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阳明:所有的挫折、伤害与等待,都将成为照亮生命的星星之火

导语:在历经大约60年光辉岁月的大明王朝,也逐渐开始走下坡路了。当时国家政治腐败,统治者无所作为,宦官干政屡见不鲜。王阳明作为一个年轻有为的有志青年,本想为这混乱的朝局做一点自己的贡献,却遭擅政的刘瑾陷害被贬到了贵州龙场,在途中还被追杀,想尽各种办法才得以逃出生天。在被贬谪到龙场的时间里,他致力于思考人生,才有了后来的'龙场悟道'。而曾经陷害他的刘瑾则被杨一清等人除去,王阳明得以升任刑部主事。在平定江西时,又因为没照顾到武宗的虚荣心,而未得到该有的奖赏,直到世宗即位时,王阳明才得到了应得的封赏。王阳明的一生都充满了起起落落,每一次似乎都没有翻身的机会,但他却又总能在别人不看好的目光中再站起来。

(图一:王阳明像)

1、 一个不想当老师的哲学家不是合格的学霸

王阳明少时的生活环境可谓是相当优越,他的父亲王华是成化十七年的状元,官至南京吏部尚书。在书香门第长大的他在读书上也十分有天赋,王阳明到五岁时仍未开口说话,但却记住了祖父读过的书。十二岁时,他进入私塾读书,从这时起,王阳明就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志向。十多岁的少年,大多是把考中科举当做自己的人生目标,而王阳明则不然,他认为,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是如何做一个圣贤之人。

可有如此远大志向的王阳明,在仕途上走的却不是很顺利。因为种种原因,他两次考进士都不中,好不容易28岁时在礼部会试中表现出色,获得了工部的职位,却因为想要救戴铣等人而触怒了掌权的宦官刘瑾。王阳明在被打了四十大板之后,就被贬到了偏远的贵州龙场。

在被贬谪的期间,由于龙场贫穷荒凉,书籍资源匮乏,于是王阳明只能每天思考过去读的书和经历的事,却突然在这里感悟出了他思考很久的人生哲理:'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日: 道在是矣!'。这就是王阳明创立的心学的前身。在这之后,王阳明又提出了'知行合一'的观点,他认为学习知识与践行实际应该是一起进行的,这样才能更好的了解事物。而后他将这些观点整理成了'教条式龙场诸生',史称'龙场悟道'。

(图二:龙场悟道之地)

王阳明有一本著作《传习录》,其中总结了王阳明许多非常有哲理的概念的概念,首先是善恶的概念: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意思是,没有善恶的概念是人的初心,开始有善恶概念是心中意念初动,分得清是非善恶就是有良知,与人为善、不做坏事是探寻万物规律的方法。其次是'心即理'的概念: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也。这个思想的提出,是因为王阳明受到了南宋哲学家陆九渊的启发——'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这便是王阳明心学的前身。二者都认为人与万物在本质上并无太大差别,都在强调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是唯心主义学说的前身。第三是'知行合一'的概念,古代的先贤是将'知'与'行'分开来定义的,古人的本意是为了教育人们不要只读书而忘了实践,也不要不思考就开始实践。但王阳明认为,这二者是不应该分开的,'知'与'行'就是一件事。简单来说就是,当你已经意识到这件事的时候,你就已经做了这件事了;若是你没做这件事,你就不会意识到这件事,这就不是知行合一,而是知行分离。

(图三:传习录)

王阳明除了是一位优秀的思想家外,他还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他每到一个地方基本都会进行讲学活动,因此很多地方都有'王门子弟',例如楚中王门、黔中王门、赣中王门。他提出的很多教育思想也非常具有实际意义,直到今天都还被人们所重视。

