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3152. 上堂法语(43-45)

上堂法语(居普陀山时代友作,六十七篇,出自原三编手抄本)43-45

  (四三)

  向上一著离真妄  凡情本是如来藏

  断除分别尽无余  即证毗卢刹尘相

  向上一著离真妄  凡情本是如来藏

  断除分别尽无余  即证毗卢刹尘相

  向上一著,是何相状。非浊非清,非真非妄。四句圆离,百非安谤。妙用难思,奇勋无量。空非空兮有非有,背莫背兮向莫向。心欲思而虑亡,口欲谈而辞丧。只因百姓日用而不知,故感诸佛称性而演畅。

  向上一著,是什么相状?非浊非清,非真非妄。圆满远离四句,百非(注1)能毁谤。微妙之用难思,奇异功勋无量。空非空啊!有非有;背(反对)不能背啊!向(拥护)不能向。心想要思维而念虑消亡,口想要谈论而言辞丧失。只因为百姓日用而不知,所以感得诸佛称性而演畅。

欲得旨归,须亲宗匠。宜神会于拂竖拳扬,勿错过乎水流花放。触目皆是菩提,动念即成业障。直得一心不生,六根虚旷。身世俱殒兮究竟归元,人法双忘兮彻底了当。

想得到向上一著的要旨,必须亲近禅宗巨匠。对竖起拂尘、扬起拳头要心领神会,不要错过流水潺潺、花儿开放。眼睛所到之处都是菩提,念头一动就成为业障。直到一心不生,六根虚旷。身心世界全都消殒啊!究竟归元;人法双忘啊!彻底了当。

到此则海阔天空,云开月亮。涅槃生死同一如,烦恼菩提无二相。证常住之法身,息轮回之流浪。兹者既蒙敦请,当仁不让。一一和盘托出,各各普同供养。(卓杖云)咦。

到此则海阔天空,云开月亮。涅槃生死同一如,烦恼菩提无二相。证得常住法身,止息轮回的流浪。现今既然承蒙恳请,当仁不让。一一和盘托出,各各普同供养。(卓杖云)咦。

  勿效囫囵吞枣人  拈出滋味大家望

  勿效囫囵吞枣人  拈出滋味大家望

【注:】

1、四句百非:乃为泯除众生有、无对待等迷执邪见而说明真空无相不可得之理时的常用语。三论宗与禅宗均常用此一用语或概念以接引学人。所谓四句,通常指有、无、亦有亦无、非有非无等四句,或指肯定、否定、部分肯定部分否定、两者均否定等作为判断一般论议形式之四句。于禅林中,亦多指临济义玄之四料简:(一)夺人不夺境,(二)夺境不夺人,(三)人境共夺,(四)人境共不夺。此外,维摩经玄疏以为四句之说有十种之多。百非,则指百种之否定,如北本大般涅槃经卷二十一所说如来之涅槃乃非有、非无、非有为、非无为、非有漏、非无漏,乃至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等种种之否定。故知四句百非均为基于一切判断与论议之立场而设立之假名概念,然佛教之究极宗旨乃在于超越此等假名概念而达于言亡虑绝之境界,故禅林盛传“离四句绝百非”之名言。传至今日,禅宗有关四句百非之公案极多,乃参禅办道之指南。


 

  (四四)

  向上一著提正令  摧魔制外陶凡圣

  无始妄惑尽销镕  顿复本有真如性

  向上一著提正令  摧魔制外陶凡圣

  无始妄惑尽销熔  顿复本有真如性

  向上一著,全提正令。妙用恢宏,威力雄劲。杀活自在,如金刚王刀。妍丑迥分,如摩尼宝镜。锋芒略露,则变豹腾龙。

  向上一著,全体提起佛法正令。妙用恢宏,威力雄劲。斩杀妄想、复还真性,自在无碍,如金刚王刀;美丑迥然分别,如摩尼宝镜。锋芒略微显露,就豹变为虎(注1)、龙腾在空。

光焰一彰,则转凡成圣。直同水到渠成,宛若绳弹木正。顿令根尘迥脱,类长空雾卷而天开。定慧圆明,譬万川波澄而月映。

光焰一旦彰显,就转凡成圣。如同水到渠成,宛若绳弹木正。顿令六根与六尘,迥然脱开。好似长空云雾消散而天空开朗。禅定与智慧,圆满光明,譬如万川水波澄静而明月映现。

由是而三乘安心,群魔乞命。天清地宁,国恩家庆。息幻化之轮回,离生死之陷井。论其体,则不生不灭,不垢不净。心行处泯,言语道罄。包十虚而有余,尽三际而无竟。为法藏之纲宗,作修持之把柄。

