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陆游的一树梅花一放翁,原来是化用柳宗元的这首诗

我前几天在讲梅花的文章里提到陆游的诗《梅花绝句》,今天读柳宗元,发现有一首诗的写法和陆游那首有点相同,故认为是陆游借鉴柳宗元之作。陆游出于官宦世家,书香门第,自己又是赐进士出身,他博览群书,肯定是读过柳宗元这首诗的。

这里说陆游模仿柳宗元,这种模仿并没有错。在文学领域,它是属于一种创作上的化用、借鉴。记得黄庭坚曾在《答洪驹父书》中说过,创作是要有依据的,生造并不好。

自作语最难,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

只是像韩愈、柳宗元这样的文章诗词大家,他们的引用,有的过于隐蔽,不露痕迹,我们读书少,又没有去仔细深入体会,不能察觉而已。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陆游的这首《梅花绝句》: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这里的坼是裂开、绽开的意思。前两句说梅花迎着春风开放,它堆起来像雪一样。后两句说,有什么办法可以把自己的身体化作千亿个身体,这样就能让每一棵梅花树下都站着一个陆放翁。

陆游说要陪着每一棵梅花开放,是他表明自己要有梅花一样高洁的人格。至于把自己化作无数个自己,即是我们看《西游记》时,像孙悟空拔一个毫毛变成千万个小孙悟空那样,现实中那是不可能实现的。

关于这样一种分身术式的奇特想法,应该不是陆游的独创,前人柳宗元早就有了这样一种写法,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柳宗元的诗作《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看看这里的“若为化得身千亿”和上面陆游的“何方可化身千亿”,它们几乎是如出一辙。可见陆游一定是借鉴了柳宗元的,否则不会有这样的巧合吧。

柳宗元这首诗是在柳州写的,他和浩初和尚一起观山赏景,并怀念远在长安的亲戚朋友。诗中寄寓了自己的离情别绪和忧伤寂寞,因此所有的景物都带着阴暗冰凉的色彩。

这就是前人所说的外物皆着我之色,自己心情不好,平时本是风景优美的山峰峻岭,这个时候却成了尖山,像剑戟一样直刺内心,割裂着自己的愁肠。

此时柳宗元想念他的亲人朋友,如果能够把自己分身变成千万个自己多好,这样他就能够站上每一个山顶去望他的故乡。

诗人远在柳州,举目无亲,“二王八司马”还活在的那几个朋友如刘禹锡等又各贬一方,音信全无。况且柳宗元又老母去世,没有子女,身体还多病,所以写出这种诗来是可以理解的。

后来南宋的陆游借鉴这种奇特的想象来写梅花,说“一棵梅花一放翁”,这种继承前人创作经验的写法是可以理解的。这也叫做化用、用典,是文人一种惯用的写作手法。上面黄庭坚就说到,这种借鉴用得好那就是点铁成金。

我们读王勃的《滕王阁序》,其中的佳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它也是借鉴前人的。

那个人就是南北朝的庾信,杜甫曾赞誉他“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他有一篇骈文叫《马射赋》,其中就有“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这王勃就是化用此句。王勃这一句才真是点铁成金,比庾信那一句强多了,现在看已经成了千古名句。

依我看陆游化用柳宗元的那一句,“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不说是点铁成金,起码比柳宗元那一句名气要大,点铁成银、成铜还是说得过去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经典欣赏:《梅花》
何方可化身千亿, 一树梅花一放翁。
描写梅花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每日背诗 | 梅花绝句
请欣赏陆游梅花诗
梅花绝句 (南宋)陆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