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罗隐屡试不中,想起诸葛亮,写了一首诗,与自己和解

唐朝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里有一句名言,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在封建社会里,一个人要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建功立业,就必须要走仕途之路。但是人们要进入仕途,首先就得参加科举考试。

科举考试可以说,那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不是人人都能够顺利通过的。有的人努力了,加上好的时机和运气,他成功了。所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有的人虽然也是头悬梁锥刺股,三更灯火五更鸡,但是时运不济,屡试不中,总是爬不过这座关山,迈不过这个独木桥。他们掉到河里,遍体鳞伤。有的甚至想不开,和自己过不去,酿成悲剧。

今天我们要讲晚唐的一个诗人,他叫罗隐。他就是这么一个时运不济的人。他天资聪颖,怀有大志,但是参加科举考试,就是屡试不中。他说十二三年就试期。这样十来次不中,不说信心被摧毁,恐怕人的一生也过去大半了。

一次罗隐参加进士考试又落第了,他闷闷不乐地从京城往家里赶。路上经过蜀道上的筹笔驿,驻足凝思,蜀汉丞相诸葛亮数百年前在这里运筹帷幄,北伐曹魏。但最终出师未捷,病逝于五丈原。

罗隐想到自己有着同样的命运,虽有一腔热血却屡试不中,这样报国无门,永远也实现不了自己的政治理想。他在惋惜诸葛亮的同时,也在为自己感叹,于是提笔写了下面这首诗。

《筹笔驿》

抛掷南阳为主忧,北征东讨尽良筹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千里山河轻孺子,两朝冠剑恨谯周

唯余岩下多情水,犹解年年傍驿流

这首诗题目叫筹笔驿。筹笔驿在四川广元,相传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曹魏时曾经驻军和筹划于此。取名含有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意思。

诗歌的首联,写的就是诸葛亮应刘备三顾茅庐之邀,离开南阳郡隆中的隐居之地,下山去辅助刘备建立千古帝业,为他排忧解难。“抛掷”一词,反映了诸葛亮对故土和亲人既恋恋不舍,又义无反顾。

“北征东讨”,是指北伐中原,抗击曹魏;东向攻击孙吴,西南七擒孟获,还有后主刘禅时期的六出祁山等军事行动。总的就是写诸葛亮为刘备的三分天下大计出力献策。

颔联既是写时运问题,实际也是对诸葛亮一生的概括。时机到来,诸葛亮风流倜傥,指挥若定。你看这赤壁之战,诸葛亮联合东吴,借助东风,用火攻一举打败了曹操。这个时候连东风和长江天堑这些天地之物都会来帮忙。

但是一旦时运不济,大势已去,就是英雄也无能为力。诸葛亮何等威武,何等神机妙算,但是到了关公走麦城,到了六出祁山,他也只能徒唤奈何。最后匡扶汉室的希望落空,只落了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生前身后名。

颈联中的“孺子”是指后主刘禅。刘备打下的蜀汉千里大好河山,后来就被刘禅给轻易地抛弃了。刘备临终白帝城托孤,大事都委托于诸葛亮。可惜刘禅投降时诸葛亮已不在人世。

诗句中的“冠剑”,冠指文臣,剑指武将,实是指诸葛亮。刘禅贪生怕死,放弃抵抗,听从臣子谯周的建议,投降了曹魏,使刘备诸葛亮创立的蜀汉基业毁于一旦。这样诸葛亮如果泉下有知,一定会痛恨谯周的。

尾联又回到现实中来。三国时代早就过去了,一切都成了过眼云烟。现在作者罗隐唯一能看到的是,筹笔驿旁边的一股泉水,它好像在怀念远去的诸葛亮,还在那里年复一年地流淌。

终上所述,《筹笔驿》既是写诸葛亮报答刘备的知遇和托孤之恩,辅佐刘备建立帝业。也是感叹诸葛亮未能统一中原,出师未捷,最后饮恨而亡。

作为政治家、军事家的诸葛亮尚有遗憾,更何况像罗隐这样的一介书生呢?罗隐这是在借惋惜诸葛亮来安慰自己。自己屡试不中,并不是自己没有努力,而是时运不济。俗话说,时势造英雄。

罗隐的《筹笔驿》这首诗也告诉我们,人的一生固然要拼搏,要建功立业,去实现自己的最大价值,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成功的。能力重要,机遇时运更不可忽略。

记得《增广贤文》里有一句话,运去金成铁,时来铁似金。所以万一时运不济,就不要强求,不要不甘心。钻牛角尖,放不下,这样反而会伤害身体。要像罗隐那样,自己跟自己和解,退一步海阔天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落魄才子罗隐写诗《筹笔驿》怀念诸葛亮,第二句成千古名句,令人拍案叫绝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与 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
罗隐《筹笔驿》阅读答案及赏析
罗隐:《唐诗三百首》中没有他,为何他的一首小诗惊艳了“诗”界?
诸葛亮之《出师表》中隐藏了哪些秘密?
罗隐为诸葛亮写了一首诗,第二句成千古绝唱,你肯定听说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