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基督教如何在西欧站稳脚跟?在演变中发生蜕变让基督教在西欧生根

前言

基督教作为从犹太教分离出来的一个教派组织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中,其势力不断扩大,所能够影响的范围也早已经超越了犹太教。早在古罗马帝国时期基督教就已经经历了此起彼伏的危机,罗马帝国皇帝从起初的坚决抵制基督教在帝国内部的传播,到随后态度的转变,使得基督教在罗马帝国的发展经过了一个过山车式的波动曲线,直到君士坦丁大帝时期举行的尼西亚大会基督教才基本上在罗马帝国站稳了脚跟。

君士坦丁大帝选择支持基督教发展之后,在帝国的全部势力范围内,尤其帝国西部地区基督教的势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壮大,最终在公元392年,萝拉皇帝提奥多西一世将基督教定为了罗马帝国的国教。尽管此时的罗马帝国已经处于必然分裂趋势的状态当中,但是基督教能够在此时成为国教,一方面展现了基督教的确已经占据了当时罗马人民的精神统治地位。

克洛维皈依基督教

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基督教在罗马帝国内部的长期发展和演变当中已经出现了蜕变重生,当然并不是说起初的那一套基督教思想体系已经完全被抛弃,笔者的意思是基督教在剔除了那些不适应传播需要的思想内容同时又增添了新的内涵。比如基督教在罗马帝国的发展已经呈现出了神权与世俗权力相结合的趋势,这种趋势的出现就是为了能够符合当时罗马帝国统治者的根本政治利益需求。

罗马帝国分裂之后,西罗马帝国很快就在蛮族的入侵当中灭亡,与此同时中世纪西欧封建国家的雏形也在此刻孕育当中。尤其是法兰克王国的建立及其与高卢地区罗马基督教信徒的合作,使得基督教在西欧社会的传播奠定了基础。从西欧步入了中世纪的基督教世界之后,基督教也在期间又焕发了新的生机,这种生机不仅体现在教会组织之上,更多的是与皇权的激烈斗争当中。

第一次尼西亚大会

西欧封建教会组织的基本机构情况

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主要信仰的是与罗马帝国时期一脉相承的罗马正教,也就是我们今天常说的天主教,事情还要从法兰克王国的创建者克洛维说起。公元496年克洛维率领近3000名法兰克军人向高卢地区的罗马基督教信徒表示了皈依,这也是基督教在西欧社会得以传播的最早阶段。克洛维凭借着强大的个人王权实力,在一定会才能度对于法兰克教会是由绝对的控制能力的。

在教会的组织机构方面克洛维基本上延续了罗马帝国时期基督教的基本组织,大体上包括大主教区和主教区。这种机构到了中世纪的西欧逐渐形成了以罗马为大主教区,以西欧各国教会为教区的基本形态。不仅如此,中世纪时期西欧的基督教会组织还渗透到了地方乡村一级,神父成为地方乡镇教会的主要负责人。从罗马大主教区到西欧各国的分主教区再到乡镇的教区,三位一体构建了基督教的基本组织层级。

教皇为丕平加冕

原则上来说,罗马教皇是西欧各国各大主教区主教的最高领导,各国教会都要向罗马教廷负责,但是这种情况在西欧中世纪时期出现一些变化,后文详细介绍。在西欧各国的教会组织当中,有几个国家的教会的主教组建的一个联盟会议,也有单独一个国家的主教区的多个主教组建的主教会议,他们的职责就是负责教会的日常管理以及各神职人员的选拔和任命。

在修士出现之前,罗马帝国时期延续下来的基督教基本组织形态和人员安置情况基本上都在有序进行并且十分稳定,但是随着基督教的发展,其内部开始出现了一种想要神权脱离世俗君主控制的修士力量。这种新兴的基督教势力凭借其伸张教皇与教会的权力迅速成长壮大起来,成为了中世纪西欧诸国教权与皇权斗争的导火线,基督教会也在修士的推动下开始了新的改革。

修士

激进派修士对于神权的伸张以及中世纪教会的初次改革

在罗马帝国时期和法兰克王国时期,基督教会的权力往往都是被世俗世界的最高统治者皇帝或者国王所限制的,虽然名义上双方属于各自领域的最高统治者,但是实际上的教皇地位是比皇帝要低的。基督教在法兰克王国时期的影响力已经开始深入到了西欧地区,因此基督教内部也开始出现了一些不满教权低于皇权的现状,他们想要神权独立出来,甚至凌驾于皇权之上,这些人就是修士。

修士作为基督教信徒的另外一种信仰形态,他们对于基督教的信仰十分灵活并且有自己的修院,也有自己相应的组织机构。虽然从修士这个名字上似乎可以看出这些信徒都是一些不食人间烟火,静心修炼的基督教徒,但是实际上却与此大相径庭。严格意义说,修士其实是最为狂热的宗教分子,他们无比尊崇基督教和教皇,甚至想要通过神权对于国家政权的干预来扩大基督教的影响。

