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给,会带来更多
userphoto

2023.08.17 甘肃

关注

前一章提到——少,才是多。

我要再提出另一个丰盛的重点:

Giving is more. 

给,会带来更多。

而且,给,不光会带来更多,甚至是——愈给,愈多。



你可能不明白,如果你把你所拥有的给出去,按道理来说,你拥有的应该会变少,怎么反而会更多?

愈给,愈多——其实是丰盛的一个核心观念一个人愿意给予,而且一直给予,这样的慷慨,也是丰盛的一个核心特质。

华人文化相当鼓励节俭,让一般人以为是要节省、最好到一毛钱也不花甚至斤斤计较的地步,才能点点滴滴累积财富。

但从我个人的观察,事实都是刚好相反。这样子节省的人,当然可以累积许多财物,但到后来反而活得很不愉快,甚至人生出现很多问题,连身边的人都会彼此对立。



这么说,当然并不是要鼓励你奢侈浪费。我相信,你也可能听过或遇过一些挥霍无度的实例。确实,一个人如果不能节制自己的欲望,哪怕拥有再多,早晚也会一无所有。他的念头和注意力再怎么往外寻,非但满足不了肉体的欲望,反而还让能量不断往外漏,不断地流失,造出严重的失衡。

反过来说,一个人过度节俭,也就是能量只进不出,一样是失衡的

如果你希望取得丰盛,要记得,丰盛本身是一种均衡的状态。你的生命如果随时在均衡的状态,我要再强调一次,那么,你真正需要的其实很少。甚至,你根本不会有想要挥霍的欲望,生活自然会变得简朴。

你最多是基于一种照顾大家的心情,该大方时,自然大方,甚至随时大方。但是,你这么做,是把金钱当作服务大家的工具,倒不是没有节制的大肆挥霍。

其实,如果你发自内心慷慨,甚至还能把自己摆到最后,那么,你不光可以创造更多的资源,还可以照顾身边的人。

这一来,你反而可以累积更多财富。即使没有累积更多,你的人生也会更丰富,更丰盛,为自己和身边的人造出一个彼此信赖、真心关怀、让人成功的环境。到了这时候,是不是累积更多的金钱,其实已经不是你真正在意的。



念头和物质层面的慷慨,其实是两面一体。你不光是可以在物质层面慷慨,更可以在念头层面大方——给人成就、给人功劳,不光是给别人应有的功劳,肯定他本来就有的贡献,甚至,你可以真正谦让,把自己排到最后,不需要再去表扬自己的功劳。

我过去观察,真正成功的人(我指的不光是在财务层面成功,而还是身心快乐的人都是这么做。

真正成功的人并不需要为自己争取名誉、好处或功劳,而是把功劳归给别人,就好像他在辅导每个人成功,而把整体的成功当作自己的成功。这么做,是真正的慷慨。

真正的慷慨,可以透过各式各样的层面表达。

举例来说,在工作上和人接触时,你可以少看缺点,多鼓励

甚至,是随时找机会庆祝——即使很小的突破、很小的成就,都可以庆祝。

你不光是为自己的突破庆祝,更可以为别人的突破庆祝。你自然会想要随时跟别人分享好的东西、或你所知道的好东西。你不再是等着别人来照顾,而是随时都去照顾别人

不知不觉,你也发现,愈是带着慷慨的心情称赞别人,愈是给人正向的鼓励,一天下来,你自己反而更是充满了能量


当然,你也看过,有些人专门挑别人的短处来看,到哪里都在找缺点。不管别人怎么做,他就是挑剔,认为别人这也做不好,那也做不好。其实,这样的人怎么活都会觉得不好、不够、不对劲。也许他这一生有相当好的福报,好像有地位、有财富,但他的念头、语言、行为随时盯着缺少的那一面,从来不去欣赏丰富的一面。这样的人,即使什么都有,他反而活得好像样样都缺。

是这样子,我才会说一个人的念头、语言、行为要随时保持正向。你也可以体会看看,就拿这张图的水来说,你会像右边的人一样看到还有半杯水?还是会像左边的人一样,看到有一半是空的?



