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郑钦安医书阐释[随想]

郑钦安医书阐释.txt不怕偷儿带工具,就怕偷儿懂科技! 1品味生活,完善人性。存在就是机会,思考才能提高。人需要不断打碎自己,更应该重新组装自己。

读《郑钦安医书阐释》
《郑钦安医书阐释》是唐步棋先生对火神派祖师郑钦安频于失传遗著《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伤寒恒论》三书阐释的合订本。阐释与运用合为一体,医理真传,医法圆通,忠实伤寒,高效实用,独步医林,蜚声海内外。唐步棋先生宣扬郑钦安医学思想的贡献是无可比拟的,是当之无愧的火神派传人。? ???“郑氏医书”是一代宗师郑钦安以深刻的理解,独特的见解和有效的临床探索,挖掘和阐释《伤寒论》的结晶。医书全力维护医圣仲景的权威,全力维护《伤寒论》于各流派学説的本源权威。正如书中所指出的:“仲景为医林之祖,著《伤寒》一书,以开渡津梁。楬出三阳三阴,包含乾坤二气之妙,后贤始有步趋。”??
一,何谓“伤寒”?书中直解:“夫伤寒者,邪伤于寒水之经也。”邪者,天之六气,风,寒,暑,湿,燥,火也。常乘人体虚侵袭而为多种疾病,故又称六邪,寒邪。
寒水之经者,太阳也。“太阳为三阳三阴之首,居于寒水之地,其卦为坎{阳为阴根}。坎中一阳,即人身立极真种子,至尊无二,故称之曰太阳。”“太阳之气化无乖,一切外邪无由得入。太阳之气化偶衰,无论何节何侯中不正之气干之,必先从毛窍而入,闭其太阳运行外出之气机,而太阳之经证即作,故曰伤寒。今人只知冬月为伤寒,不知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皆有伤寒。只要见得太阳经证的面目,即是伤寒。”
太阳为寒水之经,“统周身皮肤,毛窍,营卫,百脉,经络为一身纲领。”而“一切外邪之来,必由毛窍而始入内。”故为对寒水之经的伤害。其经证的面目:“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所以,一年四季为病,只要有以上病证,就可断定为“伤寒。“
二,何谓“伤寒论”?一年分六气“风,寒,暑,湿,燥,火”。六气配六经,乃六经之本气。每气各司六十日,以成一岁。寒居正冬子令,一阳初生,为一岁之首,故圣人以“伤寒”二字立论。按照六经大纲,论伤寒六日传经病情。
六经以太阳为首,厥阴为终。“真阳之气机发动,必先行于太阳经,而后行于诸经。”如寒邪所犯,阻其真阳运行之机,则太阳之经证作。“太阳之寒邪未尽,势必传于阳明,”寒邪即化为燥邪;" 燥邪之客气未尽,遂传入少阳,”即化为火邪;“少阳之邪未罢,势必传入太阴,”即化为湿邪;“太阴之客邪未罢,势必传入少阴,”即化为热邪;少阴之邪未罢,势必传入厥阴。即化为风邪。此三阳三阴六步传经。须知寒邪还可直中太阴,少阴,厥阴。另外,六经所主气机乃为本,客气所生乃为病。客气往往随主气而化为病,故一经一经病不同。
太阳“初为外邪所伤,邪尚未盛,正未大衰,此际但能按定太阳经施治,邪可立去,正可立复。因近来不按经施治,用药不当,邪不即去,正气日衰,邪气日盛,势必渐渐入内,故有传经不传腑,传腑不传经,二阳并病,三阳并病,两感为病,渐入厥阴。邪苟未罢,又复传至太阳,迁延日久,变病百出,邪胜日衰,酿成阴阳脱绝,种钟危侯。仲景立三百九十七法,一百一十三方以匡其失。而扶其正。”邪在三阳经腑,则以各经腑之法治之。邪在三阴,或从本化,或从中化或从标化,按定标本中法治之。六经各有提纲病情,昭然如日月之经天,丝毫莫混,头头是道,法法神奇,方方绝妙。仲圣不愧为万世师表也。
