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郑和下西洋入手,探析明朝出现移民大浪潮的必然原因

引言

明朝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朝代,自明朝以来,航海技术的发展已到达鼎盛时期,而在那个年代,又实施了"海禁"政策、严重影响了海上的贸易的发展。而就是这样的政治背景下,郑和七次下西洋,在当时海上走私贸易很猖獗的年代,又有一奇怪现象发生,当郑和七次下西洋后,移民的浪潮如同雨后春笋,人数,船只大量倍增。

古代大型海外移民现象就此登上了历史舞台。郑和下西洋,海禁,移民,这些又有怎样的联系呢?历史的背后藏着多少秘密?据史料考证,郑和下西洋之后出现了南洋的社会文物渐有中国的物品进入,同时也深化了华侨与东南亚开发的关系,这个历史的背后有着怎样的原因?故借此机会,我将从郑和下西洋后,探析明朝古代移民大浪潮登上历史舞台的重要性。

(郑和下西洋船只)

永乐年间传"三宝太监下西洋",指自永乐三年至宣德八年(三朝),郑和奉命皇帝的命令先后七次下西洋(今天的印度洋或南洋),途经琉球、安南、暹罗、新加坡、马来西亚、苏门答腊、爪哇、孟加拉、锡兰等国,到达很多国家,与国家建立友好关系,让众多小国家对大明王朝给予崇拜的眼神。但是也让海盗明白其他国家资源短缺,需要供应用品,因此海上的走私贸易也开始盛行了。

《东西洋考》记载:"都御史朱纨获通贩九十余人,斩之,通都海禁渐肃,顾海濵一带,田尽斥卤,耕者无所望,岁只有视渊若陵,久成习惯,富家征货,固得稇载归来,贫者为佣,亦博升米自给,一旦戒严,不得下水。"

海商的特殊身份有时候也做着海盗的事情,沿海的百姓有些为了糊口,加入了海盗的组织,也是因为耕种的面积太少了,有很多渔民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家园,许多沿海居民不得不挈妻携子移居台湾以及海外莫生,在海外落脚。明朝末期,海盗郑芝龙为首的海商军事霸权集团逐步形成,控制着东方海上贸易的主动权,当时也有一些泉州商民外迁的现象,今天我们从郑和下西洋这件事入手,探析明朝出现移民大浪潮的必然原因。

郑和画像

移民人群及地区

古代移民自唐朝开始,中国华侨已向南洋移居,然而,郑和七次下西洋外交之后,移民的现象"真如雨后春笋,郑和下西洋历史中有记载,记载船上有三百人,后因遭到大风的漂泊,历经十八年后才回大明王朝,此时仅仅剩下三个人,其余两百多人有的受伤阵亡,有的留下来了,从事于开发蛮荒的工作。还有的是商人落脚的,在这里繁衍子嗣,有了自己家庭,从而在海外也有了华人人群。

大明百姓有些久居南洋,南洋大部分的华人都是来头不小的海盗,有些人因有打仗的经验,顽强的斗志,被诏安。有些人则在当地成家或者能够工作,漳州人张姓做浡泥拿督,拿督是尊贵的官员的意思,也有很多出色的人,在琉球国做大官。可见国人移民队伍之庞在明末这段历史时期,内陆战乱四起,百姓民不聊生,当时有很多百姓背景离开家乡,为的是那份踏实的日子。

当时的福建省、广东省一带在当时特别穷困,人口众多耕地太少,当时的老百姓生活极很难维持,为了谋生计,维持家庭生活,为了躲避战乱,福建省,广东省的百姓,经三番五次的下南洋谋生。因为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海外出洋的人员占据了大概百分之70左右的人口,对于百姓而言,那意味着重新生存,一切重新开始。

(华工)

《明史·兵志》记载:"广东船,铁栗木为之,视福船尤巨而坚。其利用者二,可发佛郎机,可掷火球。大福船亦然,能容百人。底尖上阔,首昂尾高,柁楼三重,帆桅二,傍护以板,上设木女墙及砲床。"

移民的因素

明朝社会处于封建社会面对新出现的各种经济社会的新现象,明朝中后期,国家政局的不稳定,老百姓遭殃,在这样的的政治体制国家越来越阻碍社会的发展,对于海外移民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明朝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明初朱元璋打着光复中华正统的旗号来对元朝势力进行作战。

除了进行武装反抗之外,很大部分逃难到临近的越南、缅甸等地。台湾郑氏集团覆灭后,不少士兵逃亡东南亚。中国政府帅兵3000人移居在柬埔寨,这个举动是明清代广西海外规模最大的,数量惊人的一次大迁徙 

