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活着,即是对生活最好的解释

人的体验和欲望还有想象和理解,会取消所有不同的界限,会让一个人从他人的经历里感受到自己的命运,就像是在不同的镜子里看到的都是自己的形象。——余华

《活着》是余华老师最好 的著作之一,以主人公福贵的一生为主线路,生动写出了福贵命运中的高傲与低贱、富有与贫伶、任性与无奈及其起伏与从容、波动与坦然等跌宕起伏的性格磨炼。之所以《活着》被翻译成多国的语言,风靡全球,同时在豆瓣上的评分也高达9.1分,和余华的个人所遭遇的心路历程和文学造诣是分不开的。

不管我们处于什么环境中,或是处于何种的年龄段,读《活着》总会有特殊时期下的不同感受,这些感受给我们当下的生活指明了方向,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希望。同时更深层次的说,《活着》带给我们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充盈与自由,让我们以更好的心态去接受生活的磨难,从而达到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不过,今天我们从《活着》其哲学角度来探析为何在结尾之处说:“活着即活着”。短短的五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其作者余华到底想表达什么?这句话为何经久不衰?为了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我们必须要回顾主人公福贵、家珍及其身边人的命运,从他们的命运中提升“活着即活着”的深刻哲学理念,将其剖析后重新回归到平凡的生活中,以便让我们更好活着。

“活着即活着”,属于终端哲学思想,我们采用递进式的论述手法,从不得不面临的生活苦难、苦难的本质的认知、到“活着即活着”。希望读者看完本篇文章后,能明白其要义,并且好好的活着,因为:“活着,即是对生活最好的解释。”

《活着》之遭遇:艰辛、离别、活着

尽然活着,每天必须要活在二十四个小时内,想多一个小时抑或是少一个小时都是不可能的,这一点谁也改变不了。同时个人看似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行为方式。可是,从古到今,人类无法一个人活着,故古代有族群、部落等群居的生活方式;而如今更是将社会的最小单位认定为家庭。尽然是家庭,那可不止一个人。

既然个人抛开集体无法活着,那我们的个人行为或是个人的遭遇等都和周围的人、事、物有紧密的联系。我们每天度过的二十四个小时也和周围的一切联系着,或者呈现主动,抑或被动。故活着我们将不得不面对生计下的东奔西走,被他人(除自己以外的所有人)的不理解、不支持,甚至是轻视和污蔑。此外,还会遭遇亲人、朋友等的生死离别。这些均要在我们每天二十四个小时中呈现出来,时而我们扮演“主角”,时而扮演“配角”,甚至“客串”、“龙套”等,这就是我们每天不得不面临的。

为何生活很艰难,活着不易,我想大概是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或是即将发生的事情我们预料不了,改变不了,却还要我们不得不去面对,甚至是解决。这考验着我们的能力与心性,如若处理不当,其结果比我们没有处理还要痛苦、揪心、失望与焦灼。

生活只有埋汰谁,从不会放过谁。不然《活着》不可能成为经典,历久弥新,给我们以启迪。福贵本为富贵之家的独子,可其偏偏少不更事,婚后更是肆意妄为,往返于赌场、妓院之间,故门庭败坏,钱财殆尽。

前半身傲视繁华,后半身必将低贱至极。纵使福贵身经战乱险些丧命,生活之难无人可依。可生活依然对其“不依不饶”,让其不得不亲眼看见儿子有庆死亡于医院之中,亲手掩埋其子于后山之上。紧接着让其哑女凤霞亦死于医院,留其幼子(苦根)步其后尘。

苦难,最好的证明不就是黑发人送白发人吗?如若再“添油加醋”那就让老者亲手掩埋当前波,继而送完下一波。这就是福贵的命运,不管你理解不理解,能不能忍受,它发生了,你历经了,能抱怨什么呢?唯有一样是不变的,那就是“活着”。

《活着》之认知:活着、本质、磨难

似乎被你看出来了,不错,生活的本质就是磨难,即我们在磨难的空间内“活着”。水中的生物,在水中经历着出生、生长(代指长大和衰老两方面的时间段)、死亡。可是说唯有死亡的瞬间,它们是不再需要水的滋润和维持了。鱼与水到底是什么关系?这一点,我没有过多的问,只是清醒的知道:如鱼得水,鱼离开了水即死亡,退出“活着”的“游戏”。水没有鱼呢?水还是水,它依然在那里,不多不少,历经着自身的循环。

我们不就是水中的生物之一鱼吗?水不就是我们磨难形成的空间吗?两者的比喻是没有疏忽的,但凡有不赞同者,只能说还不能清晰且深刻的认知生活的本质,活着的本质。假如 你的生活没有磨难,不是别人替你扛了,可能当前的磨难在你可以承受和能被理解的范围内,可能以其他的形式(如:婚姻、健康、困惑等)。生活在苦难的空间内,我们的鼻孔内均是苦难,只是不单单以你说认知的苦难存在罢了。

“活着”即磨难,不然即是死亡。可见,活着的整个过程均是死亡练习。我们每天均有二十四的小时,其间有黑夜、白昼之分。如果在白昼环节的死亡练习中,我们伤痕累累,失望连连。那就记住,在黑夜休息时一定要安慰自己几分,白昼都过去了,黑夜谁也不见,谁也不是,谁有怕谁呢?