王阳明在往来贵州的时候有路过了两次湖北,据王阳明弟子钱德洪所说:'先生赴龙场时,随地讲授',这里的随地讲授指的应该就是指路过湖北时的讲学。王阳明在武陵(今湖北竹山一代)讲学时,首先教授的是'静坐',他希望来学习的诸生能'以此补小学收放心一段功夫'。但此时来求学的诸生都纷纷开始议论知行的异同,很难能'静坐',王阳明就告诉他们:'只要静坐,就能对这些事情有自己独到的感悟'。王阳明这样的做法,充分体现了静心学习与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王阳明在被贬谪到贵州龙场期间,生活在高山密林之中,住所只是一个小小的山洞。尽管条件如此艰难,王阳明却在这里与夷人相处的十分和谐。夷人看他的生活条件实在过于艰苦,于是合力帮他建了一座小木屋,王阳明将这座木屋取名为'龙岗书院',并在此地向夷人传授儒家思想与诗词歌赋。随着他名声越来越大,慕名前来的学子也越来越多,王阳明也在此时向学生们提出了一些准则:立志、勤学、改过、择善。由于龙岗书院的名声越来越大,毛科、席书二人先后邀请他到省城的'文明书院'讲学。自此之后,王阳明心学在贵州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有许多著名的思想家、文人都是在此时受到王阳明心学的熏陶。

(图四:龙岗书院)

正德十一年,王阳明被任命为赣州巡抚,在任职期间他逐渐认识到'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基于这种观点,他认为要维护大明的长治久安最重要的是破除人们心中的贼,于是兴办学堂,为人们传道受业解惑。他先重修濂溪书院,后因为听课的人太多,又修建了'阳明书院'。正德十二年,王阳明又在赣州新设乡学馆。在此之前,赣州也有不少乡学馆,但由于缺乏科学的管理和教育,这里的学风与民风并不是很好。王阳明认为,民风不好主要还是因为教育的缺失,于是兴立社学,严师教子,歌诗习礼。通过王阳明坚持不懈的努力,后来这里已是'雍雍然渐成礼让之俗矣'

(图五:濂溪书院)

2、 不容忽略的武力值

王阳明儒士的身份常常让人将他的军事能力忽略,并且他的军事才能并不是只能坐在军营中发号施令,而是能到前线进行作战指挥,他文能传道受业,武能带兵打仗,是整个大明王朝都不可多得的全面人才。

前文中提到过,王阳明在年少时就胸怀大志,立志为国尽忠。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王阳明在十五岁时就独自游览居庸关、山海关,时间长达一月之久,在这时他就立下了经略四方之志。

王阳明认为,朝廷通过科举选出来的武术人才'只识弯弓射大雕',而没有统筹谋略的能力。于是他自己便通读各类兵书,钻研能用在实际中的兵法,并将自己的心学融入其中。'射'属于儒家君子六艺之一,古人经常举行射礼,以助君子达到中正之境,这就为王阳明后来高超的骑射技术打下了基础。据传在江西时,有各种奸佞宦官觉得他只是个白面书生,必定手无缚鸡之力。但王阳明在校场中射靶,连续三箭都正中靶心,当场就把这些小人的脸打的啪啪响。

关于王阳明的军事能力,最有名的还是几次平叛。第一次是在正德十三年,他被派往江西平定叛乱。江西地处百粤、大江、闽峭、荆蛮的交汇处,正德年间,这几个省的交界处到处都是暴乱。官府的不作为导致流民与山匪同气连枝,由于这里地势复杂,官兵采取强力的手段镇压也没有太大作用,官兵一走,这里又是暴乱四起。王阳明以来,就想到了解决问题的根本措施——整治这几个省的官员。该地的暴乱能发展成如今这样,有一大半的原因都是这几个地方的官员互相踢皮球所致。于是他先让这几个省的领导听他指挥,做好固城、屯粮、选才、组织人员的战前准备工作。

(图六:王阳明诗碑)

分配完官府的工作之后,王阳明开始思考民众的工作如何分配,他想到的办法是'以民治民'。王阳明推行的方法是'十家牌法',就是让民众每天都上报自己的行程,和与自己来往的人员情况,这就能防止再有普通民众沦为流民。之后就是征民兵组建军队,策反敌军获得情报,巧用兵法攻破山贼,最终将这一带的叛乱彻底平定。

第二次是正德十四年时,平定宁王朱宸濠谋反的叛乱。朱宸濠此人,与正德皇帝一样都是难担大任之人,但他的自我感觉十分良好,他觉得既然正德都能当皇帝,那他自然也能当。于是,他就暗戳戳的进行了长达十年的夺位之路。一开始他是想要智取,因为正德没有子嗣,所以他想让正德将皇位给自己的儿子。但由于正德太年轻,这条路走不通。于是他就想到了第二条路,武装夺权。

