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泉满明湖映济南
鸟瞰大明湖
垂钓春风里
泉水带来的欢笑
鸟市
大明湖示意图 郭红松绘
品茶赏曲
建国前的大明湖一角
名家画湖:明湖春晓(中国画·局部) 张宝珠
爱留明湖水
“大葱有点高!”

    世界上有很多湖,但由泉水汇流而成的也许只有大明湖。湖是城市的一面“镜”,大明湖被济南人称为“泉城明珠”。

 

    济南,泉、城伴生,城即园林,素以“泉城”著称。山、泉、湖、河、城交融,山系泉之源,河系泉之脉,湖系泉之汇,泉是济南的灵魂。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72名泉汇成小溪、河流、湖泊,形成独特的泉城风貌。

 

    济南的泉水历千年而不绝,淙淙细流,穿城绕廓,流入护城河,汇成了大明湖。

 

    大明湖历史悠久,水源丰富,水面辽阔,有“众泉汇流,平吞济泺”之说。其名称最早见于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济水注》:“其水,北为大明湖,西即大明寺。寺东、北两面侧湖。”所处位置是在今五龙潭以北偏东。西晋永嘉年间,修建城墙,将湖水分为城内城外两部分。今大明湖,《水经注》称“陂”、“历水”,隋唐时因湖内多生白莲,也叫“莲子湖”,又称“历水陂”,北宋文学家曾巩称“西湖”,他在任齐州(今济南)知州时,修筑了北水门、百花堤,沿湖修建了多处亭、台、楼、阁、桥,形成了“七桥风月”景观,初步奠定了大明湖的游览格局。特别是北水门的建成,合理调节了大明湖的水位,加之湖底为不透水的火成岩,使大明湖消除了水患,形成了“恒雨不涨,久旱不涸”的特点。元代时湖面占府城三分之一,文学家元好问因袭旧城西五龙潭处古大明湖之名,直至今日。明代重建城墙,清代则形成了“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格局。湖水由北水门泄出,经护城河流入小清河,再向东注入渤海。

 

    大明湖自然风光秀美,岸上翠柳垂荫,婀娜多姿;湖中碧波泛荡,荷花似锦,小舟争渡,画舫徐行。“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是其景观的最好写照。古人盛赞:“湖光浩渺,山色遥连。冬泛冰天,夏挹荷浪,秋容芦雪,春色杨烟。鼓柂其中,如游香国。鸥鹭点乎清波,箫鼓助其远韵,固江北之独胜也。”历代八景中的明湖泛舟、鹊华烟雨、汇波晚照、历下秋风以及奇特的佛山倒影景观均可于湖上观赏。

 

    大明湖人文资源丰富,一泓碧水,擅奇宇内。千百年来,人们择湖而居,形成了碧筒饮、明湖踩藕、荷花节、龙舟赛、曲艺演出等浓郁的地域文化,传承着大明湖古今文明。杜甫、曾巩、元好问、张养浩、李攀龙、王士祯、蒲松龄、乾隆、刘鹗、老舍等历代名人为明湖美景所陶醉,或漫步湖畔,或荡舟湖上,留下无数诗文墨宝。历下亭、铁公祠、北极阁、南丰祠、遐园、稼轩祠等众多名胜古迹,为千古明湖增添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如果说泉是济南的魂,那占据半个城的大明湖就是济南的根,济南人生生不息的根。大明湖和众多泉水成就了济南“城即园林”的文化特质。“湖阔数十里,湖光摇碧山”、“云从四岳起,水向百城流”、“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这些千古绝唱,描绘的不仅是泉城的园林景观,更是一座城市的生态与文明。泉城的历史和人文,以一种恬静、幽远和唯美、丰腴的姿态,被凝固在大明湖的每一个角落。昔日,人们临湖而居,尽享大明湖的馈赠和滋养;今天,扩建后的大明湖成了泉城百姓的休闲胜地,就像自家的“后花园”。

 

    驻足湖畔,临湖而望,济南的繁华尽收眼底。在这里,可以充分感受泉城儒雅和安详的气质,以及大明湖涵纳百泉的包容与博爱。

 

    新时期的济南人,正以更宽的胸怀,更大的气魄,缔造着泉城明天更加美好的“中国梦”。创建生态城市、水生态文明市、生态园林城市、森林城市、环保模范城,“五城联创”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打造“生态园林、民生园林、文化园林、特色园林”正着力推进……我们相信不久的将来,济南定是“杨柳巧含烟景色,芙蓉争带露华开,城头山色相围出,檐底绿波四面来”。

 

    (本版图片由济南市委宣传部、济南市摄影家协会提供)

 

    寻湖名录(首批)

 

    杭州市:西 湖

 

    昆明市:翠 湖

 

    济南市:大明湖

 

    武汉市:东 湖

 

    贵阳市:花 溪

 

    合肥市:巢 湖

 

    苏州市:太 湖

 

    九江市:鄱阳湖

 

    岳阳市:洞庭湖

 

    保定市:白洋淀

 

文本回放

 

    大明湖上就烟霞,茆屋三椽赁作家。粟米汲水炊白粥,园蔬登俎带黄花。   

  ——蒲松龄

 

    对了,只是在秋天,大明湖才有些美呀。济南的四季,唯有秋天最好,晴暖无风,处处明朗。这时候,请到城墙上走走,俯视秋湖,败柳残荷,水平如镜;唯其是秋色,所以连那些残破的土坝也似乎正与一切景物配合:土坝上偶尔有一两截断藕,或一些黄叶的野蔓,配着三五枝芦花,确是有些画意。    

 ——老 舍

 

    清末还有这样一首竹枝词,最让我流连:“图书新馆傍湖开,汉偈秦碑剥绿苔,千古文人属邹鲁,蜀车绕过济南来。”是专门记录当时大明湖畔新建的图书馆。重视文化,重视读书,我以为,这是大明湖的魂,有这个魂在,大明湖的水、柳和荷,才有了长在的生命和情感,才有了别样的美丽和魅力。      

——肖复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济南大明湖
三伏避暑百泉湖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济南大明湖中文导游词
行走丨泉城拾翠
民国时期的泉城济南 古朴而美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