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年到,游子归,读孟郊的《游子吟》,可怜天下父母心

任它白雪皑皑,任它寒风呼啸,在北上广深各个城市,在火车站、在飞机场,只见车水马龙,人潮涌动。一年一度的春运又到了,在外工作、生活的人们思乡心切,他们背着行囊,千里迢迢踏上了回家的征程。

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人们都要在这个相思相聚的日子里,共吃团圆饭,守岁、拜年,并给晚辈分派压岁钱。在外的游子要回家过年,与父母妻子儿女团聚,述说这一年来的辛苦、牵挂和收获,分享成功的喜悦。

这几年有一个流行语,叫做有钱无钱,回家过年。一些往外地务工做生意的,有的可能赚得盆满钵满,有的又可能没有把握好机会,没有赚到钱,甚至是亏了本。但是钱多钱少这并不是很重要,最重要的是亲情,回家过年要紧。钱可以明年再赚。

在这一年里,亲人们两地相隔,有多少思念,有多少牵挂,有多少诉说,有多少望眼欲穿。虽然平时也有电脑、手机可以联络,但这一切都比不了一个活生生的真人站在面前、看得见摸得着来得实在。春节团聚,多少人一年才这么一个难得的机会,谁不是巴巴地望着,谁会愿意把它放弃呢?

在这里,我想起了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古人也是这样,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写这首诗时已经五十岁了,他一生为了生计劳苦奔波,直到五十岁才得了一个溧阳县尉的低微之职。他结束了长期的漂泊之苦才安静下来,才把母亲接来溧阳一起生活。

他深感愧对母亲的教养,让母亲操心受累了一辈子。他写下这首流传千古的诗歌,一是对自己良心的谴责,二是告诉天下的儿女们,怎样去理解和感激母爱。

诗人通过回忆,把母亲为儿子出远门赶制衣服的细节,写得细致生动,表现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深情。把针线缝缀得密密的,不是说为了防寒,而是为了儿子早早归来。这密密的针线里寄托着多少母亲对儿子平安归来的殷切期盼。

在唐朝那个时代,市场肯定没有现在发达,衣服一般都是由自家母亲缝制得多。母亲不怕辛苦,儿子闯荡江湖,出外谋生,临行前为他急忙赶制衣物,一定是在昏暗的油灯下连夜忙碌。这种场面真是感人至深,无声胜有声。

所以孟郊感叹说,儿子就是区区的小草,而母爱是三月的阳光。只有受到春光的普照,小草才能茁壮地成长起来。儿子再怎么努力,也报答不了这么博大无私的恩泽啊。

现在我们常常有人唱《常回家看看》,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总操心就问个平平安安。以此看来,从古至今,父母子女的情感,是天底下至纯至真的感情。

春节快到了,有多少子女正在急急忙忙回家的路上,有的人甚至舍不得坐飞机乘火车,而是冒着风雪骑摩托车赶路。更有甚者,几百里、上千里,而是步行在除夕夜前赶回家。

近来还有不少报道,说反春运已成为一种新时尚。即是在外地工作生活的子女,不是回老家过年,而是把老家父母接到自己所在的城市来,一家人在城市过节,让父母体念一下自己的工作环境,也看看大城市的风光。

尊老爱幼、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春节到了,让我们天下的父母子女们都能团团圆圆,吃一顿美满的年夜饭,看一场愉快的联欢会,举杯祝福,围炉夜话,其乐融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游子吟
每日鉴赏|游子吟
【浙江】洪语琪《游子吟(扩写)》指导老师:施民贵
中华第一诗,其实是一个寒门学子的心酸日记
对《游子吟》还要误解多少?孟郊的母亲可不是个“合格”的母亲!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二) 孟郊《游子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