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秦末汉初的政治格局切入,探析韩信必死的内因

韩信,可以说是秦末汉初时期的战神,他帮着刘邦定三秦,灭魏,平赵,占齐,最终在垓下之战,灭掉楚霸王项羽。可以说,西汉王朝的建立,韩信居功至伟。而刘邦重用韩信,方才开基立业;项羽慢待韩信,才国破身亡。一个韩信,改变了楚汉之争的格局,这或许也说明了秦末汉初人才的重要吧!

可是韩信的下场并不好,本来他被封为齐王,后来又改封楚王,终因刘邦的猜忌,被夺去王爵,降为淮阴侯。之后又被幽居长安,因其好友陈豨叛乱,刘邦远征陈豨之时,吕后与萧何密谋,诱杀韩信于长乐宫,并且还被夷族。一代战神韩信可以说死得十分憋屈,他没死在战场上,却死在了阴谋与猜疑上。

但是,反观韩信之死,以秦末汉初的政治形势而言,他却又不得不死。而且韩信之死,也很能说明秦末汉初的政治形势。那样的政治形势下,韩信这样功高震主的武将,似乎也只有死路一条。咱们就从秦末汉初政治形势入手,探析战神韩信被杀的原因。

韩信画像

前言

秦末汉初的政治形势是怎样的呢?秦朝末年,天下大乱,天下义军蜂拥而起抗秦。先有大泽乡起义陈胜、吴广的义军,后来又有以项梁、项羽叔侄为代表的六国贵族后裔的义军,以及以刘邦为代表的其他义军。而韩信在这个时候,恰恰也归降了刘邦。

在《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这样记载韩信归降刘邦的经过:"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

韩信归汉,凭借他的军事才华最终帮刘邦消灭了项羽,建立了西汉王朝。但是在汉初刘邦动辄猜疑杀戮异姓诸侯的政治格局下,韩信却也难逃被杀戮的厄运。这篇文章就从秦末汉初政治形势入手,探析战神韩信被杀的原因

韩信影视形象

汉高祖平定陈豨叛乱,吕后、萧何害怕韩信谋反

韩信虽然被杀,但是并非汉高祖刘邦直接所为,而是死在吕后和萧何的手中。我们常说的那句"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就是指战神韩信的命运。而这样的命运对于韩信而言,有些可惜,更有些憋屈。

韩信塑像

《汉书·卷三十四 韩彭英卢吴传第四》记载韩信之死:"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

可以说,战神韩信如此被杀,确实憋屈。而吕后、萧何之所以杀韩信,直接原因就是韩信这个好友陈豨,当时被刘邦封为赵国相国,在赵国代地自立代王谋反,刘邦当时正在征讨陈豨。而陈豨与韩信是好友,又曾经是韩信的部下。

偏偏又有人告韩信谋反,此时韩信虽然已被解除兵权,但是毕竟战神威名仍在,吕后和萧何害怕韩信谋反,刘邦没在长安,没人能管得了韩信,吕后这才派萧何诱杀韩信。可以说,陈豨叛乱,韩信受到猜疑,这是韩信被杀的直接原因。但是,如果没有汉初刘邦铲除异姓诸侯的默许,相信吕后和萧何也不敢杀韩信的。

汉初政策铲除异姓诸侯

在西汉初年,刘邦虽然取得楚汉之争的胜利,斩杀项羽,刘邦自己也当了皇帝,但是与此同时,刘邦还分封了许多诸侯,对于出身刘氏的诸侯也就罢了,但是对于那些异姓诸侯,比如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等等,刘邦并不信任,而这些异姓诸侯虽然跟随刘邦一起打天下,但是下场并不好。

《汉书·卷三十四韩彭英卢吴传第四》记载了这些异姓诸侯的结局:"遂夷信三族""于是吕后令其舍人告越复谋反。廷尉奏请,遂夷越宗族。""番阳人杀布兹乡,遂灭之。"

也就是说,这些异姓诸侯起初是汉高祖刘邦的忠臣,但是终因被刘邦猜忌,被杀,甚至被灭族,可以说下场都很惨。而刘邦铲除这些异姓诸侯之后,把他们的土地分封给自己的兄弟子侄,让天下没有异姓诸侯,这样刘邦也就能放心当皇帝,统治天下了。

韩信画像

毕竟天下诸侯都姓刘,刘邦也就不怕外人来抢自己的江山了。而韩信功劳再大,但是他毕竟不姓刘,而且还是天下势力和本领最大的诸侯,自然是刘邦的眼中钉,又怎能不被杀呢?而刘邦猜疑韩信这些异姓诸侯,也是因为秦末天下大乱,许多人起兵抗秦,很多人都想当皇帝,哪怕原先是一介布衣,亦可称帝,刘邦自然害怕别人夺他的江山。

