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降坡泥、本山绿泥、本山段泥与段泥、朱泥的区别(转载紫砂达人)

   降坡泥是指在宜兴鼎蜀镇在修建陶都路是穿越黄龙山贺青龙山之间发掘的紫砂陶土。因为主要是在降低该路段的陡坡工程中发现的,大家习惯称之为“降坡泥”,宜兴当地人发音为“岗坡泥”。

  传说是宜兴修铁路时挖出的紫砂明矿(在地表),是一小山丘,此泥料颜色古朴,黄中代红,烧成后壶体中的黄砂隐现,于是大家开始争先恐后的挖掘,于是小山丘很快被削平。

  该处坭料因为靠近青龙山(碳酸钙矿岩),熔剂性原料比较丰富,烧成矿料烧成品色泽比较滋润。但因为熔剂性原料较高,制品的相对较弱,较脆性较高,易碰缺。甚至发生“惊裂”现象。因此对待“降破坭”矿的选料要求比较高。

  降坡泥的成壶色又可以叫橙红泥,橙红色泥,记住:红中泛黄,而不是黄中泛红!!!
降坡泥也不是现在炒起来的,确实早在八、九十年代就有,也并非是稀有,只是原矿并相对有一定的纯度,如果认真提炼,大约只有原矿的30%左右是相当好的泥。
另外,依照此种状态,人工应该是可以调配出来;其次,烧成后收缩率较高一般的紫泥,出窑率大约七成,较易变形,所以掌握此泥的泥性是作壶的关键。

  这种好矿曾经在20世纪的八十至九十年代风靡一时,也是受到广大的爱壶玩家的欣赏并给予很高的评价。请注意:好的、纯正的“降坡坭”烧出后的颜色应该是红中泛黄,而市面上常见的(在不调任何人工色素)是黄中带红。只有上好的“降坡坭”才有这样的色泽表现。这种坭料所制作紫砂壶,在使用的过程中是由原来有点泛黄的颜色逐渐过渡向红色,色泽表现较为鲜、活,而且十分滋润,极具美感。

  还有种说法是清水泥和本山绿泥的自然混合体。这个泥可能应该属于紫泥系列,然后带有很少量的朱泥性质,泥性比较暴,可能也是靠近青龙山的关系!但是在10倍以上的放大镜(手动标头倒过来看更好)下看,颗粒还是比较漂亮的。

宝山区降坡红泥原矿、烧片、以及烧制的壶版







宝山区降坡团泥原矿、烧片、以及烧制的壶版、







降坡泥作品





未经泡养和已经泡养了半年的降坡泥四方泥四方壶:、







  

