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文字和建筑的不同,浅析东西方文明的优缺点

越是标榜自己伟大正确,质疑甚至诋毁其他文明,就越凸显其心虚;越标榜什么,就越缺乏什么,此理中外通用,古今不变!

中华文明的优点:文字及其载体和史官制度,上可溯本正源,下可传承有序。

得益于几千年来海量完备的文字记录,中华文明经历了从石器时代、木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的历史变迁,由原始部落经过长期的探索,逐步的按部就班的演变到更先进的时代,而从来没有忽然的跨越式发展,这完全符合历史的发展规律。除了上古时期及尧舜禹夏需要大面积的考古来佐证文献典籍记载外,殷商之后的中华历史脉络清晰而明确。

有专家分析,中华自黄帝时期就开始确立了史官制度,该时期最有名的史官便是造字的仓颉,为何要造字?就是要记录发生的事件。殷商之后,史官有了左右之分,左史记言,右史记事。周代后的史官共六种:太史、内史、小史、右史、左史、外史,各自分工细致,职责明确。中华文明的伟大之处在于:不但有文字,还有可以长久保留文字的载体,更有先见之明式的史官制度,使得中华文明上可溯本正源,下可传承有序。

中华文明的缺憾:建筑大量采用土木结构,明代之前的建筑遗存少之又少。

古建筑是活着的文物。相比出土文物的偶发性和不确定性,通过研究建筑遗存,可以更直接更快速的了解当时的历史、文化,甚至政治和经济状况。中国明代之前的大部分建筑是土木结构,砖石结构只在少数建筑中,比如佛塔、寺庙等有所使用,以至于我们今天仍将建筑学科称为土木工程。

古希腊和古罗马,以至后来欧洲各国的古代建筑大多为石砌建筑,这些建筑主要由希腊柱、罗马拱组成,以及后期的哥特式和巴洛克建筑风格,这与不同文明所处的地理位置息息相关。希腊的巴尔干半岛、罗马的亚平宁半岛均多山地,石材丰富,自然大多数为石砌建筑;而中华文明核心地处黄河流域和渭河流域,均为河流冲积中原,周围基本无石可用,只能用夯土和木材构建房屋,这就造成了东西方建筑的巨大差异。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是古代建筑的不二选择。历经千年沧海桑田,历朝历代战乱频仍,石砌建筑自然要比土木建筑遗存要耐久的多。更有中国历史上屡屡为泄私愤的恶行:项羽匹夫焚毁咸阳宫、绿林更始军焚毁长安未央宫和长乐宫、乱贼董卓焚毁洛阳皇城、叛贼黄巢和朱温焚毁万宫之宫的长安大明宫,等等,使得中华文明土木结构的伟大建筑陷于万劫不复之地。

从上古时期直到明清时代,夯土筑墙技术一直都在使用,商周时期的建筑立墙全部由夯土构筑,王公贵族屋顶则出现瓦当。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阴刻的画像砖和瓦当,但墙面依然由夯土筑成,砖和瓦当仅作为建筑的装饰构件,秦兵马俑坑中出现了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砖砌墙面。汉代砖瓦建筑有一定的发展,但依然用于陵墓,分封的刘姓诸侯王的汉代石墓则是典型代表。“秦砖汉瓦“是秦汉时期主要用于建筑的装饰性构件,且只用于皇宫和少数达官贵族的府邸。南北朝时期,佛教兴盛,佛之居所一定要比人的房屋高贵耐用,于是出现了砖砌的佛塔和寺庙。隋唐至宋代,砖石依然只用于重要的建筑上,砖塔、石塔都有较大的发展。

烧砖真正大量使用则是在明代,砖石普遍用于民间建筑和军事防御建筑。明代是个伟大的朝代,尽管出现了几位昏聩之帝,但作为中国历史上的汉人正统,每当皇帝暗弱之时,总会出现治世能臣以弥补皇帝的遗憾。明代大部分时间社会安定,经济复兴,朝廷及地方衙司拨出巨款,在全国范围内以砖覆土,重新修筑几乎所有城镇的城墙,如果把全国各地城镇的所有城墙加起来,其总长度有可能已经超过长城的总长度。伟大的明长城绵延万里,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几乎全部用烧砖筑就。而秦汉长城主要是夯土和山石,山谷隘口及平川地带多用夯土筑成,山地则多用石块或土石混筑。