“论外感,内伤把握其中” “凡外感之邪,必先犯皮肤,皮肤为第一层,属太阳[太阳为为一身之纲领,主皮肤,统营卫故也】,次肌肉【肌肉属胃】,次血脉【血脉属心】,次筋【筋属肝】,次骨【骨属肾】,乃人身之五脏。”外感之邪侵入五脏,必剥削元气,造成五脏内伤。仲圣步步立法,扶危为安,治外感同治内伤。内伤为七情之伤,“皆心气先夺,神无所主,不能镇定百官,诸证于是蜂起,由内而戕剥削元气,。”外邪之感,有传经之分。七情内伤,无经腑之变。皆本此一元有损耳。"外感,“客邪由外入内,宜升散清解,不使入内为要。”内伤,“元气由内出外,以回阳收纳,不使外出为要。“
“论伤寒,暑湿燥火风具括于内” 六气乃六经之本气,各司六十天。人经之客邪,随经之本气而化。传经和病情是一致的,伤寒如此,暑湿燥火凤具如此。故云:“举伤寒而万病已具,明六气一年节侯已赅。”正如柯韵伯先生所言:“仲景六经是区分六经地面,所赅者广。凡风,寒,暑,湿,热,内伤,外感,自表及里,有寒有热,或虚或实,无所不包。”
三,伤寒医理??“伤寒一书,通体就在这邪正二字,”“仲景垂方,本祛邪以辅正,六经画界,诚调燮之旨归。”
邪者,六经之客。正者,六经之本。六经,真阳之通道也。“坎中真阳,肇自乾元,一也;离中真阴肇自坤元,二也。一而二,二而一,彼此互为其根,有夫妻之义。”子时一阳生,肾中真阳发动。背为阳,阳主上升。自背面由下而中而上,一气分三步,分出三阳。起真水上交于心。午时一阴生。腹为阴,阴主下降,心中真阴自腹面由上而中而下,三步定三阴。降心火于肾。一升一降,水火互济,周流不息,往来不穷。于是流通五脏六腑,九窍百脉,周身躯壳,输真气运用于中,死机转成生机。生命于是乎立。故曰:肾为先天之本。真阳欲立,须后天水谷精气濡养。脾为水谷之寄处,故曰后天之本在脾。“水谷之精气与先天之真气相依而行,周流三阳三阴六步,其中寓五行之义,各有界限。”
“一属阳,气也。一生二。二属阴,血也。一合二而成坎,气无形而寓于血之中是也。二合一而成离,血有形而藏于气之内是也。”真阳为气,真阴为血,气血合而为一。有形之血,赖无形之气推动,无形之气寓于有形之血中。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互根,阴平阳秘。气血循环,无一脏不行,无一腑不去。此六经之正气,“阴阳太和之气也。太和之气,弥纶六合,万物皆荣。人身太和充溢,百体安舒。”? ?? ? “万病一阴阳耳,阴胜者扶阳为急,阳盛者扶阴为先。偏于阴者宜扶阳,是言阴邪之盛,不是言肾中之真阴偏盛也。偏于阳者,扶阴。是言邪火之盛,不是言肾中之真阳偏盛也。”邪也者,阴阳中不正之气也。客邪在脏在里为阴邪。阴,水也。阴旺极,则凡气伤。凡气伤,则真阳真阴亦与之具伤。仲圣立白通,四逆为阴邪备法矣。客邪在表在腑谓阳邪。阳,火也。阳旺极,则凡血伤。凡血伤,则真阴真气亦与之俱伤。仲圣立白虎,承气为阳邪备法矣。正气自外伤,邪自外入,法亦升解,不使入内;正气自内伤,邪自内出,法亦温固,由内而释,不使伤表。仲圣云:“三阳经病者,邪从阳化,阳盛则阴必亏,以存阴为要。三阴经病,邪多从阴化,阴盛则阳必衰,以回阳为先。”总之,祛邪以辅正,邪去正自复。“元阴元阳同盛同衰,一元之旨归不谬。”
四,伤寒医法? ?1,首分阴阳。阴盛阳必衰,阳盛阴必弱。然阴虚与阳虚俱有象似处,辩别不清,致用药错误。故郑氏立“辩认一切阳虚证法”和“辩认一切阴虚证法”,并各列数十条实例,分判精确明白,以便正确理解,认真对照,取得辩认阳虚阴虚的实据。
阳虚,当扶阳抑阴。“有当轻清以扶阳者,大小建中之类;有当温养以扶阳者,甘草干姜汤,理中汤之类;有当辛温,辛热以扶阳者,四逆,白通之类是也。”阳虚之人,阴气自然必盛,阴气势必上腾,即现牙疼,龈肿,口疮,舌烂,齿血,喉痛,大小便不利之病,”真气上浮之病,往往多有外感阳证之形。仔细推究,所现定系阴象,绝无阳证之实据可验,”“不得妄以滋阴降火之法施之。若妄施之,是助阴以灭阳也。”阳虚者气不足,不能统血,血行郁滞缓慢体温常偏低。
阴虚,当益阴以破阳。“有当柔润以扶阴者,独参,黄连,当归补血之类也;有当清凉以扶阴者,导赤,人参白虎之类是也;有当苦寒以扶阴者,大,小承气,三黄石膏之类是也。”阳虚证皆缘火旺,火盛则伤血,故多水亏血衰。故体温常偏高而发热,虽现阴象,而貌似阳虚。??