 
    关于泥料名称,一般是因循传统称呼。而传统称呼又多由挖矿人根据矿料挖出时的颜色而起名。但是,随着紫砂壶市场的逐渐扩大,传统称谓因为不尽科学而引出许多歧义,甚至导致许多真假之辩和欺骗指责。因此,正本清源,对紫砂矿料进行科学定义实在是一件大有必要之工作。绿泥,是因矿料出产时的颜色而命名的一类紫砂泥。本山,即黄龙山。随着紫砂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作为不可再生资源的紫砂矿料越发显得稀少,于是一些非产自黄龙山的紫砂矿料(主要出产于也属丁山的川埠、湖父等地)作为替代泥料开始得到大量使用,一些拥有黄龙山泥料者为自示清高,就把黄龙山出产的紫砂泥称为原本紫砂,黄龙山也就被称作“本山”,而那些出产替代泥料的矿区则被称作外山。本山绿泥,特指出产于黄龙山的、矿料开采出来呈现绿色的单一紫砂矿源。宜兴丁山的地质结构属于沉积岩,各类(种)紫砂也是呈层状分布的,每层之间并非断然分明,过度的部分往往是紫泥红泥、本山绿泥混生,很难区分,于是将其命名为“团泥”。丁山方言“团”、“段”不分,所以混生的团泥更多地被写作“段泥”。科学地说,所有的混生紫砂矿都可称为“段泥”,而黄龙山的段泥却多以本山绿泥和红泥、紫泥混合为多,所以“本山段泥”就约定俗成特指本山绿泥和红泥、紫泥的混生矿源。可以看出,本山绿泥、本山段泥与段泥,实属不同的紫砂泥类。
更为复杂的是,同为本山绿泥、本山段泥和段泥,又因埋藏的深浅不同,成分也有所不同,导致矿料外观、泥料特性和烧成效果都有所不同。
   本山绿泥的地质分布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石英岩版(即黄石岩层,业内俗称为“龙骨”)的下部贴层,一种是蕴藏于红泥(朱砂)、紫泥(紫砂)之中的夹层,也被称为“泥中泥”。作为龙骨下贴层的本山绿泥成分偏石性,也即石英含量较多,粘土成分较少,所以烧结温度较高,较容易开裂,不易烧成,但透气性能非常优越;作为泥中泥的本山绿泥粘土含量较多,烧结温度相对较低、烧制成功率相对较高。
   但无论是贴层本山绿泥还是夹层本山绿泥,矿料中铁的含量都很少(这也是本山绿泥与红泥、紫泥的最大区别),而且还以铁离子状态存在,所以矿料呈绿色。绿,又有浅、淡、暗、青、灰、墨之分。本山绿泥的钛含量较高,所以烧结后呈乳黄色。因此,在白泥(也是一种陶土)中添加化工合成钛的氧化物(钛白粉)就成为当下制作假冒本山绿泥最常见的方法。也有人说本山绿泥烧结后的黄色是氧化铁晶体的呈色,这一说法笔者尚需进一步考证。
  本山绿泥存量非常稀少,且又多与红泥、紫泥混生,因此最为常见的是本山段泥。虽然大多本山段泥出矿时矿料呈现为具有各种差异的绿色,但是烧结后呈色却与本山绿泥不同,因此,根据烧成品的颜色就可以将本山绿泥和本山段泥区分出来。本山绿泥无论烧制温度多高(当然需要在烧结温度范围内),烧结后也呈黄色,与天津鸭梨的底色(去掉上面的棕色斑点)极为接近,不会呈现青色、褐棕色、褐红色、褐棕红色,否则,就是本山段泥了。
另外,还有红泥和紫泥混生的段泥,最常见的就是降坡泥,烧成后呈绛(酱)棕色。
其实从矿料上,也可将本山绿泥与本山段泥区分开来。本山段泥矿料一般是以本山绿泥为底料,中有少量或红或紫或黑的条纹、斑点、散雾。说实话,目前紫砂从业人员中有兴趣、有能力对紫砂材质进行科学研究还真不多,无论是卖矿的还是卖泥的、卖壶的,只要矿料是绿的,就都愿意将其称为本山绿泥,以期卖个高价。套用赵本山的经典语言,尽管到了可以懂的时候,竟然还是真不懂。
   本山绿泥成为阳春白雪,和“天青泥”一样,缘起紫砂古籍上的记载。古人(明代周高起)也许不经意的提及,逐渐演变成一个传说,最后,这个传说被加工成神话。加工者就是那些想从神话中获得利益的人,从古至今,前仆后继。
其实,本山绿泥除了颜色上的别致,在适茶性上,与段泥、紫泥、朱砂(不是红泥)并无多大差别。从加工的角度上来说,更是费力不讨好,烧成率最低。即使在审美情趣上,也因为颜色缺少变化而显得浅显单调。如果按照物以稀为贵的说法,某些色彩层次丰富的段泥,存量更为稀少,价格倒更应比本山绿泥价格高了。实际情况显然并不如此,其缘由就是这个市场中有许多缺乏理性的人愿意相信神话。
