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孩子的胃强脾弱、光吃不长肉,被我用这个厨房里的小妙招调理好了 | 附详细食疗食谱

汤圆从一岁多开始胃强脾弱,持续了大半年时间。

一开始,他饭量变得很大,我只以为是他没吃饱,他要吃,我就给。这样后来他特别容易积食,容易生病,大便经常偏硬不好拉。性格也变得特别粘人,不愿意走路总要人抱着。

最夸张的是,看见吃的就一定一定要吃。

有次跟朋友在一家广东早茶聚餐,两岁的汤圆一看见桌上各种馅的糕点,立刻吵着要吃,而且吃得很着急,几乎是狼吞虎咽的就吃下了一大堆:足足两碗鱼粥,还有虾饺、奶黄包、核桃包、肠粉、炒面……朋友说:两岁的宝宝,怎么饭量跟他一个成年男性都快差不多了。

那半年在家吃饭,饭菜都不太敢出现在饭桌上。但凡有肉的菜,一定是孩子吃两口就立刻被端进厨房。他吃两碗饭后,大人就开始各种哄下桌。必须有一个大人陪着他玩转移他的注意力,然后其他人在厨房里关上门迅速把饭吃完。

我为了能吃快点,都是用一个大面碗把米饭菜全部夹在里面,躲在厨房边角的小阳台大口扒拉。期间不能再去夹菜,因为被孩子发现又会闹着要吃的。

有次他刚吃完跟奶奶在客厅,我端着饭碗在小阳台正吃着。孩子想找我,就去推厨房的门,我一听到推门声立刻把手里的饭碗藏在角落,假装自己什么都没吃,然后把孩子往厨房外拉。这样的场景,在那段时间几乎每天都在上演,全家人在吃饭时间都是精神紧绷的状态。

而那大半年,孩子没长过肉。

现在回想起来,往事不堪回首。孩子生病,感同身受这个词,也只有父母对孩子才能体会的最深刻。后来接触了羊爸爸,开始学习了AB课程,每日被羊爸爸公众号熏陶。

我开始反思为什么汤圆会变成这样,怎么才能改善。

汤圆没怎么去过医院,他的问题应该是出在添加辅食的时候,大概七八个月的时候,添加辅食肉放多了,以为打成肉泥很好消化,再加上每天寒凉水果伺候……折腾下来,积食了好几次。

积食不拉的时候,经常用艾灸贴敷肚脐,一开始便便就顺利下来了,后来用的次数多了,拉便便越来越辛苦,娃痛得哇哇直哭。当时不懂辨证,艾灸是寒证适用,但是用错了也会消耗津液。

后来还试过大米油补津液,以及推拿的手法,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好转。但是还是饭量很大,一直要吃的,也没怎么长肉。推拿过程他很不配合,每次都让我这个气血不足的妈妈累得不行。

我在思考,有没有什么方法,能不太消耗我这个老母亲的气血,又能帮孩子改善胃强脾弱呢?

我接触到了秋冥老师的饮食课。他说,要好好做饭,饭在锅里化好了,在肚子里就好化,就更能给身体补充需要的能量。

于是,我开始好好在厨房里做每一顿饭。

秋冥老师介绍的开花米的粥,前后熬煮需要一个小时。我每天早上五点半起来,就在厨房里忙活。

五点半,有时候天还没有完全亮,其他家人和孩子都睡着,家里特别安静。我自己在厨房,可以不用操心孩子突然哭闹,一个人安安静静的独处,只是与自己在一起,跟食物打交道。

在这个过程中,我的整颗心都处于很安静平和的状态,我发现我一点都不觉得累,反而会从这种安静做饭的过程中,获得很多平和的滋养。

泡好大米,烧水,把米放入锅中,搅拌,等待片刻,再搅拌。等大米都开了花,米油越来越浓厚,粥就煮好了。

有的时候我会蒸馒头,也是用秋冥老师饮食课里的方式。发酵过的面食,吃起来容易消化,蒸包子做馒头,都是大米粥的黄金搭档。

再炒个蔬菜,隔三差五的吃点煎鸡蛋或者蒸鸡蛋,既养脾胃,又好消化,美好的一天就从这一顿舒舒服服的早餐开始了。

在后来更加深入的学习中,我还了解到一个适合胃强脾弱孩子的食疗方:江米薏米粉煮粥(文末附详细食谱说明),我就尝试给孩子吃。

吃到十几天的时候,有两天他拉了特别多的便便,在儿童马桶里堆得像小山丘一样快溢出来了。我特别吃惊:这样小小的身板里,怎么会存了如此多的垃圾呀?