伟大的万里长城

现在全国各地的砖砌建筑和砖砌城墙,几乎都来自明朝这个看似昏暗实则强盛的时代。明代建筑数量较多,无法统计,而现在仅存的明代古城墙却屈指可数:1、南京明城墙历时21年建成,全长33.7公里,是世界第一大城墙。2、西安城墙是中国现存保存最完整的明城墙,全长13.7公里。3、荆州古城,全长11.03公里。4、襄阳城墙,全长7.6公里。5、宁远古城(现辽宁兴城县),长3274米。6、山西平遥古城墙,长 6163 米。7、寿县古城墙,长7147米。

西安明城墙

西方文明的优缺点:建筑大量采用石砌结构,建筑遗存使得西方可以正向研究历史;但缺乏文字记载,使西方学者只能靠猜测甚至臆造来弥补历史的缺憾。

两河流域、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世界其他主要文明,虽然有各自不同的文字,但由于缺乏可以长期保留文字的载体,更没有相应的史官制度,使得这些文明始终像谜一般的存在,含混不清,争议不断。这里仅讨论代表西方文明的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至于两河流域和埃及文明将在后面的文章细致研究。

雅典、罗马至今遗存诸多2000-3000年前的石砌建筑,成为可以验证西方文明的活文物,使得他们可以从研究古代建筑遗存下手,以物证史,正向研究其历史脉络。近代西方崛起,迅速成为引领世界的先进文明,但由于严重缺乏文字记载,为了从历史根源上验证“西方中心论”的正确性,近现代西方历史学者只能靠猜测,甚至臆造来弥补西方历史的缺憾,这就导致了诸多非议和争论。

西方这种自我膨胀式的猜测和臆造,反而暴露了西方对其历史的不自信甚至虚伪,其实他们不需要这么做,仅从其遗存的宏伟建筑,诸如:雅典卫城的雅典娜神殿、阿尔忒弥斯神殿、帕特农神庙、古罗马斗兽场等建筑,就足以证明其古代文明的伟大之处。画虎不成反类犬,画蛇添足自欺人,西方越是标榜自己伟大正确,质疑甚至诋毁其他文明,就越凸显心虚与不自信;越标榜什么,就越缺乏什么,此理中外通用,古今不变!

东西方对生死态度的不同,是导致西方严重缺乏历史文物研究的直接原因。

中国人讲“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侍奉已经去世的长辈,就像他们在世时一样,这是最高的孝道。这一基本态度导致了古代中国的厚葬礼仪,特别是帝王将相的陵墓坟茔都有严格的规制,生前享受什么规格,死后同样享受什么规格,要把生前所有的器物带入坟墓。从先秦的不封不树到秦汉之后的封土植树,甚至规格及高的黄肠题凑、金缕玉衣,无论什么年代,中国人都讲究厚葬礼制,入土为安,这就为以后的历史研究提供了最直接的证据。

由于明代之前的建筑古迹基本都没有太多遗存,我们只能从汗牛充栋的典籍中寻找蛛丝马迹。通过偶发性的发掘,特别是古代王公贵族陵墓中的文物来逆向验证典籍记载。这种逆向研究稍嫌被动,很多陵墓发现之时已经被破坏盗掘,大多属于抢救性发掘,文物精华大多被盗取流散民间甚至流向西方,所遗存的文物价值大打折扣,而且发掘时间漫长,动辄几年甚至几十年,耗时费工。最重要的是挖掘坟墓就是是刨人家祖坟,不仁不义,无道无德,如果主动挖坟则是丧尽天良,必遭报应,坚决反对!如果是抢救性挖掘,为保护里面的文物,实属无奈,不得已而为之,尚可理解。

西方基本上讲究薄葬。古希腊的丧葬礼仪规格虽然也很高,但只体现在陵墓的建筑上,随葬物品相对简单,一般只放置生活用品、装饰品和武器刀剑,而古罗马则更现代化,死后居然和现在一样:火化,随葬物品也只有简单的生活用品和生前喜爱之物。后来的欧洲基督徒则更简单,随葬十字架饰品,近现代则是一本圣经,十字架项链和几束鲜花。西方人想通过挖祖坟发财的可能性太小,如果想通过发掘古坟来寻找历史线索,最多挖到一把刀剑,几枚象征性的金币银币,其文物价值远远达不到中国的程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细数赣州最具价值历史文化遗存
乌鲁克阿奇拉亚,连接古代和现代的文化桥梁,苏美尔文明珍贵遗产
叶兆言:说不尽的南京明城垣
西安古城墙:历史的见证者
谈古论今话山西2020-4 大同 城墻 带状公园
甲骨文的发现是中华文明和人类文明的幸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