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他们不是病死的,而是吃药吃死的!对它要有全面、彻底清醒的认识

我国每年约有近20万人属于“药源性致死”,就是死于药品的不良反应。

换言之,他们不是病死的,而是吃药吃死的。而产生药品不良反应的人更是高达250万人。

我们服药本为治病,结果反为药所害,原因何在?

是我们滥用药物,还是药物在愚弄我们?

要回答这些疑问,我们需要对药物有一个全面、彻底而清醒的认识。

首先,无论是中药还是西药,之所以称为药,而不叫食物或其他,是因为它们有药性。

什么是药性?中医认为无论是食物还是药物,都有其性味,但药性猛烈,如刀似兵;而食性缓和,如水似气。所以神农氏才煞费苦心辨别食药,为的就是将刚与柔、猛与缓区别运用。

我国自古就有“药性刚猛,用药如用兵,岂可妄发”的说法。

至于西药,由于是化学药物,属于自然与身体的异类,对身体损伤更大。

其次,我们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药物与药性,既要看到其有益的一面,又要看到有害的一面。因为药与毒、药性与毒性的界限很模糊,很多时候,它们只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侧面。使用得当毒也可以为药治病,使用不当则药也可以变毒致病。

只不过对于已称为药的事物来说,其毒性换了个无奈的称呼——“副作用”,而对于已称为毒的事物,其药性则被形象地称为“以毒攻毒”。

这就犹如两国交战互为敌一样,双方均称己为我,称对方为敌,其实己方之我就是对方之敌,对方之敌就是己方之我,究竟谁是敌谁是我,只要自己心中有数就可以了。

再次,所谓的新药、贵药、进口药与好药之间并不能画等号。

其实,世界上不存在什么好药和坏药,只有贵药和贱药。使用得当,多贱多坏的药照样能治病,这便是好药;使用不当,多好多贵的药也能致病,这便是坏药。

最后,还有一个药物纯度与污染的问题,这在中药材中尤为突出。

就药物纯度而言,有的药农为了逃避国家税收,还没到药材采集期就进行采收。比如,麻黄在10月份生物碱的含量最高,应在此时采收,但药农为逃避国家税收,9月就开始采收,导致药材太青,生物碱含量太低,形成劣品。

甘草应在春季采收,而药农往往在夏、秋季收,导致质量明显下降。再比如薄荷应在花期采收,因为此时挥发油含量高,而有些药农偏在果实即将成熟时采收,原因是此时产量高。

金银花应是分期采集花蕾,但有人却不分期采,而是将花蕾和刚开放的花及开放多时已变黄色的花一同采收。同时,由于大量化肥农药的使用,一方面使药材产生大量淀粉,如柴胡根直径粗达5~10厘米,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另一方面也使得药物毒性增大。

这都大大影响了药材质量。

对病人而言,由于无法分辨真假药材,若不遵医嘱自行服用,极易发生药物中毒事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药材百科】中药为什么要除硫?
中药学-刘志洋(吉林医药学院)
驳《是药三分毒》
古人是如何分析出药材是治疗什么,又是伤哪里的?
为什么很多中药方中都要配以甘草
道地中药,少不了地道炮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