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美探索] 双调词篇法例谈

双调词篇法例谈

溪  翁

刘熙载在《艺概·词曲概》中说:“词之章法,不外相摩相荡,如奇正、空实、抑扬、开合、工易、宽紧之类是已。”何谓章法?1999年版《辞海》解释是“诗文作者在安排全篇章节时所用的方法。包括文章的体势、承转、熔裁等。章法无定格,在于作者的运用。”显然刘熙载和《辞海》对“章法”的解释重在诗文的表现手法。本文专讲双调词上下两阕之间的关联,即篇法。章法和篇法他们侧重点有所不同。

双调词上下两阕的关联主要有四种形式:

一、上叙下议式

上片以写景叙事为主,下片以议论抒情为主,这就是刘熙载在《艺概》中所说的“前景后情”。如毛泽东《沁园春·雪》上片写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大河上下,长城内外,山原晴日的雪景。下片抒情,由“江山如此多娇”承上启下,引出“无数英雄竞折腰”,评判了秦王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发出“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感叹,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美好山河和广大人民的热爱赞颂。欧阳修《浪淘沙》:“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阳落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上片叙事:行走在城东杨柳小路,聚会在朋友饮酒之后,春游在花间手牵着手。下片抒情: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短暂相会,难舍难逢。明年花更好,能否再与同。以时间为线索,把抒情串在一起。

上片以写景叙事为主,下片以议论抒情为主,几乎成为创作双调词的定势思维。古今许多词作都是如此。这样写的好处是,情自景生,议从事来,先叙后议,水到渠成,符合人们思维规律。白居易《长相思·汴水流》,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等都是上片写景叙事,下片议论抒情的极佳作品,流传且广且久。

二、上议下叙式

同第一种体式相反,上片以议论抒情为主,下片以写景叙事为主,这是刘熙载所说的“前情后景”。开门见山,上片作者提出议题,抒发情感。下片以写景叙事来映衬,隐含、印证,化抽象为形象,体现诗词的思维特征。

晏殊《清平乐》:“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上片以抒情为主:红笺上的小字啊,写不尽我对心上人的留恋!天上的鸿雁水中的游鱼啊,也难传递我的思念。下片重在写景。由于思念无法远寄,只好登楼去望落日的余辉。远山对着窗户的帘垂,远处有那绿色的流水,滚滚东去永不回。斜阳、西楼、远山、帘钩、绿波、流水都是思念情人的寄托和象征。下片所写之景正是上片恋情的注脚和图解。再如宋代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花应满径。”该词是张先52岁在嘉禾任通判时怀才不遇,老大无成排遣心中忧愁所作。上片边叙边议,听歌饮酒人已醉,醒来忧愁仍未离,青春一去再不回,摹临照镜人老矣。抒发了青春已去仕途失意的忧愁。下片写景,夜幕已经降临,水鸟总是成双。聚在沙滩欢乐,不知天高水长,月光冲破云层,花影来自月亮。室内阴风突袭,垂帘遮住灯光,明朝落花满地,应是败叶残香。通过景色描写,进一步映衬出作者惜春伤怀的忧愁。其中“云破月来花弄影”一句得到王国维的高度赞扬:“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人间词话》)