由此,声闻、缘觉、菩萨三乘圣者安心,群魔乞求活命。天气清朗、大地安宁,国有隆恩、家有吉庆。止息幻化的轮回,远离生死的陷阱。论其本体,则不生不灭,不垢不净。心行处灭,言语道尽。包含十方虚空而有余,竭尽三际而无尽。为法藏的纲宗,作修持的把柄。

斯乃当人离念灵知之真心,随缘不变之佛性。只因妄想执著,永劫不能亲证。且道证时何如。(卓杖云)咦。

这就是每个人离念灵知的真心,随缘不变的佛性。只因为妄想执著,永劫不能亲自证得。试问证得之时是什么样子?(卓杖云)咦。

  海湛空澄雪月光  普天匝地咸清净

  海湛空澄雪月光  普天匝地咸清净

【注:】

1、变豹:圣人虎别,其文炳也;君子豹别,其文蔚也;辨人狸别,其文萃也;狸变则豹,豹变则虎。见汉·杨雄《法言·吾子》。清·汪荣宝《法言义疏“此以貍别次豹别之后,明为豹属之貔,而非似貙之貍矣……貍变则豹,豹变则虎者,貔,豹属,故变则为豹,豹似虎,故变而为虎,谓辨人勉而行之,可以为君子,君子进德不息,可几於圣人也。”参见“ 豹变 ”。貍,同“狸


 

  (四五)

  奋发最胜金刚心  受持如来金刚戒

  入流亡所证寂灭  追踪往劫观自在

  奋发最胜金刚心  受持如来金刚戒

  入流亡所证寂灭  追踪往劫观自在

  如来制戒,调御众生。为苦海之津梁,作畏途之善导。小根者依之,即得离恶道以生人天,证真谛而入涅槃。大根者依之,顿获复本有而具万德,灭无明以成佛果。

  如来制定戒律,调御众生的烦恼习气。戒律是生死苦海的津梁,六道轮回的善导。小根器的人依持戒律,就能够远离恶道而生到人天,证得真谛而进入涅槃;大根器的人依持戒律,顿时恢复本有而具足万德,灭除无明而成就佛果。

卢舍那佛,以戒为体。以其恶无不尽,故名曰净。善无不圆,故名曰满。须知十方诸佛圆满报身,皆由严持净戒之所克证。

卢舍那佛,以戒为体。因为卢舍那佛,恶法全都尽除,所以名为净;善法全都圆满,所以名为满。要知道十方诸佛的圆满报身,都是由于严持清净戒律而克证果位。

汝等既为佛子,既受佛戒,必须仰效先觉,严净毗尼。宁可丧身失命,不令少有毁犯。始则清净三业,成大法器。终则宏范三界,作大导师。握万行之司南,获法藏之总持。断凡情以显圣智,报佛恩以度众生。(卓杖云)

你们既然成为佛弟子,既然受了佛戒,必须仰慕效法先觉,严净毗尼(注1)。宁可丧身失命,也不让清净律仪,稍有毁犯。这样才能在开始时清净三业,成大法器;最终则宏范三界(注2),作大导师。握定万行的指南针,获得法藏的总持。断除凡情而显示圣智,上报佛恩而下度众生。(卓杖云)

  因戒生定 因定发慧 三学圆明 芳继双桂

  因戒生定 因定发慧 三学圆明 芳继双桂(注3)

【注:】

1、严净毗尼者:毗尼戒律之总名,此云善治。严以治身口,净以治心意,严谓严紧,非但大戒当持,即小戒亦不得犯,如一星之火,能燎须弥之山;净谓清净,不仅诸恶能断,若有能断之心未忘,不足称净,必须断性亦无,方为净心,此则于事戒则严,于道戒则净也。又严则止诸恶,即摄律仪戒;净则作众善,即摄善法戒。(《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圆瑛法师著)

2、弘范三界者:弘大也,范乃师范。涅槃经云:”戒是汝等大师。”又持戒清净,自行化他,能为三界人天之大师,即饶益有情戒。三聚无亏,三学具足:此叹戒德也。(同上)

3、双桂联芳:比喻兄弟二人俱获功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印光法师著金刚经
印光法师的一生
老法师法语菁华录专辑 4集
弘一老师:印光大师手迹
弘一遗字“悲欣交集”,是他对生死的参透,亦是他是否成佛的证明
初春终南山西林禅寺(大茅蓬)[五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