教皇接见世俗代表

在公元529年,由圣本尼迪克创立的第一所修院,并且制定了规定修士日常行为规范和宗教信仰内容的《修士守则》,这成为基督教修士开始崛起的标志。修士对于宗教的信仰十分灵活,并没有清心寡欲、苦苦修行的具体要求,这种规定能够释放个人的情感,但是在整体修院的规定上却十分严格。修士必须无条件服从和尊重修院长的任何决定,不惜一切保护修院的利益。

这种修院以及修士的体系让人朦胧之中好像有一种封建制度的感觉,修院长和修士之间好像的君主与臣子的关系。到了公元910年,也就是近400年后,克吕尼修道院的建立又成为了基督教变革的一大标志。克吕尼修士是一批更加狂热和追求宗教神权的人,他们最为渴望的就是基督教神权能够统治一切,包括世俗世界的皇权,由此这种主张也引发了中世纪教权与皇权的斗争。

教皇尼古拉一世

教皇权力的逐渐上升

罗马作为当初罗马帝国时期基督教的大主教区,这种宗教上的神圣地位一直延续到了中世纪的西欧,基督教在罗马设有教廷,并且由教皇处理一切罗马教廷事务以及统治西欧诸国基督教会组织。虽然名义上教皇是神权世界的最高领袖,但是现实社会中的教皇却并没有得到西欧诸国国王的承认和尊重,换句话说,教皇那种神圣不可侵犯的神权只不过是单方面的鼓吹罢了。

不仅如此在法兰克王国时期,虽然克洛维通过皈依基督教表达了对于教皇的尊重之情,但是从根本上来说这种宗教上的归附实际上蕴含着强烈的政治因素。克洛维皈依高卢地区的罗马人信仰的基督教为的就是希望能够与当地封建主建立合作的共同基础,而宗教恰恰就是有力的突破口。然而法兰克王国以基督教为信仰之后,却并没有将远在罗马的教皇放在眼里。

修道院

当地的教会不是受到国王的强行控制,就是在当地强大的封建主势力下表示妥协,罗马教皇对于法兰克王国的宗教事务根本插不上手。好在公元8世纪前期的法兰克王国内部出现了统治危机,诸侯林立使得罗马教皇得以趁虚而入,他想要通过自己神圣的宗教权力和影响力来支持法兰克国内部政治事务。罗马教皇极力推荐丕平成为新一任国王就是明证,由此丕平为了感谢还向教皇奉献领土,至此奠定了法兰克教皇国的基础。

罗马教皇的权力和地位顿时得以上升,"丕平献土"之后教皇势力的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不仅仅是罗马教皇的威望在法兰克王国内部得到重塑,法兰克王国的基督教会组织在罗马教皇的支持和影响下开始脱离国王的控制,不断向教皇靠拢。由此法兰克国王的神权得以削弱,到了公元9世纪类似于法兰克王国这种基督教脱离国王控制,限制国王的神权力量逐渐蔓延到整个西欧,并且在中世纪时期不断加强。

圣本尼迪克

评价

基督教自从在犹太教的基础上产生并且分离之后,历经了千难万险才最终在欧洲地区形成了在思想层面占据绝对统治地位的教派。这个过程一方面彰显了基督教顽强的生命力,在遭遇各种困难和危机之时都能够凭借自身的改革和广泛的信徒基础渡过难关,再次站起来。

另一方面基督教能够在欧洲,尤其是西欧地区能够站稳脚更为重要的原因就是罗马帝国在整个东西方,尤其是地中海沿岸地区的强大影响力,基督教的扩散在罗马帝国分裂与衰亡之后出现了大高潮。这个高潮就是以克洛维率领法兰克人皈依基督教为标志的,但是罗马教皇作为基督教名义上的最高领袖在罗马帝国时期就已经被皇帝牢牢控制住,在中世纪西欧社会初期这种情况依然没有得到很大改观。

"丕平献土"一事虽然一定程度上证明了罗马教皇权力在不断上升,并且本国的基督教会组织也大有脱离国王控制,重新投入到罗马教皇怀抱的趋势,但是实际上罗马教皇的权力并没有达到能够和皇权分庭抗礼的阶段。早在公元6世纪前中期形成的修士集团的出现就是基督教不甘于受到世俗权力控制的心理表现的直接结果。

克吕尼修士作为基督教信徒中最为激进的一派,成为了中世纪西欧基督教会改革的主体。大体改革的趋势就是不断伸张和重塑罗马教皇至高无上的神权地位,并且能够让神权势力不断向世俗世界统治者王权施加影响。最终形成一种以罗马教皇为绝对领导者,以基督教为绝对统治思想的中世纪西欧政教合一的局面。但是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这一严重侵犯君主世俗权力的改革,最终会引发双方之间激烈的斗争。

参考文献:《法兰克人史》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没想到!阿拉伯与拜占庭的世纪战争,竟为西欧的崛起创造了条件
考点名称:宗教改革
天主教东正教分家简史,同样是信上帝,两者到底有何区别?
中世纪教皇权势只手遮天,为什么欧洲没有大一统?
基督教:分歧严重!世界第一大宗教为什么分裂成天主教和东正教?02
扑克牌的故事:红桃K上究竟是什么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