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寒衣节 点燃一份念想 ‖ 窦亚龙

寒衣节 点燃一份念想 

/窦亚龙

十月一,寒衣节,点燃我们对已故亲人的一份念想。十月一,父亲的忌日,勾起我对父亲的思念。刊发一篇旧作,让我们通过送寒衣这种特有的形式,更加孝老敬亲。

                                                    ——题记

透过时光的隧道,秋色洒落一地,趁着最后的秋阳晾晒一番湿透的柴草,卷一支旱烟,破旧的竹篮能否盛下过往的烟火?凛冽的寒风吹皱了沧桑岁月,心事如同落叶翩翩,一地寒意。

农历十月初一,也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后天气渐渐寒冷,人们怕在冥间已逝去的亲人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时除了香烛、纸钱等一般供物外,还有一种用五色纸裁剪粘结成的各式寒衣,用纸打成包裹,写上收件人、寄件人姓名,在坟前或门口焚化送给他们,是谓"送寒衣"。

送寒衣由来已久,据考证,早在周朝时,农历十月初一是腊祭日,这天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礼记·月令》中这样描述:以猎物为祭品,天子在社坛上祭祀日月星辰众神,在门闾内祭祀五代祖先,同时慰劳农人,并颁布新的作息制度。

《诗经·豳风·七月》曾提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意思是说从九月开始天逐渐要冷了。人们该添置御寒的衣裳了,因此十月初一又俗称“授衣节”。由于十月方入冬,九月稍嫌早,这一习俗在宋代便推移到十月朔日。

在我的印象中,每年的十月初一晚饭后,爷爷便用十六开白纸两次对折,一剪刀便能剪出一件对称的寒衣,然后分开,一张的为单衣、两张的为夹衣、三张的为棉衣。然后父亲用盘子端着香表、寒衣等,我打着灯笼、端着一碗浆凉水逐个到祖先的坟地送寒衣,整个村子漆黑一片,哭声不断,阴冷不堪。第二天,每个村庄十字路口都是一片黑色纸灰随风流动、散落一地的忧伤景象。

十月一,于我而言,同时也是父亲的忌日,父亲已离我而去两年整了,失去父亲的悲伤,像一片晶莹的雪花落在心头,令我时时感到飘飘渺渺的冰凉。

今年的十月一,阳光格外温煦,免去了儿孙的冷冻之罪。一大早服好纸,包好寒衣,受香火的恭敬,断断续续有亲戚、庄族前来上香,到午后亲朋来齐后送了纸。晚上送了寒衣,送走了亲朋,山村的夜晚漆黑而寂静,睡在老家的土炕上,转辗反侧,难以入眠,父亲病重那夜的情景又浮现在我心头。

2014年的农历九月二十八,大夫说父亲心脏不大好,我仍不相信,母亲让我赶快回老家,我才感到情形大概不好。

晚上十时许,儿子听到消息,独自骑自行车来到父亲的住地,手拉着父亲的手喊“爷爷”,父亲目光呆滞,没有表情,儿子在父亲脸上亲了一口哭着走了,没想到,那一吻,竟成了永别。我每隔半小时看一看父亲的气息,捱到凌晨六点匆匆返回老家。在老家,父亲三天汤水未进,流下了他那我平生未见的热泪以后便恋恋不舍的走了……

年年岁岁花相同,岁岁年年人不同。两年就这样过去了,父亲亲切和蔼的面容时常在我的脑海里浮现,他老人家劳苦了一辈子,现如今,日子刚刚好过了,他丢下了令他眷恋一生的土地,走了……

父亲啊,我收拾好了你的养老之地,你却把我的母亲、您的妻子独自留在一个陌生的小城,就那样走了……

父亲,儿子想你,悔恨的泪水不由人的流下……

一缕亮光穿过窗棂,不时传来公鸡打鸣的声音,山村鸟雀也醒了,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

我起床洗漱,然后独自登了一趟久违的纱帽梁。杨树的叶子即将落尽,杏树的叶子红得像火,小南红似的沙棘遍布山顶,家乡的秋天静谧而美好,日子在柴火的炖熬中慢慢老去,山神庙旁边的柏树包藏着村子的秘密,勤劳的老人铲一背斗地上的野草以后就回家,待大雪封山后填热土炕,和自己同龄的乡党捣一罐罐茶,在外闯荡的孩子们通过山顶的信号塔向家人道声平安 ,老人在挂断电话之后,总是会在品一口茶以后,捋一把胡子,再抬望眼,看着腾空而起的旱烟圈,并同时感觉到额头的皱纹又多了一道,于是慨叹:“一年的光阴就这样过去了啊。”

微微的有些饿意,加之喝了点酒,胃极不舒服,思索着弄点什么吃的东西。忽然想起儿时家里做的一锅子菜米饭好香,于是就匆匆返回老宅,淘好米蒸在电饭煲,又洗洋芋、红萝卜、蒜薹、辣子等,又泡好粉条,切好牛肉。

然后透开炉子,架上炒锅,滴上胡麻油,等油热先炒牛肉,待肉色变深,放入调料和盐,而后又放入辣子等妾得如指头大小的蔬菜,翻炒片刻,氽入粉条豆腐,放少许酱油。出锅后的饭菜,有绿有红有白,色香宜人。此时,虽没有三碟四盘,但是,我想,在有菜有汤的碗中放少许油泼辣子,盛上米饭一定会可口。

