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钱学森去世:三军抬棺,十万人相送,临终七字遗言震惊中央

惊世两弹,冲霄一星,尽凝铸中华豪情,霜鬓不坠青云志,寿至期颐,回首望去,只付默默一笑中。


2007年,钱学森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而这首浅显易懂的古体诗,便是我国著名词作家阎肃,为钱学森先生写的推选词。
寿至期颐,百岁之年,在获得这个奖项的时候,钱学森先生已经96岁高龄。两年之后的2009年10月31日,时年98岁的钱学森先生,在北京溘然长逝,肺部感染导致的低血压,把他永远的带离了他最钟爱的祖国身边。
钱老去世之后,三军仪仗队为他抬棺,数十万民众自发送葬,而钱老在离世前一天留下的七个字,则深深地震惊了中央。


时间回到1929年的秋天。
这时的钱学森只有十八岁,在那个满目疮痍的年代,年轻的钱学森,已经从自己的所见所闻中,生出了深深的报国思想。
“凡为铁路之邦,则全国四通八达,流行无滞,无铁路治国,动辄掣肘,比之瘫痪不仁,地球各邦今已视铁路为命脉矣。”
眼光极具前瞻性的孙中山先生,在十九世纪末,提出了“铁道救国”的理念,他认为,只有将铁路修建起来,才是让中国从农业国,迈向工业国最重要的一步。
受到感召的钱学森,在中学毕业之后,毅然决然的放弃了老师给他推荐的绘画、计算等专业,进入交通大学,开始学习铁道机械工程。


但壮志未酬,时间来到两年后,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开始全面入侵中国。
小鬼子的先进战斗机和空中作战能力,让钱学森意识到一件事。
铁路救国的优先级,不如航空救国,当正面战争来临的时候,只有与之匹敌的作战能力,才是挽救国家的唯一方式。
于是他在学习铁道机械工程的同时,开始自学航空工程。
但当时国内的技术能力和教育水平,都尚且欠缺,钱学森的学习进度,很快陷入了瓶颈。


于是钱学森毅然决然,在大学毕业之后,又考取了清华大学的,庚子赔款留学生名额,决心赴美求学。
1935年8月,只有二十四岁的钱学森,远渡重洋,来到了麻省理工学院攻读硕士。
他在这里仅仅用了一年的时间,就取得了麻省理工航空工程的硕士学位。
此时摆在钱学森面前的,有两条路,其一是靠自己优异的成绩,在美国找一份优越的工作。
其二是就此回国,用自己的所见所学,报效祖国。
但在犹豫了一段时间之后,钱学森选择了第三条路,继续进修。


在美国留学的一年时间里,他清楚的意识到了彼时两国之间的差距,想要缩短这些差距,只在美国学习了一年的他,是万万做不到的。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钱学森就像一块干燥的海绵,辗转在美国的各大院校,从麻省理工到加州理工,再到五角大楼,钱学森在美国汲取了大量的知识,甚至一度成为了美国五角大楼的科学顾问。
他的优秀,让美国人为之惊叹,也让美国人为之忌惮。


想从美国回中国,要用多长时间?钱学森的回答是:五年。

1947年,钱学森初步完成了自己的学业。
此时的他只有36岁,却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出色的火箭喷气推进专家,他是是美国科学界,最亮眼的一颗新星,也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终身教授。
在冯·卡门的推荐下,钱学森开始在五角大楼工作,他是美国海陆空三军和国防部等部门的科学顾问,那时的钱学森不仅可以自由出入五角大楼,甚至还有查阅保密等级最高资料的权限。


这一年发生了很多事。
这一年,钱学森的事业和学业达到了巅峰。
这一年,他和国内的青梅竹马举办了婚礼。
这一年,他收到了国民政府的回国邀请。
他的老师叶企孙,帮国民政府做了一次说客,劝说钱学森回国,来担任交通大学的校长。
交通大学是钱学森的母校,钱学森对此有着很深的感情,但在听到老师的询问之后,钱学森却毅然决然的回绝了这个邀请。


他不愿意在这个一边十里洋场,一边民不聊生的地方,摒弃自己半生所学的知识,为这个政府粉饰太平。
在国内结完婚之后,钱学森又回到了美国。
在这两年时间里,钱学森一边潜心继续着自己的研究,一边关心着远洋彼岸的祖国。
1949年,钱学森听到了一则震惊中外的广播,他立刻意识到,回国的时机,终于到来了。
这年年底,钱学森向五角大楼辞了职,又向美国的老师同学辞了行。
此时的他深知,国内的航天事业仍是一片空白,这个时候回去,恐怕没有现在这么优越的研究条件。


