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所不欲,勿施于子——你跟孩子共鸣了吗?
1



曾记得有次家长会,语数外三科老师一起开,我是最后一个登场的,我能感受到家长的坐立不安,越是后排的家长越是焦躁,有的低头看手机,有的干脆闭目养神起来。我清了清嗓子,接连问了家长几个问题,不少家长便很自觉地关掉手机,目视前方了。

那么,我问了什么呢?

我问:各位家长,请问孩子们在学校听课是多少个小时呢?(第一排的家长很踊跃地回答了问题)

我再问:那么,听家长会一个小时不到便会感到困倦的你们,不妨想想孩子一天回家后最需要的是什么呢?

(大部分家长开始避而不答了。而我却有点不依不饶的架势了)

同样是累了一天回家,父母是躺沙发上优哉游哉,孩子如果等来的是父母追问成绩的冷言冷语,他们会作何感想呢?

同样是一个放映厅开家长会,为何前排的家长专注而后排更容易分心呢?同样是一个教室上课,后排的孩子是否需要父母回家后给予更多关注和鼓励呢?

这是关于同理心的叩问,很多家长确实无法回答,因为在我从事教育工作的时间里,推己及人的同理心思维是很少见的。忙碌的父亲会把教育工作全权委托给母亲,无法做到同理心思维的他自然是抓紧休闲时间玩游戏、假装工作、外出应酬和补觉;尽心尽力的母亲对尚未进入叛逆期的孩子力所能及,甚至游刃有余,但一旦孩子的叛逆期出现,慈母的教育就会明显出现漏洞,而你又无法把风里来雨里去为家奔波的父亲拿来强心弥补漏洞,这样一来,很多教育问题引发的成绩问题就难以避免了。等到问题越来越大,父亲不明所以地指责母亲和孩子,母亲无法运用同理心和共情和孩子沟通,反而让青春期的孩子更不愿和父母说真心话。

 


而倘若幸运,有的孩子能够在这段叛逆的岁月破茧成蝶,毕竟不少父母抱着孩子还未长大某天会开窍的侥幸心理;但倘若不幸有的孩子便在这段青春记忆中留下无法弥补的伤疤,这道伤疤将会通过某种可怕的形式刻印在下一个家庭,原生家庭的无法同理心导致周而复始的恶性循环,那么,这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愿意看到的吗?

 
 
2


啰嗦这么多,可能不少父母对于“同理心”这个词比较陌生,我把这个概念拿个贴切的比喻来表述一下。

如果每个孩子都是小树苗,老师是浇水灌溉的园丁,而父母则是给孩子时刻遮风挡雨的大树。同理心原理,一个是父母要时刻谨记自己也曾经是一颗大树,再者是大树可以遮风挡雨,但不能遮挡本该属于孩子的自由阳光;三个是父母在小树苗的不同阶段得有不同的姿态,小树嗷嗷待养时,陪伴着,搀扶着,教小树扎稳自己的根,伸展自己的叶;小树大了一些,大树要倾听他们根底处真实的声响,教他们获取阳光雨露的办法,时刻关注他们成长的状态,小树越界得三令五申,小树沮丧颓废得鼓励;某日小树确实能独当一面了要舍得放手,不要用自己的根须缠绕,也别试图用枝叶遮挡和拉回,过度地给予宠溺和过度地撒手不管都不是大树该有的姿态。

我想,大部分父母对这个比喻应该能够感同身受的,可事实上知难行易。

同理心的三种姿态在现实中往往是如下情形。

小树嗷嗷待养时,父母们往往是恨不得奉若珠宝,任何轻微的风和细小的雨父母都挡在门外,毕竟此时的小树尚且乖巧懵懂,第一次说话,第一次走路,第一次上幼儿园,第一次接孩子回家.....在诸多第一次的惊喜感过后便是父亲的缺失和父母教育观念的分道扬镳;小树大了一些,耐心的倾听少之又少,真心的鼓励等同于无,父母希望把孩子雕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而孩子却努力想着如何逃离束缚;父母总是拿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来全盘否定孩子的标新立异,也总是用“我为了你好”的论调来拒绝驳回讨论的所有渠道;小树倘若确实独当一面了,大树仍会在小树的生活中怒刷着存在感和价值感,而这种横加干涉的行为在奉行孝道的中国是无法定性甚至定罪的。

最近郑爽再次因为逃税漏税的违法行为推上热搜,但就教育问题来说,郑爽的父母基本上违背了咸余所说的三条同理心原则。郑爽如果确有其罪,那么,谁能给郑爽的父母定罪呢?