秦末大乱,布衣亦可称皇帝

我们知道,刘邦当皇帝之前,其实只是个小小的亭长,在秦朝连官吏都算不上,也就是个布衣平民。可就是刘邦这个布衣平民最终当了皇帝,于是,当了皇帝的刘邦,自然知道自己出身很低微,对于那些异姓贵族诸侯和异姓功臣分封的诸侯,刘邦自然就要提防,他们会不会也有当皇帝的念头。

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提出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其实刘邦这种猜疑和提防,笔者觉得都是因为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时说的一句话。《资治通鉴·卷第七》记载那句话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刘邦信奉王侯将相不是天生的,所以刘邦这个布衣能当皇帝。但是,如果那些异姓诸侯和功臣,比如韩信,也信奉王侯将相不是天生的,那么他们自然也就能取代刘邦当皇帝。刘邦有这样的顾虑,自然也就难免要猜疑这些异姓诸侯了。

韩信画像

尤其是对韩信这样的异姓诸侯,刘邦会猜疑他,可不是无的放矢,因为韩信曾经确实有二心,比如在楚汉之争的时候,因为韩信、彭越等人首鼠两端,曾经导致刘邦惨败。

韩信曾首鼠两端,引得刘邦不满

秦末楚汉争霸图像

在《史记·高祖本纪》中这样写道:"项羽解而东归。汉王欲引而西归,用留侯、陈平计,乃进兵追项羽,至阳夏南止军,与齐王信、建成侯彭越期会而击楚军。至固陵,不会。楚击汉军,大破之。"

这是发生在垓下之战以前,刘邦与韩信、彭越约定共同攻击退兵的项羽,结果因为封赏未至,韩信、彭越害怕刘邦在击败项羽后,不承认他们的地位,在将要灭掉项羽的关键时刻,他们却不肯进兵,以此要挟刘邦。后来,刘邦明确了封赏,这才取得垓下之战的胜利。

由此可见,当时韩信首鼠两端,已经为他以后被杀埋下了伏笔。也正是因为在关键时刻他以封赏要挟刘邦,也就使得刘邦很难再信任他。一旦有风吹草动,刘邦怀疑他谋反,自然也就注定了韩信的悲惨命运。当然韩信被杀,也和他的性格有关。

韩信功高震主,不知低调收敛

刘邦韩信影视形象

韩信什么样的性格?他本就功高震主,但是却不知收敛自己的锋芒,也就难免会引起刘邦的猜忌。而且,甚至韩信的锋芒有时都超过了刘邦,而刘邦可是皇帝,你韩信功劳再大,却也只是个臣子,在皇帝面前如果不懂得低调,那韩信也就休想有好下场了。

在《汉书·卷三十四韩彭英卢吴传第四》记载了刘邦与韩信的一段对话:"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如公何如?'曰:'如臣,多多益办耳。'"

此时的韩信已然被刘邦幽禁在了长安,可是与刘邦对话依然自矜其功,自命不凡,纵然韩信是战神,有这样的本领,可是在皇帝面前不懂得收敛自己的锋芒,不懂得低调,那皇帝又怎能不猜疑他呢?

也正因为韩信在这样本就功高震主的情况下,刘邦都觉得很难驾驭他,那么为了皇位稳固,也就难免会猜疑,甚至杀戮了。毕竟诛戮韩信这样的功臣,顶多落个恶名,可如果不杀韩信,那刘邦丢的可就是江山了。

总结

韩信图像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知道,秦末汉初这样的政治形势,使得韩信这样的功高震主之臣,再不知道收敛,也就很难有活路了。而那时皇权之争,也不能说是汉高祖刘邦杀戮功臣,心狠手辣,只能说秦末汉初政治形势,迫使刘邦不得不对韩信这样的功臣举起屠刀。而还记得韩信说刘邦的话"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似乎也不是没有道理。

笔者也一直在想,如果韩信知道他以后的悲惨命运,他还会不会为刘邦那样效力?毕竟他可是被刘邦打下江山,可最终不仅自己被杀,还被灭族。笔者猜想韩信多半会后悔,只是很可惜,后悔也没有用,历史更没有如果,刘邦取天下,而韩信这些功臣被杀,似乎也正是秦末汉初政治形势发展的必然结果。

我们后人在分析这段历史之时,也应该能感受到历史的无情,无情之中还能品出几分无奈。实事之下,也许所有人并没有选择的余地,而政治斗争更是你死我活,哪有别的余地可留,秦朝、汉朝,韩信、刘邦,这些历史朝代与历史人物,也都湮没在漫漫历史长河之中,只留待我们后人评说了!

参考资料:《史记·淮阴侯列传》、《史记·高祖本纪》、《汉书·卷三十四 韩彭英卢吴传第四》、《资治通鉴·卷第七》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刘邦杀了多少功臣?
建国之后皇帝为什么喜欢杀功臣?咱不妨从心理角度来探寻一二
流氓无赖得天下的汉高祖刘邦[图文]
汉高祖刘邦大杀功臣,并不仅仅为了儿子,他有着深远的计划
放着那么多大将不用,汉高祖每逢叛乱必亲征,结症在哪里?
西汉开国皇帝:刘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