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听育儿:4岁男孩高空扔砖头家长赔四千:有规矩的爱,才是对孩子最好的爱┃退休在家
userphoto

2022.11.30 广东

关注

作者┃退休在家   朗读┃踮脚微笑

指导┃郭新爱   编辑┃丄学号

前些日子,芜湖的先生在楼下放电动车时,突遭横祸,被一块从天而降的砖块砸破了头。

民警调查后发现,砖块是由楼上住户王某家掉落的,面对找上门来的民警,王某却摆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死不承认。

在民警拿出确凿证据后,王某不得不说了实话:4岁的儿子在家中玩耍,一时顽皮向窗外扔了砖头。

幸而楼层不高,先生没有生命危险,王某赔偿4000元和解。

不少网友认为,这处罚也太轻了,怎么也得关两天,让他长长记性。

王某袒护、掩盖孩子错误的行为确实令人不齿,但我更赞同另一位网友的观点:“4岁的他还是个孩子啊,千万不要放过他。”

家长错了,可以用法律、道德约束,孩子错了,又该怎么办呢?

“养不教,父之过。”

管教孩子,是为人父母的天职。

孩子虽小却不傻,眼前的事实足以警醒他:乱扔砖头不对。

此时正是家长教导孩子的大好时机,只要这位父亲因势利导,告诉孩子遵守该遵守的社会规范,孩子的一生中都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

可惜,家长却选了最蠢的办法。

对规矩的漠视,是对恶的最大放纵。

他自以为这么做是爱孩子,其实是在伤害孩子。

01

放纵,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

2017年的暑假,一架中国飞往洛杉矶的航班上,一名6岁的男孩不时骚扰邻座一名乘客。

这位乘客提醒男孩父母,管管孩子。但男孩子的家长却毫不理会要求,继续对孩子听之任之。

为此,这位乘客和男孩家长起了言语冲突,男孩父亲先动了手。

飞机落地后,美国FBI海关执法人员将熊孩子一家请进办公室。

美国海关拒绝男孩一家三口入境,并将他们遣返回中国。

家长从不作为到乱作为,一件小事酿成了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这背后反映的是家长对孩子教育的缺失。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优秀的习惯。”

孩子不由自主的越界行为,往往是不良行为的积累,习惯成自然。

有些家长觉得自家孩子非常完美,做什么都可以被原谅。

一旦被人找上门理论,会有一大堆的理由怼回去,错都是别人的,自家孩子没错。

卢梭曾说:

“你知道运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

那就是对他百依百顺。”

著名歌唱家李双江对儿子李天一非常宠爱,李天一15岁时,李双江任由儿子开着宝马车上路。

李天一撞到其他车辆,还威胁对方:“谁敢报警?”

事后,李双江没有严格管教儿子,致使李天一更加无法无天。

2013年,李天一和几个人侵犯了一个女孩,触犯法律,被判十年刑期。

“惯子如杀子”。

回想十几年的教育,李双江悔之不已。

心理学中有一个实验,一条街上的一扇玻璃窗破裂,如果不及时修好,其他的窗户很快也会损毁,这就是破窗效应。

放任不良现象持续存在,等于暗示人们可以再去搞破坏,令情况更加糟糕。

纽约市长布隆伯格,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纽约地铁里的涂鸦全部涂成白色,坚持一段时间后,纽约的犯罪率大幅下降。

教育孩子也要谨防破窗效应。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对孩子的教育就是要从小做起,防微杜渐,细水长流。

02

好孩子,都是从立规矩开始


孟子云:“无规矩,不成方圆。”

河南郑州B12公交车上,一名男子领着一个男孩来到车前,站到了司机旁边。

男子先对司机说了些什么,又把男孩领到面前。

男孩有些害羞地说:“司机叔叔,刚才我上车没有投币,我错了,对不起。”

说完,孩子将手里的钱放进了投币箱。

原来,父亲发现孩子没有投币,立即教育了他,并和孩子一起来到前面,向司机承认了错误并道歉。

家长是孩子的范本,孩子做了不该做的事,错在孩子,根子却在家长身上。

身为父母,看见孩子犯错不包庇不掩盖,和孩子一道认错,孩子心里对这次的事情必然记忆更深。

比尔盖茨讲过这样一句话:身为父母,最重要的一项天职,便是在孩子年幼时,用规则来约束他们。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遵守规矩?

