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传统杨式太极拳的功力进程三步功夫练习
严格说来,这三步功夫,幷不能截然离开。但强调先练肢体的柔顺,次练内气的充盈,后练神经的宁静。从外到内、由实到虚,由动入静,是十分有理有利的。
  
  学习传统
杨式太极拳 功夫的次序,分为三步:即先练体、次练气、后练神。
  
  初学
太极拳,在跟明师学会了拳架之后,即应努力刻苦练功,称为盘架子。经过每天的盘架子,从慢、匀、轻、节节贯串中,去求得自身松柔程度的不断增长。其中慢较易,匀极难,仔细的学者,大约都能对这两项加以重视。唯有"轻"(指用力小)与节节贯串两项,与生活中用力的习惯,矛盾很大,最易被人忽视,或者了解极为肤浅,做得极为粗糙,不精不细。这是很多人学了很多年,而依然拳味不对、进步不大的重要原因之一。须知轻是松柔的前因,不轻就永远没有走向松柔的可能,而松柔正是太极拳的灵魂。节节贯串必须从中脉开始,是依先后次序打通各个关节的极为重要的有效措施。轻与节节贯串是渡到松柔谁人彼岸的渡船。
  
  太极拳很重视全身的完整性,即拳谱上要求的"
一动无有不动"、 "上下相随"与"内外相合"就是为了这一目的而提出的口诀。
  
  在学拳架子的时候,一手一式都应首先做到上下相随。不是下面手在动,下面脚也在动,就叫上下相随,而是每一式手脚都应同时开始动,也要求同时到达每一式的终点。此外,如转腰、沉气、开档、弓步等等,都应在此同一瞬间,配合得恰到好处。粗看容易,因为太极拳要求细致精确,其实就相当困难。
  
  未得真传、或者大意的学者,每易脚下的弓步先成,手上的定点后到,或者开档不足,这就是未能做到上下相随;也即是不完整。象这样练下去,就不会取得技击功夫上的成果,到
推手时,必然化劲化不好,发劲也发不出来。
  
  至于内外相合,要在一趟拳架已学完,上下相随已基本上做到之后,再来留意。大体说来,就是从身体的正中线开始,用头脑引导,依先后次序,运动各关节,做到节节贯串,动作内收、蓄劲时,要将心意都随之收回至极小;动作外开,沉气发劲时,心意也要与之相随放大至无穷大。手、脚、身的运动,要作有带动周围的氛围至若干距离之意想。
  
  练太极拳很强调运用想象力,说起来笼统,其实很有道理,这就是由精神到物质。久练就能收到与众不同的气魄雄浑的效果;将太极拳从技术上升到艺术的境界中去。雅轩老师的拳架,神态即含蓄蕴藉,又透暴露无尽的潜能,即浑厚沉着,又到了神情飘逸的境界。看他的拳照,就是一种艺术美的享受。其实也就因为他的想象力发挥得比我们更为细致丰富的缘故,将拳理全都落实到拳架上去了的结果。
  
  上述是练全身完整的详细措施,学
杨式太极拳者,望勿等闲视之。
  
  拳架即已渐熟,肢体已渐柔顺,一手一式,已不比再费心思去记忆动作。由于动作缓慢,呼吸就天然深长,按雅轩老师传杨式太极拳,有一百一十五次深呼吸,这就是气功。
  
  说到气功,不少人认为很有点秘密颜色,这是受了武侠小说的影响,其实一点也不秘密。气功、就是练气的功夫,也就是练呼吸的功夫。太极拳虽是武术,但武术文练,斯文优雅,动作缓慢,呼吸深长,所以太极拳是天然的气功;是以练武为主而又兼练了气功。
  
  只要拳架的规格正确了,动作熟练了,练气是极天然的事。雅轩老师晚年不主张用呼吸硬性去配合动作,呼吸天然会去与动作配合,好比水往低处流一样的天然。
  
  有的人主张一手一式去配合,初学时由于每人练拳的速度不同,体质的强弱也纷歧样,呼吸的长短,天然会有差别。硬性去配合呼吸,好比多背了一个包袱,反而使一趟拳练得很不天然,容易顾此失彼,不如听其天然,于身体更为有益。
  
  喜欢推手,研究技击的人,蓄劲时吸气,发劲时呼气,也是极天然的事。
  
  有个别拳师把动作配合呼吸说得神乎其神,看成是不传之谜,故弄玄虚。或者认为配合好了,就可以孕育发生异想天开的效果,都不过是欺人之谈。
  
  功夫练到这一步,因为内气充盈、五脏六腑受到的锻炼多了,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效果,最为明显。
  