这是我独创的一道菜,两年前的画面不由得在头脑中浮现。父亲卧床不起,生活基本不能自理,饭菜便由母亲一勺一勺地喂食,一顿一碗饭要吃半小时,吃到后面饭菜就凉透了,饭菜以面条和粥汤为主。可我们吃米饭时,总是感到过意不去。一次母亲去了亲戚家,我就想了这种做法。把六七种菜全部切成豆粒大小,带点汤,而且熬的很绵软,父亲吃的相对容易,也吃得很随心,而且表情也略带悦色……

父亲过世以后,我们就总是在饭菜做好后,先盛一碗献在桌上,点上香,我和母亲才吃,好像父亲也在身边,我连吃两碗,竞吃出了汗,日子又像回到了从前。

家里的一盆菊花傲然开放,颜色十分鲜艳,让又想起了父亲坐在轮椅上看花的情景。父亲就像一朵野菊花,乡村干旱地埂常见的一种野菊花,它们的生长,好像是在谛听小麦生根发芽的声音。眼前,不知不觉时分,菊花又开了,簇拥簇拥地开满了房前屋后,这样的菊花,本应是美丽的景物,然而,却突来一天寒霜,一夜之间竟然就把花瓣袭落了一地……

我怀念那一片忧伤的鲜黄色,那是我心中一块难愈的孤独的伤。

站在我家院子前面放眼望去,修葺一新的大爷庙(炳灵宫)尽在眼前,把我带到了儿时的九月九。

大爷庙上,每年的农历九月九都会有一场社戏,这是让无数个马关人记起乡愁的庙宇,这也是让无数个马关人倍感温暖的社戏。儿时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古诗时候,我才知该节又叫“重阳节”,后来为了关爱老人国家规定该日又为“老人节”。但九月九在我的印象中永不消褪的缘由是家乡每年该时上演的一场场社戏,在那个物质匮乏,精神生活空缺的年代,一场社戏会给很多人心中烙下深深的印记。

九月九窦家沟的社戏由来已久,也有上百年的历史,经久不衰,方圆几十里家喻户晓。在我的记忆中,最早,是从我上小学起吧,那时每年这天,学校会放假一天,母亲会为我穿上新衣裳,父亲会为我散几毛钱的盘缠,那时候的几毛钱,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已经是很多了,已经是可以拿去戏场可以消费一番的了。那时乡下的孩子平时没有零花钱,只有在春节有吧,加之村子里也没有商店,所以,每年九月九临近时会掐指计算等待,九月九会场商贩林立,也可以买个塑料枪等玩具,也可以吃些葵花等嘴头,那个高兴不亚于现在孩子生日和同学聚会。每当这个时候,父亲拉着我的手,一边给我讲故事,一边昂首阔步走向会场时的情景又浮现在我眼前,然而,今年的九月九,父亲,你却在哪里?又是一年九月九,儿子本想重阳节前去戏场里寻找您的足迹,然而……唯余泣泣!

父亲走了,我的老家大门铁将军把门,院子里杂草丛生,每次回乡心情十分沉痛,时常醉酒而归。屋檐下镰刀生锈了,犁、磨耙静静地躺在柴房里,手编的竹笼、背篼上无不留有你的手温……

又是一年寒衣节,父亲的亲切的笑貌又浮现在我的眼前,七百多个日夜就这么过去了,有时在梦中相见,相见也无语,一片伤心难免。院子里寒风习习,昨天我们为你送上的寒衣,不知您是否换上了棉衣?国庆长假期间,按照母亲的吩咐,我在城里挑选了七种花色上好的蜡光纸,母亲满含泪水白天夜晚闲暇之时为你亲手粘了五套寒衣,有皮夹克、皮袄、被褥、鞋袜等。色泽很好,样式也很时尚,尤其那件皮袄里面的羊毛细丝,母亲戴老花镜一剪刀一剪刀的裁剪,寄托着无尽的思念。你生前节衣缩食,常说庄农汉人吃饱穿暖就行,经常穿着我退下来的衣裳,很少买新衣服,好多内衣都打了补丁还在穿,想到这些,泪水已盈眶,天凉,望加衣!

近几年,村子里每年都有近十户服孝的人家,每年的十月一凄凉之气笼罩着山乡,为我们操劳一生的父母们说走就走了。村头,不时有哭泣的声音传来,都是为父母送寒衣的女儿离家返回时悲痛难忍不禁失声而泣。

凄冷的十月一,写下一些怀旧的文字,在怀念一件寒衣里得到一丝温暖的慰藉。寒衣节,点燃一份心底的念想。(写于2016年寒衣节后)


作者简介:

       窦亚龙,男,汉族,1976年出生 张家川县马关人,业余爱好写作,多有作品见诸报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头条 | 寒衣节——写给父亲的诗(文/丁兆永)
寒衣节 并不只是为亡亲送寒衣
给妻一碗热饭
感动 一饭之诺
剧透丨磨难里开出财富花
【寒衣节专刊】高粱 王志刚 丁小丽 孙等红 | 幽明隔两界 冷暖总凄凄 (四人诗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