总之,郑氏用药专在这先天立极之元阳,元阴上求之。同时在中宫上用力。仲圣立建中法,治外邪闭其营卫,伤及中气者;立理中法,治内寒湿气伤及中气者;合后贤之补中汤,以治劳役伤脾。合称中宫三法。
2,外感:客邪入内,病于何处,不必拘于一日二日之说,要刻刻将六经提纲,病情,本气熟记心中,即能明客气之所在,而用药有据。客邪必先侵太阳所主之皮肤,故发汗散邪为第一要着。若外邪从阳经入内,则必化热伤津阴。轻浅者用人参白虎,小柴胡类以存阴,深重者用大小承气汤之类以救阴。若外邪从阴经入内,阳寒混合必伤阳。轻浅者用大小建中,理中以扶阳,深重者用四逆,白通之类以回阳.
3,内伤??寒邪内生,源于正气不足。用心过度者损心阳,宜桂枝汤;饮食不慎者损脾阳,宜建中,理中汤;房劳过度损肾阳,宜四逆,白通汤。凡六经病三阳之方以升散,清凉,汗,吐,下为准;三阴之方以收纳,回阳,降逆,封固为要。
4,阳虚日久,不能化生真阴者,血枯而虚阳又炽者,不可妄用苦寒。宜甘寒及甘温微寒养阴,从阳以引阴,滋阴,化阴,用炙甘草汤,龙骨牡蛎汤,甘草黑姜汤类以治之。痨证亦多属此类。只有外邪从阳经入内,以致热伤血之阴虚,始可治以苦寒,清凉,升解之剂。
5,用药总则??大凡药品性具苦,寒,酸,濇,咸味者,功专在阴;具甘,温,辛,淡,辣味者,功专在阳。辛甘化阳,苦甘化阴。补坎阳之药以附子为主。补离阴之药,以人参为先。调和上下,权司中土,以甘草为归。
读《郑钦安医书阐释》是对《伤寒论》的再学习。郑氏集前人七十余种医书之长短,楬示出三百九十七法,一百一十三方所蕴含的疾病传播的规律性,疾病性质的多变性和防治疾病的可重复性。而规律性则显示出中医的科学性,可变性则显示出中医认识疾病的超前性,可重复性则显示中医方剂的实用性。特别是附子扶阳的超前使用,使三阴病的治疗充满期望和希望。正如唐步棋先生所评价:“郑钦安紧紧掌握《伤寒论》之精髓,于临证中广泛运用其方药于各种病证之治疗,卓有成效。著《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伤寒恒论》三书,互相发明,浑然一体,不可分割。全是临证经验的总结,贯穿以阴阳为总纲,万病不出六经宗旨,不出一元真气的学术思想。特重阳虚阴虚之阐发,达到登峰造极。善用大剂量姜,桂,附以回阳救逆,拯人于于危。其于阳虚辩治所积累之独到经验,实发前人之所未发,乃祖国医学之瑰宝,千古一人而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秘而不宣的人迎气口诊脉法
(12)《伤寒论》第十条解密
黄帝内经 第四十九讲 两感病症状及预后
六经辩证的系统性 - 解密中医
[][转载]秘而不宣的人迎气口诊脉法,学会了必有大用处(转载) wzd2002389的博客
郑寿全 > 阴阳为纲,辨证论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