泉州人造船出海讨生活

禁海政策是大明历史的一个重要的政治背景,次政策对于国家的东海沿岸起着绝命性的作用。严重的消极影响、破坏了国家的发展,社会稳定等因素。明初,倭寇的骚扰,国家的禁止,渔船不能出海,口岸的百姓民不聊生,因此有些逼迫加入了走私行列,背景理想,为了更大的利益,能糊口,有些人也携带家眷一同移民到其它国家。

沿海经济日益凋零,外贸萎靡不振,沿海居民很多都沦为海盗,并从事非法的走私贸易。有的勾结外敌攻城略地,掳掠人口,这样就出现了被贩卖到国外的移民。 另一方面,由于明朝时期沿海复杂动荡的局势,统治者害怕海外移民与西方殖民者和倭寇残余等外国势力勾结。这样的政策就造成部分远赴海外谋生不得不留在当地。

明朝时期的人口迁徙

《明神宗实录》记载:"通倭之人皆闽人也,合福、兴、漳、泉共数万计。""禁濒海不得私自出海",但福州人置若罔闻,照样与外国通商,主要是与琉球、日本通商。"

罪犯海盗避难所

当时去南洋的人,除了商人、官军外,还有罪犯及海盗。海盗,罪犯,因不能在国内、家乡立足,而因为南洋当时人员较少,资源短缺,好在天无绝人之路,海盗那些头目,在海商四处寻找栖身之地。梁道明、陈祖义、邱彦诚、施进卿等雄长旧港,南海叛民何八观等聚屯岛外。林凤、林道乾这些历史有名的海盗被官军战败,他们逃至海外与西班牙争夺菲律宾群岛,后为中国及西班牙两国军队所击败。

郑和的炫耀建立友好关系,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大明的地位,另一方面也刺激了中国人民的出洋。当时因为很多人外出挣到了丰厚的利润,出于生计的考虑,南洋的贸易越来越收到很多难民的欢迎,他们都向往来南洋做贸易,过更好的生活,南洋的贸易发展迅速掀起了浪潮,这与华人的建设是密不可分的。

明朝时期的海盗

在中国历代的 封建王朝的末年,历史现象大多数都会有农民起义的出现、外族入侵的风险和王朝更替可能,不堪战乱对于普通百姓而言,是非常可怕的,那些昔日的百姓,还有那些落寞的贵族,为了活下去,有很多百姓被迫移居到海外,另谋生路、由于地理的相邻接壤的关系,东南亚地区成为中国移民的迁徙地和避难所。

当时的海盗在南洋不仅仅是避难,有了栖身之地,他们也开始繁衍后代,教会子嗣的本领,学做经商,这样海盗的势力越来越大,而且在南洋地区,关税,各项杂费也是要相对来说没有那么多的限制,在南洋不仅仅为他们提供了住所,更重要的是一直海盗生涯的海盗们,现在终于有了安生之所,可以好好管理子女教育,从而走上生活的轨迹。

《明史》记载"万历(公元一五七二年──一六二○年)时为(婆罗)王者,闽人或云郑和使婆罗,有闽人从之,因留居其地,后来竟有其国而王之。"

商船下南洋

评价

明朝时期走私贸易加速了中外经济文化联系。在这个历史背景下,无意识的编制了一张贸易、移民有关联的大网。明朝后期,走私海外贸易在沟通中外 经济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比如,日本在嘉靖"争贡"之役 以后,朝贡贸易结束,私人贸易成了沟通两国的主要渠道。

史载:1557 年,在日本长崎岛,聚集明商有二三千人,时人估计当时在日本列岛,明商约二三万人。当时,外汇入国库的数字也是非常客观的。1971年,在晋江、南安、惠安、泉州等地,先后出土了五批外国古铜币,经鉴定是十七世纪时在吕宋市场 上流通的银币。另外,在十六、十七世纪闽广等地的造船技 术名列前茅。

可见也正式了明朝的这段历史大迁徙是根本存在的。此外,中国的丝绸、瓷器、 铁器、书籍等源源不断地输到欧洲,加速欧洲"对中国的了解。总之,走私海外贸易在明朝的对外贸易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在郑和下西洋之后,对明朝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明史》、《明神宗实录》、《明史·兵志》、《东西洋考》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问答:郑和下西洋为什么不能开启大航海时代?因为与近代精神背道而驰|文史宴
精读系列第五十二篇:郑和下西洋只有七次?真倭寇不足十分之一?
郑和下西洋究竟劳民伤财还是功盖千秋?欧洲大航海前的空前壮举
下南洋当海盗最高做到国王,预谋抢郑和下西洋船队被捕押回行刑
明朝唯一流芳百世的太监
大明之威:郑和下西洋管了多少“闲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