    朱泥,在《阳羡名陶录》中又称“石黄泥”,至明清至今矿藏量分布仍丰富广泛,但如今其中绝质佳品已甚为稀有珍贵,故有“今日朱泥非明清朱泥”之说。
如今在赵庄、黄龙山、红卫小煤窑、查林等处仍有朱泥出产。但“赵庄朱泥乃朱泥中的极品”为世所公论,以前在茗岭也曾出现过一批品质较好的朱泥,可是现在在茗岭却再也无法找到朱泥矿源了。而现在众所议论的“如今黄龙山富产朱泥”之说,严格说来那些都是牵强附会之说,黄龙山出产的大多只是紫泥、少量红泥,而其中的朱泥只占微量且质量不佳。好多人会把朱泥与红泥混为一谈,其实两者还是有很大区别的。细论起来,朱泥属于红泥,乃是红泥中的精品,故并不是所有的红泥都属于朱泥范畴的,朱泥只是在红泥中占到很小的一部分而已。: C: O/ M% e, Q0 L
   纯正的朱泥历来就非常名贵,昔日其价值就在紫砂泥的数十倍,开矿采集已都是用斤两计价出售的。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佳品朱泥矿源有限,再加上采掘困难。纯正朱泥之所以这么稀有,是因为其形成受环境因素影响极大。对红泥朱泥有所了解的人,都会知道红泥硬度强是不溶于水的,而朱泥硬度小且溶于水。究其深理本质乃是两者含沙量不同。纯正绝佳的朱泥,首先要求本身材质含沙量少,含于口中感觉不到沙性为佳。含沙量如果过高的话,其可塑性虽然得以提升,但相对烧成收缩比减小,最终导致烧成品效果不理想。个人认为以收缩比区分是否朱泥的临界线为18%,小于这一收缩比的红泥都不能归为朱泥的范畴,而盛传朱泥蕴藏量丰富的黄龙山其大部分红泥的收缩比仅为10%左右。从表象上来看,黄龙山原矿的颜色不似赵庄纯正朱泥原矿的颜色,一般来说朱泥原矿颜色以鹅蛋黄为主,细腻且略带油性。因此黄龙山的矿源不能称为朱泥,只能算红泥。其次,要形成纯正的佳品朱泥其附近必须要有石英岩(氧化硅),换成通俗形象的说法,寻找朱泥原矿的过程就好比在粗糙沙石中找寻非常细腻的泥土。这一切都只是现象而已,若要深究其中本质原因,却非才疏学浅的我可以完全解释清楚的,但如果你想寻找品质绝佳的朱泥的话,这未尝不可作为一条民间粗俗的定律。一块朱泥如果含沙量适宜,但附近却无石英岩,即使归为朱泥,但其也仅是朱泥中的次品。主要原因就是缺少了石英的渗透。含石英量低的朱泥,其烧成后表面黯淡无光,而佳品朱泥烧成后,其表面应有柔和半透明状的红色光泽,而且这类佳品朱泥表面颜色也不仅仅是单一的红色,天然的佳品朱泥烧成后会焕发出迷人的七彩光晕,其光泽韵味相当丰富,不过这类朱妮中的极品,却是甚为罕见的。
   朱泥中的佳品的要求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一、收缩比为18%以上。否则直接导朱泥致密度低结晶效果不理想,烧成后无铿锵声;二、含有石英成份。朱泥在1100℃——1130℃左右的中温烧制后,其亮度色泽是决定朱泥好坏的参考;另外,佳品朱泥还有其得天独厚的“带油性”。知道以上几个要点之后,我们再来看大家公认“赵庄朱泥最好”这句话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存在其本质原因的。相比而言,黄龙山朱泥收缩比小、致密度不够、表面无光泽;红卫小煤窑朱泥收缩比适宜,但含石英量小,表面也无光泽,色彩单一、不鲜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篇文章带你看懂紫砂泥料的分类!(太全了)
所有紫砂泥大调查,3分钟鉴别真假紫砂!
紫砂泥料的区别 不同紫砂泥料间的差别
紫砂泥料图文全解析
4号井共生矿,泥料中的“大熊猫”
观集斋知识讲堂之-宜兴紫砂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