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满井游记 教案
课  题
课 时
主 备
合作伙伴
备注
满井游记
教学
目标
1、 继续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2、 体会本文作者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 了解这篇游记描写的北方初春景物特点,体
教学
重难点
1.重点: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2.难点:体会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策略
及方法
第一步,通读全文,解决字音字义问题,然后疏通文意。
第二步,找出文中的比喻句,然后由教师作总结、归纳,学生自己理解掌握比喻的用法和作用。
教学具
课件资
源准备
课文朗读带,相关课件
教  学  过  程
复案补充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本文是一篇文字清新的记游小品。满井是明、清两朝北京近郊的一个风景区。文章用极精简的文字记游绘景、抒情谕理。历历如画的景物描写,透出京郊早春的芬芳气息,勃勃生机。作者借景抒感,给读者以人生哲理的感悟。
二、解题
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1598),袁宏道收到在京城任职的哥哥袁宗道的信,让他进京。他只好收敛起游山玩水的兴致,来到北京,被授予顺天府(治所在北京)教授。第二年,升为国子监助教。本文就写于这一年的春天。
三、朗读课文,归纳段意
1.要求:朗读课文,注意不读错音;读好句子的节奏、重音,读出作者喜悦的
感情。
(1)读准字的音,特别是一些难字。
廿鹄鬣蘑蹇倩髻鬟浃乍澈面曝呷
(2)对一些较长的句子能恰当地断句。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如/倩女之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3)归纳加点词的意义。
①局促一室之内  ②髻鬟之始掠   ③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吾欲之南海何如
①呷浪之鳞,悠然自得  ②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③吴广以为然..
2学生先朗读后回答,老师归纳:
“之”的用法主要有三种_.(1)当助词,可译为“的”,也可不译,如①②;(2)当代词,第三人称,可代人。,也可代物,如③;(3)作动词,可译为“到、往”,如④。
“然”的用法主要也有;_种:(一)用在形容词词尾,表示“……的弹子”,如①;(2)用在词头或句首,表示转折如②;(3)。“正确,对”的意思,如③。
(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听读并纠正自己的错误。):,四、自读课文,疏通文意
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1.第1自然段。j‘冻风时作:冻风.冷风。作,起。局促一室之内:局促,拘束、局限。
每冒风驰行:驰行,坐车出行。
未百步辄返:辄,总是,就。2.第2自然段。
廿二日天稍和:和,暖和。
土膏微润:土膏,肥沃的土地。膏,肥沃。润;滋润,润湿。
于时冰皮始解:于时,在这时。冰皮,河床上结冰的表面。泼色乍明:波色:水波的颜色。乍;初:始。
鳞浪层层:鳞浪,像鱼鳞似的浪纹。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晶晶然,亮晶晶的。然,形容词词尾。新开,刚打开j
娟然如拭:娟然,美好的样子。
如倩女之hui面而髻鬟之始掠也:hui面,洗脸。掠,梳掠。
柔梢披风:披风,在风中散开。披,分开,散开。
浅鬣寸许:浅嫩的麦苗高一寸左右。鬣,兽颈上的鬃毛,这里形容麦苗。
泉而茗:用泉水煮茶喝。泉,用泉煮。茗,泡茶喝。泉、茗名词活用为动词。
而歌者:端起酒杯唱歌的。,酒杯,名词用为动词,端起酒杯。
红装而蹇者:蹇,本文跛足的,引申为驴,用作动词,骑驴。
凡曝沙之鸟:瀑,晒太阳。曝沙,在沙滩上晒太阳。
呷浪之鳞:呷,吸而饮。鳞,借代鱼。
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毛羽鳞鬣,鸟的羽毛,鱼鳞鱼鳍。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未始,未尝。
3.第3自然段。
夫不能以游堕事:堕,坏,耽误。
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潇然,心中没有牵挂的样子。
惟此官也:此官,当时作者任顺行府儒学教授,是个闲职。
而此地适与余近:适,正好。
恶能无纪:恶,安、怎么。无纪,没有记游的文章。五、集体朗读,思考讨论
阅读思考:
1.北京一带早春气候有什么特征?
2.写城中余寒景象表达作者什么心情?第l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3.第2自然段描写初春景物,抓住了“乍暖还寒”、万物复苏的特点,分析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怎么描写的?
4.第3自然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愿望?
