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刘家口长城上神秘的的线痕文字|王雪农

薄雾笼罩的刘家口长城免费推广工具

敌台箭窗上的刻痕

在河北省卢龙县刘家口明代长城上,有一些与城墙同时期的刻划线痕。线痕刻划在长城垛口及空心敌台箭窗的墙面上,有的线痕中还涂有醒目的白灰或朱红颜色。

刘家口明长城线痕有一定特点和规律性。特点和规律见有两种:一种是两道线痕交叉在一起;另一种是三道交叉在一起。交叉的线痕均表现有角度和方向性,即:都是顺箭窗墙面从内至外延伸,内高外低,指向城外侧开阔地面。

在这些线痕旁边,有的还刻有文字,见有“三十步志”、“六十步志”、“九十步志”或“三十”、“六十”等字样。从附带文字的线痕看,靠外侧的一端,“九十步志”线居三道线痕的上方(内侧的一端相反,以下同),“三十步志”线居三道线的下方,“六十步志”线居中间。

刘家口长城敌台上的线痕、文字,以往未曾引起过研究者的注意与重视,虽然有游人对其表示出关注和好奇。对此,我们专门赴刘家口长城实地考察,经认真观察分析和技术性实验表明:这些神秘的线痕文字其实与明代长城戍军的炮铳类管状火器的射击技术有关,反映了当年明军管状火器的技术特点、操作水平和训练要求,是难得一见的古代军事活动遗迹,是了解明代长城戍军使用火器及当时军事技术情况的宝贵见证。

明代是中国兵器发展史上由冷兵器到火器过渡的关键时期。当时的“神机营”是明军装备和使用火器的部队,而明代的长城边军,则是当时配置火器最多、体系最为完备的军事部队。在当时,长城戍军大量配置各类将军炮、红夷炮、虎蹲炮、佛郎机炮,体型较小的火铳更是种类繁多,记述明代蓟镇长城军事情况的著作《卢龙塞略》中提到的就有:碗口铳、盏口铳、无敌手铳、手把铳、直口铳、九龙铳、三眼铳、四眼铳、提铳等。明长城配置的管状火器基本反映了当时此类武器的整体面貌及发展水平。

刘家口长城建于明初的洪武年间。从刘家口关过水楼《万历六年岁次戊寅重建刘家口关》纪事碑文看,现存的刘家口关及其邻近长城,是明朝万历年间重建整修而成的,它属于明代隆庆、万历年间著名军事家戚继光整修蓟镇长城边备的一个组成部分。

戚继光是在明朝嘉靖中期以后京城及北方边境多次受到蒙古部族侵扰的情况下调任蓟镇的。戚继光到任后,他针对蓟镇长城年久失修“先年边城低薄倾圮”,“一溃俱溃”的实际情况,大力加强长城的建设,把全长2000多华里的蓟镇长城边墙加高、增厚、修补,重要地段用砖石包砌,使之坚固而不可逾越,避免和减少了以往经常发生的“穴城”(挖毁城墙)现象。为进一步加强长城的防御能力,戚继光创造性的创设了长城空心敌台。敌台骑墙而立,上下三层或两层,能驻兵、可存贮武器给养,四面设有能发射火器、弓箭的箭窗,十分利于长城的战守。

据刘家口关过水楼《万历六年岁次戊寅重建刘家口关》纪事碑记载:整修于万历六年的刘家口关及刘家口长城,主持修建的朝廷文武大员除戚继光外,还见有兵部左侍郎、蓟辽总督、曾以整修边墙功授太子少保的梁梦龙,顺天巡抚陈道基等,足见朝廷对加强长城军备的重视。

戚继光长城整军经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练兵和提高军事技术。作为一代著名军事家的他求新、求精,更新、创造和配备了许多用于长城战守的武器装备,当时战争中应用未久的火器更是大量应用配置。明代长城军事制度明确规定:在长城线上的敌台里,必须要配备佛郎机、铳、快枪、火箭、石炮、雷石等各式火器。

“火器”是明代最先进的战争武器,“五兵之中,惟火最烈”(戚继光:《纪效新书》卷十三《神器解》);“守险全恃火器”(《明经世文编》卷三四七《练兵条陈疏》)。今天冀东一带的蓟镇长城上,经常有铳、炮之类明代火器出土,这都是当年戚继光整饬长城军务、大量配置火器的历史物证。