于是他在临行之前,准备了足足三百公斤的资料,打算先用轮船,将这些送回国内。
但得知钱学森要走这件事,美国高层,军方上下,无一不如临大敌。
钱学森的好友丹尼·金布尔,在给他送行的时候,表现得虽然十分不舍,但却对钱学森想要报效祖国的想法,表达了充分的尊重和理解。
但等钱学森走远之后,金布尔却立刻给美国司法部打了电话,要求他们立刻阻止钱学森回国,若非有必要,甚至可以当场击毙。
在金布尔的眼里,知道所有美国导弹工程核心机密的钱学森,抵得上五个海军陆战师,而当时的美国军队,满打满算也只有十个师。


1950年9月,钱学森被捕了
美国司法部表示,钱学森送出去的资料里,涉及到了美国机密,并且他们深切怀疑,这个曾对美国科研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是被派遣来的间谍。
在被逮捕之后,钱学森被关押到了移民局拘留所,遭受了长达十几天的非人折磨。
在这段时间里,他不被允许和任何人说话,不被允许睡觉,亮如白昼的探照灯,每过三分钟就会闪烁一次,甚至每过十五分钟,还会有狱警来敲击铁门,制造噪音。
在妻子的求助周旋之下,加州理工的校长和他的导师冯·卡门,开始为钱学森奔走周旋,直到半个月之后,钱学森才终于被保释出狱。出狱后的他,体重掉了整整十五公斤,甚至还一度失去了语言功能。


但在接受了十五天的折磨之后,接下来等待钱学森的,又是是一场接一场的听证会,一次又一次的审讯,以及长达五年的软禁和监视跟踪。
而这场无声无息的折磨,直到1995年,才终于得已结束。

时间可以改变一切,但信念至死不渝。

当那个“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热血青年,最后却变为了“曲线救国”大汉奸的时候,我们很难不去感慨,时间所具备的可怕魔力。
但长达五年的监视生涯,却并没有改变钱学森的任何想法,在这五年的时间里,他陆续写完了数篇论文,又先后发表了《工程控制论》和《物理力学讲义》。


这两本著作,在美国科学界引起了巨大反响,甚至有媒体慕名找上门来,想将钱学森的名字,列入美国科学家的行列之中,而作为回馈,他们会洗刷钱学森身上,有关“间谍”的污名。
这个交换简直是可笑之极。
1949年,钱学森打算送回中国的三百公斤资料被扣押,他们口口声声说,这里的东西涉及到了美国的军方隐私,但实际上,资料里的内容,仅仅只是钱学森自己的手稿和数学对数表。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他们给钱学森扣上“间谍”这等莫须有的罪名,将他严刑审讯、软禁监视,而到了现在,又将摘掉这个罪名为条件,让钱学森主动承认自己是美国科学家?


荒谬至极!
钱学森毫不留情的回绝了这个提议,并且找准机会,将求救信写到香烟盒里,又辗转从美国将这封信寄到比利时,再通过钱学森的妻妹,寄到了钱学森位于上海的家中。
整整过了一个月的时间,这封来自美国的信件,才终于呈到了周总理的案桌上,而这封恳切的求救信,也让百废待兴的新中国,注意到了这个远渡重洋二十年的海外游子。
有了这封信的佐证,美国终于再无借口扣留钱学森。
1955年9月,钱学森一家,终于等来了回国的邮轮。
回到阔别已久的祖国之后,钱学森被安排到中国科学院工作,开始马不停蹄的筹备建立力学研究所。


在准备期间,陈赓大将曾殷切的询问钱学森:钱先生,我们中国人自己搞导弹行不行?
听到这个问题之后,钱学森斩钉截铁的回答:有什么不能?外国人能造出来的,我们中国人,同样能造出来!难道中国人比外国人矮一截不成?
听到这个回答之后,举国震惊。没过多久,国家就把研制导弹和火箭的任务,都交付到了钱学森身上。
1956年10月8日,在钱学森正是回国的一周年这天,钱学森和自己阔别了二十年的梦想再度见面。
他组建了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开始实现自己二十年前未竟的梦想:航空救国。


1960年,我国试射了第一枚弹道导弹“东风一号”。
但彼时的中苏关系开始恶化,苏联撤走了全部专家,甚至将资料也全部带走。
在这种情况下,钱学森开始带队,用手摇计算机、用算盘,一点一点从零开始,在四年后成功试射了完全自主研发设计的“东风二号”。
同年十月,我国又成功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1980年5月18日,我国第一枚洲际导弹“东风五号”试射成功。
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


这些被记录到课本上的内容,就是我国从成立以来,一直独立自主坚持研发的缩影。
而在此做出巨大贡献,被称为两弹一星元勋的钱学森,直到2007年10月31日病逝之前,还一直坚持读书看报,而他给世人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中国的长远发展。
古今外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钱学森成为终身教授,他作了“飞天”报告,五角大楼的人都来捧场
跨进交通大学校门
为了挽留钱学森(夫人蒋英),美国给出天价薪资!
钱学森原本想修铁路,发生了这件事,转而学习飞机制造以报国
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到底有多牛?
我国又出一位“钱学森”!拒绝美国高薪,毅然回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