5.本文在记叙描写中用了很多比喻句。有的是以物比人,有的是以人比物,有的以物比物。试举例说明。
讨论明确,归纳要点:
1.气候特征是“余寒犹厉”“冻风时作”“飞沙走砾”。
2.表达作者“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的无奈心情。作用是:用烘托、反衬的手法,欲扬先抑,写出燕地的气候特征,暗示作者渴望出游的心情,为后文做了铺垫。
3.先写全景:“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及其独特的感受:“若脱笼之
鹄”;再以独特感受为审美中心,分别描写“冰皮”“山峦”“柳条”“麦田”“游人”“鸟”“鱼”等种种景物,抓住了初春的特征,运用新颖生动的比喻,描绘了一幅幅生机勃勃、喜气洋洋的画卷。在景物的描写中也寄寓了作者欢快、恬适的心情。写得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4.“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是全文的主旨所在,既高度概括了上述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的内容,表现了作者的欢快心情,也反映了作者对哲理的追求。从这次出游他认识到城居时所以不知有春,是因为自己“局促一室之内”,而实际上春已降临人间。这是思想境界升华的表现。这就表明:美是一种客观存在,而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常常由于这样那样的限制而看不到它,这是很可惜的。懂得了这个道理,人们才能自觉地摆脱某种限制,不断地去扩大自己的视野,去发现生活中本来就有的美好的东西。表达自己将以这次游览满井为起点,在公事之余继续出游的愿望。
5.(1)若脱笼之鹄:以人比物(把人比作物)。
(2)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以物比物。
(3)如倩女之酿而髻鬟之始掠也:以物比人(把物比作人)。
(4)麦田浅鬣寸许:以物比物。六、自读小结
1.本文是写景的小品。小品是散文的一种,特点是:在说理上深入浅出,在记叙上简明生动。明清两代这种体裁最为盛行。这篇游记短文,在写景状物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白描的笔法。作者写景,不堆砌词藻,而是用极为简练的笔法勾勒出来。
(2)拟人的写法。作者写山,用倩女新妆作喻;写鱼鸟,说它们洋溢着喜气,都是用了拟人的写法。这种表现方法,可以增加景物的动感或“灵气”,同时也融人作者的主观情感。把景物拟人化,是袁宏道常用的写景方法。
(3)生动的比喻。比喻的表现方法虽然很常见,但在这篇游记中,比喻大多是用来写景的,也有的是写人(自身)的,如形容自己出城游玩为“脱笼之鹄”。这些比喻都很恰当,因为是出自作者深切的体会和感受。
2.袁宏道反对复古,并努力实践,他写文章强调。‘性情”,强调自然、天真、趣味。他主张自然地流露个性,语言流利净洁。这篇游记,就是他这种主张的实践范例。他的缺点是题材狭窄,往往只是写些风景名胜之类,因而成就受到一定的限制。
3.我国游记的传统写法,在末尾写出作记的原故,同游者姓名,游览的时间。本文选人课本时,末了几句话删掉了:删文大意是作学务这种闲官,没有什么心中牵挂的事,游满井仅仅是开始而已。于此可见袁宏道为人的闲适之致。
七、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一、二、三题。
2.选用《作业设计》。资料链接一、作者简介
袁宏道(1568—1610),字中郎,一字无学,号石公,公安(今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进士,曾任空部郎中等职。明代著名文学家。宏道诗主妙悟,提倡“独抒性灵,不拘俗套”,反对仿古,追求自然;重视通俗小说和里巷民谣,作品以小品成就最高,内容多写身边琐事和自然景物。有《珂雪斋集》二十四卷传世,后人辑为《袁中郎全集》。因宏道兄弟诗文风格相近,时人称之为“公安派”,称他们的诗文为“公安体”。二、公安派
明代文学流派。代表人物为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因其籍贯为湖广公安(今属湖北),故世称“公安派”。其重要成员还有江盈科、陶望龄、黄辉、雷思霈等人。
公安派成员主要生活在万历时期。明代自弘治以来,文坛即为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及王世贞、李攀龙为首的“后七子”所把持。他们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大历以后书勿读”的复古论调,影响极大,以致“天下推李、何、王、李为四大家,无不争效其体”(《明史·李梦阳传》)。其间虽有归有光等“唐宋派”作家起而抗争,但不足以矫正其流弊。万历间李贽针锋相对地提出“诗何必古选?文何必先秦”和“文章不可得而时势先后论也”的观点,振聋发聩,他和徐渭等实际上成为公安派的先导.