可见,白昼为何比黑夜更有磨难,还不是“人为性”的设置更多的磨难吗?它们是福贵进城买药时的军官,是设置圈套骗光福贵家产的龙五,是听到医院来人告知有庆与凤霞的死讯。总之,白昼可见的,不可见的,能防的,不能防的,均是“磨难”,弥漫在固有的生活(磨难)空间内。

现在我们明白了生活即磨难,活着即是有耐于磨难。它没有摧毁我们,而是我们被它以各种形式给自己吓住了。可是,虽然道理如此,可反驳者居多,正在被磨难牵绊者居多,他们张口闭口处处表露生活的艰难,活着的不易。可“艰难”、“不易”,并不会因为这个可伶他们,放过他们,甚至因他们自身加剧磨难的程度。

而相信者,他们从不说生活处处是磨难,压得自己不行的言语。因为他们知道生活的本质就是磨难。这就是为何家珍在经历有庆和凤霞死亡后,不再牵绊任何事物,甚至自己死后福贵怎么办,苦根怎么办,这也是为何福贵在苦根死后更加的坦然和平和的原因。

《活着》之升华:活着、坦然、追求

家珍明白有庆为何而死,理解春生的遭遇,自责自己的过往。每每读到《活着》家珍让春生好好的活着,你还欠我们一条命的时候,我的内心都会为之一振。家珍早已不再是谁的母亲,谁的妻子,她把整个生活都看透了,把整个苦难都经历过了,谁的苦难就是谁的,逃也逃不离。

有庆是为救校长而死的,不是为了救春生的老婆而死的,同时有庆不是死于校长,而是为浓厚的师生情而献出生命,在小的程度上也是死于医院工作人员的疏忽中,这一点对于家珍来说是可以忽略的。因为有庆总有一天会因某一事而死,只要不是死于非命或是“残命”(指不光明的死亡),他都是家珍的好儿子。只有历经苦难的人,才会深知死法的难能可贵。

春生不欠家珍的,也不欠有庆的,同时春生和家珍一样,甚至春生所遭遇的苦难程度更大,不然但凡能活着的人,为何会选择放弃活着的权利呢?家珍和我们每一个人一样,苦了一辈子,难了一辈子,它比春生更能理解春生的不易。当初说你要好好的活着,你还欠我们一条命,这句话散发着满满的良善和真情。

家珍的自责用一句不好听的话即是她和自己过不去,这不仅仅是善良的驱使,也是一种大无畏的精神。有庆、凤霞、苦根等皆通过自己而来,他们属于独立的个人,看似和家珍有关系,可实质呢?没有丝毫的关系,他们只是家珍儿子、女儿、外甥,均为称呼罢了。

苦过的人见不得他人之苦,可能这也是“豪门”、“彩礼”、“车子”、“房子”等来源的心理内因。曾记否《天龙八部》中,扫地僧把慕容博后,萧远山说过“其实你不打死他,我也不想让他死”。这句话我相信发自肺腑,因为萧远山历经了死亡,只能好好的活。

家珍和福贵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人,知道活着的本质即是磨难,故选择了正确的认知,从容的面对生活,不悲不喜,不骄不躁,这种坦然的态度和平和的心境是一般人做不到的。在《活着》后,我们只知道福贵人和福贵牛回家了,我们相信再也没有什么是福贵不能面对的。

平和心,有追求

活着其本质为磨难,即生活在磨难中,尽然生活在磨难中,明白的你还会抱怨生活的艰难,活着的不易吗?其实活着,即是对生活最大的嘲讽。

活着即“活着”,第一个活着只能证明自己有生命的特征,而第二个活着却告诉我们在第一个活着(磨难)的状态下,你选择如何活着的存在形式。其中,福贵的“活着”其存在形式只能是维持着基本的生命特征,内心坦然,对周围的人、事、物不再抱有任何的“幻想”。

而我们的生命尚有来处,该如何活着呢?

不管你处于何等境遇,请记住:

活着,是种资格;活法,仅是选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后有感:《活着》生活苦难,依然活着
山东作家‖【磨难之中有幸运】◆徐华清
《活着》的意义是什么?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
余华《活着》:在命运赐予的悲欢中,努力活好每一天
生活本苦,熬过去,你就赢了!
生活不易,请你好好活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