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竹书纪年》说:舜囚尧,舜野死,而与历史中的说法却相反,你相信禅让制吗?

“尧舜禅让”的故事,因为《史记》等先秦各种史料的记载,被我们耳熟能详,并且被后世传为美谈。而“尧舜时代”,也被古代王朝社会推崇为最高的政治版图。

但西晋时期从魏王墓出土的,由春秋时期的晋国及战国时期的魏国史官写的《竹书纪年》,对尧舜时代的记载,却是另外一个版本。其中有“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舜放尧于平阳。”“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这样的话。也就是说,并不是尧自动把帝位禅让给了舜,而是舜夺取了尧的帝位,还流放囚禁了尧。

(尧舜禅让)

那么,这两个如此截然相反的记载,究竟哪一个是真实的呢?

很多人认为,《竹书纪年》的记载应该是最真实的,理由有这么几点:

其一,《竹书纪年》比《史记》成书时间早。一般来说,成书时间越早,所记载的越接近于史实。

其二,经过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大量的史料已经焚毁。司马迁所写的《史记》,更多来自于当时的传说、司马迁的推断,以及司马迁所要表达的“微言大义”的需要,真实性存疑。

其三,汉初的儒者,根据儒学发展的需要,已经对一些历史进行了大量的篡改。汉儒打造的“尧舜禅让”“武王伐纣”等政治样板,明显带有偏见性。

其四,长法马王堆出土的简册,与《竹书纪年》的记载比较吻合,反而与《史记》中的内容有很大不同。

这种说法对吗?

我认为,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但也是存在问题的。

(司马迁剧照)

诚然,司马迁所写的《史记》,由于史料缺乏,又不是亲眼所见,确实存在想象的成分。但是,难道春秋战国时期的史官,就是亲眼所见,就有很多史料吗?就算那时候有许多甲骨文,但甲骨文是商代才出现的。甲骨文记载的上千年前的事情,难道不是经过当时的人口口相传的结果吗?

既然司马迁所得到的口口相传的结果有错,难道甲骨文记载,以及春秋战国时期的史官所得到的口口相传,就是真实的吗?

至于“微言大义”的记录方式,《史记》肯定是有的,汉儒们重新修订历史肯定是有的。毕竟司马迁及汉儒们所在的大汉王朝,是一个大统一王朝,需要稳定,需要秩序,反对暴力夺位而重新造成天下大乱。这样的想法,体现在史书上,体现在经学中,从而把尧舜时代的政治,写成温和的禅让方式,也是可以理解的。

(三皇五帝)

但是,难道春秋战国的史官们,在写《竹书纪年》的时候,没有想表现“微言大义”的想法吗?

春秋战国时期是分裂的时代,那时候讲的是优胜劣汰,是弱肉强食,是霸权主义。哪个国家强大起来了,他就可以打败别的国家,称霸天下,从而反过去欺负别的国家,而不是被别的国家所欺负。

说在尧帝德衰(也可以说是力量变弱,或者变老的意思)的时候,舜帝把他流放,并且阻止尧的儿子丹朱和尧见面(也可以说是联合反抗的意思)。这难道不就是在表达“微言大义”吗?不就是在表达春秋战国时期的君王必须要自强,若是不自强就会被别人给取代吗?

由此可见,并没有《竹书纪年》和《史记》哪个记载更真实的问题。只能说,作者所处的时代不同,需要达到的目的不同罢了。

再说了,“三皇五帝”在历史上是不是真的存在,这本身就是存疑的。因为都是口口相传下来的,而且到现在为止,我们都没有找到能证明他们存在过的考古学证据。因此,并不能肯定地判断《竹书纪年》和《史记》谁对谁错。

(参考资料:《史记》《竹书纪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尧舜|禅让还是谋杀?这本书的记载颠覆我们的认知!
《竹书纪年》和《史记》谁的可信度高?
盗墓贼让中国古代最奇的史书重见天日,但上面记载的内容却让人们目瞪口呆!
《竹书纪年》颠覆《史记》
夏朝没有文字,那么夏朝历史是怎么传下来的?
竹书纪年:尧舜禅让是谎话?不读懂人情,还真就当真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