三、上下并列式

双调词的上下两片,为并列对比写法提供了天然的平台。用好和差,旧与新,过去和现在,现实和梦幻来对比。如元代早期杨佥判《一剪梅》:“襄樊四载弄干戈,不见渔歌,不见樵歌。试问如今事若何?金也消磨,谷也消磨。柘枝(曲名)不用舞婆婆,丑也能多,恶也能多。朱门日日买朱娥,军事如何,民事如何?”这阕词反映了咸淳四年(1268)至九年(1273)元军攻破樊城时官民的生活。上片写老百姓:渔夫痛苦,樵夫痛苦。钱也没有,粮也没有。下片写官僚生活,整日在唱柘枝歌,舞姿婆娑享欢乐,不管战事如何,民生如何。用百姓缺衣少食痛苦生活同官僚歌舞享乐的生活进行对比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作者爱憎分明的情感。再看辛弃疾的《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诗强说愁。而今识得愁滋味,欲说退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上片写少年时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幸福快乐,不知道什么是忧愁。上了高楼,为了写诗,无中生有捏造忧愁。下片写现在。当时辛弃疾被免官,闲居带湖(江西上饶)。他曾写了《美芹十论》、《九议》等谏文,主张北上抗战,同投降派作针锋相对的斗争。意见没有采纳,受到排挤,胸中忧愤无处诉说,说了也没有用,只好虚度秋天算了。下片正是此时生活的写照。少年和当今的对比,反映了壮志难酬的忧愤。欧阳修《生查子·去年元宵时》,陈与义《临江仙·忆昔午桥桥上饮》,刘克庄《卜算子·片片蝶衣轻》,吕本中《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等词都是人们喜爱的运用对比写法的好词作。

四、上下一贯式

这有两种情况,一是上片写景或叙事,下片还是写景或叙事。或写一件事的前起后续,或写几件事的前后关联,或写一处景色的几个时段,或写一个人物的几次活动。在写景叙事中蕴含作者深深的情意。这就是刘熙载所说的“情景齐到,相间相融。”宋代王炎《南柯子》:“山冥云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上片写农村美景:山色、云阴、寒雨、花丛,切莫惆怅笑对东风。下片写农民劳动:穿蓑戴笠,破雨披风,挖沟筑塍,处处相同。不怕春种、夏耘、秋收的辛苦,只盼风调雨顺,年年粮丰。上片下片都是写景叙事。流露出作者同农民声息相通的感人情怀。直截描写农民的辛勤劳作,为农民鼓与呼的词作在宋词中并不多见,难能可贵。这种上下两片都是叙事的词作很多。早在唐代敦煌曲子词《菩萨蛮·枕前发尽千般愿》,上片写世间不可能发生的事,下片还是世间不可能发生的事,表述了爱情坚贞和永恒。毛泽东词《清平乐·蒋桂战争》《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上下片都是记叙战事的好作品。

二是上片议论为主,下片还是议论为主。两片都是边议边叙,议中夹叙,叙中有议。叙中有议,可以抒发作者情怀。议中夹叙,使议论具体化、形象化。如《三国演义》题头词《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上片由“滚滚长江东逝水”这一形象,想到了浪花淘尽了多少英雄。历史上的是非成败转头烟消云空。英雄已去,江山仍在,旭日照样升,夕阳照样红。上片总议历史,下片写平民百姓谈历史,也是议论渔夫、樵夫、霜鬓白发是经历了春雨夏风。一壶老酒将他们聚在一起,谈论历史,其乐无穷。这阕题头词告诉读者,这本三国演义的故事,这许多创造历史的英雄都将留在你们茶余饭后饮酒的笑谈中。

这阕以议论为主的题头词,感谢电影《三国演义》的编导,把它作为主题歌传唱,才为大众所熟知和普及,以前一直为文坛所忽略。其实这阕《临江仙》词,无论是意境的营造,篇章的构建,寓意的深刻,还是语言的流畅、声韵的和美,不亚于宋朝和历史上任何一阕词。我敢说,时间渐行渐远,斯词的价值会更行更远更高。

历史上出色的女词人李清照的代表作《声声慢》,上下片都是以议论抒情为主,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名言佳句。陆游和唐婉两人的《钗头凤》,上下片都是边叙边议边抒情的杰作,字字皆是泪,声声皆是血,井喷心中的块垒,瀑泻对封建礼教的控诉。不知感动了多少人,流传千古。

 
(原载2020年《中华诗词》第5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英语中并列词的用法例句,and与or在否定句中的区别讲析
描写忧愁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刘熙载《艺概》(一)
【國學課堂】詞的結構與章法(三)
辛弃疾这五首著名诗词,每一首都值得品读!
史上语句最优美的一首宋词,写尽了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