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海油形成大批核心技术 南海石油开采底气大增

随着5月9日上午9时35分“海洋石油981”的钻头探入南海1500米水深的地层,中国在南海深水区插上了一面“流动着的五星红旗”。中国,在这一刻成为第一个以一己之力开发南海深水油气资源的国家,中国海油在国内外的深水自主作业即将拉开序幕。

南海地质资源量占我国油气总资源量的1/3,约在230亿~300亿吨之间,天然气总地质资源量约为16万亿立方米,其中70%蕴藏于153.7万平方公里的深海区域。

然而,恶劣复杂的自然环境、高难度的开发技术、高昂的开发成本、复杂多变的周边局势,使南海深水油气资源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

为进军南海深水,中国海油打造了以“海洋石油981”为旗舰的“深水舰队”。作为中国首次自主设计、建造的第六代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的许多设计都是依照南海的海况“量身定制”。它能够抵御南海百年一遇的台风;可以凭借9000吨的可变载荷在远离陆地、补给困难的情况下长时间作业;世界上强度最高的海洋工程系泊链能够使它在15级的强台风中毫无位移。

981的成功开钻,归功于中国海油近年来确定的自主创新和技术引领发展战略。通过自主创新与技术引领,中国海油形成了一系列核心钻采技术。

从合作到自营,中国海油实现了深水技术突破。2009年,作为作业者,中国海油在赤道几内亚完成了第一口深水探井作业,海上钻井水深第一次突破1000米,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深水作业能力。

同时,中国海油的三低油田开发由研究步入应用。5年来,中国海油在4个海域、4个油田共实施压裂作业15井次。海上压裂作业在全海域展开,表明三低油气藏的开发由研究转入应用阶段。在此期间,中国海油初步形成优化井网油藏开发技术、储层保护技术、海上压裂工具及装备技术等8大关键技术。

高温高压井作业风险高,钻井液稳定性差、性能难以控制,固井成功率低,对设备工具的耐温耐压要求高,满足作业要求的平台少。面对一个个瓶颈,科研人员通过对比研究,选择合适的高温高压水基钻井液,并通过国家“863”科技攻关,研发出了抗高温高压的防气窜水泥浆体系,形成了高温高压钻井工程设计技术规范。随着高温高压钻井技术的不断突破,中国海油在南海实施了25口高温高压井作业。

此外,大位移井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也为油田增产稳产增添了动力。不少钻完井专家都说,大位移井是个难对付的“家伙”:油藏浅、水平段长、长裸眼段易漏易垮、近水平稳斜段导致管柱运动阻力大、套管易磨穿,同时井眼轨迹容易走偏,导向控制困难。

大位移井的技术难题,没有“移走”科研人员的斗志。经过一系列技术攻关,中国海油在流花11-1油田创造了单只PDC钻头(聚晶金刚石复合片钻头)一次入进尺4380米的海洋石油钻井记录。过去5年,中国海油自主完成10口高水垂比大位移井,此技术贡献了近500万立方米油当量。

“十二五”期间,钻完井技术难度大大增加:渤海以大斜度井、水平井及深井为主,南海西部油田将转向高温高压勘探开发,南海东部油田转向深水钻井,海外新区地质环境不熟悉、基础设施差等,但自主创新让中国海油的钻井人底气大增。

中国海油掌握了一系列适应我国海上油气勘探开发特点的核心钻采技术和特色技术,中国海油在未来的油气勘探开发之路上必将走得更稳健、更有底气!(朱孔苍 刘思酉 孙国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海洋石油深水钻完井技术
中国再添顶级钻井平台 用最先进技术在南海作业!
屹立深海的中国力量:981钻井平台全方位解读
北京撒下大网:打算要榨干中国南海的石油
从近海走向深水南海采油底气足
3000米深水石油钻井平台即将前往南海探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