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牧野之战”入手,漫谈武王如何巧借舆论完败殷商?

有关史料类的影视剧其现实的意义在于,一大程度上承包了我国文学史料的继承与发扬,同时故事与真实事件间虽然有出入,却有正史等及时的补充其空缺。就拿伴有神话色彩的《封神榜》来说,其主要的影视内容为:周武王姬发在诸多贤臣勇将的辅佐下申讨残暴纵情的商纣王帝辛,尤其牧野之战直接宣告了殷商的灭亡。

然翻阅正史《史记·殷本纪》等史料却惊奇的发现很多疑点,尤其是商纣王并不像影视剧及其一般史料记载的那般残暴与糜烂。同时周朝在牧野申讨商纣王的罪行时言辞大肆夸张,一味地贬低纣王帝辛,太高了周公(周武王其父,姬昌)的地位。

《封神榜》影视剧

同时在众多的记载中,周朝是一个开明的国度,近似到完美,其文化礼教等更是让后世之朝代的楷模,如礼教中的《周礼》,其《易经》也有周文王的足迹。个人认为周文王确实在文化等方面造诣颇深,但是面对强大的殷商,深知其力量悬殊之大,硬碰硬只会导致商的灭亡。

故此为保存现有的实力,又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打击到殷商,同时还可以笼络到一批德才兼备的人来为周朝效力。为达到这个效果,到底该怎么办呢?于是,我们看到商朝君主帝辛被周朝赐予一新名,曰商纣王。武王这般大肆诋毁帝辛,神话文王的舆论方式直接把强大的殷商完败了,帝辛也在巨鹿中死去。在此,我们从“牧野之战”入手,漫谈武王如何巧借舆论完败殷商?

商纣王帝辛

牧野申讨纣王之罪行

《诗经》有言“普天之下,皆是王土,四海之内,皆是王臣。”,同时封建礼教有“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两者均显示着皇家的威严,皇权的至高无上。皇帝虽然掌管着他人生死,可皇帝在某些方面如同常人,也希望被理解,也希望和周围所有的人都相处很融洽。

可偏偏有人虎视眈眈想窃取皇位,然篡权者名声均不好听,怎么办呢?于是,制造不好的舆论来诋毁他人,致使遭到天怒人怨,再去号召众人去攻击他。武王伐纣走了就是此种路线,看似讨伐纣王的昏庸无道,替天行道,为民请愿,实则就是行篡位之实,弑杀君主的行为,故有史料记载曰。

《吕氏春秋·长攻》曰:“桀纣虽不肖,其亡,遇汤武也。遇汤武,天也,非桀纣之不肖也。汤武虽贤,其王,遇桀纣也。遇桀纣,天也,非汤武之贤也。若桀纣不遇汤武,未必亡也。桀纣不亡,虽不肖,辱未至於此。若使汤武不遇桀纣,未必王也。汤武不王,虽贤,显未至於此。故人主有大功,不闻不肖,亡国之主不闻贤。”

此处客观的写出了周武王原本殷商的诸侯国,趁着纣王帝辛被拒贼寇之际大肆招兵买马,经济条件等达到极度发达,与殷商的差距越来越近,欲有取代殷商自立为国的倾向。武王实为帝辛的臣子,却通过舆论之行为,申讨帝辛的罪过,代表上天来惩罚帝辛,却掩盖了将要弑君自立的行为。在此,我们从两个方面来论述武王是如何通过舆论申讨帝辛之过的。

周武王姬发

  • 1、设置炮格之重刑

古有“亡国之君不闻善”,然帝辛遗留下来了却是令人发指的罪过。再次看似我不再将称之为商纣王,而是帝辛。因为帝辛更能接近真实,更能看清帝辛和武王舆论时的小人之心。古来酷刑很多,专门为了惩罚有过大错的人,在史料中记载汉朝吕雉,唐朝武则天均是惯用酷刑的高手。

然炮格之重刑,史称是帝辛所发明,其具体的方法即将一根很大的铜柱烧到通红,然后将所要惩罚的人用铁链子捆绑在铜柱之上或让其站立在铜柱之上,直到铜柱上的图案等均在罪人的身体上留下清晰可见的图案。

据史料《史记·殷本纪记载》:百姓怨望而诸侯有畔者,於是纣乃重刑辟,有炮格之法。······西伯之臣闳夭之徒,求美女奇物善马以献纣,纣乃赦西伯。西伯出而献洛西之地,以请除炮格之刑。纣乃许之,赐弓矢斧钺,使得征伐,为西伯。

此处记载不仅说明了帝辛惯用炮格之法来惩罚众人,同时却大肆渲染了西伯侯姬昌因不忍百姓们遭受炮格的酷刑用进献美女的方法来满足纣王,使其废除炮格的酷刑。一段简短的记载将纣王和周天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个贤德爱民,一个却用暴行来残害百姓。舆论的力量是强大的,它可以使人由好变坏,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在此可看出周朝的用心良苦与心计之歹毒。

炮格之酷刑

  • 2、泯灭人心,如同禽兽

君王重享受沉迷于色情在诸多朝代均属于正常的现象,作为英雄的帝辛很难过美人者一关,结果却被周武王们借此大肆制造有关纣王沉迷酒色的舆论,使其本想为殷商效力的贤德之人直接望而却步。

