活菌,尤其枯草杆菌等等有分解作用的活菌。
4:天气闷热的时候,早晚撒一点增氧剂是最好的底改和提高底部氧化性的方法。

5:夏季提高池塘溶解氧重点在:降低池塘耗氧量!
提高池塘溶解氧,降低池塘耗氧量有时候重要性比增氧更加重要。
   
第七 反复出现纤毛虫感染和水体细菌总数偏高的管理

夏季纤毛虫杀之不绝、反复出现纤毛虫,尤其是大雨后。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不要轻易的怀疑我们杀虫剂的含量,也不要随意的增加杀虫剂的使用量。要明白:因为水或者底太肥才可能出现纤毛虫杀之不绝、反复出现。所以:扬汤止沸比如釜底抽薪。消毒后水体的细菌(包括弧菌)总数成本也是同样道理。反复使用杀虫剂、消毒剂不如把底部、水体的肥度降低下来。管理要点:降低水体、底部寄生虫赖以生存的有机物
每亩撒底康可以降低底泥的肥度,一次不行就连续用几天,没办法,淤泥太厚的池塘只能够如此这般,除非你用的是神丹妙药。水太肥了就泼洒塘生态。这两个产品会针对性的降低底部或者水体的有机肥。


总结
水质、底管理好像是一言难尽其详,但是结合当时的气候条件、当地的池塘条件,抓住溶氧、耗氧等等水体的各个理化指标,就可以抓住水质管理的重点,池塘的理化条件是决定了你池塘什么菌是优势菌、什么藻是优势藻的最主要因素。所以调水、改底手段尽可能的就围绕着如何确实改善这些理化指标,切勿让纷纷扰扰的想法所搅乱,有时反可能会适得其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注意!炎热的夏天来了,池塘水质管理重点和上半年不一样
危险!高温天不能杀蓝藻!99%的养殖户不知道的真相!
治理蓝藻要特别注意,稍有不慎便有可能全军覆没、颗粒无收
水好水坏怎么看?底好底坏怎么看? 水好水坏怎么看?之三
互联网水产养殖总汇
泥鳅微生态养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