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迄今为止,圆周率已算到31.4万亿位,科学家这样做到底是为了什么
数学上将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称为π,也就是圆周率。3.14,这是圆周率的近似值 ,所以3月14日也被确定为圆周率日。当然了,圆周率数值从最初的3.14到往后的不断发展,位数也在不断加长。迄今为止,谷歌科学家已将圆周率算到31.4万亿位。
到这大家可能都有一个疑问:圆周率只是一个数值,科学家这样做到底是为了什么?其实早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埃及的胡夫金字塔就和圆周率有关。例如,金字塔的周长和高度之比等于圆周率的两倍,正好等于圆的周长和半径之比。
不仅如此,在公元前1900年至1600年的一块古巴比伦石匾上,就刻着圆周率 = 25/8 = 3.125的文字。而同一时期的古埃及文物,莱因德数学纸草书也记载着圆周率等于分数16/9的平方,约等于3.1605。而古希腊作为古代几何王国对圆周率的贡献尤为突出。
其大数学家阿基米德(公元前287–212 年) 开创了人类历史上通过理论计算圆周率近似值的先河。他穷尽毕生精力,用迭代算法和两侧数值逼近的概念算出圆周率的下界和上界分别为223/71 和22/7, 并取其平均值3.141851 为圆周率的近似值。
当然了,中国在圆周率这块上发展的有点晚。约公元前2世纪的《周髀算经》中有“径一而周三”的记载,表明圆周率在当时被算为3。东汉时,张衡得出π=3.162。 公元263年,中国数学家刘徽说:“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周合体而无所失矣。”
最后,他用“割圆术”计算圆周率,先得出π=3.14,然后又算出π=3.1416。公元480年左右,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家祖冲之进一步得出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的结果,领先他国800年,直到15世纪初才被阿拉伯数学家卡西打破。因为他将圆周率精确到17位的小数值。
进入科技时代后,人们利用电子计算机等先进的仪器对圆周率进行了更精确的测算,而圆周率也在人们的探索之旅中也扮演着更加重要角色。譬如大到测算宇宙天体的体积,小到计算圆的面积和体积,都得用到它。因此,圆周率作为最基本的数学概念,被运用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当然了,也有观点认为圆周率与宇宙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它的不规律性,像极了宇宙中的各类天体;它的无穷无尽也与宇宙的无边无界类似。也就是说,人们对圆周率的测算在不断更新进步,随之而来对宇宙的了解也在不断探索中得到了扩展。不过,这在普通人眼中很难理解。
或许等到某天我们有足够的能力了解圆周率的规律时,宇宙的奥秘也被缓缓揭开。除此之外,很多国家也会以圆周率的精确程度来比较自己超级计算机的先进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谁能想到中国一位古人的举动,现在成为全球的狂欢节*
圆周率π的产生和发展史
把圆周率用钢琴弹出来,是一种什么感觉?
科学家是有多无聊!将圆周率算到31.4万亿位,到底为了什么?
3.14:圆周率日(Pi Day)
所有人的银行卡密码、生日和手机号都包含在圆周率中,是真的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