作为君王虽然掌握着文武百官的生死,但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在一些时候君王却不得不为了顾全大局抑或是为了一些不能说的苦衷,只能将其身边的亲人或是亲信等杀掉来解决眼前的困难。汉景帝的老师晁错对汉景帝的影响极其深远,但是为了解除叛乱,汉景帝却不得不杀掉老师晁错。这就是君王的无奈与孤独,故素有“寡人”的称呼。

再有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得知马谡丢失了街亭后,在百姓们纷纷为马谡求情时,诸葛亮为了严守法纪,众并将均是平等的,忍住泪水将自己的亲信给斩杀掉了。这些难道都是残暴的说话吗?我想不是的,我们在不知道真相时不能单看他人之说。

帝辛与爱妃妲己

然殷商的帝辛可能在遇到比自己的叔父的性命更加重要的事情时,果断的用自己叔父的生命挽救了一些事情的发生。就这一点,周武王们对此大做文章,和纣王的残暴等牵扯在一起来申讨。在此,我们看看史料是如何记载的。

据《史记·殷本纪》记载:纣愈淫乱不止。微子数谏不听,乃与大师、少师谋,遂去。比干曰:“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争。”乃强谏纣。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剖比干,观其心。箕子惧,乃详狂为奴,纣又囚之。殷之大师、少师乃持其祭乐器奔周。

可以说再也没有人比纣王更加残忍了,由于史料均是后来者记录,深受当权者的限制,我们只能看到被记载的一部分。看到了这个估计每一个人都对纣王的残暴嗤之以鼻,深恶痛绝。

周文王之石像

周文王被神化,素有周天子之说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表明周文王是一个爱才惜才之人,在吃饭的短暂时间内有人才来投奔直接把口中的米饭吐在碗内再吃。每当老师这般解释时,我总是想问吐到碗内和咽下去哪一个时间更加快呢?我想应该是咽下去直接吃掉是最快的,然文王为何却这般做呢?

其道理就是做了宣传爱才惜才,甚至显示出自己的德操等等。在《三国演义》曹操和袁绍官渡之战时,曹操眼看粮草殆尽,一些努力即将付之东流时许攸深夜来投奔曹操,曹操直接赤脚来迎接许攸,可把许攸感动坏了。其深意与周文王吐哺有大相径庭之妙用。

不仅如此在很多文学著作中,我们均可以看到周文王的种种贤德,在此我们拿一些史料来阐述周文王是如何把自己打造成贤德之人,逐渐被神化的。

《诗经·大雅·文王之什》有言:

“文王在上,於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有周不显,帝命不时,文王陟降,在帝左右”。

周文王思贤如渴

同时《韩非子·难二》亦记载:

昔者文王侵孟克莒举酆,三举亊而纣恶之。文王乃惧,请入洛西之地,赤埌之国方千里,以请解炮烙之刑。天下皆说。仲尼闻之曰:“仁哉文王!轻千里之国而请解炮烙之刑,智哉文王!出千里之地而得天下之心。”

两处记载均说明了文王不辞劳苦,行走千里之地只为纣王能接触炮烙酷刑。在千里一路上,只要文王所到之地百姓们无以不说周文王的好话,无以不认为周文王乃天下的贤德之主,甚至仲尼听说文王的行为后都大肆声称文王乃仁义爱民之人。

可见,文王行千里,赢得了千里的名声,迎合了千里的百姓。千里的百姓之影响,此能量是不可限量的,口口相传将呈现指数的增长模式。有人试问,此时的帝辛难道就不怕对其影响不好吗?史料记载,此时的帝辛正处于和漠北的蛮族等对抗中,此期间的事件我们在接下来也会详细的说到。

牧野之战

王朝记史评价

殷商在牧野之战败给了周朝,其周朝胜利的主要原因不是其战斗力等,而是尤其周武王等人趁着帝辛统治开拓东夷、淮夷、虎夷等地时,对内快速发展周朝内的经济等,在外对帝辛的行为进行申讨,如同三国申讨董卓,申讨曹操般。

同时在整个历史中,华夏的面积能在南方得到发展,其主要的业绩工程归功于帝辛,有史料记载:殷纣王开拓东夷、淮夷、虎夷(人方、林方、虎方)其地方分别为现如今的大连、天津、青岛、连云港、上海、浙闽、广州等领海之域,此皆为帝辛的功劳。故郭沫若评价帝辛说:“殷辛之功迈周武”。

纣王墓穴

帝辛丢失了殷商的大好河山,但是并不是自己输掉了河山,而是被小心的行迹所为,犹如西楚霸王项羽在乌江自刎前曾说是上天将要亡我,而不是尔等小人。故熟读文史的李清照曾留下: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历史均是强权者定的,只要想法设法的成为强权者,眼前的黑均不是黑,所谓的白也不是白。在此结尾之处,个人感觉历史存在必有其真实性,不管是哪一方胜出被击倒的哪一方都是卑劣的。在此希望遇酷爱文史者,一起通晓历史,感悟人生之真谛。

参考文献:《史记·殷本纪》、《韩非子·难二》、《吕氏春秋·长攻》、《左传·昭公十一年》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他毁了一个王朝,为什么能名扬三千年?
周武王为何轻易逼死纣王?西周遗宝重现,学者:纣王太蠢
谋圣姜子牙——中国谋略的第一高度
100位中国历史人物(3)——纣王
历史千人册(31-40)
周武王伐纣之牧野之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