  到此阶段,应该加练推手,学习
听劲。随时随地都有一种轻松愉快的觉得。练拳的兴趣,也会更浓。在日常生活中,渐渐也会运用太极拳的原理了。例如:走路可以轻快而不累,工作可以精神旺盛而不易疲倦,在种种休息中,都懂得省力而效果良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在练气的阶段中,固然也还在继续练体,在太极拳功夫中,是经过盘架子这一基本功,来逐步追求它的种种成就,不存在只练气不练体的问题。不论练体、练气、以及以后的练神(
动中求静),都是经过盘架子来达到的。但事实上,功夫虽分为三步,即不能明显地离开,每一步也没有止境。
  
  随着各人头脑了解上,或练功时想象力偏重点的不同,就会在不同的某些方面,取得不同的成就。这既是各个名家各有优点的理由,推而广之,也是太极拳种种流派所以形成的原因。
  
  至于练神,则是更高的阶段了。到此阶段,体已柔,气已充,大多只注重精神的修养,静境的追求了。体力的消耗更少,精神的积聚更多,身体更健康,只在追求技击功夫上的虚无变革了。技击功夫已成高手,推手则已到了化劲人不知,发劲人不觉的神妙境界。
  
  雅轩老师晚年的功夫,真是神妙莫测,与他推手,仅觉微触其皮肤而已,完全到了捕风捉影、虚空无物的境界。名为推手,实已无手可推,只要你一出手,就站立不稳,两脚不听使唤了,总得受他指挥,喊你东就东,要你西就西,你用大力不行,用小力也不行,前进不行,后退也不行,有力无处使,两手毫无用处了,只觉如蛛网缠缚,全身不得劲,精神模糊,六神无主,乱七八糟,同时又觉得他有很多手,自己随处都在挨打,旧小说上常说,"只有抵挡之功,没有还手之力"。在这种时候,现实上是连抵挡之功也不可能有的,自己的一切想法,统统无用了。他发劲充实,冷快绝伦、迅雷不及掩耳,令人如坠悬崖,惶恐万状,顷刻汗流。
  
  一般程度的推手,开始总要相互找劲,要走化好几圈之后,才可能将对方打出去,而且通常动作的形迹大,晓得是怎样打的。假定推手一刻钟,能有一两次发劲,打得较为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也就算是行家了。可雅轩老师不是这样,在一刻钟之内,他可以接二连三地将你打出去二、三十次,而且次次打得干脆、打得准确、打得精彩,真妙不可言!更妙的是真的到了"打人不现形"的程度,只觉身上有重力一撞,如触电一样,就飞出去倒在他的大床上了,起来之后,感到惶惑的是,不知他是怎样打的,没有看见他是怎样打的,但自己刚才确是又挨过了,事后不论怎样回忆,也照旧回忆不起来。
  
  他说:"高手出手难见,不是谎言的。刚才是在推手的接触中打你出去的,我也可以不先接触,一样打你出去,你保护好!"我以"
云手"疾速护于身前,照旧被打出去倒在他的大床上了。起来之后,依然和刚才一样,只是更为惶惑了:"我明显将自己保护得很好呀"!两只手竟一点也没有起到作用,不知从哪一个空隙打出去了,根本没有看见他打我的动作,只见他右手还松松地握着拳头,想必是用这拳头打的了。最后,他说:"这才是杨式太极拳的发劲,可很多人智能差,学不到手。所以拳谱上才说:"非有夙慧,不能悟也",又说"先师不肯妄传,非徒择人,亦恐枉费工夫耳。"
  
  凡是和他推过手的,莫不称之为难得的高手,叹为观止。
  
  当很多人还在对太极拳的技击作用发生迷惑的时候,在目前很多人推手照旧在斗力的情况下,在有的人着书立说都在宣传"纯柔无刚、难当强敌"的今天,来了解一下这位主张"要大松大软"的杨派名家李雅轩老师所达到的成就,就能够振聋发聩,从而促使更多的尚力的"太极拳家"回头。确信以柔克刚的方法,才是正道,它绝非夸大之词,更不是谎言。只要在实际上扫除那些前进道路上的迷惑论和错误的偏见,太极拳才会有灼烁的未来。至少才可以使更多的人,对太极拳重新孕育发生美好的向往,从而繁殖出新的钻研的动力。我确信,后人定将胜过前贤。但愿那一天早些到来。
  
  上述练体、练气和练神的三步功夫,其实也就是拳谱上说的"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这三个阶段。不过说法不同,只是更明白易懂而已。
  
  见到雅轩老师所取得的成就,我们才晓得太极拳的真正可爱。说太极拳是我们的国宝,是一点也不过分的。可惜,在他生前推手和一些打斗的场面,未能摄成电影,生动地记载上去,留传后世,这实在是国家的损失,无法弥补了。拳师一死,人拳两亡!空留磋叹,使后人景仰不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太极拳经典论著大全
【太极拳的五层功夫】能达到怎样的技击?
陈式太极拳的五个层次(3) | 看看陈氏太极拳你练到哪一层?
太极拳学什么?怎么去练?
太极拳的松沉劲怎样才能练出来
李雅轩太极拳拳论 (2) 李雅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