从那以后,汤圆的食量逐渐变小了,原本是两碗半,后来变成两碗,再后来变成一碗左右(在我看来,这才是这么大孩子的正常食量);他终于开始长肉,吃了两个月长了两斤多,这之前已经大半年没长过了;以往稍微吃点肉就会积食,现在吃多点也不积食了,排骨从之前的两块加到五六块,甚至一次啃了一个大鸭腿,也没有消化不良。

有一天晚上,孩子和奶奶早早吃完了饭,孩子爸下班回来才吃。孩子在爸爸吃饭时过来看了一眼,笑呵呵地说:“爸爸你吃饭吧~”就笑着跑开了。

哇,当时我和老公看着彼此,心情都有点说不出的激动:汤圆好了,他不再不停要吃的了。这道坎总算熬过来了。

原来一日三餐做好饭,就能很好的帮助到孩子。全家人跟着一起吃,全家人一起受益。婆婆的胃病,那段时间都没怎么犯过。我也体会到,脾胃好的时候,用陶瓷杯喝白开水都是甜的。

分享一下秋冥老师饮食课里提到的做饭的讲究:

煮粥:最好用砂锅。大米要先用温水泡半个小时。砂锅水烧开后,把泡米水倒掉,大米入锅。在大米开花之前一定不停搅拌,大米开花,那个能量才更容易被身体吸收到。米开花后,再小火慢炖半小时,就煮好了。

用真正煮开的水:喝的水,自从学了饮食课,都是水开后再小火烧半小时的水,燃气灶明火烧。做菜煮面需要加水,也是用这个水,不再用生水。

生姜是非常重要的可药食两用食材,厨房里必不可少,辛温,可温中散寒。日常做菜的话,我们没有受寒,取其温中之性即可,去除它的生性,避免不必要的气血往体表走。所以倒入油将其煎至焦黄,生姜这个时候已经没有辣味,我们可留在菜里也可不要,看个人喜好。

注:想进一步学习秋冥老师的饮食课,可以文末扫码咨询有问必答。

再讲讲改善胃强脾弱症状的食疗方:江米薏米粉

配料:1:1的小薏米(可以入药的小薏米仁)、江米(俗称:糯米)。

加工:燃气灶(柴火最好,不建议电磁炉),文火轻推慢炒,至焦香味弥散,颜色至焦黄后(不要炒糊了),石磨磨成细粉或者研磨机打粉。


用法:早晨熬大米粥或小米粥时适量加入(一般加两三勺),与大米或小米一同熬煮。

禁忌:乳制品、寒凉食物、巧克力类糖果及不健康零食。少量肉食即可。这是一个可长期食用的食疗方。

江米,也叫糯米:甘温,入脾、胃、肺经。功效:补中益气,健脾止泻,缩尿敛汗,解毒。清代王孟英《随息居饮食谱》说糯米:“甘温。补肺气,充胃津,助痘浆,暖水脏。

厚朴中医曾写道:“糯米里支链淀粉含量高;有意思的是,籼米容易熬粥有利消化这件事,其实只能叫容易“消”,只是给胃的负担小。一旦到了小肠,更快得到酶的化学反应和吸收的反而是粳、糯米里含量更多的支链淀粉。这就是说,虽然粳、糯米不好“消”,一旦“消”完却更容易“化”,很快能给身体供上能量”。

胃强脾弱的孩子,虽然一直吃容易积食,但因为脾吸收的能力弱,所以身体其实是没有给到充足的营养和能量的。糯米是比大米更补的食材,能给中下焦提供能量,饱足感也相对强一些。

我们都知道糯米其质柔粘,不好消。所以对于小儿与病人,都不推荐食用。但实际上,只要我们想办法改善了糯米难消化的问题,它就会变成很适合胃强脾弱孩子的食材。

所以我们用炒制的方法将糯米炒焦后磨粉,再与大米一同熬粥,这样既避免了因炒产生的燥性,又解决了难消化的问题,让糯米的营养与大米一起进入身体而被更好的吸收利用。

一般胃强脾弱的娃,偏脾阳虚,不能很好地运化体内的水湿。所以健脾化湿也是很有必要。薏米的引入就很有必要了。《名医别录》:【薏苡人】无毒。主除筋骨邪气不仁。利肠胃。消水肿。它归脾、胃、肺经。

但薏米本身的属性稍微有些寒凉,所以为了照顾宝宝和偏寒体质的人,在食用前(特别是长期食用),可以把薏米炒至焦黄,会中和一下它的寒性。

炒制好后磨粉,也可以与炒制好的江米一起磨粉,最终江米薏米粉混合一起,每次煮粥的时候放两三勺进去与大米小米等一起熬煮,整个粥都充满了宜人的香气。

中医本就来源于生活,大道至简,我们粗茶淡饭,用心做好每一餐食物,日常加强户外运动晒太阳,孩子的生病都会很快过去,身高体重都不会落下了。

PS. 如果你也想写文记录一下自己的中医育儿故事,欢迎来稿。稿件一经选用会有200~800元不等的稿酬。
作者简介:许秀梅,喜爱中医食疗养生,4岁男孩汤圆的妈妈,羊粉儿,中医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脾虚怎么调理 常喝南瓜粥补中益气
[食疗] 五谷杂粮是最好的“补品”
关于小儿成长的一些中医知识
饮食健康:6种米食的养生功效大解析
小儿中医知识
米饭也有养生功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