(图七:朱宸濠像)

宁王想借着自己过生日的噱头,将在南昌的所有官员关押起来,胁迫他们助自己谋反,还号称自己十万大军马上就要直取南京。幸好,王阳明在这段时间还在平定匪乱,才得以逃过一劫。王阳明在六月十五日时得到了宁王谋反的消息,在自己孤身一人的情况下,开始谋划要如何平叛。首先,王阳明觉得自己一人实在势单力薄,难以与之较量,于是迅速向北前往临江府,同时放出自己马上要举兵攻打南昌的消息。当宁王意识到问题不对时,王阳明已经快到临江府了。

之后,他又对宁王及其下属使用离间计。他先编撰了几封宁王麾下得力战将的投降书,来动摇已经归顺宁王的土匪。同时,让宁王身边两名的得力的谋士——李士实、刘养开始互相猜忌,使得宁王对二人也无法信任。随后,他又想方设法地联系到了被宁王控制的官员,让未被策反的,时刻准备接应朝廷大军;告诉已经被策反的官员:若你们能及时回头,那朝廷就既往不咎。这种种计策,搞得宁王疑神疑鬼,对身边的人都难以信任。这时,宁王已经错失了谋反的最佳时机,还让一大波官员纷纷倒戈。

这还没有正面进行武装对抗,仅仅是一环扣一环的攻心计,就已经让宁王焦头烂额了。从这些接连不断的计策能看出,王阳明对人心的把控已经到了高深莫测的地步。

在发起最后的进攻前,王阳明又对宁王的行踪进行了一番推测分析:上策为出其不意的攻入京城,若如此,则对江山社稷有巨大的损伤;中策是攻入南京,此行也能对国家的大片江山有损;下策就是留在江西,这样就能对他来个瓮中捉鳖。于是,王阳明放出消息,说朝廷派了大量的军队要来攻打宁王的老巢——南昌,使其不敢轻举妄动。王阳明前期的所有计策,都是在等着宁王对周围人都起疑,而选择留在江西观察。这样一来,宁王错失先机,而王阳明则抢到了调兵屯粮的时间。

宁王犹豫了十多天后,发现自己可能中了王阳明的'空城计',于是顺江东下,攻下沿途的南康和九江,逼近安庆。而这时,王阳明已经带领八万临时组建的军队杀到南昌,逼迫宁王回防。之后,双方在鄱阳湖决战,宁王战败被俘。

这行云流水的平叛手段,让人不由得想拍手称快,难怪《明史》的记载中对他有这样的描述:'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但王阳明这出其不意的立功,却没有得到嘉奖。原因是他没有让南巡的武宗自己擒获宁王,武宗的虚荣心未得到满足,自然是难以奖赏他。作为一个'读心高手',王阳明最后选择明哲保身,他将宁王交给太监张永,然后称病,不再参与朝廷的斗争。事实证明,王阳明不争一时的功劳是明智的,到了世宗继位时,他便受到了加封。

结语: 知世故而不世故,是做人的最高境界,而王阳明恰恰达到了这样的境界。他拥有别人无法企及的读书天赋,却无心致仕,一心想当圣贤;他具有高超的揣摩人心的能力,却从未将这种能力用在官场的尔虞我诈中;他经历过作为官员优越的生活,也经历过被贬谪的艰苦生活,却仍未改变他一心为民的初心。王阳明的一生,刚正不阿,问心无愧,最终他所受的苦难都成了点点火光,映亮了他的人生。

参考文献

【1】 王阳明及其心学

【2】 王阳明与江西赣县

【3】 王阳明与'楚中王门'

【4】 王阳明用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他是书生带兵的天花板,开新学派,立不世功,终成永远的神
“硬核狠人”王阳明,如何在贵州向死而生?
对滴!'知行合一'就是在贵州此处迸发出来的
王阳明:致良知,知行合一
王阳明的人生与学问
王阳明究竟有什么厉害之处?中国五千年两个半圣人为何有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