参考答案:
1.(1)yān zhé qiàn huì(2)zhāo xiā jiā jì huán(3)niàn zhà pù liè(4)xié ɡāo jiǎn léi(5)lì yán mínɡ huī(6)wū hài hú
2.(1)起。(2)暖和。(3)在这时。(4)兽颈上的长毛。这里形容麦苗不高。(5)像鱼鳞似的。(6)晒太阳。(7)坏,耽误。(8)怎,怎么。
3.(1)飞:使(沙石)飞扬。使动用法。走:使(碎石)滚动。使动用法。(2)泉,汲泉水。名词用作动词。茗,煮茶。(同上)罍,端酒杯。(同上)红装,着红装。(同上)蹇,骑驴。(同上)  提示:此题意在考查对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4.D  提示:“然”用在形容词后表示为“……的样子”,A、B、C三项都是这个含义,D项表转折。
5.C  提示:其余都做结构助词,可译为“的”。
6.(1)初、始,副词突然,副词(2)一起,副词与……一起,动词
7.(1)被动词(2)宾语前置句(3)判断句  提示:此题考查对句式的辨别能力。
8.明  袁宏道  中郎  公安
9.(1)初、始(2)吸而饮
10.亮晶晶地好像镜子刚打开,清凉的光突然从匣里射出来似的。
11.写了郊游所见所感。出游前习惯于江南气候而对北方的寒冷有一种压抑感。主要写了水光山色、柳条麦田,以及游人的欢欣、鱼鸟的“悠然自得”。
12.写山写水是重点,运用白描的手法来刻画。
13.最后一句是作者的总括一句。这一句回应首段,是对自己冒寒出游的肯定,并对“城居者”困坐京城不知大好春光表示惋惜。
14,C  提示:C项中“察”应理解为“仔细地思考”。
15.集市上没有老虎是明摆着的事,但是有三个人说有老虎,就变成真的有老虎了。
16.庞葱担忧邯郸距离大梁太远,有人挑拨离间,使魏王对自己失去信任。
17.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反复,就有使人信以为真的可能。
板书
设计
板书设计:   满井游记 景物      特点                           心情 柳枝      柔软 麦苗      破土初生而又整齐喜人 土        微润 水        水光明 山        清新可人、娟净明媚              喜悦 鱼鸟      悠闲自在 游人      欢悦
课堂
训练
设计
1.给下列加黑的字注音。
(1)燕地寒(  )  辄返(  )  倩女(  )  靧面(  )
(2)花朝节(  )  呷浪(  )  浃背(  )  髻鬟(  )
(3)廿二日(  )  乍明(  )  曝沙(  )  浅鬣(  )
(4)偕数友(  )  土膏(  )  蹇者(  )  罍(  )
(5)沙砾(  )   鲜妍(  )  茗者(  )  堕事(  )
(6)恶能(  )   己亥(  )  脱笼之鹄(  )
2.解释下列加黑词语。
(1)冻风时作( )(2)廿二日天稍和( )(3)于时冰皮始解(  )(4)麦田浅鬣寸许(  )(5)鳞浪层层(  )(6)凡曝沙之鸟(  )
(7)夫不能以游堕事(  )(8)恶能无纪(  )
3.下列句中加黑词均属于词类活用现象。有些是名词用作动词,有些是使动用法。请分别作出具体的解释。
(1)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
飞:    走:
(2)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泉:  茗:   罍:   红装:   蹇:
4.与“娟然如拭”中“然”的用法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B.呷浪之鳞,悠然自得
C.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  D.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5.“之”字在文言文中使用率极高,用法多样,用作代词、结构助词、动词等等。而有一种特殊的用法,即用在主谓之间,使前后的主谓在句中只充当一个成分,或做主语,或做宾语。下列加黑的“之”字中属于这一用法的是(  )。
A.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
B.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C.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D.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
6.解释下列句中加黑词语。
(1)乍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  )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
(2)偕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
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  )
7.本文中出现一些特殊句式,有被动句,有判断句,也有宾语前置句,请分别指出来。
(1)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  )
(2)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
(3)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  )
8.填空:
《满井游记》作者是   代的   ,字   ,湖北公安人,他和他的哥哥袁宗道、弟弟袁中道主张用平易近人的文学语言进行写作,不必厚古薄今,人们称他们为   派。
提高练习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发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9.解释下列加黑词语。
(1)波色乍明(  )(2)呷浪之鳞(  )
10.翻译下面文言句子。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11.这一部分记述了什么内容?作者出游的心境是怎样的?主要写了哪些景致?
12.作者在这部分中重点写了什么?用了什么方法?
13.文段最后一句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热点考题
(2004年·南宁市)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庞葱①与大子质②于邯郸③,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平?”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平?”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之有虎,王信之平?”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④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注释]①庞葱:人名,战国时魏国的大臣。②质:做人质。③邯郸(handan):地名,赵国的都城。④大梁:地名,魏国的都城。
14.下列句子中加黑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 去:距离B.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 议:诽谤  C.愿王察之 察:观察D.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罢:结束
15.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16.从庞葱与魏王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庞葱有哪些思想顾虑?
17.后人从这个故事中概括出成语“三人成虎”,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比喻什么?
教学
反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满井游记复习资料
满井游记
《满井游记》复习资料
29满井游记
《满井游记》练习题
满井游记赏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