有一个高赞这样说:“遵守规则是对自我最好的保护。”

深以为然。

曾几次冲上热搜的罪犯孙小果,第一次犯罪时,他的母亲一心想减轻儿子的罪责,利用关系改动出生年龄,结果造成轻判。

后来,又走关系作假病例,孙小果逃脱了受惩戒教育的过程。

被母亲如此费尽心机地包庇和骄纵,孙小果越发有恃无恐,在罪恶的深渊里越陷越深。

自己教育不好孩子,国家依法惩戒孙小果的机会还被偷梁换柱,妈妈彻底断送了孙小果的一生。

家长没有原则的爱,造就出的必然是无底线的孩子。

心理学上有一个说法:孩子6岁之前有一个“潮湿水泥期”,此时孩子反抗能力和反抗意识弱,家长只要及时纠正孩子的错误,很容易让他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7—12岁就进入了“正凝固的水泥期”,孩子的性格、习惯已经有了大致雏形。

一旦孩子过了12岁进入青春期,改变坏习惯会变得很困难。

常言道:“三岁看小,五岁看老。”

培根曾经说:“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良好的习惯。”

而巨匠也是在严格的规矩中施展他的创造才能的。

规矩是一把“保护伞”,孩子的未来未必功成名就,但一定踏实稳妥。

03

父母对孩子最好的爱

是有规矩的爱

给孩子立规矩,家长先要敬畏规矩。

家长给孩子立规矩,目的不是惩罚孩子,背后是深深的爱。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很注重对子女的教育,他在家里立了规矩:无论谁犯错,必须接受相应的惩罚。

有一次,马克·吐温要带孩子们到附近农庄做客。可是,出发的时候却出了点意外。

大女儿苏茜动手打了妹妹克拉,克拉委屈地大哭不止。

按照家规,苏茜不仅要向妹妹道歉,还要被惩罚。不过,只须父母同意,她可以选择被惩罚的方式。

苏茜很想去农庄,犹豫了好一会,她还是坚定地对妈妈说:“我留在家里,不去农庄了。”

马克·吐温感觉这个惩罚对苏茜有些重了,允许她换其他方式。

但苏茜没有接受父亲的好意,她说:“这样做,能让我永远记住这次的过失。”

吃一堑,长一智。

无论故意还是失误,孩子犯错都要有一定的惩罚,但惩罚是有温度的,家长最希望看到孩子懂了。

立规矩从来不是棍棒教育,惩戒只是手段,规矩教育正是家长爱孩子的表现。

《太公家教》有言:欲求其强,先取其弱;欲求其刚,先取其柔。

孩子从懵懂无知到明辨是非关键看家长如何爱孩子。

鲁迅中年才得一子,即周海婴。

鲁迅极爱儿子,专门学习育儿指南《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他曾经说:“我现在心以为然的,便只是爱。”

但是,鲁迅却也曾因儿子不守规矩打过他。

有一天,周海婴无论如何也不肯去上学。为了惩戒儿子,鲁迅拿来一份报纸向他的屁股打去。

事后,鲁迅在给母亲的信上这样写道:“打起来,声音虽然响,却不痛的。”

看来,鲁迅深谙教子之道:孩子坏了规矩,再喜爱也要给予惩戒。

古人讲:“君子爱人以德,小人爱人以姑息。”

凡事都有规矩,做人必须守规矩。

家庭教育首要目的是把规矩贯穿到孩子的行为中。

只有爱,没有规矩,再好的教育也不会有好结果。

真正的爱是不破坏规矩的爱,真正的规矩是可以感受到爱的规矩。

04

有规矩的爱才是对孩子最好的爱

听过这样一句话: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

父母教不好孩子,很大可能是父母还没有学会如何做人。

稻盛和夫曾说:“很多家长把不守规矩当作活泼可爱,把不守规矩当作独立自主,这种家长和孩子都需要教育。”

“爱孩子”和“立规矩”并不是矛盾体,会爱孩子的家长自然会教孩子守规矩。

康德的墓志铭上写道:有两种东西,在我心灵中的惊奇和敬畏历久弥新,一个是头上浩瀚的星空,另一个就是我们心中的道德律。

心存善念,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这样的孩子才会越来越好,越走越远。

教会孩子守规矩,也就守住了孩子的未来。

作者:退休在家,为孩子带孩子,今日头条原创作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是孩子没规矩,是父母在亲手破坏规矩!
你舍不得教育孩子,自然有人替你“教育”
父母忽视这一点,孩子很难有规矩
家长须知,把人生各种规矩告诉孩子,这是非常重要的事
孩子不守规矩,可能有3个严重后果,家长们要重视起来
孩子没规矩,是大人没教好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