毕竟,当父母是一场不用准考资格且没有统一评分标准的终身考试。

对于很多中国家庭来说,试错的成本很昂贵,阶层逐渐固化的大背景下,一路过关斩将,得到高学历是改变家庭的最公平途径,可是,在高学历高薪加持后,这个孩子还得体格健全、知识过硬、心理健康,身体扛不住、知识不更新、心理不健康导致的悲剧绝不在少数,很多孩子不幸的一生便是原生家庭转移在骨子里的“癌细胞”,复制扩散,吞噬着原本健康的“细胞”。


3


可能有的人会觉得咸余危言耸听,但看着见诸报端的学生跳楼,真的是心痛万分!

2019年4月17日上海卢浦大桥上,白色轿车突然停在车流中,女子开车门下车教育儿子,等女子转身上车,车内男孩迅速跳下大桥,而女子坐地痛哭。

2020年9月17日下午,湖北武汉市江夏区某九年级学生因上课玩扑克被请家长,母亲走廊上扇孩子耳光,孩子乘人不备跳楼。

2021年以来,短短四个月,已经发生数起学生跳楼自杀案例,中学生、研究生、博士生均有。

那么,还会有人觉得是危言耸听吗?

那么,还会有人觉得学历越高是否就真的代表着心智越健全呢?

倘若在很多时候父母都能设身处地地多问自己几句:如果我是我女儿(儿子),我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如果我站在对他(她)性格了解的基础上,此时的怒吼、扇巴掌、撕卷子真的有效吗?

可人生最可怕的便是没有如果、假如这类美好的词语,在一个个飘逝的生命面前,多少悲剧依然在刺痛过后重复上演呢?

这大概便是《圣经》所言: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其作品《安娜.卡列尼娜》中有一段话发人深省

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同理心教育意味着父母要时刻能与孩子感同身受,光想想都觉得“父母”这场考试的难度之高。

4

曾子杀猪的故事大家都听过,便是曾子把母亲戏哄孩子的一句话确实去做了,因为曾子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诚实,我们假设曾子因为舍不得买猪钱或者配合妻子糊弄孩子,那么,曾子孩子的心中变种下了一颗怀疑的种子。

孟母择邻的故事大家也都知晓,便是孟子的母亲奉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理论,在这个过程中,大家不要忽略孟母时刻观察着孩子在不同环境下的表现再做出决定,而非草率搬家。

岳母刺字、画荻教子,《曾国藩家书》中曾国藩的言传身教、《傅雷家书》中傅雷的循循善诱.....试问哪个故事不是同理心教育的典范。

同理同理,心同此理,却不是蛮不讲理地灌输宣导甚至训诫。

著名诗人纪伯伦在一首关于孩子的诗中写道:“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孩子的行为往往折射出父母的家教言行,孩子的问题说到底和父母密不可分。

大发脾气或者提要求时,不妨运用同理心原理想想,我自己做到了吗?我在孩子这个年纪时最想要的究竟是什么?

抽烟的父亲要求孩子不抽烟,心烦气躁动辄打骂的母亲要求孩子耐心细心,父母花钱大手大脚却要求孩子省吃俭用,这些,不便是典型的双标吗?

法国作家埃克苏佩里在《小王子》有一段话颇为精辟,恰能批判每一个缺乏同理心的家长。

每一个大人都曾经是一个孩子,只不过我们忘记了!

我们都知道作为大树的父母愿意把自己所有的阳光雨露毫无保留地赠予自己的小树,我们也相信父母即使垂垂老矣依然会选择“化作春泥更护花”,那么,在我们多少次地想对孩子横加指责干涉时,我们为什么不能多包容那么一次呢?我们为什么非要等最坏的结果已经出现了再去懊恼不已呢?

你所不欲,勿施于子,望每个父母时刻反躬自省,共同进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位男孩的清晨,扯下了包办教育下的遮羞布,别再把孩子当废物养
当下用心:同理心,不见世间过
赵妙果连载:品质,才是孩子立身的根本
影 子
胡盼:孩子,小树与成长
5个规矩,5岁前不说清楚,5岁后难以弥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