发自内心的慷慨和大度,其实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学习的。

即使你本来就很理性,讲究精确,倾向就事论事来衡量好坏对错,然而,只要你愿意试着去多鼓励,少看缺点,早晚你会发现称赞和鼓励的力量竟然是远远比责备、挑毛病或找异常来得更大。可能只是写一张小纸条,带给对方几句鼓励、安慰、称赞的话,就能为彼此带来很大的帮助。


只要开始赞美、鼓励身边的人和事,你自然会不知不觉上瘾,甚至会随时主动为对方找到各种可以鼓励和赞美的地方。接下来,你甚至还想鼓励别人更多,想为别人找到可以奖励的标准,只要达到就一起庆祝。

你随时都能体会到,就这么简单的做法,可以带给周边喜悦,还带动一种正面的能量,这本身会是你最大的收获。

确实,慷慨和大度,自然带来正向。你如果从心里对人、对事、对物慷慨,也就不会再渴望从别人身上得到什么,也不会想透过这些人事物为自己达成什么。你会认为早就已经达到了,如果还有突破,那完全是意外的惊喜。对这样的结果,你当然只能感恩、只能称赞、只能放手。



其实,一个人能够慷慨,也只是反映了这样的领悟——没有一个东西真正是属于“谁”的,更不用讲是自己的。每一样东西都是共同的,是整体的。你即使拥有一个地方、一个东西、一个物质,也最多好像是在帮忙整体照顾它,它并不是你的。

反过来,既然全宇宙就是你的家,也可以说没有一样东西不是你自己的,而你又有什么东西不能跟人分享?不能给出去?

无论是一个好消息、一句好话、一个好的物质,你自然会大方给出去。你会随时照顾别人,会为人处处着想。

同时,既然样样都是整体,而没有一样东西不是你自己的,你又有什么会需要去争夺、取得、拿到,或刻意要留住、累积?

无论你需要什么,整体自然会为你考虑。对你,丰盛是自然而然的结果。


从能量或对称的角度来说,样样都是一个循环

你“给”,其实也就打开一个能量的门户,带来一种流动。接下来,这个流动自然会找到它自己的平衡——既然有东西可以流出去,也会有东西可以流进来。一个系统是这样与周遭不断地互动,才可以达到平衡。

我前一章所讲的清理,也可以促进能量流动的平衡。如果你的生活都是塞满的,也就摆不下新的东西了。生命,也是一样的。假如你的脑海满满是各种现成的观念和知识,那么,新的灵感又怎么进得来?

这时候,你反而需要放手,才可以挪出一个神圣的空间,让宇宙正向的能量不断地流进来。



你所放手、所给出的,不光是物质,也可以包括精神的层面

就像前面提过的,在和大家共事时,你原本可以把所有功劳留给自己。但是,你懂了能量平衡的道理,反而可以选择把功劳交给别人

这么做,不光让共事的人能全心发挥,更让你可以随时肯定别人的表现。不知不觉,生命的力量就在团队里活了起来。

当然很多人会用投资的心态来解释这些话,也就是认为样样都有代价,也许是先要付出,才可以得到。后来,也有人带出另一种“pay it forward(先把好处分享出去)”的观念——不是讲究一对一的回报,而是再进一步分享给更多人。到最后透过宇宙的循环,这一切的好处还是会回到自己。

然而,从我的角度,慷慨就是慷慨,其实不需要用这些道理来解释。

你不需要带着取得、回收的预期,更不需要认为对人好,自己早晚有一天可以得到回报。你如果没有得到回报的念头,接下来,也不会有期待落空的烦恼。

给,最多是为了给。

给的念头,本身就是你我最大的恩典。给予和付出,带给自己能量和平安,让自己和身边的人事物不断地回到平等,倒不是为了想从物质层面得到什么回报。

你看,这么讲对你是不是有道理,而你,会不会想这么做?

--摘自《丰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心想事成.心都不想又怎么可能事成呢?
(转载)——《无为》的奥秘
心理学之十万个微什么:为什么乌鸦嘴特别灵
你的念头中,究竟藏着多大的能量?
性,不是特殊的,遗精不一定消耗很多能量
心的转变,是人生最大的礼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