戚继光蓟镇练兵,要求将士熟悉各种武器的性能和使用,特别是合理、正确地使用火器,以便在战争中有效的打击敌人。戚继光在《练兵实纪·练伍法》中说:“火器不精,不如无;今知以火器当虏,而不知精,亦无将也。”《练兵实纪·原练兵》中说:“夫器械不习与赤手同。”《练兵实纪·练将·习武艺》:“古人有言,器械不利,以卒予敌。利之一字,不专为锋利,用之便利,亦此利也。”

刘家口长城上的线痕文字,正是长城戍军遵照戚继光“用之便利”的训导,在实战和训练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火器射击参照指数,是长城戍军遵照指令,精研军事技术的历史证据,纪录了明代军事技术的信息和长城的军事活动。

明长城各类管状火器,都处于这类武器的发展阶段。这时的管状火器除过佛郎机和少数红夷炮炮身设有准星、照门一类的简单瞄准器之外,基本都没有标尺、刻度盘一类的测距装置。

管状火器射击中,弹丸在火药作用力的推动下,是沿一定抛物线运动的。为了使炮铳命中准确,则需要施放人根据命中点距离的远近,调整炮位之角度(计算抛物线),炮位需要或仰或伏。但此时炮铳的射击角度要靠炮手或火器操作人的经验作判断,而这个经验和判断则是要在长期实战或训练中取得的。刘家口长城上的刻痕文字,便是这种确定炮位角度而特别刻划的参照指数。戚继光在《练兵实纪·储练通论下·原火器》论及火箭的制作和发射时说:“发准远近以为高下。”话的大意是:火箭发射时要根据目标远近调整发射角度的高低。这段文字可以看作上述认识的一个文献佐证。

所谓“三十步志”或“三十”之刻痕,是射击距离30步远之敌的炮位角度;记“六十步志”或“六十”之刻痕,是射击距离60步之敌的炮位角度;记“九十步志”之刻痕,是射击90步远敌人的炮位角度。这些经过实射检验的射击角度刻痕,反映出当年长城守军钻研军事技术特别是火器使用的技术水平,饱含着戍边将士的聪明智慧。

戚继光《练兵实纪·敌台解》称:“每台(长城敌台)一座,设备军火器械什物佛郎机八架,……神快枪八杆,……石炮五十位,……”佛郎机是当时先进的后装火炮,有大、中、小三种型号,出土所见长城配置佛郎机多为中、小两式。“神快枪”指“神枪”和“快枪”。“神枪”、“快枪”是装有枪头和可发射弹丸的单管火枪。“石炮”或为固定置放的石质管状火器,或为抛掷使用的爆炸性火器。由此推断:刘家口长城上的刻痕和文字,可能是针对佛郎机、神快枪或铳类管状火器而设,是上述火器射击时确定炮位角度的参照指数。

当时的管状火器以长城墙体为架载物,明蓟镇长城垛口和箭窗底部一般都设有供佛郎机耳轴尖脚和火铳固定尖脚的孔洞。正是因为这样的缘故,当上述火器被架设在敌台箭窗或垛口上时,墙面上的刻度数据,便成为该火器射击时炮位的参照角度。

当年的长城守军将士是富有创造性的。他们把实践经验得来的炮、铳射击角度规律,刻划在架设炮、铳的敌台射窗墙面上,便于战斗射击时参照,弥补了武器本身的缺陷及不足,充当了后世管状火器“标尺”或“刻度盘”的作用。这样想法和作法虽然属于较简单的经验范畴,但却是军事技术的科学总结。可以想象,这样的技术总结和实践应用,在战时会收到较好的作战效果的。

刘家口长城上的线痕、文字,纪录了明代长城防务上火器的使用情况,折射出火器使用早期阶段明代的军事技术水平。这项为火器发射提供角度指数的军事创造,为后世管状火器测距装置的出现奠定了科学基础和理念前提,在世界兵器史和古代军事技术的发展方面具有特殊意义。

(说明:文物线索及照片为秦皇岛刘岩先生提供,谨以致谢!)

摘自王雪农老师的《长城漫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秦皇岛周边明长城各段地名照片全记录(一)
【图】拍不尽的箭扣长城(坚持每天发一张,期待大家的意见)
【历史探秘】 戚继光驻守过16年的总兵府,你知道吗?
怀柔神堂峪(官地)至亓连口(莲花池)长城穿​越​20170318
【青龙境内长城与关口】古人智慧,历史遗迹!
穿越桃林口西段长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