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听育儿:超市里小孩把豆子混合,被罚捡出或全部买走:没有「熊孩子」,只有「熊父母」┃踮脚微笑
作者┃踮脚微笑  朗读┃小莫
编辑丄学号  主持┃梁山伯

近日,江苏某超市出现了一个“熊孩子”。一女童,趁无人注意,将各种谷物混在了一起。

众所周知,超市谷物区,各种谷物为方便购买,都是分类摆放的。如此一来,各种谷物将无法售卖。 

超市调监控后,找到了孩子父母,让孩子把谷物一粒粒挑出来,否则必须全部买走。

近年来,“熊孩子”事件屡见不少,危害他人,影响社会。为什么熊孩子这么多?从根源上来看,其实,是父母养成的。

须知道:父母的教养方式,决定孩子的未来。

01

父母养而不教

宠出「熊孩子」

鲁迅说过: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 

孩子带着好奇心,来到这个世上,原本,并没有多少善恶概念。所以,当孩子犯错闯祸时,我们常常会听到一句话“他还是个孩子”。 

谁还不是个孩子呢?!

几年前,家在重庆的某女士,家里来了一个孩子。他一进门就没闲下来过,把家里翻得乱七八糟,东西扔的到处都是。孩子父母压根不管,女士想着他们很少来,走了就好了,只好忍着。 

过了一会,这个孩子趁大人们没注意时,将水浇到了钢琴上。好端端的钢琴,全泡了水,只能把琴拆开,一点点擦拭、吹干。 

女士很生气,想要教训熊孩子,可是孩子的父母却说“孩子还小,这是看你钢琴脏了,想给你洗洗......”女士虽然心疼不已,但又敢怒不敢言,遂决定让社会,提前给他上一课。 

于是,女士拿出个红包,说是谢谢小孩帮助她清洗钢琴。亲戚笑着允许孩子收下了红包。过了几天,报应来了,这个孩子跑到商场里,去给人家洗钢琴。用的还是可乐!

这下,商场里名贵的钢琴直接被“洗”坏了,它价值50-55万!钢琴受损严重,多方协调后,琴行要求熊孩子父母赔偿19万!

你不教育孩子,总会有人替你教育!

深以为然!

孩子由于年幼,并不懂得这个社会的秩序。父母想着孩子小,做错了事,不该教育。长久下去,孩子只会越发胆大,什么都敢尝试,什么都敢做。 

其实,这世上所有的“熊孩子”,都是父母纵容惹的祸! 

所谓,“养不教,父之过”,生而不教,是父母的过错,不该让他人和社会来承载。

02

智慧的父母

教会孩子担当错误

珍妮.艾里姆曾说:孩子身上存在缺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作为孩子,在人生领路人的父母,缺乏正确的家教观念和教子方法。 

不怕孩子犯错,就怕孩子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父母,应该教会孩子判断对错,承担结果。 

几天前,江苏泰州一家超市,也发生了一件令人气愤的事。一个小男孩,偷偷将绿豆倒在了大米中,搅拌均匀后,还又覆盖了一层大米掩人耳目。 

超市顾客去买米,发现米里全是绿豆,俨然变成“绿豆粥米”。可是,顾客要的是大米,这样的“粥米”,根本卖不出去。 

经过调查后,超市老板找到了这个孩子的父母,让他们赔偿超市的损失。孩子父母当时便批评教育了孩子,并让他把大米里的绿豆,一粒粒全部捡出来。

这项工作很难,员工们都看不下去了,劝孩子父亲“他还是个孩子,知道错了,已经很好了,别再责罚他了”,孩子父亲却坚持让孩子认识到,做错事需承担后果。 

自己做的事,自己负责,当孩子从大米中取出所有绿豆,他已经为自己的错误行为,教育了自己数遍。 

人不怕犯错,只怕一辈子做错事。遵守规则,是最基本的对错判断。唯有学会遵守社会秩序,才可以避免犯错。

让孩子知错,从而认错,相信这个孩子,未来不再会是一个“熊孩子”。 

毛泽东说过:人不能没有批评和自我批评,那样一个人不能进步。 

好的父母,知道引导孩子是非判断,懂得批评孩子,让孩子通过对行为负责,学会自我批评。从而使孩子成长,更能有效阻止“熊孩子”的产生。

03

父母需要学习

与孩子共同成长

舒天丹说过:“教育孩子如同育花,精心浇水、施肥、呵护,方能成功。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养好花,不懂得就要向别人请教,学习养花的经验与艺术”。 

说的很好,教育孩子,是需要学习的。

2017年,昔日的黑社会青年胡斌,面对上千观众,做了一堂生动的传统文化讲座。讲座往前几年,胡斌是一个品行不端的青年。

由于冥顽不灵,他曾被十余所学校开除,之后离家去北京游荡。当时,他结识了许多社会青年,不分昼夜的嬉戏游乐,甚至在大街上当众飙车。 

后来,胡斌生了一场病,钱财散尽,他不得不回到母亲身边要钱。母亲说,“你看了《弟子规》的光碟就给你钱”。刚开始时,胡斌为了拿钱而看,可是后来,他发现影片中介绍到国学可以改变命运,他想起过往种种,便问母亲那是真的么? 

母亲又给了他一套光碟,是《弟子规》讲座,这时,他认真的跟着母亲,看了三天三夜。 

是胡斌的母亲,救回了穷途末路的胡斌,当初她为了拯救孩子,学习了传统教育课程,以后每日教读《弟子规》。终于,胡斌在母亲的教育下,良心发现,才有了之前的讲座。

熊孩子能有多熊呢?这要取决于父母是怎么管的。当孩子做了错事,寻找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改造孩子,是正确的教养方式。 

这世上,能救孩子的,只有孩子自己,但孩子还是会接受父母引导。能约束的时候,去约束;该管教的时候,管教。

生而为人,父母都是第一次做父母,孩子也都是第一次做孩子。那就陪着孩子一起成长,不断学习,做成长中的父母,管教成长中的孩子。

04

结束语

“熊孩子”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熊孩子”的父母也是“熊父母”。 

《家庭教育》书中,作者斯宾塞说:“家长不负责任的托辞,会在潜移默化中给孩子强化着这样一个印象:孩子你没错。” 

当孩子做了错事,家长一味偏袒,会在无形之中助长孩子的错误,让孩子认为,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 

长久下去,孩子今天只是做错一件小事,比方在超市混合个豆子,捏碎个方便面。而过几天,就很可能在商场弄坏个昂贵钢琴,甚至打死个人。 

珍妮艾里姆在《养育儿女》中说:“孩子身上存在的缺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作为孩子的父母,缺乏正确的家教观念和教子方法。” 

不做“熊父母”,是教育“熊孩子”的最重要的一步。不偏袒不包庇,让孩子知错、认错,才是好父母应该做的事。

没有“熊父母”,就没有“熊孩子”,愿我们都能成为,好父母。

作者:踮脚微笑。教师,国家心理咨询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母亲的形象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 现在看还不晚!
孩子变熊,从父母养而不教开始
关于家庭教育的好文段子
父母必知的100个教子智慧(二)
每个一身毛病的熊孩子,其实都是在向父母求助
“熊”孩子不是生出来的,是教出来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